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与证明的经典测试题
HR心理测试判断推理能力试题

HR心理测试判断推理能力试题1、如果M高于N和O,N有高于O而低于P,那么:A、M高于PB、O高于NC、P高于OD、O高于M2、当B大于C时,X小于C;但是C绝不会大于B,所以:A、X绝不会大于BB、X绝不会小于BC、X绝不会小于C3、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A、这个图形是个园B、无确切的结论C、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4、我住在乔的农场和城市之间的那个地方。
乔的农场位于城市和机场之间,所以:A、乔的农场到我住处的距离比到机场要近B、我住在乔的农场和机场之间C、我的住处到乔的农场的距离比到机场要近5、格林威尔在史密斯城的东北,纽约在史密斯城的东北,所以:A、纽约比史密斯城更靠近格林威尔B、史密斯城在纽约的西南C、纽约离史密斯城不远6、A、B、C、D是四个数学竞赛的优胜者,当问谁是第一名时,A说“不是我”,B说“是B”,D说“不是我”,现知道其中只有一人的话符合实际,问第一名是谁?7、某田径运动会上,有A、B、C、D四个组决赛团体总分前四名,观众甲、乙、丙、丁作了预测。
甲说:A组是第四名,乙说:B组不是第二名,也不是第四名。
丙说:C组的名次高于B组。
丁说:D组是第一名。
决赛结果表明四名观众中有一人的预测错误。
那么第一名是哪个组?8、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
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
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
丙说:他最少有一本书。
这三个估计中只有一个是对的。
问小强究竟有多少本书?9、有三个颜色分别为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盒子,每个盒子的下面各写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你知道金币放在那个盒子里吗?黄色红色蓝色金币在此金币不在此金币不在黄盒内10、某刑事案件的六个嫌疑分子A、B、C、D、E、F交待了以下材料:A、B与F作案B、D与A作案C、B与E作案D、A与C作案E、F与A作案F、没有说话司法人员根据充分的证据确信此案是两个人合作的,且有四人各说对了一个罪犯的名字,一个说的不对。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考查形式: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考查结论判断;②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度、线段或面积;③添加条件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考查题型:性质在选择和填空题中考查居多,判定题近年来多在解答题中考查,有时会在二次函数压轴题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存在问题.【命题预测】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主要的图形之一,性质与判定常常考查,是近年命题的重点. 1. 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OE =12DC B . OA =OC C . ∠BOE =∠OBA D . ∠OBE =∠OCE1. D第1题图 第2题图2. 如图,在▱ABCD 中,BM 是∠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M ,且MC =2,▱ABCD 的周长是14,则DM 等于( )A . 1B . 2C . 3D . 42. C 【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M =∠CMB ,∵BM 平分∠ABC ,∴∠ABM =∠CBM ,∴∠CBM =∠CMB ,∴CB =MC =2,∴AD =BC =2,∵▱ABCD 的周长是14,∴AB =CD =5,∴DM =DC -MC =3.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若AB ∥CD ,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 AD ∥BC (答案不唯一)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 如图,▱ABCD 中,AC =8,BD =6,AD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1<a <7 【解析】如解图,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OA =12AC =4,OD =12BD =3,在△OAD中,OA -OD <AD <OA +OD ,即1<a <7.5. 如图所示,在▱ABCD 中,∠C =40°,过点D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BEF 的度数为__________. 5. 50°6. 如图,将▱ABCD 的AD 边延长至点E ,使DE =12AD ,连接CE ,F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FD.(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 =3,AD =4,∠A =60°,求CE 的长.6.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 , ∴DE ∥FC.∵F 是BC 的中点, ∴FC =12BC =12AD ,∵DE =12AD ,∴FC =DE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解:如解图,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由(1)知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F =C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60°,AB =3,AD =4, ∴BC =4,CD =3,∠BCD =60°, 在Rt △DHC 中,HC =DC·cos ∠HCD =32,DH =DC ·sin ∠HCD =332,∵F 是BC 的中点, ∴FC =2,∴FH =FC -HC =2-32=12,在Rt △DFH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DH 2+FH 2=(332)2+(12)2=7,∴CE =7.命题点2 矩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形式:①利用矩形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或面积;②矩形的判定,一般在解答题中考查,也常在二次函数综合题中考查矩形的存在性问题;③矩形折叠的相关计算与证明(见命题点6:图形折叠的相关计算).【命题预测】矩形性质将勾股定理、全等、相似等重要知识综合考查,是全国命题趋势之一. 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AB),点E 是BC 上一点,且DE =DA ,AF ⊥DE ,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 △AFD ≌△DCEB . AF =12AD C . AB =AF D . BE =AD -DF7. B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选项逐项分析正误A∵四边形ABCD 是矩形,AF ⊥DE ,∴∠C =90°=∠AFD ,AD ∥BC ,∴∠ADF =∠CED ,∵AD =DE ,∴△AFD ≌△DCE (AAS)√B只有当∠ADF =30°时,才有AF =12AD 成立×C由△AFD ≌△DCE 可知,AF =DC ,∵矩形ABCD 中,AB =DC ,∴AB =AF√D∵△AFD ≌△DCE ,∴DF =CE ,∴BE =BC -CE =AD -DF √8. 已知矩形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AO =1,那么BD =________. 8. 2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如图,矩形ABCD 的面积是15,边AB 的长比AD 的长大2,则AD 的长是________.9.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设AD =x ,由题知,AB =x +2,又∵矩形ABCD 的面积为15,则x(x +2)=15,得到x 2+2x -15=0,解得,x 1=-5(舍) , x 2=3,∴AD =3. 10. 如图所示,△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AF 交CE 的延长线于F ,且AF =BD ,连接BF. (1)求证:D 是BC 的中点;(2)若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 (1)证明:∵点E 是AD 的中点, ∴AE =DE. ∵AF ∥BC ,∴∠AFE =∠DCE ,∠FAE =∠CDE , ∴△EAF ≌△EDC(AAS ), ∴AF =DC. ∵AF =BD , ∴BD =DC ,即D 是BC 的中点.(2)解: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证明如下: ∵AF ∥BD ,AF =BD ,∴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AB =AC ,又由(1)可知D 是BC 的中点, ∴AD ⊥BC ,∴四边形AFBD 是矩形.11. 如图,点P 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且不与点A ,C 重合,过点P 分别作边AB ,AD 的平行线,交两组对边于点E ,F 和点G ,H. (1)求证:△PHC≌△CFP;(2)证明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FBG 都是矩形,并直接写出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1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AD ∥BC ,∠DCB =90°.∵EF ∥AB ,GH ∥AD ,∴EF ∥CD ,GH ∥BC , ∴四边形PFCH 是矩形, ∴∠PHC =∠PFC =90°,PH =CF ,HC =PF , ∴△PHC ≌△CFP(SAS ).(2)证明:由(1)知AB ∥EF ∥CD , AD ∥GH ∥BC ,∴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D =∠B =90°,∴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矩形, ∴S 矩形PEDH =S 矩形PGBF .命题点3 菱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和形式:①根据菱形性质判断结论正误;②菱形的判定;③根据菱形的性质求角度、周长和面积;④与二次函数压轴题结合考查菱形的存在性问题.2.三大题型均会出现.【命题预测】菱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常考知识,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应做到牢固掌握.12.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 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 AB =AD B . AC ⊥BD C . AC =BD D . ∠BAC =∠DAC12. C 【解析】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A 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B 正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C 错误;由∠BAC =∠DAC 可得对角线是角平分线,所以D 正确.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 已知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5,0),OB =45,点P 是对角线OB 上的一个动点,D(0,1),当CP +D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A . (0,0)B . (1,12) C . (65,35) D . (107,57)13. D 【解析】如解图,连接CA 、AD ,CA 与OB 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OA ,交OA 于点F .由题知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是点A ,AD 与BO 的交点即为点P .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两组对角,可知△COE ∽△EOF ,∴CO EO =EO OF ,∵OC =OA =5,OE =OB 2=25,∴OF =OE 2CO =(25)25=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 =OE 2-OF 2=(25)2-42=2,点E 的坐标为(4,2),易得直线OE 的函数解析式为y =12x ,直线AD 的函数解析式是y =-15x +1,联立得:⎩⎨⎧y =12x y =-15x +1,解得⎩⎨⎧x =107y =57,∴点P 的坐标为(107,57).1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若EF =2,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14. 16 【解析】∵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AB =2EF =4,∴菱形ABCD 周长是4AB =1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5,AC =8,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5.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5,AC =8,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OA =4,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B =3,∴BD =6,∴S 菱形ABCD =12AC ·BD=12×8×6=24. 16. 在菱形ABCD 中,∠A =30°,在同一平面内,以对角线BD 为底边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BDE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___.16. 105°或45° 【解析】如解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30°,∴∠ABC =150°,∠ABD =∠DBC =75°,且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点E 在△ABD 内时,∠E 1BC =∠E 1BD +∠DBC =30°+75°=105°;(2)当点E 在△DBC 内时,∠E 2BC =∠DBC -∠E 2BD =75°-30°=45°.综上所述,∠EBC 的度数为105°或45°.17. 如图,在Rt △ABC 中,∠B =90°,点E 是AC 的中点,AC =2AB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作AF∥BC,连接DE 并延长交AF 于点F ,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17. 证明:∵∠B =90°,AC =2AB , ∴sin ∠ACB =12,∴∠ACB =30°, ∴∠CAB =60°, ∵AD 平分∠CAB ,∴∠CAD =12∠CAB =30°,∠CAD =∠ACD ,∴AD =CD , ∵AF ∥CD ,∴∠DCE =∠FAE ,∠AFE =∠CDE , 又∵AE =CE ,∴△AFE ≌△CDE(AAS ), ∴AF =CD , 又AF ∥CD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 =CD ,∴四边形ADCF 是菱形.命题点4 正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正方形的考查相对比较综合,难度较大,常在选择或填空的压轴题位置出现,考查知识点综合性强,涉及到正方形面积、边长和周长的计算.【命题预测】正方形综合了所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因此以正方形为背景出题更具有对知识的检验性,倍受命题人青睐,考生应加以关注.18. 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 为边的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 )A . 2B . 2 2C . 2+1D . 22+118. B 【解析】∵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BC =CD =1,∵E 、F 是边的中点,∴CE =CF =12,∴EF=(12)2+(12)2=22,则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4×22=2 2. 19. ▱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BD,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ABCD 为正方形. 19. ∠BAD =90°(答案不唯一)20.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N ,P ,G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点M ,F ,Q 都在对角线BD 上,且四边形MNPQ 和AEFG 均为正方形,则S 正方形MNPQS 正方形AEFG的值等于________.20. 89【解析】设BD =3a ,∠CDB =∠CBD =45°,且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DQ =PQ =QM =NM=MB ,∴正方形MNPQ 的边长为a ,正方形AEFG 的对角线AF =12BD =32a ,∵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S 正方形AEFG =12×32a ×32a =98a 2,∴S 正方形MNPQ S 正方形AEFG =a 298a 2=89.第20题图 第21题图2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OC 的中点,连接BE ,过点A 作AM⊥BE 于点M ,交BD 于点F ,则FM 的长为________. 21.55【解析】∵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O =BO ,∠AOF =∠BOE =90°,∵AM ⊥BE ,∠AFO =∠BFM ,∴∠FAO =∠EBO ,在△AFO 和△BEO 中,⎩⎪⎨⎪⎧∠AOF =∠BOE AO =BO ∠FAO =∠EBO ,∴△AFO ≌△BEO(ASA ),∴FO =EO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E 是OC 的中点,∴FO =EO =1=BF ,BO =2,∴在Rt △BOE 中,BE =12+22=5,由∠FBM =∠EBO ,∠FMB =∠EOB ,可得△BFM ∽△BEO ,∴FM EO =BF BE ,即FM1=15,∴FM =55.2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点E 在线段DC 上,点A ,D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3,DE =1,连接AC ,CG ,AE ,并延长AE 交CG 于点H. (1)求sin ∠EAC 的值; (2)求线段AH 的长.22.解:(1)由题意知EC =2,AE =10,如解图,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 ∴∠EMC =90°,易知∠ACD =45°,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2,∴sin ∠EAC =EM AE =55.(2)在△GDC 与△EDA 中,⎩⎪⎨⎪⎧DG =DE ∠GDC =∠EDA DC =DA, ∴△GDC ≌△EDA(SAS ),∴∠GCD =∠EAD , 又∵∠HEC =∠DEA ,∴∠EHC =∠EDA =90°, ∴AH ⊥GC ,∵S △AGC =12×AG ×DC =12×GC ×AH ,∴12×4×3=12×10×AH , ∴AH =6510.命题点5 多边形及其性质【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②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2.考查形式:①已知正多边形一个内角或外角的度数或内角之间的关系求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内角度数;③求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命题预测】多边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延伸拓展,也是中考命题不容忽视的知识点. 23.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A . 540°B . 720°C . 900°D . 1080°23. B24. 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 . 7B . 7或8C . 8或9D . 7或8或924. D 【解析】分类讨论:(1)切去一个角,减少一条边,设减少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2)切去一个角,增加一条边,设增加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7;(3)切去一个角,边数无改变,设边数没有改变时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8,综上所述,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7,8都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25.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5. 6 【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内角和为(n -2)·180°,外角和为360°,则根据题意有:(n -2)·180°=2×360°,解得n =6. 26. 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6. 8 【解析】由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其外角和为360°,可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方法指导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为(n -2)×180°,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80°×(n -2)n.命题点6 图形折叠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内容和形式:图形折叠计算以矩形折叠考查居多,常考查:①图形的折叠计算角度;②图形的折叠计算线段长或边长;③图形折叠的证明和计算结合;④图形折叠的操作探究.【命题预测】图形折叠将原有图形变得可操作化,且又很好地引入了对称知识,使问题升华,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掌握程度,是全国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值得每位考生关注.27.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的对应点为B′,AB ′与DC 相交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DAB ′=∠CAB′ B .∠ACD =∠B′CDC .AD =AE D .AE =CE27. D28.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 ,再过点B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若AB 的长为2,则FM 的长为( )A . 2B . 3C . 2D . 128. B第28题图 第29题图29.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A . 115°B . 120°C . 130°D . 140°29. A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A ′B ′=∠A =90°,∵∠2=40°,∴∠B ′A ′C =50°,∴∠EA ′D =40°,∠DEA ′=50°,∴∠AEA ′=130°,∴∠AEF =∠FEA ′=12∠AEA ′=65°,∵AD ∥BC ,∴∠1=180°-65°=115°.30. 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处.若∠1=∠2=44°,则∠B 为( )A . 66°B . 104°C . 114°D . 124°30. C 【解析】设∠ACD =x ,∠B =y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x +y +44°=180°180°-y -(44°-x )=44°,解得y =114°.第30题图 第31题图 第32题图31. 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已知AB =7,BC =6,则△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31. 13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 =AD ,∴△BCD 的周长=BC +CD +BD =BC +AD +BD =BC +BA =6+7=13.32. 如图,在▱ABCD 中,E 为边CD 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至△AD′E 处,A D′与CE 交于点F ,若∠B =52°,∠DAE =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__.32. 36° 【解析】∵在▱ABCD 中,∠D =∠B =52°,∴∠AEF =∠DAE +∠D =20°+52°=72°,∴∠AED=180°-∠AEF =108°,由折叠的性质得,∠AED ′=∠AED =108°,∴∠FED ′=∠AED′-∠AEF =108°-72°=36°.3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 刚好落在线段AD 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 ,AD 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33. 解:(1)四边形CEGF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痕,∴∠GEF=∠FEC,∴∠GFE=∠GEF,∴GF=GE,∵图形翻折后EC与GE完全重合,FC与FG重合,∴GE=EC=GF=FC,∴四边形CEGF为菱形.(2)如解图①,当点F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CEGF是正方形,此时CE最小,且CE=CD=3;如解图②,当点G与点A重合时,CE最大.设EC=x,则BE=9-x,由折叠性质知,AE=CE=x,在Rt△ABE中,AB2+BE2=AE2,即9+(9-x)2=x2,解得x=5,∴CE=5,所以,线段CE的取值范围为3≤CE≤5.34.如图,▱ABCD中,AB=2,AD=1,∠ADC=60°,将▱ABCD沿过点A的直线l折叠,使点D落到AB边上的点D′处,折痕交CD边于点E.(1)求证:四边形BCED′是菱形;(2)若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请计算PD′+PB的最小值.34.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60°,由折叠性质可知,∠D=∠AD′E=60°,∴∠AD′E=∠B=60°,∴ED′∥BC,又∵EC∥D′B,∴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ED′=BC=AD=1,∴DE=ED′=1,又DC=AB=2,∴EC =1, ∴EC =ED′,∴四边形BCED′是菱形. (2)解:如解图所示,由折叠性质PD′=PD ,BD 之长即为所求, 作DG ⊥BA 的延长线于点G , ∵∠DAB =120°, ∴∠DAG =60°, ∵∠G =90°, ∴∠ADG =30°,在Rt △ADG 中,AD =1, ∴AG =12,DG =32,∵AB =2, ∴BG =52,在Rt △BDG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BG 2+DG 2=7, ∴BD =7,即PD′+PB 的最小值为7.方法指导“将军饮马”模型:直线同侧两定点,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该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小.作法: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另一点和对称点的线段即是最短距离和;最短距离计算方法:构造以最短距离线段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关于▱ABC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A B⊥BC,则▱ABCD 是菱形B . 若AC⊥BD,则▱ABCD 是正方形C . 若AC =BD ,则▱ABCD 是矩形 D . 若AB =AD ,则▱ABCD 是正方形2.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 a >bB . a =bC . a <bD . b =a +180°3.如图,正五边形ABCDE 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是(0,a),(-3,2),(b ,m),(c ,m).则点E 的坐标是( )A . (2,-3)B . (2,3)C . (3,2)D . (3,-2)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16,CD =6,则△ABO 的周长是( )A . 10B . 14C . 20D . 225.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CD 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 =2,BD =2,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 2 2B . 4 2C . 6 2D . 8 2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26 cm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C ⊥AB ,E 是BC 中点,△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则AE 的长度为( )A . 3 cmB . 4 cmC . 5 cmD . 8 cm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GH ,若BE∶EC =2∶1,则线段CH 的长是( )A . 3B . 4C . 5D . 6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B 上一点,过点E 作EF∥AD,与AC 、DC 分别交于点G 、F2H 为CG 的中点,连接DE 、EH 、DH 、FH.下列结论:①EG =DF ;②∠AEH+∠ADH=180°;③△EHF≌△DHC;④若AE AB =23,则3S △EDH =13S △DHC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D 中,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10.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 =8,BD =6,则菱形ABCD 的高DH =________.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延长矩形ABCD 的边BC 至点E ,使CE =BD ,连接AE.如果∠ADB=30°,则∠E=________度. 12.如图,正方形ABCO 的顶点C ,A 分别在x 轴,y 轴上,BC 是菱形BDCE 的对角线,若∠D=60°,BC =2,则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如图,正十二边形A 1A 2…A 12,连接A 3A 7,A 7A 10,则∠A 3A 7A 10=________°.14.如图,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 cm 2,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 cm 2,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cm . 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BC =10.点E 在CD 上,将△BCE 沿BE 折叠,点C 恰落在边AD 上的点F 处;点G 在AF 上,将△ABG 沿BG 折叠,点A 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 处.有下列结论: ①∠EBG =45°;②△DEF∽△ABG;③S △ABG =32S △FGH ;④AG +DF =FG.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 cm 2,E 为BC 边上一点,∠BAE =30°,F 为AE 的中点,过点F 作直线分别与AB ,DC 相交于点M ,N.若MN =AE ,则AM 的长等于________cm . 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D 中,连接BD ,在B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在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BF =DE ,连接AF 、CE. 求证:AF∥CE.1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1)求tan∠DBC的值;(2)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19.如图,▱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作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延长AE、CF分别交CD、AB于点M、N.(1)求证:四边形CMAN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4,FN=3,求BN的长.20.如图,△ABC≌△ABD,点E在边AB上,CE∥BD,连接DE.求证:(1)∠CEB=∠CBE;(2)四边形BCED是菱形.2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AQ⊥BE于点Q,DP⊥AQ于点P.(1)求证:AP=BQ;(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长.22.已知正方形ABCD中,BC=3,点E、F分别是CB、CD延长线上的点,DF=BE,连接AE、AF,过点A作AH⊥ED于H点.(1)求证:△ADF≌△ABE;(2)若BE=1,求tan∠AED的值.23.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把△ABC 绕A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连接BD 、CE 交于点F. (1)求证:△AEC≌△ADB;(2)若AB =2,∠BAC =45°,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求BF 的长.24.如图,将矩形ABCD 沿AF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E 处,过点E 作EG∥CD 交AF 于点G ,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探究线段EG 、GF 、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 =6,EG =25,求BE 的长.答案与解析:1. C2. B3. C4. B5. A 【解析】∵E ,F 分别是 AD ,CD 边上的中点,即EF 是△ACD 的中位线,∴AC =2EF =22,则菱形ABCD 的面积=12AC ·BD =12×22×2=2 2.6. B 【解析】在▱ABCD 中,AD =BC ,AB =CD ,BO =DO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6 cm ,∴AB +BC =13 cm ,又∵△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AD -AB =BC -AB =3 cm ,解得AB =5 cm ,BC =8 cm ,又AB ⊥AC ,E 是BC 的中点,∴AE =BE =CE =12BC =4 cm.7. B 【解析】设CH =x ,∵BE ∶EC =2∶1,BC =9,∴EC =3,由折叠可知,EH =DH =9-x ,在Rt △ECH 中,由勾股定理得:(9-x )2=32+x 2,解得:x =4.8. D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序号逐项分析正误难点突破对于多选项判断正误性的题目,几乎每个选项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单独判断其中每个的正误或跳跃式判断往往使题目变得复杂而无法求解,本题目难点在于④中,需将S △FDH 与已知条件AE AB =23联系起来,并用含相同未知数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S △EDH 和S △DHC ,继而求解.9. 110°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AB =∠1=20°,∵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ABE =90°,∴∠2=∠CAB +∠ABE =20°+90°=110°.10. 4.8 【解析】∵S =1AC·BD =2AB·DH ,∴AC ·BD =2AB·DH.∵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B =90°,AO =12AC =4,BO =12BD =3,∴在Rt △AOB 中,AB =42+32=5,∴DH =8×62×5=4.8.第11题解图11. 15 【解析】如解图,连接AC.∵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C =BD ,又∵AB =BA ,∴△DAB ≌△CBA(SSS ),∴∠ACB =∠ADB =30°,∵CE =BD ,∴AC =CE ,∴∠E =∠CAE =12∠ACB=15°.第12题解图12. (3+2,1) 【解析】如解图,过点D 作DG ⊥BC 于G ,DF ⊥x 轴于F ,∵在菱形BDCE 中,BD =CD ,∠BDC =60°,∴△BCD 是等边三角形,∴DF =CG =12BC =1,CF =DG =3,∴OF =3+2,∴D(3+2,1).13. 75 【解析】∵多边形A 1A 2…A 12是正十二边形,作它的外接圆⊙O ,∴劣弧A 10A 3的度数=5×360°12=150°,∴∠A 3A 7A 10=12×150°=75°.第14题解图14. 13 【解析】如解图,连接AC 、BD 交于O ,则有12AC·BD =120,∴AC ·BD =240,又∵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OA ·2OB =240,∴ OA ·OB =60,∵AE 2=50, OA 2+OE 2= AE 2,OA =OE ,∴OA =5,∴OB =12,∴AB =OA 2+OB 2=122+52=13.15. ①③④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CBE =∠FBE ,∠ABG =∠FBG ,∴∠EBG =∠FBE +∠FBG =12×90°=4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得,BF =BC =10,BA =BH =6,∴HF =BF -BH =4,AF =BF 2-BA 2=102-62=8,设GH =x ,则GF =8-x ,在Rt △GHF 中,x 2+42=(8-x)2,∴x =3,∴GF =5,∴AG =3,同理在Rt △FDE 中,由FD 2=EF 2-ED 2,得ED =83,EF =103,∴ED FD =43≠ABAG =2,∴△DEF 与△ABG 不相似,故②不正确;S △ABG =12×3×6=9,S △FGH =12×3×4=6,∴S △ABG S =96=32,故③正确;∵AG =3,DF =AD -AF =2,∴FG =5,∴AG +DF =FG =5,故④正确.综上,答案是①③④.第16题解图16.233或33【解析】如解图,过N 作NG ⊥AB ,交AB 于点G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NG = 3 cm ,在Rt △ABE 中,∠BAE =30°,AB = 3 cm ,∴BE =1 cm ,AE =2 cm ,∵F 为AE 的中点,∴AF =12AE =1 cm ,在Rt △ABE 和Rt △NGM 中,⎩⎪⎨⎪⎧AB =NG AE =NM ,∴Rt △ABE ≌Rt △NGM(HL ),∴BE =GM ,∠BAE =∠MNG =30°,∠AEB =∠NMG =60°,∴∠AFM =90°,即MN ⊥AE ,在Rt △AMF 中,∠FAM =30°,AF =1 cm ,∴AM =AF cos 30°=132=233 cm ,由对称性得到AM′=BM =AB -AM =3-233=33 cm ,综上,AM 的长等于233或33 cm . 17.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第17题解图∴AD ∥BC ,AD =BC , ∴∠1=∠2, 又∵BF =DE ,∴BF +BD =DE +BD , 即DF =BE.∴△ADF ≌△CBE(SAS ). ∴∠AFD =∠CEB ,∴AF ∥CE.18. (1)【思路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BAD =1∶2,可求出∠DBC 的度数,其正切值可求出.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 ,∠DBC =12∠ABC ,∴∠ABC +∠BAD =180°, 又∵∠ABC ∶∠BAD =1∶2, ∴∠ABC =60°, ∴∠DBC =12∠ABC =30°,∴tan ∠DBC =tan 30°=33. (2)【思路分析】由BE ∥AC ,CE ∥BD 可知四边形BOCE 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菱形对角线垂直的性质即可证明四边形BOCE 是矩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即∠BOC =90°, ∵BE ∥AC ,CE ∥BD , ∴BE ∥OC ,CE ∥OB ,∴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且∠BOC =90°,∴四边形OBEC 是矩形.19. (1)证明:∵AE ⊥BD ,CF ⊥BD , ∴AM ∥CN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MC ∥AN ,∴四边形CMAN 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E =∠CBF ,AD =CB , 又∵∠AED =∠CFB =90°, ∴△AED ≌△CFB(AAS ), ∴DE =BF =4,∴在Rt △BFN 中,BN =32+42=5.20. (1)【思路分析】要证∠CEB =∠CBE ,结合CE ∥DB ,可得到∠CEB =∠DBE ,从而只需证明∠CBE =∠DBE ,结合△ABC ≌△ABD 即可得证.证明:∵△ABC ≌△ABD , ∴∠ABC =∠ABD , ∵CE ∥BD ,∴∠CEB =∠DBE ,∴∠CEB =∠CBE.(2)证明:∵△ABC ≌△ABD ,∴BC =BD , 由(1)得∠CEB =∠CBE , ∴CE =CB , ∴CE =BD , ∵CE ∥BD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 ∵BC =BD ,∴四边形BCED 是菱形.2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Q +∠DAP =90°=∠DAB , ∵DP ⊥AQ ,∴∠DAP +∠ADP =90°, ∴∠BAQ =∠ADP.在△DAP 和△ABQ 中, ⎨⎪⎧∠APD =∠AQB =90°∠ADP =∠BAQ ,∴△DAP ≌△ABQ(AAS ),∴AP =BQ.(2)解:①AQ 和AP ;②DP 和AP ;③AQ 和BQ ;④DP 和BQ.【解法提示】①由题图直接得:AQ -AP =PQ ;②∵△ABQ ≌△DAP ,∴AQ =DP ,∴DP -AP = AQ -AP =PQ ;③∵△ABQ ≌△DAP ,∴BQ =AP ,∴AQ -BQ =AQ -AP =PQ ;④∵△ABQ ≌△DAP ,∴DP =AQ ,BQ =AP ,∴DP -BQ =AQ -AP =PQ.22. (1)证明:在△ADF 和△ABE 中,⎩⎪⎨⎪⎧AB =AD ∠ABE =∠ADF =90°EB =FD, ∴△ADF ≌△ABE(SAS ).(2)解:∵AB =3,BE =1,∴AE =10,EC =4,∴ED =CD 2+EC 2=5,设AH =x ,EH =y ,在Rt △AHE 和Rt △AHD 中,⎩⎪⎨⎪⎧x 2+y 2=10x 2+(5-y )2=9, 解得,x =1.8,y =2.6,∴tan ∠AED =AH EH =x y =1.82.6=913. 23. (1)证明:∵△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AE =AC ,∠BAC =∠DAE ,∵AB =AC ,∴AD =AB =AE =AC ,∠EAC =∠DAB ,在△AEC 和△ADB 中∵⎩⎪⎨⎪⎧AD = AE ∠EAC =∠DAB AB =AC, ∴△AEC ≌△ADB(SAS ).(2)解: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AC =DF ,AC ∥DF ,∴∠BAC =∠ABD ,又∵∠BAC =45°,∴∠ABD =45°,又∵△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DAB =90°,又∵AB =2,由勾股定理可得:BD =AD 2+AB 2=2AB =22,在菱形ADFC 中,DF =AD =AB =2,∴BF =BD -DF =22-2.24. (1)【思路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易得DF =EF ,DG =EG ,∠AFD =∠AFE ,再由EG ∥DC ,可得∠EGF =∠AFD ,从而得出EG =EF.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得证;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第24题解图∠EFA =∠DFA ,EG =GD.∵EG ∥DC ,∴∠DFA =∠EGF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思路分析】由(1)可知EG =EF ,连接DE ,则DE 与GF 相互垂直平分,证得Rt △FHE ∽Rt △FEA ,列比例式,结合FH =12GF 得到EG 、GF 、AF 的关系; 解: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FEH =∠FAE =90°-∠EFA ,∴Rt △FEH ∽Rt △FAE ,∴EF FH =AF EF,即EF 2=FH·AF , ∴EG 2=12GF·AF. (3)【思路分析】把AG ,EG 代入(2)中的关系式,求得GF ,AF 的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DE ,再证Rt △ADF ∽Rt △DCE ,可求出EC ,从而可求出BE 的值.解:∵AG =6,EG =25,EG 2=12GF·AF , ∴(25)2=12(6+GF)·GF ,∴GF =4, ∴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 ∵∠CDE +∠DFA =90°,∠DAF +∠DFA =90°,∴∠CDE =∠DAF ,∴Rt △ADF ∽Rt △DCE ,∴EC DF =DE AF ,即EC 25=810, ∴EC =855, ∴BE =BC -EC =AD -EC =45-855=1255.。
《常考题》数学高考题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像与x 轴均有公共点,其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A .B .C .D .2.一个频率分布表(样本容量为30)不小心被损坏了一部分,只记得样本中数据在[)2060,上的频率为0.8,则估计样本在[)40,50、[)50,60内的数据个数共有( )A .14B .15C .16D .173.甲、乙、丙三人到三个不同的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各不相同”,事件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乙、丙去剩下的景点”,则(A |B)P 等于( )A .49B .29C .12D .134.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a ,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b ,其中a ,b ∈{1,2,3,4,5,6},若|a-b|≤1,就称甲乙“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A .19B .29C .49D .718 5.函数2||()x x f x e -=的图象是( )A .B .C .D .6.设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21i i z =-,则复数z 的共轭复数等于( ) A .1-i B .-1-i C .1+i D .-1+i7.若,αβ是一组基底,向量γ=x α+y β (x,y ∈R),则称(x,y)为向量γ在基底α,β下的坐标,现已知向量α在基底p =(1,-1), q =(2,1)下的坐标为(-2,2),则α在另一组基底m =(-1,1), n =(1,2)下的坐标为( )A .(2,0)B .(0,-2)C .(-2,0)D .(0,2)8.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是钝角,若用反证法证明,则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至少有一个钝角B .假设至少有两个钝角C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没有一个钝角D .假设没有一个钝角或至少有两个钝角 9.当1a >时,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像是( ) A . B .C .D .10.设F 为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A .2B .3C .2D .511.设A (3,3,1),B (1,0,5),C (0,1,0),AB 的中点M ,则CM = A .534 B .532 C .532 D .13212.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由一个棱柱挖去一个棱锥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72B .64C .48D .3213.如图,中心均为原点O 的双曲线与椭圆有公共焦点,M ,N 是双曲线的两顶点.若M ,O ,N 将椭圆长轴四等分,则双曲线与椭圆的离心率的比值是A .3B .2C .3D .2 14.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2AB =,设P ,Q 满足AP AB λ=,()()1AQ AC λλ=-∈R ,若32BQ CP ⋅=-,则λ=( ) A .12 B .122± C .1102± D .3222± 15.已知复数z 满足()12i z +=,则复数z 的虚部为( )A .1B .1-C .iD .i -二、填空题1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4c =,42sin a A =,且C 为锐角,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17.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2cm ,圆心角为23π的扇形,则此圆锥的高为________cm . 18.已知实数x ,y 满足24240x y x y y -≥⎧⎪+≤⎨⎪≤⎩,则32z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9.已知(13)n x + 的展开式中含有2x 项的系数是54,则n=_____________.20.一个算法的伪代码如图所示,执行此算法,最后输出的S 的值为________.21.若45100a b ==,则122()a b+=_____________.22.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底面边长为3,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π,则正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23.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四棱锥的各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_.24.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 ,cos2x π的值介于1[0,]2的概率为 . 25.设α 为第四象限角,且sin3sin αα=135,则 2tan =α ________. 三、解答题26.已知函数()ln f x x x =.(1)若函数2()1()f x g x x x=-,求()g x 的极值; (2)证明:2()1x f x e x +<-.(参考数据:ln20.69≈ ln3 1.10≈ 32 4.48e ≈ 27.39e ≈)27.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13f x x x a =++-.(1)当1a =时,解不等式()23f x x ≤+;(2)若关于x 的不等式()42f x x a <+-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8.已知数列{}n a 与{}n b 满足:*1232()n n a a a a b n N ++++=∈,且{}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12a =,324b b =+.(1)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n c 满足*2211()log log n n n c n N a a +=∈,n T 为数列{}n c 的前n 项和,证明:1n T <.29.如图,在几何体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底面ABC ,四边形11A ACC 是正方形,1l //B C BC ,Q 是1A B 的中点,1122,3AC BC B C ACB π==∠=(I )求证:1//QB 平面11A ACC(Ⅱ)求二面角11A BB C --的余弦值.30.已知0,0a b >>.(1)211ab a b≥+ ;(2)若a b >,且2ab =,求证:224a b a b +≥-.【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2.B3.C4.C5.A6.B7.D8.B9.D10.A11.C12.B13.B14.A15.B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由利用正弦定理求得再由余弦定理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又所以又为锐角可得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即当时面积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17.【解析】【分析】设此圆的底面半径为高为母线为根据底面圆周长等于展开扇形的弧长建立关系式解出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即得此圆锥高的值【详解】设此圆的底面半径为高为母线为因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圆心角为18.6【解析】【分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由可得平移直线结合图形可得最优解于是可得所求最小值【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可得平移直线结合图形可得当直线经过可行域内的点A时直线19.【解析】【分析】利用通项公式即可得出【详解】解:(1+3x)n的展开式中通项公式:Tr+1(3x)r=3rxr∵含有x2的系数是54∴r=2∴54可得6∴6n∈N*解得n=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20.8【解析】分析:先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再计算若不成立结束循环输出结果详解:由伪代码可得因为所以结束循环输出点睛:本题考查伪代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难度较小21.【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根据对数的换地公式写出倒数的值再根据对数式的性质得到结果【详解】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是一道有关代数式求值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属于基22.或【解析】【分析】做出简图找到球心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棱锥的高得到两种情况【详解】正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根据公式得到根据题意画出图像设三棱锥的高为hP 点在底面的投影为H点则底面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23.【解析】【分析】先还原几何体再从底面外心与侧面三角形的外心分别作相应面的垂线交于O即为球心利用正弦定理求得外接圆的半径利用垂径定理求得球的半径即可求得表面积【详解】由该四棱锥的三视图知该四棱锥直观图24.【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因此所求概率为考点:几何概型概率25.-【解析】因为=====4cos2α-1=2(2cos2α-1)+1=2cos2α+1=所以cos2α=又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2α=-tan2α=-点睛:三角函数求值常用方法:异名三角函数化为同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理解二分法的定义,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并且有f(a)•f (b)<0.即函数图象连续并且穿过x轴.【详解】解: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函数必须在给定区间[a,b]上连续不断,并且有f(a)•f(b)<0A、B中不存在f(x)<0,D中函数不连续.故选C.本题考查了二分法的定义,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基础题.2.B解析:B【解析】【分析】计算出样本在[)2060,的数据个数,再减去样本在[)20,40的数据个数即可得出结果.【详解】由题意可知,样本在[)2060,的数据个数为300.824⨯=,样本在[)20,40的数据个数为459+=,因此,样本在[)40,50、[)50,60内的数据个数为2491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数分布表计算频数,要理解频数、样本容量与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C解析:C【解析】【分析】这是求甲独自去一个景点的前提下,三个人去的景点不同的概率,求出相应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即可得出结果.【详解】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有3个景点可选,乙、丙只能在剩下的两个景点选择,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对应的基本事件有32212⨯⨯=种;另外,三个人去不同景点对应的基本事件有3216⨯⨯=种,所以61(/)122P A B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件概率,确定相应的基本事件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为古典概型,两人取数作差的绝对值的情况共有36种,满足|a-b|≤1的有(1,1)(2,2)(3,3)(4,4)(5,5)(6,6)(1,2)(2,1)(3,2)(2,3)(3,4)(4,3)(5,4)(4,5)(5,6)(6,5)共16种情况,则概率为;164369p == 考点:古典概型的计算. 5.A【解析】【分析】通过(0)1f=,和函数f(x)>0恒成立排除法易得答案A.【详解】2||()x xf x e-=,可得f(0)=1,排除选项C,D;由指数函数图像的性质可得函数f(x)>0恒成立,排除选项B,故选A【点睛】图像判断题一般通过特殊点和无穷远处极限进行判断,属于较易题目.6.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解得1iz=-+,结合共轭复数的概念即可得结果.【详解】∵复数z满足21iiz=-,∴()()()2121111i iiz ii i i+===---+,∴复数z的共轭复数等于1i--,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定义,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7.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已知α=-2p+2q=(-2,2)+(4,2)=(2,4),设α=λm+μn=λ(-1,1)+μ(1,2)=(-λ+μ,λ+2μ),则由224λμλμ-+=⎧⎨+=⎩解得2λμ=⎧⎨=⎩∴α=0m+2n,∴α在基底m, n下的坐标为(0,2).8.B解析:B【解析】用反证法证明数字命题时,应先假设要证的命题的否定成立,而要证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的否定为“三角形的内角至少有两个钝角”,所以应假设三角形的内角至少有两个钝角,故选B .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指数型函数和对数型函数单调性,判断出正确选项.【详解】由于1a >,所以1x x a y a -=⎛⎫= ⎪⎝⎭为R 上的递减函数,且过()0,1;log a y x =-为()0,∞+上的单调递减函数,且过()1,0,故只有D 选项符合.故选: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指数型函数、对数型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考查函数图像的识别,属于基础题.10.A解析:A【解析】【分析】准确画图,由图形对称性得出P 点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得到c 与a 关系,可求双曲线的离心率.【详解】设PQ 与x 轴交于点A ,由对称性可知PQ x ⊥轴, 又||PQ OF c ==,||,2c PA PA ∴=∴为以OF 为直径的圆的半径, A ∴为圆心||2c OA =. ,22c c P ⎛⎫∴ ⎪⎝⎭,又P 点在圆222x y a +=上, 22244c c a ∴+=,即22222,22c c a e a=∴==.e ∴=A .【点睛】本题为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难度适中,审题时注意半径还是直径,优先考虑几何法,避免代数法从头至尾,运算繁琐,准确率大大降低,双曲线离心率问题是圆锥曲线中的重点问题,需强化练习,才能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事半功倍,信手拈来.1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先求得M(2,32,3)点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得CM=532,故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点评:简单题,应用公式计算.12.B解析:B【解析】【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边长为4的正方形,高为5的正四棱柱,挖去一个底面边长为4,高为3的正四棱锥,利用体积公式,即可求解。
经典逻辑思维问题及答案

第一组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
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2.你有一桶果冻,其中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闭上眼睛抓取同种颜色的两个。
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3.如果你有无穷多的水,一个3公升的提捅,一个5公升的提捅,两只提捅形状上下都不均匀,问你如何才能准确称出4公升的水?4.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
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
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谎国永远说谎话。
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
请问应该怎么问?5.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和其它的重量不同,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
13个呢?(注意此题并未说明那个球的重量是轻是重,所以需要仔细考虑)6.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7.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都分别是什么时间?你怎样算出来的? 8.怎么样种植4棵树木,使其中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第二组1.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2.中国有多少辆汽车?3.将汽车钥匙插入车门,向哪个方向旋转就可以打开车锁?4.如果你要去掉中国的3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特区及台湾省)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为什么?5.多少个加油站才能满足中国的所有汽车?6.想象你站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象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7.为什么在任何旅馆里,你打开热水,热水都会瞬间倾泻而出?8.你怎样将Excel的用法解释给你的奶奶听?9.你怎样重新改进和设计一个ATM银行自动取款机?10.如果你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你打算怎样着手来开始?11.如果你的生涯规划中打算在5年内受到奖励,那获取该项奖励的动机是什么?观众是谁?12.如果微软告诉你,我们打算投资五百万美元来启动你的投资计划,你将开始什么样商业计划?为什么?13.如果你能够将全世界的电脑厂商集合在一个办公室里,然后告诉他们将被强迫做一件事,那件事将是什么?第三组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回报是一根金条,这个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的时候给他们一段金条。
平行线证明题及答案

平行线证明题及答案【篇一: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经典证明题】、选择题:1.如图,能与??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 a. 5个b.4个c. 3个d. 2个16.如图,op∥qr∥st,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二、填空题:8.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_______度.9.求图中未知角的度数,x=_______,y=_______.dec=________.三、计算证明题:17.已知:如图23,ad平分∠bac,点f在bd上,fe∥ad交ab于g,交ca的延长线于e,求证:∠age=∠e。
18. 如图,ab∥de,∠1=∠acb,∠cab=1∠bad,试说明:ad∥bc. 221.如图,已知:e、f分别是ab和cd上的点,de、af分别交bc于g、h,?a=?d,?1=?2,求证:?b=?c.22.已知:如图8,ab∥cd,求证:∠bed=∠b-∠d。
23.已知:∠1=∠2,∠3=∠4,∠5=∠6.求证:ad∥bc.25.如图所示,已知ab∥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与∠a,∠c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d c f图③图①求证:cd∥be。
求证:gh∥mn。
29、如图11,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
求证:ab∥cd,mp∥nq.e b a pc d q f图11【篇二: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txt>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1.在△abc中,∠c=2(∠a+∠b),则∠c=________.2.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o ,则∠2=;3.在△abc中,∠bac=90o,ad⊥bc于d,则∠b与∠d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ebcf12gd4.写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为_______,结论为_______.第2题5.如图,已知ab∥cd,bc∥de,那么∠b +∠d =__________.a b ec d b e 第7题第5题第6题6.如图,∠1=27o,∠2=95o,∠3=38o,则∠4=_______7.如图,写出两个能推出直线ab∥cd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满足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的△abc是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a)延长线段ab(b)你吃过午饭了吗? (c)直角都相等 (d)连接a,b 两点10.如图,已知∠1+∠2=180o,∠3=75o,那么∠4的度数是【】(a)75o(b)45o(c)105o(d)135o11.以下四个例子中,不能作为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是【】12.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则∠dec等于【】(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三、(每小题10分,共20分)15.如图,ad=cd,ac平分∠dab,求证dc∥ab.的度数.四、(每小题12分,共24分)17.如图,be,cd相交于点a,∠dea、∠bca的平分线相交于f.(1)探求:∠f与∠b、∠d有何等量关系?(2)当∠b︰∠d︰∠f=2︰4︰x时,x为多少?18.如图,已知点a在直线l外,点b、c在直线l上.(1)点p是△abc内一点,求证:∠p∠a;(2)试判断:在△abc外又和点a在直线l同侧,是否存在一点q,使∠bqc∠a?试证明你的结论.c参考答案13、d;14、b;15、ad?cd??1??2????2??cab?dc平行ab;16、100o; ac平分?dab??1??cab?17、(1)连ce,记∠aec=∠1,∠ace=∠2,则∠d+∠2+∠1+∠dea=180o,∠b+∠1+∠2+∠bca=180o,∠f+∠1+∠2+11∠dea+∠bcd=180o. 2260o, 111(∠d+∠b)+∠1+∠2+∠bca+∠dea=180o, 222111∴∠1+∠2+∠bca+∠dea=180o-(∠d+∠b), 22211即∠f+180o-(∠d+∠b)=180o,∴∠f=(∠b+∠d); 22又∠b︰∠d︰∠f=2︰4︰x,∴x=3.18、(1)延长bp交ac于d,则∠bpc∠bdc,∠bdc∠a故∠bpc∠a;(2)在直线l同侧,且在△abc外,存在点q,使得∠bqc∠a成立.此时,只需在ab外,靠近ab中点处取点q,则∠bqc∠a(证明略).【篇三:平行线经典练习题-条件】xt>基础:cd3*.如图,∠1和∠d互余,ce⊥de,那么ab和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中等:10、如图,直线ef和ab、cd分别相交于k、h,且eg⊥ab,∠chf=60o,∠e=30o,试说明ab∥cd.(书)13.13.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于点g、h,且∠egb=∠ehd.(1)说明: ab∥cd(2)若gm是∠egb的平分线,fn是∠ehd的平分线,则gm与hn平行吗?说明理由11、如图,∠cda=∠cba,de平分∠cda,bf平分∠cba,且∠ade=∠aed.试说明de∥fb.规律20.(本题12分)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38o,则?2=_______o,?3_______o.(2)在(1)中,若?1=55o,则?3_______o;若?1=40o,则?3=_______o.(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_______o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答案:(1)76,90 (2)90,90 (3)90。
命题与证明的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命题与证明的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C.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一定也是真命题D.经过旋转,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A,B利用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时,也可以运用其它的方法.C利用命题与定理进行分析即可,D.利用旋转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A、两个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A选项错误;B、根据SAS可得,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B选项正确;C、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故C选项错误;D、经过旋转,对应线段相等,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B.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C.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所有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B、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C、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角的余角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得性质、平行线得性质、余角得等于及全等三角形得性质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A.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该选项是假命题,符合题意,C.同角的余角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4.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内角不小于60°.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知,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错误;②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的平方,错误;③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错误;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内角不小于60°,正确.综合以上分析,不正确的命题包括①②③.故选C.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C.正八边形每个内角都是145oD.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故原命题错误;B.已知如图:A C ∠=∠,//AB C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B CD ,∴180A D +=︒∠∠,∵A C ∠=∠,∴180C D ∠+∠=︒,∴//AD BC ,又∵//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原命题正确;C.正八边形每个内角都是:()180821358︒⨯-=︒,故原命题错误; D.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判断,明确矩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选项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成立;选项B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是平方相等的两个数相等,错误,不成立,如(﹣3)2=32,但﹣3≠3;选项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成立;选项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正确,成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7.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一个锐角”,应先假设( )A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都是锐角B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C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没有锐角D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锐角【答案】B【解析】【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详解】解: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一个锐角”,应先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故选B .【点睛】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8.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22a b >,则a b >”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2,a =b=-1B .2,1a b =-=C .3,a =b=-2D .2,0a b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详解:∵当a =﹣2,b =1时,(﹣2)2>12,但是﹣2<1,∴a =﹣2,b =1是假命题的反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要说明数学命题的错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这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2一定成立B .位似图形不可能全等C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D .圆锥的主视图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位似图形的定义、正多边形的性质及三视图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得.【详解】A )2,当a <0时不成立,假命题;B 、位似图形在位似比为1时全等,假命题;C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真命题;D 、圆锥的主视图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假命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命题与假命题,涉及到二次根式的性质、位似图形、正多边形、视图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若a b =,则22a b =【答案】C【解析】【分析】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得到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分别根据直角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平方根的定义判定四个逆命题的真假.【详解】解:A 、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都是直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 B 、逆命题为:面积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C 、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此逆命题为真命题;D 、逆命题为,若a 2=b 2,则a =b ,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逆命题.11.交换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D.若a=b,则a-1=b-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分析: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根据相关的性质、定义判断即可.详解:交换命题A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交换命题B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交换命题C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所有的相等的角都是直角,是假命题;交换命题D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若a﹣1=b﹣1,则a=b,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C.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正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正确.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C.错误,SSA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D.正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a=3,b=2 B.a=﹣3,b=2 C.a=3,b=﹣1 D.a=﹣1,b=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在A中,a2=9,b2=4,且3>2,满足“若a2>b2,则a>b”,故A选项中a、b 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B中,a2=9,b2=4,且﹣3<2,此时虽然满足a2>b2,但a>b不成立,故B选项中a、b 的值可以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C中,a2=9,b2=1,且3>﹣1,满足“若a2>b2,则a>b”,故C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D中,a2=1,b2=9,且﹣1<3,此时满足a2<b2,得出a<b,即意味着命题“若a2>b2,则a>b”成立,故D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考点:命题与定理.14.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逆命题是:对顶角相等.正确;B、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C、逆命题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错误;D、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5.下列正确说法的个数是()①同位角相等;②等角的补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的知识,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①错误;∵等角的补角相等,故②正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③错误;∵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④正确.∴正确说法的有②④.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对顶角的性质,以及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需熟记定理.16.交换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D.若a=b,则a﹣3=b﹣3【答案】C【解析】【分析】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根据相关的性质、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交换命题A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交换命题B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交换命题C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所有的相等的角都是直角是假命题;交换命题D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新命题是若a-3=b-3,则a=b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7.下列四个命题中,其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若ac>bc,则a>b;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A.1 B.2 C.3 D.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①若ac>bc,如果c>0,则a>b,故原题说法错误;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原题说法错误;③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故原题说法正确;④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原题说法错误;正确命题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的真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性质、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18.下面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A.对顶角相等B.邻补角互补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先分别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利用对顶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矩形的判断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详解】解:A.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B.邻补角互补的逆命题为互补的角为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D.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逆命题为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掌握举出反例法是判断命题的真假的重要方法.19.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解:①符合对顶角的性质,故本小题正确;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小题错误;③符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故本小题正确;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小题错误.故选B .20.下列命题中:①;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a ⊥c ,则b ∥c ;③若ab =0,则P(a ,b)表示原点;9.是真命题的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立方根、平行线的判定和算术平方根判断即可.【详解】解:①≥0≤0不一定成立,错误;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r r ,a c ⊥,则//b c ,正确; ③若0ab =,则(,)P a b 表示原点或坐标轴,错误;3,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的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64的平方根是 ;
② ,则 ;
③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A.1个B.2个C.3个D.4个
A.5个B.4个C.3个D.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线段公理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解:①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错误,是假命题;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是真命题;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是假命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平方根、等式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①64的平方根是 ,正确,是真分线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是真命题;
④根据三角形外心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是真命题;
命题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为真命题;
命题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为假命题;
命题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为真命题;
命题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为真命题,
故答案选B.
考点:命题与定理.
8.下列语句中真命题有( )①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②内错角相等;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⑤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此类题考查形式多样,但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且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会用到前面的结论,解题时要多结合前面的问题,大胆猜想.综合性较强,入手简单,但要得满分较难,此类题型是今后中考命题的方向,应引起重视.1.如图①,△ABC 和△DEF 中,AB =AC ,DE =DF ,∠A =∠D. (1)求证:BC AB =EFDE;(2)由(1)中的结论可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顶角∠A 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即底边BC)与邻边(即腰AB 或AC)的比值也就确定,我们把这个比值记作T(A),即T(A)=∠A的对边(底边)∠A的邻边(腰)=BCAB .如T(60°)=1.①理解巩固:T(90°)=________,T (120°)=________,若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T(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学以致用:如图②,圆锥的母线长为9,底面直径PQ =8,一只蚂蚁从点P 沿着圆锥的侧面爬行到点Q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T(160°)≈1.97,T (80°)≈1.29,T (40°)≈0.68)2. (1)如图①,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证明:BE=CD;(2)如图②,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猜想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③,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3.问题:如图①,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①证明上述结论.【类比引申】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__________关系时,仍有EF=BE+FD.【探究应用】如图③,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道路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 =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 E⊥AD,DF=40(3-1)米,现要在E、F 之间修一条笔直的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2≈1.41,3≈1.73)4.理解: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 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 思路一 如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图① 设AC =1,则BD =BA =2,BC = 3.tan D =tan 15°=12+3=2-3(2+3)(2-3)=2- 3. 思路二 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假设α=60°,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 15°=tan (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3-11+3=2- 3.思路三 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 思路四 …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 (1)类比:求出tan 75°的值;(2)应用:如图②,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 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 ,则得A 、C 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 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3)拓展:如图③,直线y =12x -1与双曲线y =4x 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将直线AB 绕点C 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②图③备用图5.【操作发现】在计算器上输入一个正数,不断地按“ ”键求算术平方根,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或都等于1.【提出问题】输入一个实数,不断地进行“乘以常数k ,再加上常数b”的运算,有什么规律? 【分析问题】我们可用框图表示这种运算过程:也可用图象描述:如图①,在x 轴上表示出x 1,先在直线y =kx +b 上确定点(x 1,y 1),再在直线y =x 上确定纵坐标为y 1的点(x 2,y 1),然后在x 轴上确定对应的数x 2,…,依次类推. 【解决问题】研究输入实数x 1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不断增加,运算结果x n 怎样变化. (1)若k =2,b =-4,得到什么结论?可以输入特殊的数如3,4,5进行观察研究; (2)若k>1,又得到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3)①若k =-23,b =2,已在x 轴上表示出x 1(如图②所示),请在x 轴上表示x 2,x 3,x 4,并写出研究结论;②若输入实数x 1时,运算结果x n 互不相等,且越来越接近常数m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及m 的值(用含k ,b 的代数式表示).6.问题提出(1)如图①,已知△ABC.请画出△ABC关于直线AC对称的三角形.问题探究(2)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是否在边BC、CD上分别存在点G、H,使得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它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③,有一矩形板材ABCD,AB=3米,AD=6米.现想从此板材中裁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使∠EFG=90°,EF=FG=5米,∠EHG=45°.经研究,只有当点E、F、G分别在边AD、AB、BC上,且AF<BF,并满足点H在矩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才有可能裁出符合要求的部件.试问能否裁得符合要求的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若能,求出裁得的四边形EFGH部件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 (1)证明:∵AB=AC,DE=DF,∴ABDE=ACDF,又∵∠A =∠D ,∴△ABC ∽△DEF ,∴BC EF =ABDE ,∴BC AB =EF DE. (2)解:①2,3,0<T (α)<2.【解法提示】①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A =90°,∠B =∠C =45°, ∴设AB =AC =x ,由勾股定理得BC =2x , ∴T(90°)=BC AB =2x x=2;第1题解图①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②,在△ABC 中,∠A =120°,AB =AC , 过点A 作AD ⊥BC , ∴∠BAD =60°,BD =12BC ,设AD =y ,在Rt △ABD 中,∠BAD =60°, ∴BD =AD·tan 60°=3y ,AB =2AD =2y , ∴BC =2BD =23y , ∴T(120°)=23y2y=3; ∵∠A<180°,当∠A =180°时,此时AB =AC =12BC 即T(A)=BC AB =BC 12BC =2,∵要构成三角形,∴T(A)<2, ∵T(A)>0,∴0<T (α)<2.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圆锥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即2πr =n πl180,∴rl=n360,∵r=4,l=9,∴n=160.∵T(80°)≈1.29,∴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T(80°)×l≈1.29×9≈11.6.2. 解:(1)作图如解图①,第2题解图①证明:∵△ABD和△ACE为等边三角形,则AB=AD,AE=AC,∠DAB=∠EAC=6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2)BE=CD.理由如下:∵四边形ABFD和四边形ACGE为正方形,∴AB=AD,AC=AE,∠DAB=∠EAC=9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3)如解图②,以AB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BAD=90°,第2题解图②则AD=AB=100米,∠ABD=45°,∴BD=100 2 米,连接CD,则由(2)可得,BE=CD,∵∠ABC=45°,∴∠DBC=90°,在Rt△DBC中,BC=100米,BD=100 2 米,由勾股定理得CD=1002+(1002)2=100 3 米,则BE=CD=100 3 米.3. 【发现证明】证明:如解图①,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DG,则AB与AD重合,第3题解图①∴∠BAE =∠DAG ,∠B =∠ADG ,BE =GD , AE =AG ,∴∠GAF =∠DAF +∠GAD =∠BAE +∠DAF =45°, 在正方形ABCD 中,∠B =∠ADC =90°, ∴∠ADG +∠ADF =180°,即G 、D 、F 在一条直线上, ∵∠EAF =45°,在△EA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45°,AF =AF , ∴△EAF ≌△GAF(SAS ), ∴EF =GF ,∴EF =FG =FD +DG =FD +BE. 【类比引申】∠EAF =12∠BAD.【解法提示】如解图②,延长CB 至M ,使BM =DF ,连接AM , ∵∠ABC +∠D =180°,∠ABC +∠ABM =180°, ∴∠D =∠ABM , 在△ABM 和△ADF 中, ⎩⎪⎨⎪⎧AB =AD ∠ABM =∠D BM =DF,第3题解图②∴△ABM ≌△ADF(SAS ),∴AF =AM ,∠DAF =∠BAM , ∵∠BAD =2∠EAF , ∴∠DAF +∠BAE =∠EAF =12∠BAD , ∴∠EAB +∠BAM =∠EAM =∠EAF , 在△FAE 和△MAE 中,⎩⎪⎨⎪⎧AE =AE ∠FAE =∠MAE AF =AM, ∴△FAE ≌△MAE(SAS ), ∴EF =EM ,又∵EM =BE +BM =BE +DF , ∴EF =BE +DF.【探究应用】解:如解图③,连接AF ,延长BA 、CD 交于点O , ∵∠BAD =150°,∠ADC =120°, ∴∠OAD =30°,∠ODA =60°, ∴△OAD 是直角三角形. ∵AD =80,∴AO =403,OD =40,∵OF =OD +DF =40+40(3-1)=403, ∴AO =OF ,第3题解图③∴∠OAF =45°, ∵∠OAD =30°, ∴∠DAF =15°, ∵∠EAD =90°,∴∠EAF =∠EAD -∠DAF =75°=12∠BAD ,又∠B +∠ADC =180°,由(2)知EF =BE +DF.∠BAE =∠BAD -∠EAD =150°-90°=60°=∠B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BE =AB =80,∴EF =BE +DF =80+40(3-1)≈109(米). 4. 解:(1)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第4题解图①设AC =1,则BD =BA =2,BC =3,tan ∠DAC =tan 75°=DC AC =BD +BC AC =2+31=2+ 3.【一题多解】tan 75°=tan (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331-33=3+33-3=2+ 3.第4题解图②(2)如解图②,在Rt △ABC 中,AB =AC 2-BC 2=602-302=303, sin ∠BAC =BC AC =3060=12,即∠BAC =30°,∵∠DAC =45°,∴∠DAB =45°+30°=75°.在Rt △ABD 中,tan ∠DAB =DBAB =2+3,∴DB =AB·tan ∠DAB =303·(2+3)=603+90, ∴DC =DB -BC =603+90-30= 603+60.(米)答: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为(603+60)米.第4题解图③(3)直线AB 能与双曲线相交,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理由如下:若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与双曲线相交于点P 1、P 2,如解图③,过点C 作CD ∥x 轴,过点P 1作P 1E ⊥CD 于点E ,过点A 作AF ⊥CD 于点F.解方程组⎩⎨⎧y =12x -1y =4x,得⎩⎪⎨⎪⎧x =4y =1,或⎩⎪⎨⎪⎧x =-2y =-2, ∴点A(4,1),点B(-2,-2).对于y =12x -1,当x =0时,y =-1,则C(0,-1),OC =1,∴CF =4,AF =1-(-1)=2, ∴tan ∠ACF =AF CF =24=12, ∴tan ∠P 1CE =tan (∠ACP 1+∠ACF)=tan (45°+∠ACF)=tan 45°+tan ∠ACF 1-tan 45°·tan ∠ACF=1+121-12=3,即P 1ECE =3.设点P 的坐标为(a ,b), 则有⎩⎪⎨⎪⎧ab =4b +1a =3,解得⎩⎪⎨⎪⎧a =-1b =-4,或⎩⎪⎨⎪⎧a =43b =3,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ii )若直线A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后,与x 轴相交于点G ,如解图④. 由(i )可知∠ACP =45°,P(43,3),则CP ⊥CG .过点P 作PH ⊥y 轴于H , 则∠GOC =∠CHP =90°,∠GCO =90°-∠HCP =∠CPH ,第4题解图④∴△GOC ∽△CHP , ∴GO CH =OCHP. ∵CH =3-(-1)=4,PH =43,OC =1,∴GO 4=143=34, ∴GO =3,G(-3,0).设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3k +b =0b =-1,解得⎩⎪⎨⎪⎧k =-13b =-1,∴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13x -1.联立⎩⎨⎧y =-13x -1y =4x,消去y ,得4x =-13x -1,整理得x 2+3x +12=0,∵b 2-4ac =32-4×1×12=-39<0, ∴方程没有实数根,∴直线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与双曲线无交点.(综上所述,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能与双曲线相交,交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5. 解:(1)若k =2, b =-4,①x 1=3时,x 2=2×3-4=2,x 3=2×2-4=0,x 4=2×0-4=-4,x 5=2×(-4)-4=-12; ②x 1=4时,x 2=2×4-4=4,x 3=2×4-4=4,x 4=2×4-4=4,x 5=2×4-4=4; ③x 1=5时,x 2=2×5-4=6,x 3=2×6-4=8,x 4=2×8-4=12,x 5=2×12-4=20, 由上面的特殊值可得,y =2x -4与y =x 交点的横坐标为4, 所以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 当输入的值x =4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2)当k>1时,y =kx +b 与y =x 的交点坐标横坐标为x =-bk -1,所以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输入的值x =-bk -1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理由如下: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为(b 1-k ,b 1-k ),当x >b 1-k时,对于同一个x 的值,kx +b >x ,∴y 1>x 1,∵y 1=x 2,∴x 1<x 2,同理x 2<x 3<…<x n ,∴当x 1>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的增加,x n 越来越大,同理,当x 1<b 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越来越小,当x =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保持不变.(3)①画如解图,第5题解图结论:通过画图可得,x n 的值越来越靠近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即65;②|k|<1且k ≠0时,m =-bk -1.即-1<k <1且k ≠0, 【解法提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满足kx +b =x ,解得x =-bk -1,且k ≠0,由(1)得|k|<1.6. (1)【思路分析】要作对称图形,先要考虑对称的性质,即对应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只需作出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D ,连接AD ,CD 即可.第6题解图①解:如解图①,△AD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作法提示】(1)过点B 作直线AC 的垂线,垂足为点O ;(2)在垂线上截取OD =OB ,连接AD ,CD ,则△ADC 即为所要求作的三角形.(2)【思路分析】四边形EFGH 的周长=EF +FG +GH +HE ,由题意可知AF 和AE 的长均为定值,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F 的长为定值,所以要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只需令FG +GH +HE 最小即可,利用作对称线段将所求线段和转化到三角形中进行求解,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线段和最小值.第6题解图②解: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②,作点E 关于CD 的对称点E′,作点F 关于BC 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 于点G ,交CD 于点H ,连接FG 、EH ,则F ′G =FG ,E ′H =EH ,所以此时四边形EFGH 的周长最小.这是因为:在BC 上任取一点G′,在CD 上任取一点H′,则FG′+G′H′+H′E =F′G′+G′H′+H ′E ′≥E ′F ′.由题意得:BF′=BF =AF =2,DE ′=DE =2,∠A =90°, ∴AF ′=6,AE ′=8.∴E ′F ′=10,EF =2 5.∴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EF +FG +GH +HE =EF +E ′F ′=25+10.∴在BC、CD上分别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H,使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25+10.(3)【思路分析】要使四边形EFGH面积最大,因为E、F、G的位置确定,即△EFG的面积是固定的,只要求以EG为底边的△EGH最大面积即可,且∠EHG为45°,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以点F 的对称点O为圆心,作以EG为弦的圆,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即EG的中垂线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H′,然后再由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能裁得.∵∠EFG=∠A=90°,∴∠2+∠AFE=∠1+∠AFE=90°,∴∠1=∠2,∵EF=FG=5,∴△AEF≌△BFG(AAS),∴AF=BG,AE=BF.设AF=x,则AE=BF=3-x,∴x2+(3-x)2=(5)2解得x1=1或x2=2,∵AF<BF,∴x2=2舍去,∴AF=BG=1,AE=BF=2,∴DE=4,CG=5.如解图③,连接EG,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EOG,则四边形EFGO为正方形,∠EOG=90°.以点O为圆心,OE长为半径作⊙O,则∠EHG=45°的点H在⊙O上.连接FO,并延长交⊙O于点H,则点H在EG中垂线上.第6题解图③连接EH、GH,则∠EHG=45°.此时,四边形EFGH就是想要裁得的四边形EFGH中面积最大的.连接CE,则CE=CG=DE2+CD2=5.∴点C在线段EG的中垂线上,连接HC,∴点F、O、H、C在一条直线上,又∵EG=EF2+FG2=10,∴FO=EG=10.又∵CF=BF2+BC2=210,∴OC=10.又∵OH=OE=FG=5,∴OH<OC,∴点H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可以在矩形板材ABCD 中,裁得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四边形EFGH 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即S 四边形EFGH=12EG·FH =12×10×(10+5)=(5+522)m 2. ∴所裁得的四边形部件EFGH 是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为(5+522) m 2.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在于第(3)问点H 位置的确定,题中已知点E 、F 、G 的位置,即解决本题的实质是求以EG 为底边的△EGH 的面积最大时点H 的位置,由于∠EHG =45°,想到作直角△EFG 关于EG 的对称图形,则以点F 的对称点为圆心、EG 为弦的圆在矩形ABCD 内的点H 满足题意,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则点H 为EG 的中垂线与所作圆的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与证明的经典测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命题为假命题B .该命题为真命题C .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 .该命题没有逆命题【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判断该命题的正误,然后判断其逆命题的正误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为真命题;其逆命题为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错误,为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难度不大.2.下列命题中:①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若ABC V 与'''A B C V 成轴对称,则ABC V 一定与'''A B C V 全等;④有一个角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⑤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正确;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不正确: ③若ABC V 与'''A B C V 成轴对称,则ABC V 一定与'''A B C V 全等;正确; ④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正确;⑤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不正确.正确命题为:2①③,个;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B.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C.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D.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为0;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是±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为1和0;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为1和0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真命题;B、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是假命题;C、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D、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命题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为假命题.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B.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C.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所有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B、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C、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原命题是假命题;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5.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C.相等的角是同位角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分别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相等的角为对顶角;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同位角相等;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分别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第一个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第二个进行判断;根据同位角的性质对第三个进行判断;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第四个进行判断.【详解】A、“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为“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B选项错误;C、“相等的角是同位角”的逆命题为“同位角相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C选项错误;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的逆命题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题设与结论互换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经过推论论证得到的真命题称为定理.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B.矩形的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对A进行判定;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对B进行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C进行判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对D进行判定.【详解】A.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故该选项是假命题,B.矩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平分每一组对角,故该选项是假命题,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该选项是真命题,D.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该选项是假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7.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内角不小于60°. 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知,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错误;②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的平方,错误; ③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错误;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内角不小于60°,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不正确的命题包括①②③.故选C .8.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若a b =,则a b =B .若0a b +>,则a ,b 都是正数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D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定义依次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 若a b =,则a b =±,故A 错误;B. 若0a b +>,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数是正数,且正数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故B 错误;C.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C 错误;D.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判断真假命题,正确掌握命题的分类并理解事件的正确与否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若两个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B .同位角相等C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答案】C【解析】根据平方的意义,同位角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详解】A . 若两个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数不一定相等,如22=(-2)2,但2≠-2,故A 选项错误;B . 只有两直线平行的情况下,才有同位角相等,故B 选项错误;C .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真命题,符合题意;D .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如图,∠1=∠2,但这两个角不符合对顶角的概念,故D 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定,涉及了乘方、同位角、对顶角、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答案】B【解析】图形的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而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C 是一个假命题,直角都相等是真命题.故选B1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b c ,则//a c ;③同旁内角互补;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④【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假命题;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b ∥c ,则a ∥c ,是真命题;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是假命题;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是真命题;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12.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如果两个角都是45°,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再进一步判断真假.解:A 、逆命题是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B 、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错误;C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正确;D 、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错误.故选C .13.用三个不等式,0,a b ab a b >>>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得出三个命题,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详解】若,0a b ab >>,则a b >为假命题.反例:a=-1,b=-2 若,a b a b >>,则0ab >为假命题.反例:a=2,b=-1 若0,ab a b >>,则a b >为假命题.反例:a=-2,b=-1【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不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得出命题,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真假.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在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D.在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A错误;在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B错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C错误;在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掌握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答案】A【解析】【分析】不正确的命题是假命题,根据定义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是假命题;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故是真命题;C.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故是真命题;D.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故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假命题的定义,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ac >bc ;②若a=1;③内错角相等;④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分析】先对原命题进行判断,再判断出逆命题的真假即可.【详解】解:①若a >b ,则ac >bc 是假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②若a=1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③内错角相等是假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④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是真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1个;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命题与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7.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命题“若22a b >,则a b >”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 .1a =-,2b =B .2a =,1b =-C .1a =,2b =-D .2a =-,1b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作答本题直接利用选项中数据代入求出答案.【详解】A. 当1a =-,2b =时,2a <2b ,a <b ,则此选项不是假命题的反例;B. 当2a =,1b =-时,2a >2b ,a >b ,则此选项不是假命题的反例;C. 当1a =,2b =-时,2a <2b ,a >b ,则此选项不是假命题的反例;D. 当2a =-,1b =时,2a >2b ,a <b ,则此选项是假命题的反例,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真命题与假命题.要说明数学命题的错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反例就是符合已知条件但不满足结论的例子.18.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a=3,b=2 B.a=﹣3,b=2 C.a=3,b=﹣1 D.a=﹣1,b=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在A中,a2=9,b2=4,且3>2,满足“若a2>b2,则a>b”,故A选项中a、b 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B中,a2=9,b2=4,且﹣3<2,此时虽然满足a2>b2,但a>b不成立,故B选项中a、b 的值可以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C中,a2=9,b2=1,且3>﹣1,满足“若a2>b2,则a>b”,故C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D中,a2=1,b2=9,且﹣1<3,此时满足a2<b2,得出a<b,即意味着命题“若a2>b2,则a>b”成立,故D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考点:命题与定理.19.下列五个命题:①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平方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两个无理数的和可以是无理数也可以是有理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正确;②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②错误;③正确;④反例:两个无理数π和-π,和是0,④错误;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平面内直线的位置;牢记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理解概念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下列三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是正数,它们的积是正数.它们的逆命题成立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B【解析】【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把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逆命题错误;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③如果两个实数是正数,它们的积是正数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也是正数,逆命题错误,也可以有都是负数,所以逆命题成立的只有一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真命题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导,假命题要通过举反例来进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