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是格式塔疗法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系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意识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中,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交往。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这些未完成的事情终究会被设法去实现,当它们蓄积了足够的力量时,其个人会受到偏见、担忧、强迫行为及许多自我挫败(seff-dereating)行为的困扰。尽管未完成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很早就被完形治疗流派提出来了,但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真正把未完成事件作为课题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只有关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素质里边会提到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师应该注意和处理好自己的未完成事件,以免这些未完成事件影响自己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怎么处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办法。本文拟结合一例因未完成事件引发焦虑的个案,讨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未完成事件引起的焦虑的解释与治疗策略,并报告此个案的治疗过程及要点,与同行分享因未完成事件而引发焦虑的理解与治疗经验,以

期共同探讨,互相提高。

1、个案情况

来访者为女性,25岁,供职于某大型台资企业IT部门,为软件开发人员。主要困扰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同居男朋友对自己很好,但还是怎么看男朋友都不顺眼,总想着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又觉得分手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此在分手与不分手这两种想法中反反复复,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觉很痛苦。来访者是二次寻求治疗,因为在一年前因为自己提出分手,男朋友做出开煤气自杀的过激行为而找一咨询机构陪男朋友去治疗,结果治疗师说问题并不在男朋友的身上,而是在她的身上,并和她进行了初步的同感和探索,但是因为300元/小时的费用,首次咨询后没有在继续。结果这次咨询后男朋友因为听咨疗师说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问题马上就好了,从此象没事的人一样了。而自己因为分手的想法一直盘绕在脑海,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而十分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感觉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没精神,十分痛苦。来访者再次求助希望通过治疗能消除自己莫名其妙的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快乐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初次谈话中来访者显的有些焦虑,但整体情绪反应正常。来访者自述其莫名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从他们恋爱开始不久就有,持续快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谈婚论嫁问题的日益紧迫,最近两年这种想分手的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依据DSM一IV,把来访者的情况诊断为“因未完成事件而焦虑”,严重程度为中度。

来访者感觉最初无明显的起因。从小做事认真,并且因为自己父母是学校老师,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很优秀,因此常受到长辈的表

扬,在学习和活动中都是伙伴中的领导者。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从一个小镇考入一个地级城市的重点中学学习,到了地级城市的这所重点高中以后很快就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全没了,而且因为自己来自农村,生活习惯和言谈举止都比周围的同学差了很多,因此她感觉十分自卑,无法融入同学当中去,感觉十分孤单。在孤单和精神压力之下,他试着和以前玩的比较好的在县里一个普通高中读书的同学A联系,通过书信的方式互相鼓励,此时A已经成了来访者精神上的依靠。三年高中下来,A生考入了大学,而来访者因为落榜而选择了复读。新学年开始后,来访者进入了一个专门的复读学校进行紧张的高三学习,在强大的学习压力和孤单的作用下,来访者希望得到A的安慰。于是她就主动和A联系,但是因为通讯不便,她往往要打很多电话才能通过A的宿舍管理员找到A,每次找到之后来访者感觉找到了救星一样有很多东西急不可待的要说,但是A总是很礼仪化的给以安慰,来访者打完之后往往会感觉到很失落,但是过不了多久,来访者会控制不了自己又疯狂的去找,就在这种反复之中,来访者的复读生活过完了,然后进了一个自己并不是太满意的大学。进入大学后,来访者也多次与A联系,并暗示A自己喜欢他,但每次A都不置可否。这种无奈的煎熬终于让来访者受不了了,在大二的时候,她主动问A,他们之间怎么办,有没有可能发展。然而A说他们之间没有缘分。答案虽然在来访者的预料之中,但还是让她郁闷了一段时间,只能无奈的接受,不过直到咨询时他们之间还经常联系。大三暑假的时候,来访者遇到了自己现在的男朋友B,是B主动追求她

的,她也感觉B很优秀,于是她就开始了新的恋情。刚开始沉浸在被人关心和爱护的甜蜜当中过的还算开心,但是不多久就发现,自己经常的烦躁,B稍微有一点不如自己的意就很生气、想到分手并动手打B,但B总是谦让和包容。最近想分手的念头特别强烈,但事实又告诉自己,B对自己确实很好,因而十分的焦虑和痛苦。

2.个案分析与治疗策略

美国的迈耶-格罗斯等人从临床的角度对焦虑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他们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彩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着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的预期。在本案例中,来访者和A之间在感情上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中,有一种让未完成状态达到完成的强烈需要,而来访者和自己男朋友之间的感情压抑和阻止未完成事件的完成,来访者的理智也不断的告诉她“她和A之间没什么了,她不能再和A联系了”,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就发展出了让自己都感觉莫名其妙的不断想和自己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因而陷于焦虑之中。

针对这种因为完成事件而焦虑的情况,一方面我们采取认知领悟的方法,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反复想和自己男朋友分手和过去的感情经历有关,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目前痛苦状况的原因——自己对A 的情感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之中,让其不再对过去的感情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直面问题和僵局。另一方面综合应用空椅子技术和实践求证的方法,让来访者重新体验过去的情绪,使未完成的事件得以完成

和弥合。3治疗过程及要点

治疗方案根据首次访谈了解的情况原计划进行十次咨询,实际根据来访者的改善情况,咨询共进行了八次,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其中因为来访者回家办事取消一次而导致有两次之间间隔是两周。第一次会谈为诊断和结构化。第二到第七次为治疗阶段,治疗阶段又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第二到第五次会谈,主要探索来访者的背景,让来访者认识到“和男朋友分手”这一观念产生的过程和原因——对A感情的未完成状态:到第六、七次会谈主要采取行动让来访者的“未完成事件”达到完成状态。第八次会谈主要是结束会谈,主要是消除来访者的依赖心理和给出指导和建议。

第一次会谈主要是了解来访者的一般的情况,做出诊断,通过同感的运用让来访者倾诉自己的痛苦,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了解来访者成长的大概经历,找出其成长中的重大创伤性事件,理出来访者问题形成的整个过程,为后面的会谈找到切入点;做一个结构化,和来访者一起界定问题并商定咨询计划;对来访者进行为完成“未完成事件”焦虑知识的教育,我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给她作为家庭作业让她去学习,让其明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二次会谈在第一次会谈的基础上,把会谈的重点放在来访者求学经历的回顾和分析上,通过分析首先是来访者重新体验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成功,讲到成功处,可以通过语音和语速体会到来访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仿佛一下又回到了曾经那个自信和快乐的自己。然后让来访者回顾了上了高中后的种种挫折,来访者首先回顾起来的就是:上了高中以后,从小镇孤身一人到大城市学习后,自己一下就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