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课:古人生活中的“千人一面”教学目标- 了解古人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能够描述古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教学内容-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古人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 研究:研究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包括居住环境、服装、食物等。
- 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互动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生活。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古代人的生活。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生活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注意细节。
3. 研究(20分钟):- 教师讲解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研究,了解古人的居住环境、服装、食物等。
4. 拓展(15分钟):-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互动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生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古代生活方式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其他组呈现。
5. 总结(5分钟):-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古人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 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 小组呈现:评估学生对所选择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展示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生活》系列图书- 《古人的一天》纪录片---第二课:古代建筑的奥秘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能够识别并描述古代建筑的奥秘教学内容- 引入: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古代建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古代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 研究:研究古代建筑的不同类型、结构和特点。
- 拓展:通过参观实地建筑遗址、模型制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古代建筑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展示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古代建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小学五年级历史教案认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教案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2.理解四大发明对古代中国和现代世界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历史教材《中国古代文化》。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图片、实物、展板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呈现一些古代文物,比如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中国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吗?3.让学生观察图片,预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二、呈现(20分钟)1.呈现第一大发明:造纸术。
a.用图片和实物展示造纸的过程。
b.介绍造纸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c.提问:为什么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发明?你们知道现在纸是怎么制造的吗?2.呈现第二大发明:指南针。
a.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指南针的形状和使用方法。
b.介绍指南针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c.提问:为什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发明?指南针在现代有什么用途?3.呈现第三大发明:火药。
a.用图片展示火药的形状和使用方法。
b.介绍火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c.提问:为什么火药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发明?火药在现代有什么用途?4.呈现第四大发明:印刷术。
a.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印刷术的过程。
b.介绍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c.提问:为什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发明?现代印刷术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三、巩固(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自己了解的四大发明,制作展板,展示出来。
2.学生互相交流展板上的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3.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展板上的问题,补充发明的相关知识。
4.教师提问:四大发明对古代中国和现代世界有什么重要影响?五、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主和了解其他的古代中国发明,并进行简单介绍。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与全班交流。
三、总结(5分钟)1.总结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小小历史家小学生历史研究教案

小小历史家小学生历史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2. 历史研究的方法3. 小学生历史研究的实践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研究成果,引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历史研究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历史研究是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对历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节:历史研究的方法1. 讲解: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资料搜集、资料比较、问题提出等。
2. 示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解读历史研究方法的应用。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出一个历史研究问题,要求他们利用历史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第三节:小学生历史研究的实践1. 讲解:介绍小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研究,包括选题、搜集资料、总结和展示成果等步骤。
2. 指导: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话题,并指导他们进行初步的资料搜集。
3. 个人研究:学生根据指导进行个人的历史研究,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4. 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或其他形式的展示。
5. 小结:对学生的历史研究进行总结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对历史研究概念的理解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应用。
2. 评价学生的个人研究成果和展示效果。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用于教学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历史研究案例和资料3. 图书馆、互联网等研究资源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研究类的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多阅读历史相关书籍的习惯,丰富他们的历史素养。
以上是针对小小历史家小学生历史研究教案的简要安排,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小学一年级历史教案了解古代文明

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以及它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文明,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等。
3.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感受古代文明的瑰丽和美妙。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幻灯片、音视频素材。
2.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道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古代文明是什么意思吗?”、“有哪些古代文明你们了解过?”等。
Step 2:学习(15分钟)1.通过讲解和展示多媒体素材,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
可以从古代文明的定义、形成的背景、发达的方面等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明的内涵。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等方式感受古代文明的瑰丽和美妙。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段相关的视频资源,如简单的动画、纪录片等。
Step 3:拓展(15分钟)1.教师可以继续播放一些有关古代文明的视频,让学生对不同的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道具,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古代文明的特点和随之而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如古代文明的建筑、工艺品等。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例如,古代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有何影响,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Step 4: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强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有关古代文明的知识。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如古代文明的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古代文明的瑰丽和美妙。
小学四年级历史教案:中华文明的起源

小学四年级历史教案: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概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中国的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小学四年级历史教学中,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形态的初步形成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逐渐从狩猎、采集的原始社会向农耕、定居的初级社会过渡。
他们开始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并且逐渐建立起族群和部落的组织形式。
同时,他们还创造出了陶器、石器等工艺品,开启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程。
2. 夏朝:第一个历史记载的王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根据《史记》的记载,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治理洪水、平定蛮夷,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领袖。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正式的王朝时代,中国历史开始有了具体的纪录。
3. 商朝:青铜文化的开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封建王朝。
商朝的统治者善于使用青铜器,发展了青铜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商朝经济的繁荣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 周朝:封建社会的成熟发展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朝的分封制度使得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更加明确,社会治理更加稳定。
周文化的兴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诗经》、《周礼》等经典著作。
5. 秦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各个诸侯国,建立了千古一帝的伟大功绩。
秦朝并不只是统一中国,它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标准化的文字及度量衡等,这些改革步骤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区的发展。
6. 汉朝:中国的黄金时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通过对匈奴的战争巩固了国家边疆,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广儒家思想、推崇文人官僚等。
小学一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

小学一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
在小学一年级的历史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2. 掌握古代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社交习俗等方面的基本常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2. 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生产方式;3. 古代人类的服饰与交通方式;4. 古代人类的社交习俗与文化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系统地介绍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古代器物、古代社交场景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1. 教师简单介绍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例如洞穴、木屋、土坯房等;2. 学生观看图片或实物,讨论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现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之间的差异;3. 学生描述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第二节: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生产方式1. 教师呈现古代人类的饮食器物、食物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2. 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现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之间的差异;3. 学生分组调查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例如农业、渔猎、手工业等;4.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撰写小报告,对比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生产方式与现代的异同。
第三节:古代人类的服饰与交通方式1. 教师展示古代人类的服饰图片、交通工具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 学生观察、思考并探讨古代人类的服饰与现代人类的服饰之间的差异;3. 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古代人类的服饰或交通工具模型,学生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测评- 教学目标: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 教学内容: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 教学步骤:1. 根据测评内容,让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 收集学生的答卷并进行批改。
3. 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了解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测评成绩,评估教学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课文字记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文字记录能力。
-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历史事件,例如夏朝、商朝等。
- 教学步骤:1. 教师简单介绍夏朝、商朝等古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特点。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记录所学内容。
3. 学生互相交流和短暂展示自己的文字记录。
-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文字记录方面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三课图片鉴赏-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
- 教学内容:介绍历史上的重要图片,例如《清明上河图》等。
- 教学步骤:1. 教师呈现历史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图片分析和描述。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图片鉴赏表现,评估他们对历史图片的理解程度。
第四课口头演讲-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进行简短的口头演讲。
-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历史人物,并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通过口头演讲的形式介绍该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
3.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并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第五课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年龄的历史活动,如观看历史动画、模拟古代建筑等。
- 教学步骤: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
2.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活动成果,评估课堂活动的效果。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古代的农耕文明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古代的农耕文明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代的农耕文明,知道古人通过农耕生产获得食物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古代的农耕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农耕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录音机、黑板、粘土、模型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用图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一些古代农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农耕文明的兴趣。
2.问学生:你知道古代的农民是如何生活的吗?他们是如何获得食物的?3.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步骤二:学习新知(2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农耕文明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记录重要的信息。
2.学生归纳整理录音中提到的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并在黑板上呈现(例如:农民通过耕种、灌溉等方式获得食物,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们聚居形成村落,给社会带来了文明和进步等)。
3.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总结,指出古代的农耕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步骤三:拓展与巩固(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粘土和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尝试用粘土制作古代农民和农田等物品,并用模型展示古代农民的农耕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制作的粘土作品和观察模型中的农耕过程,并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记录在纸上。
3.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并进行全班的讨论。
步骤四: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想法进行点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2.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古代的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请学生以古代农民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和农耕过程。
六、板书设计:农耕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农民通过耕种、灌溉等方式获得食物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们聚居形成村落给社会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的农耕文明,知道了古人通过农耕生产获得食物的方式,并认识到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历史教案小学历史教案篇一:小学历史教案教学教案课程名称:历史授课对象:小学授课时间:二课时 1-3年级 (90分钟)第一课时课题:历史入门教学目标和要求:1、对历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的博大精深;3、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各朝代的更替有初步的认识,记住各朝代名称。
教学方法:交流法、启发法、板书图表法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时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有谁知道炎、黄指的是谁吗,2、谁能说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二、补充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还称为有熊氏。
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
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
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
他们相处得很好。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介绍从秦到清的朝代熟记口令: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互动交流1、大家还记得哪些朝代吗,2、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朝代名称。
板书设计:按时间顺序写出朝代名称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吴越、南汉、楚、前蜀、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两宋(北宋,南宋、辽、夏、金)、元、明、清第二课时课题:历史人物与故事教学目标和要求:1、对相关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2、从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反思并提升自我;3、以生动形象的历史小故事丰富课堂,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各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交流法、启发法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大家还记得上节课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吧。
二、讲述历史故事及其教育意义1、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后来也就演变为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让我们明白一时的吃苦不算什么,只要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
”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都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
商鞅见没人响应,把上进提高到“五十金”。
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什么药。
这时候,一个壮汉前来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
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
看热闹的人纷纷讨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讲诚信的人才能有威信,从而更好地做事。
3、古时的大将军廉颇,因看不惯蔺相如一再立功,便小学历史教案篇二:小学历史教案课题:历史入门教学目标和要求:1、对历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的博大精深;3、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各朝代的更替有初步的认识,记住各朝代名称。
教学方法:交流法、启发法、板书图表法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时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有谁知道炎、黄指的是谁吗,2、谁能说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二、补充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还称为有熊氏。
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
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
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
他们相处得很好。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介绍从秦到清的朝代熟记口令: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互动交流1、大家还记得哪些朝代吗,2、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朝代名称。
按时间顺序写出朝代名称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吴越、南汉、楚、前蜀、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两宋(北宋,南宋、辽、夏、金)、元、明、清板书设计:按时间顺序写出朝代名称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吴越、南汉、楚、前蜀、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两宋(北宋,南宋、辽、夏、金)、元、明、清第二课时课题:历史人物与故事教学目标和要求:1、对相关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2、从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反思并提升自我;3、以生动形象的历史小故事丰富课堂,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各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交流法、启发法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大家还记得上节课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吧。
二、讲述历史故事及其教育意义1、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后来也就演变为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让我们明白一时的吃苦不算什么,只要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
”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都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
商鞅见没人响应,把上进提高到“五十金”。
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什么药。
这时候,一个壮汉前来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
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
看热闹的人纷纷讨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讲诚信的人才能有威信,从而更好地做事。
3、古时的大将军廉颇,因看不惯蔺相如一再立功,便扬言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于是蔺相如就处处躲着他。
蔺相如的仆人看不惯了,蔺相如就对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是国家起内讧,其他国家就会来攻打自己国家,那就对国家不利了。
廉颇知道了这番话,感到十分羞愧,就背上荆条向蔺相如道歉,二人也成为至交。
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这个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主动道歉。
4、唐太宗得到一只漂亮的鸟,在玩鸟。
魏征刚好来,唐太宗把鸟藏在衣服。
魏征知道此事,故意胡扯半天,等魏征走了鸟也闷死了。
魏征死后,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
三、互动交流同学们对哪个故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四、讲解历史剧本《晏子使楚》人物:晏子楚王城门卫兵武士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正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人矮,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
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玉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士兵:大开城门,有请大夫~(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一个人来呢,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卫兵:押犯人上~ (两犯人被武士押上)楚王:那个犯人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楚王:因为水土不同吧,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里,其实,敝国想与贵国结成盟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楚王:(笑)好,那我们两国就此结成盟国吧,从此一同对付敌人吧。
(剧终)五、布置作业课后排练课本历史剧《晏子使楚》小学历史教案篇三:小学历史教案教案模板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