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复习题讲课稿

合集下载

推拿学考试题电子教案

推拿学考试题电子教案

推拿学考试题针推专业级本科班《推拿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下面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答案,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是()。

A.《黄帝歧伯按摩十卷》B.《小儿按摩经》C.《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D.《保赤神婴》2.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

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3 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出自()。

A.《伤科纂要》B.《圣济总录》C.《医宗金鉴》D.《外台秘要》4. 一指禅推法在操作时,上肢作主动运动的部位是()。

A. 前臂B. 拇指C. 肘部D. 腕部5. 滚法练习的关键在于()。

A. 沉肩、垂肘、悬腕B. 沉肩、屈肘、前臂旋转C. 沉肩、松腕作屈伸运动D.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运动6. 一指禅推法的频率要求为()次/分。

A. 60~100B. 80~120C. 100~140D. 120~1607. 掌按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A. 腰背和腹部B. 头面和颈部8.()不是颈椎病的共同特征。

A. 上肢麻木B. 颈部不适或疼痛C. 颈部压痛点D. X片提示增生或生理弧度改变9.()试验对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的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10. 慢性腰肌劳损应注意()。

A. 卧床休息B. 加强锻炼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下面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小儿推拿中,()善开经络之门;()善开腠理之门;()善开脾胃之门,临床应充分重视其作用。

2.一般认为,作用时间()而力度()的刺激可抑制脏腑功能,临床谓之泻。

3.七节骨是从()至尾骨尖的一条直线。

4.最早的推拿专著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书籍是《》,它被记载于《》中而保留下来。

5.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从而达到()。

推拿手法复习题复习进程

推拿手法复习题复习进程

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A.宋代B.唐代C.元代D.清代E.明代2.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A.《肘后备急方》B.《圣济总录》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D.《小儿按摩经》E.《小儿推拿秘诀》3.“按摩”一词首次提出于A.《肘后备急方》B.《黄帝内经》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D.《小儿按摩经》E.《圣济总录》4.《五十二病方》记载中以哪种手法运用的最多A.按法B.抚法C.捏法D.摩法E.刮法5.“徐徐抱解,不得截绳。

上下安被卧之…”这段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方法的文字出自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金匮要略》D.《医宗金鉴》E.《刘涓子鬼遗方》6.“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

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出自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金匮要略》D.《医宗金鉴》E.《刘涓子鬼遗方》7.我国历史上最早于太医院中设按摩科的是A.明代B.元代C.唐代D.清代E.晋代8.首次将20种成人手法归纳成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等六类手法是在哪年A.1961年B.1960年C.1975年D.1974年E.1980年9.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A.《小儿推拿秘诀》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C.《小儿推拿广意》D.《小儿按摩经》E.《厘正按摩要术》【X型题】10.推拿,古称为A.按摩B.按跷C.乔摩D.挢引E.揣摸11.以下为清代著作的是A.《小儿推拿广意》B.《幼科推拿秘书》C.《小儿按摩经》D.《保赤推拿法》E.《推拿三字经》12.以下为明代著作的是A.《小儿按摩经》B.《小儿推拿广意》C.《小儿推拿秘诀》D.《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E.《保赤推拿法》13.明代推拿发展的特点是A.“推拿”之称出现B.小儿推拿体系形成C.有了推拿催产的记载D.膏摩出现E.按摩科从十三科中取消二、名词解释1.推拿手法2.推拿手法学三、填空题1.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新增了、、、、5种推拿手法。

按摩推拿学

按摩推拿学

按摩推拿学第一篇:按摩推拿学按摩推拿学复习题二1.推桥弓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

自上而下推。

作用及应用:本法有降压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

2.鸣天鼓:凤池穴3.摇法注意事项:对于眩晕的患者慎用;摇动的速度不宜快,幅度大不宜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摇动时应嘱患者睁开双眼以免头晕。

4.肩部摇法动作要领:前下—钱前上—后上—后下—前下。

作用及应用:恢复肩关节正常运动范围,治疗肩周炎及因创伤后固定导致的肩关节粘连。

5.髋部摇法作用及应用:本法可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治疗髋关节功能受限,还可用于治疗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6.膝部摇法作用及应用:可加大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的幅度。

7.踝部摇法作用及应用:可加大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的幅度。

8.背法(后伸背法)动作要领:医生的臀部应顶住患者的腰部;迅速伸膝挺臀的同时,医生应加大腰部前屈,从而加大患者腰部后伸的角度;在将患者放下时,应先确认患者能够站稳,然后再松手,以防患者摔倒。

作用及应用:本法可加大腰部后伸角度,用于治疗急性损伤致腰后伸功能受限时,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还可用于腰肌急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部后伸受限。

9.侧背法动作要领:医生与患者的髋关节始终要顶住;侧背时,医生应注意用髋关节顶住患者的髋关节,而不是将患者抱起。

作用及应用:本法进而加大腰部侧屈角度,用于治疗腰部侧屈受限。

10.肩部抖法动作要领:患肩应处于外展位,这样抖动效果才最好;在抖动过程中,始终要有牵引的力量;抖动时必须做到连续,小幅度,快速均匀。

作用及应用:本法可松解肩关节的粘连,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主要御用治疗肩周炎之外展受限。

11.按法动作要领:普通按法在按压时,应逐渐用力;作用于背部时,医生应随患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用力的时机为呼气末,力量持续的时间为瞬间用力;作用于动脉处时,首先应感到动脉搏动,按压30秒或更长,然后再将拇指、掌、足抬起。

作用及应用:本法常与其他手法配合应用,如按揉、按摩。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为了匡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推拿学知识,我准备了以下详细的复习资料。

一、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推拿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推拿学的基本理论1. 经络理论:推拿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穴位理论:推拿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穴位,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气血理论:推拿学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推拿手法可以调温和血,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推拿学的基本手法1. 推法:推法是推拿学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推动,刺激经络,调温和血。

2. 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揉捏,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3. 按法:按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温和血。

4. 摩法:摩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旋转、磨擦,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四、推拿学的应用范围推拿学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此外,推拿学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五、推拿学的注意事项1. 推拿学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 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手法,过度用力或者不适当的手法可能会造成伤害。

3. 推拿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 推拿学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存在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推拿学的学习方法1. 学习推拿学需要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了解经络、穴位等相关理论。

推拿复习资料

推拿复习资料

捏而提起谓之拿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问答。

名医、名著、名言。

推拿学发展源流:《素问》中原地带、殷商,今河南)“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马王堆帛画《导引图》描绘44种导引姿势,(最早的按摩绘图资料)(最早的世界性保健体操图)简书《引书》—导引术专著,治疗颞下颌脱位口内复位法,将按摩用于骨伤科诊治。

《周礼注疏》:“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 按摩用于急救。

-- 已佚。

《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概括了推拿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

秦汉时期,临床已科学应用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者。

晋,推拿广泛应用于抢救,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字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详细介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记载治卒心痛方、卒腹痛方。

隋唐,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唐代太医署有专门按摩科。

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六典》中载有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推拿广泛应用于防病养生。

隋代《诸病源侯论》几乎每卷都附有导引按摩法。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宋、金、元时期,推拿的发展令人瞩目,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宋,《圣济总录》开创治眼科疾病的先河。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发展了骨科。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明代,民间发展广,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推拿在明代两个显著特点:1.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2.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滚法推拿。

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70年代中期到80腹泻、糖尿病。

推拿手法学考试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推拿手法学考试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推拿手法学》考试试卷1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 补(重)考:(是、否)----------------------------------------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8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1、“推拿”一词首见于()A.《幼科发挥》B.《引书》C.《五十二病方》D.《汉代医简》E.《金匮要略》 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

此语出自( )A.《金匮要略》B.《世医得效方》C.《肘后备急方》D.《汉代医简》E.《圣济总录》 3、古代官方推拿教学体制起源于( ) A.宋代 B.隋代C.唐代D.清代E.汉代4、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并对推拿手法的理论进行全面总结的时期是( )A.宋金元时期B.明清时期C.隋唐时期D.两晋南北朝时期E.以上均非 5、 “夫手法者,谓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修复于旧也。

”-可能是有关推拿手法最早的定义,其出自( )A.《黄帝内经》B.《厘正按摩要术》C.《圣济总录》D.《医宗金鉴》E.《小儿按摩经》 6、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 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D.手法的“动力型式”E.手法的“动力定型”7、除应力的直接作用外,还有明显热效应的手法是()A.摆动类手法B.按压类手法C.摩擦类手法D.振动类手法E.叩击类手法8、若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主治手法是指()A.使用频率最多的手法B.放松肢体的手法C.能减少推拿后不适的手法D.医疗效果比较明显,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手法E.以上都不是9、作用于骨关节类的手法包括()A.摇动、摆动、振动三类B.摇动、扳动、振动四类C.摇动、扳动、按压、叩击、平端五类D.摇动、扳动、拔伸、叩击、平端五类E.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五类10、对于软组织损伤疾病,在损伤的早期,推拿治疗要()A.刺激量宜小 B.刺激量宜均匀C.刺激量宜大 D.刺激量宜持久 E.以上都不是11、若病变范围较广,部位较深,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推拿治疗时应选用()A.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小的手法B.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大的手法C.接触面积大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小的手法D.接触面积大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大的手法E.接触面积小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大的手法12、下列何种操作法有补的作用()A.手法轻缓,时间较长,逆经操作B.手法轻缓,时间较短,逆经操作C.手法轻缓,时间较长,顺经操作D.手法轻缓,时间较短,顺经操作E.手法较重,时间较短,逆经操作13、下列何组手法适合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使用()A.弹拨法,刮法B.扫散法,抖法C.掐法,拍法D.轻摩法,鱼际揉法,偏峰推法E.摇法,扳法,拔伸法14、“指针疗法”是指()。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 )。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著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130°~150° )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推拿学讲稿

推拿学讲稿

推拿学讲稿推拿学讲稿目录第一章推拿发展简史及特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简史与现况第三节推拿学的特点第四节推拿的分类第二章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则第一节推拿的作用一、保健作用二、治疗作用三、康复作用第二节推拿的治疗原则第三节推拿基本治法第四节推拿的适应症第五节推拿的慎用症和禁用症第三章推拿常用诊断方法第一节头面部第二节胸腹部第三节脊柱部第四节上肢部第五节下肢部第四章推拿练功第一节练功与推拿的关系第二节功法的分类第三节功法锻炼功效和练习第五章推拿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第二节摩擦类手法第三节振动类手法第四节挤压类手法第五节叩击类手法第六节运动类手法第六章常见病症治疗第一节肩周炎的治疗第二节落枕的治疗第三节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第四节膝部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第五节外感头痛第七章中医保健按摩第一节全身保健按摩程序及方法第二节消除不适症第八章自我保健推拿第一节眼保健第二节上肢保健第三节下肢保健第四节腰部保健第五节宽胸理气法第六节健胃法第七节安神法推拿学讲稿第一章推拿发展简史及特点第一节概述1、推拿定义:即推拿方法。

又称按摩、按蹻、案杌(撼动)等,推和拿最初是明代应用于小儿的两种治疗手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推拿”并称,指中医学中的一类治疗方法和技能。

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最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所谓“按而留之”。

摩法:是环状的移动,属“平动”的手法。

推法:是向不同方向用力(包含向下的压力)的手法总称。

拿法:是相对的挤压合力及向上收力的综合手法。

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按摩术的一个很大的飞跃。

现保健预防多称按摩,医疗治病多称推拿。

医疗推拿与保健按摩存在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医疗推拿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磨练才能掌握;保健按摩技术要求低,难度小,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掌握。

(2)医疗推拿训练具有一整套严格而完备的程序和方法,除了手法本身的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推拿功法训练;保健按摩的训练方法较为简单,没有功法训练的内容.(3)医疗推拿手法丰富多变,它要求施术者根据患者病情.证侯.体质.施术部位等情况对推拿手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保健按摩手法变化较少,操作多为套路化.(4)医疗推拿手法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有系数全面的医学理论指导,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中医学等理论;保健按摩手法往往缺乏足够的医学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1“推拿”一词首见于()A.《幼科发挥》B.《引书》C.《五十二病方》D.《汉代医简》E.《金匮要略》2古代官方推拿教学体制起源于()A.宋代B.隋代C.唐代D.清代E.汉代3若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主治手法是指()A.使用频率最多的手法B.放松肢体的手法C.能减少推拿后不适的手法D.医疗效果比较明显,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手法E.以上都不是4对于软组织损伤疾病,在损伤的早期,推拿治疗要()A.刺激量宜小B.刺激量宜均匀C.刺激量宜大D.刺激量宜持久E.以上都不是5若病变范围较广,部位较深,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推拿治疗时应选用()A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小的手法B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大的手法C接触面积大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小的手法D接触面积大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大的手法E接触面积小而深沉有力,刺激量大的手法6下列何种操作法有补的作用()A手法轻缓,时间较长,逆经操作B手法轻缓,时间较短,逆经操作C手法轻缓,时间较长,顺经操作D手法轻缓,时间较短,顺经操作E手法较重,时间较短,逆经操作7下列何组手法适合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使用()A弹拨法,刮法B扫散法,抖法C掐法,拍法D轻摩法,鱼际揉法,偏峰推法E摇法,扳法,拔伸法8以拇指桡侧少商处着力的手法是()A抅揉法 B.偏峰推法 C.跪推法 D.罗纹推法 E.按点法9一指推法中所谓的“端平吸定”是指()A在摆动过程中,要求前臂放平,拇指着力点要始终固定“吸定”在治疗部位上,不得滑移。

B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头如顶物放平,拇指在治疗部上吸定,不得滑动。

C在摆动过程中要求双肩放平,上身不得歪斜,拇指吸定。

D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头、肩放平,上身正直,稳坐吸定在座位上。

E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双目平视,意念集中,进入“禅定”的功法状态。

10手握空拳以食、中、无名、小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部着力的手法是:()A滚法 B.偏峰推法 C.扌袞法 D.跪推法 E.指弹法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急摩为补,缓摩为泻B顺摩为补,逆摩为泻C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D摩法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发生内摩擦E摩法较推法重,较运法轻12具有升提胃腑、健脾和胃作用的手法是()A.摩法B.擦法C.膊运法D.运法E.托摩法1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托摩法可用于治疗胃下垂B抹法可用于头面、颈项、四肢、胸腹等部位C旋推法一般作为泻法应用D搓法临床常与抖法联合应用作为结束手法14下列属于弹拨法操作要领的是()A拨动时手指面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不能用爪甲着力操作B用力时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C骨折愈合期,急性软组织损伤适用D拨动的频率要均匀、适中,力量不可太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5治疗胃下垂的主要辅助手法为()A.插法B.揉法C.振法D.摩法E.抹法16治疗病理性条索状软组织病变最适宜的手法()A.指弹法B.弹拨法C.捏脊法D.点法E.按法17叩击类手法的技术动作,运用何原理来完成()A.叩击样动作B.鞭打样动作C.震击样动作D.拍打样动作E.甩手样动作18某颈椎病患者,体重较大、需要用较大力量牵引颈椎时应首选()A、坐位颈椎拔伸法B、颈部扳法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D、颈椎抻展法E、低坐位颈椎拔伸法19与抖法合用作为治疗结束手法的是()A、搓法B、平推法C、扫散法D、捻法E、抅抹法20使关节()的方法称屈伸法。

A、被动伸直与屈曲活动B、被动伸直C、被动屈曲D、主动屈曲与伸直活动21按摩手法要求深透是()。

A、手法作用体表,能透达筋脉、肌肉、骨骼,甚至脏腑B、手法用用体表,能透达肌C、手法作用体表,能透达筋脉D、手法用作体表,直接透达到脏腑22擦法运动形式是A.单向直线B.往返直线C.环形D.弧形E.不确定23下列手法最常用于上肢的是A.搓法B.抹法C.擦法D.摩法E.推法24下列有关按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拇指指端按压B.可用拇指指腹按压C.可用掌部按压D.按住后移动E.常与揉法组成复合手法25拿法可以看成一种复合手法,以下除哪项外皆可用拿法A.颈项部B.头部C.四肢部D.胸胁部E.肩部26捻法一般适用于A.肩关节B.肘关节C.指间关节D.膝关节E.踝关节27操作胸椎对抗复位法时,患者的体位一般为A.俯卧B.仰卧C.侧卧D.站位E.坐位28操作腰部后伸法时,患者的体位一般为A.俯卧B.仰卧C.侧卧D.站位E.坐位29除应力的直接作用外,还有明显热效应的手法是()A摆动类手法 B按压类手法 C摩擦类手法 D振动类手法 E叩击类手法30以下关于鱼际揉法叙述错误的是:()A 以鱼际部位吸定于体表B 带动受术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尽量避免体表摩擦C 腕关节自然放松,不可背伸D 需要移动时,要求做到"慢揉紧移"E 以上均正确31指揉法是着力()的一种手法。

A、轻柔缓和B、较重C、以能耐受为度D、刺激强32关于掌揉法叙述错误的是()A 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B以肘关节为支点C带动皮下组织做轻柔和缓的揉动D不带动深层皮下组织,在体表做环形移动E如以一手掌叠加于另一手背之上做掌揉法,称为叠掌揉法。

33以下关于前臂揉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前臂尺侧的中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B用前臂尺侧的下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C用前臂尺侧的上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D用前臂尺侧的上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34一下哪种手法又称为膊揉法:()A指揉法B掌揉法C前臂揉法D鱼际揉法E肘揉法35用拇指指端或螺紋面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产生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称为()A拇指揉法B一指禅推法C拇指推法D一指禅偏锋推法E指抹法36关于一指禅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一指禅指端推法操作时,拇指指骨间关节有屈伸和不屈伸两种术式B屈伸拇指式一指禅推法操作时,拇指指骨间关节需跟随腕部的摆动而做节律性屈伸活动C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度大者欲做指端着力推法时,只能采用指骨间关节屈伸术式D拇指指骨间关节较挺直者,只能采用指骨间关节不屈伸术式E不屈伸式一指禅指端推法刺激量更大37缠法的特点不包括:()A操作频率快B摆动幅度小C接触面积小D功力集中而深透E操作时需主动向下施加压力以增大刺激量38关于一指禅偏峰推法,以下哪句描述不正确 ( )A腕关节背伸B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感C着力点要吸定,不可来回摩擦D 中指与前臂成一直线,有利于腕关节的左右侧偏摆动E部分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幅度较大者,应适当微屈指骨间关节,以保证以拇指桡侧近少商穴附近着力而不是整个拇指末节桡侧接触受术部位。

39以拇指桡侧少商处着力的手法是()A拇指揉法 B一指禅偏锋推法C跪推法D拇指指腹推法 E拇指点法40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有明显的()A、理气作用B、和胃作用C、通便作用D、益气作用E、以上都不是41擦法的运用,一般在其他手法()A之前 B之中 C之后 D随时42关于擦法以下哪句陈述是错误的( )A.擦法可分侧擦法、大鱼际擦法、指擦法和掌擦法B.擦法操作时可以直线或曲线来回摩擦运动C.操作擦法时,术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屏气D.擦法操作后,可以用湿热敷法,以提高疗效43手法的运动路线比较随意,可直线也可弧线、曲线移动,可单向也可往返操作,多根据受术体表的特点灵活运用,这种手法是()A擦法B推法C刮法D抹法E揉法44()不是按法要要领A垂直向下用力 B由轻到重再到轻 C垂直用力,缓慢移动 D稳而持续45点法按其着力部位不同,不包括()A.掌根点法 B.拇指点法C.中指点法D.指节点法E.肘点法46关于掐法,以下哪句陈述是错误的 ( )A用指甲垂直按压治疗点的手法,称为掐法。

B术者用拇指指甲端,在治疗点上平稳地按而掐之。

C掐前应找准腧穴。

可在受术部位上垫一薄布。

D掐时用力垂直平稳,逐渐加压,出现掐破皮肤属正常现象。

E操作次数一般为每个治疗点5次, 或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反复施术。

47五指张开,指骨间关节屈曲,以五指指端接触受术部位,各指骨间关节用力屈曲,相对用力抓抠的手法是()A掐法B抓法C拿法D捏法E抠法48一般作用于手指,脚趾等部位的手法有()A、捻法B、滚法C、拿法D、捏法E、搓法49关于捻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拇指与示指夹持住受术者的手指或脚趾往返搓动的手法,称为捻法。

B捻法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捻动,可与皮肤产生一定的摩擦。

C动作应轻巧灵活。

D手指时,可沿手指的纵轴由近端向远端缓慢移动。

E捻手指时,多与拔伸手指法相配合。

50关于拨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拨法的方向、角度应与局部肌肉的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

B拨动时指下应有在肌腹或肌腱上滑过的弹拨感,不要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

C拨法可以单向拨动,也可双向拨动。

D拨法的压力不宜太大,以受术者能够忍受为度。

E有节奏技巧的拨法,能缓解操作带来的疼痛。

1-10 ACDAD CDBAA11-20 CECDA BAEAA21-30 ABADD CEACD31-40 ADCCB DEABC41-50 CBDCA DBABA名词解释1、摆动类手法:以前臂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基本运动形态的手法,称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鱼际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和一指禅偏锋推法。

2、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在人的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

主要包括摩法、推法、擦法和抹法。

3、挤压类手法:垂直按压或对称用力挤压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

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和拨法等。

4、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或螺紋面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产生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称为一指掸推法。

5、推拿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用手持器械,在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为推拿手法。

简答题1、试述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

1、频率每分钟120 ~ 160次。

2、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

3、垂肘即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

4、悬腕即腕关节自然垂屈。

在保持腕关节较松弛的状态下,使腕关节屈曲接近90°,但不可将腕关节过于勾紧,从而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

5、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余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

6、指实即以拇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7、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但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不宜太快。

8、深浅适度一指禅推法有平、浅、深、陷4种劲,分别作用于不同层次:平劲在皮肤,浅劲在肌肉,深劲在筋骨,陷劲在骨骼内脏。

2、简述擦法的动作要领1.频率一般为每分钟80-12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