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
车钩概述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
它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
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
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首先说说车钩。
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
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
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
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
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
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
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
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
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
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结构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
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
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
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
车钩缓冲装置资料

旋转车钩
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 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 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 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 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 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 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 业时间。
MX-1
橡胶缓冲器的优点:
1、容量大。34000J以上 2、性能好。能量吸收率90%。 3、零件少,重量轻,成本低。 缺陷: 橡胶片性能不稳定,箱体易产生裂纹。
衍生产品:MX-2,MX-3 ,MT-1等
MT-3
第三部分 车钩缓冲器装置
车钩钩体尾部,通过钩尾销,与钩尾框相连。 钩尾框和前、后从板是传递纵向力的主要件。
► 作用:连挂、传力、缓冲 ► 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
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 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 880mm(允许+10mm,-5mm误差),机车 和货车为880mm(±10mm) ► 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 得大于75mm。
第二部分
缓冲器
作用: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 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 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
分类
根据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一般缓冲 器可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和液 压缓冲器等。
摩擦缓冲器
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螺旋弹簧(客车 用)或环弹簧(货车用),后部为内、外环弹 簧,彼此以锥面相配合,两部分之间有弹簧座 板分隔。
型号:
客车使用15号车钩, 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SS系列普遍采用13号下作用式车钩
铁路货车车钩分离的原因及预防冉超

铁路货车车钩分离的原因及预防冉超发布时间:2021-11-23T07:32:21.67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5期作者:冉超[导读] 车钩是车钩缓冲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连接列车中的机车和车辆、车辆和车辆,使得相互连接的机车车辆车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传递列车在运行中或在调车作业时所产生的牵引力和冲击力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1摘要:车钩是车钩缓冲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连接列车中的机车和车辆、车辆和车辆,使得相互连接的机车车辆车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传递列车在运行中或在调车作业时所产生的牵引力和冲击力。
铁路2货物列车分离事故,打乱了运输秩序,降低了运输效率,还严重影响到运输生产和安全,对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钩分离预防措施引言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货车车辆的运行速度、牵引重量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现有货车车辆常用的车钩缓冲装置存在的问题也暴露的日渐明显,虽采取了防跳改造、防脱改造等控制措施,但车钩分离还是时有发生。
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运输秩序,影响了行车安全,降低了运输效率。
目前,影响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故障有列车制动故障、车钩缓冲装置故障和轮轴故障。
其中,车钩缓冲装置故障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车钩自身故障导致的自动分离、拉断车钩分离、拉断钩尾框分离和车钩防跳失灵造成的分离。
本文分别从检修及运用中查找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止。
1货车车钩结构分析铁路货物列车的连接是通过车钩缓冲装置完成的,该装置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零部件组成。
在钩尾框内依次装有前从板、缓冲器和后从板,钩尾销把车钩和钩尾框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使车辆具有连挂、牵引和缓冲三种功能。
我国铁路货车车钩材料主要为E 级钢,其静拉破坏强度达3800kN。
铁路货车在运行中会发生车钩分离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近年来,国家道路安全运输管理部门把车钩钩缓故障作为铁路货车检修工作的三大惯性故障之一来进行遏制。
车钩缓冲装置

车钩的结构
三、15号车钩的构造及作用:(下作用式) (一)构造: 1、钩体包括钩头、钩身和钩尾三部分。 (1)钩头部是车辆摘挂的重要部分。 钩腕:连挂时容纳对方钩舌,控制其横向 移动。 钩锁腔:安装钩头配件。 钩耳:安装钩舌用,分上下钩耳。
钩肩:车辆发生较大冲击时,钩肩与冲击 座接触,使部分冲击直接传递给底架,避 免缓冲器 破损。
(2)钩身:传递牵引力、冲击力的部分。 为中空方形结构,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
(3)钩尾部:安装钩尾框用。钩尾端面 为平直面。
2、钩舌及钩舌销 钩舌在钩舌销孔处铸有护销突缘,尾部上、 下铸有牵引突缘和上、下冲击突肩,在闭 锁位置时,恰钩锁腔内相应突缘相配合, 以使牵引力或冲击力直接由钩舌传给钩体。 尾部上面设一圆弧,为由全开位置到闭锁 位置过程中便于钩锁顺利下滑成闭锁位。 在钩舌尾部侧面有一台阶,称为钩锁承台。 在闭锁位置时,供钩锁坐落之用。
一块,前面的前从板承受牵引力,后面的 后从板承受冲击力,借助从板与从板座接 触使缓冲器实现缓冲作用。从板座分前、 后从板座,铆结于牵引梁内侧面上,用以 阻挡从板的移动,实现缓和列车冲击的目 的。
(三)冲击座及车钩托梁 冲击座位于底架端梁的中部,在冲击座
下部装有车钩托梁,当车钩受到较大的冲 击力时,钩肩与冲击座接触,可加强端梁 强度并将部分冲击力直接传递给底架,避 免缓冲器因冲击力过大而破损。 1、货车用冲击座:(1)底部带有安装车 钩托梁的螺栓孔,车钩托梁用四根螺栓组 装在冲击座下部。(2)插入式冲击座,底 部铸有车钩托梁框,车钩托梁可从一端插 入,用螺栓固定。 2、客车用冲击座:摆式,铸钢制成,两端 铸有安装摆块吊的缺口。
下锁销孔:安装下锁销用,也是锁脚起落 的孔。
17号车钩缓冲装置简介及三态作用故障分析

17号车钩缓冲装置简介及三态作用故障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货车重载,提速技术的进步,货车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17号车钩是我国从1988年起开始研制的重载货车车钩,其具有连挂间隙小(纵向间隙9mm)、结构强度高、连锁性能好及垂向防脱性能高等优点,以及多年运用表现出的优越性能,从2005年起我国新造70t及以上货车全部采用了17号车钩及17号锻造钩尾框。
本文主要对17号车钩缓冲装置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车钩三态作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关键词:17号车钩;缓冲装置;钩尾框;三态作用;分析一铁路货车发展史简介铁路货车是指在我国铁道上用于运送货物和特殊需要在货物列车中使用的单元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货车重载,提速技术的进步,货车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初,铁路货车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货车载重由30t提高到50t,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30t级向50t级的第一次大的升级换代。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载重60t敞车诞生,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50t级向60t级的第二次大的升级换代。
1998年研制开发了时速120km的转K2型转向架和系列提速货车,开创了中国铁路货车的提速先河。
2003年至2005年C80、C70等新型80t、70t级货车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60t级向70t级及以上,时速由70km、80km向120km的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17号车钩是我国从1988年起开始研制的重载货车车钩(大秦线运煤专线),与16型车钩及配套的钩尾框一起应用在大秦线需翻车机卸货的重载单元列车上,提高卸货率25%以上。
鉴于17号车钩具有连挂间隙小(纵向间隙9mm)、结构强度高、连锁性能好及垂向防脱性能高等优点,以及多年运用表现出的优越性能,从2005年起我国新造70t及以上货车全部采用了17号车钩及17号锻造钩尾框。
铁路货车MT-23型缓冲器大修中发现问题分析及建议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中心楔块挂耳裂损、箱体裂损及弹簧座裂损等配件裂损总计5941件,是缓冲器大修中的主要故障,占组件故障数的62.03%,其中中心楔块挂耳裂损1786件占配件裂损总数的30.06%。
在当前货物列车高速重载和开行快运班列的情况下,MT-2/3型缓冲器中心楔块挂耳裂损故障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安全和节支降耗的实施,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当前安全运输需要。
3原因分析3.1从列车运用情况分析1箱体;2外固定板;3动板;4中心楔块;5铜条;6缩短销;7楔块;8固定斜板;9复原弹簧;10弹簧座;11角弹簧座;12外圆弹簧;13内圆弹簧;14角弹簧.图1MT-2/3型缓冲器组成示意图图2中心楔块挂耳裂损调车作业过程中,装载车辆从机械化驼峰流放,静止的车辆连挂瞬间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同样会造成中心楔块挂耳处裂损。
从检修过程进行分析为便于车钩缓冲装置往牵引梁里装用,新造、检修良好的MT-2/3型缓冲器按照技术要求须安装预缩正常情况下,车辆投入运行后缩短销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会自行断开,掉落在线路中间。
但是有时缩短销会顶在中心楔块挂耳头部或卡在箱体的缩短销孔中,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器的前后端分别与从板和从板座挤压在一起,缓冲器很难从车上取下来,检修时往往采取乙炔切在切割过程中容易伤及中心楔块挂耳缩短销孔,所示。
图3中心楔块挂耳割伤在对缓冲器进行“预压缩”处理,安装缩短销时,出现一侧中心楔块销孔内残销无法取出现象,这时工作者容易简化作业,不按照要求采取压缩动板,在工艺孔插入合金钢条,压力卸荷后取出中心楔块,再取出残销,安装一侧缩短销,造成中心楔块单侧挂耳局部受力,挂耳损伤。
3.3从中心楔块进行分析中心楔块采用模锻工艺生产,该产品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在锻打过程中容易出现金相组织不均匀或中心楔块挂耳缩短销孔穿孔问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挂耳缩短销孔处的强度,如图4所示。
中心楔块挂耳端部销孔壁厚仅17mm,强度不足。
我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器1

我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器技术及产品发展概况1车钩目前,我国铁路货车上装用的车钩、钩尾框主要是13号、13A型、13B型及16、17型,其中约有90%以上货车使用的是13号、13A型车钩及钩尾框;17型车钩最初与16型车钩配套装用在翻车机卸货的单元运煤专用敞车上,鉴于17型车钩在运用中表现出的优良性能,17型车钩已成为我国70t级货车的主型车钩。
13号车钩、钩尾框13号车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参照美国E型车钩及俄罗斯CA-3型车钩研制的,7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铁路货车上推广使用。
13号车钩钩头结构及三态作用性能、防跳原理与美国E型车钩基本相同,钩尾部结构及联接方式而是采用了类似俄罗斯CA-3型车钩垂直竖扁销联接方式及结构,钩尾端面采用美国E 型车钩的平面结构;没有直接采用美国E型车钩水平横扁销联接方式及和俄罗斯CA-3型车钩钩尾端部的圆柱面结构。
13号车钩钩体、钩舌及钩尾框开始采用牌号为ZG25的普通碳素铸钢制造,其车钩的静拉破坏载荷为2250KN,比当时2号车钩的静拉破坏载荷(1550KN)提高45%以上,13号钩尾框的静拉破坏载荷为不低于2800KN,基本满足了当时由载重50t~60t货车组成的列车牵引需要。
1983年铁道部决定停止生产2号车钩,在修理货车中逐步淘汰2号车钩;同时考虑我国铁路运输重载、提速的发展需要,组织国内相关院所及工厂研制材料及强度等同美国AAR M201 C级铸钢的低合金铸钢,用于制造车钩、钩尾框,以期进一步提高13号车钩、钩尾框承载能力。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制成功C级钢13号车钩及钩尾框,车钩的静拉破坏载荷提高到2820KN以上,钩尾框的静拉破坏载荷提高到3150KN以上。
1995年,铁道部下发了辆技(1995)147号文《关于公布13号车钩、钩尾框C级钢技术条件的通知》,C级钢13号车钩及钩尾框开始在新造货车上推广使用。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满足改革开发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对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2002年铁道部运输局以运装货车电(2002)104号电报要求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生产普碳钢13号车钩及钩尾框,2006年以运装货车电(2006)2076号电报要求停止生产C级钢13号车钩及钩尾框。
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发表时间:2020-12-15T10:19:49.7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2期作者:苑少鹏[导读] 随着铁路货车运行速度和周转率的提高,货车载重和牵引吨位的增加苑少鹏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车辆段天津市 300012摘要:随着铁路货车运行速度和周转率的提高,货车载重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列车纵向冲动非线性增大,车钩、缓冲器、车体等关键部件的磨损加剧,故障率明显增加。
车钩缓冲装置是铁路车辆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将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列列车,完成旅客和货物的运输。
它还传输和缓冲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牵引力和冲击力。
在货物列车运行中,车钩缓冲装置故障率高,解钩、断钩等车钩损坏故障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掌握车钩缓冲装置的使用故障,从检修源头和使用技术检查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可以保证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车钩;缓冲器;故障处理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与车辆之间相互连挂、传递和缓和列车在运行时所产生牵引力和冲击力的车辆部件,对车辆的安全运输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和荷载的不断增大,由于日常车钩缓冲装置检修和运用不到位,车钩故障时有发生。
一、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车钩缓冲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列车在正常行驶过程当中出现产生的牵引力或者在启动、刹车灯情况下的相应作用力或者震动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提高列车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破损程度,其中的缓冲器装置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列车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或者冲击震动进行消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作用力和冲击震动对列车所造成的破坏,这种装置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具有压缩性质的弹性元器件进行合理的利用来缓解这些作用力或者冲击震动,并且这些弹性元器件还能够在发生形变的过程当中利用相应的摩擦或者阻尼对冲击能量进行充分的吸收,从而形成对铁路货车的缓冲作用。
这种缓冲器根据其工作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以及液压式缓冲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4车辆纵向缓冲与连接技术概述车钩缓冲装置系统是铁路机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它使铁路货车车辆之间,以及与机车实现连接、编组成列车,并传递和缓和列车车辆间在运行或调车编组作业时所产生的牵引和冲击力。
简言之,车钩缓冲装置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连挂、牵引和缓冲。
车钩缓冲装置系统主要由车钩、钩尾框、缓冲器及从板、钩尾销等零部件组成。
连挂、牵引功能是由车钩、钩尾框、钩尾销、从板等来实现的,以保证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能够实现连接、牵引。
如图1所示。
图1 车钩缓冲装置系统车钩作为机车车辆的重要零部件,为了满足运输安全可靠性及提高列车编组效率方面需要,车钩应具有自动连挂功能,既不需要人工辅助就能实现车辆与机车、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安全、可靠的连挂。
由于自动车钩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世界各国铁路机车车辆在车辆连挂技术方面均采用和选取了研究及不断发展自动车钩及其连接技术。
我国铁路货车同样也选择采用了自动车钩及其配套技术和产品。
车钩按结构作用原理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AAR标准E、F型车钩为代表的具有三态作用性能的自动车钩,这是除欧洲以外世界各国机车车辆采用的主型车钩,也是世界铁路货车的主流车钩;另一类是以俄罗斯标准CA-3型为代表的具有二态作用性能的自动车钩,主要在符合UIC标准要求的欧洲各国铁路机车车辆上广泛使用。
由于两类车钩的作用原理不同、特别是连挂轮廓上存在明显不同和差异,因此,两类车钩不能直接连挂和相互互换。
车钩按连挂后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刚性车钩和非刚性车钩两类。
刚性车钩是指两车钩连挂后不能在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移动,在水平面内也只能产生微小的相对转动,车钩间纵向连挂间隙较小、两车钩联锁成近视为一杆体,要求车辆采用具有弹性支撑功能的冲击座,以适应两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不一致及车辆通过垂直和水平曲线时车辆连挂的要求,如我国提速重载货车使用的16、17型及F、FR型车钩等。
非刚性车钩是指两车钩连挂后相互间能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在垂直和水平面内能产生小角度的相对转动,以适应两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不一致及车辆通过垂直和水平曲线时车辆连挂的要求,如我国13号、13A、13B型车钩,美国的E、E/F型车钩,俄罗斯的CA-3型车钩等。
钩尾框是车钩缓冲装置的主要受力部件之一,在机车车辆上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一是为缓冲器提供安装使用空间,以利缓冲器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与车钩连接并提供安装使用空间,传递纵向牵引力并保证在牵引工况下使缓冲器发挥作用。
钩尾框的结构强度大小、疲劳可靠性高低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及运输效率。
不同车辆使用不同作用原理和型式的车钩,不同的车钩必须配套使用专用的钩尾框,目前我国货车常用的钩尾框主要有13号,13A型、13B型、16型和17型钩尾框。
缓冲器是车钩缓冲装置的三大主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一是吸收列车运行及编组调车作业时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间的纵向冲动能量,缓和车辆间的冲击,降低车钩纵向力,减轻车辆及所运货物的损坏,改善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二是降低由纵向冲击力引起的车钩横向分力和车辆脱轨系数,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常用的缓冲器主要有ST 型、MT-3型、MT-2型缓冲器,近几年我国研制开发了几种重载货车用大容量缓冲器,如HM-1型、HM-2型和HN-1型缓冲器。
4.1.1重载提速对车辆连接技术提出的要求4.1.1.1 车钩强度由于车钩缓冲装置的特殊作用,车钩强度的大小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及铁路运输效率。
车钩强度要满足三方面要求:列车运行安全性的要求;列车编组时调车作业的要求;方便运用维护及检修的要求。
列车在运行时车钩主要受到与列车牵引重量及车辆编组数量直接相关的稳态牵引力的作用,列车调速时造成的列车内部随机的、交变的纵向牵引力和压缩力的动载作用,以及车辆点头沉浮振动和横向摇摆振动引起的钩高差及附加弯矩作用,不同车辆因载重及运用时间和磨耗状态的不同引起车钩中心线高度差产生的附加弯矩作用。
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车钩等零件的强度及可靠性提出较高要求。
在货车车辆进行列车编组调车作业时,车钩等零件和车辆本身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冲击力的大小随着车辆的载重、数量及编组连挂速度的提高而增加,车钩的强度要满足车辆编组调车作业的要求。
为了方便维护与检修,在设计车钩缓冲装置时,还要综合考虑组成车钩缓冲装置的钩舌、钩体、钩尾框、从板、钩尾销及缓冲器、车辆上从板座、牵引梁及底架等车辆结构与零部件之间的强度匹配关系,依次逐级提高强度储备,保证钩舌的强度储备相对最小,车辆底架强度储备相对最大。
这样钩舌将发挥“保险丝”的作用,满足运用过程中检修维护的最经济性的要求,不仅方便了运用维护,同时也为车辆及缓冲器提供了安全保护。
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稳态运行时车钩力不会大于机车的牵引力,机车牵引力大小和机车型号的选取要与牵引的列车重量及车辆数量相匹配。
因此随着列车牵引重量及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不仅要选用与牵引能力需求相匹配的机车,同时也要提高车钩等零件的强度和储备裕量,以满足铁路运输安全及效率的需要。
列车调速时的内部纵向冲动是比较复杂的,最大车钩力可达到机车最大牵引力的2倍左右。
这种复杂性主要是缓冲器的性能、车辆性能(长短、载重、自重、结构强度和刚度等)、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挂自由间隙的大小、列车编组数量及运行速度、制动及缓解波速、运行线路情况(如坡度、曲线的大小)等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当缓冲器的性能、车辆性能一定时,列车内部纵向冲动力随着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挂自由间隙的增大、列车编组数量增加,以非线性的几何特性急剧增大,容易导致列车车辆脱轨、倾覆等事故的发生,并引发包括车钩在内的车辆及零部件过早疲劳损坏。
由于制动作用及缓解作用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不同步性,造成车辆间及列车首尾车辆产生较大速度差,引起列车内部产生强烈的纵向冲动,使车钩、缓冲器及货车承受较大的纵向力,其值的经验公式(1)为:()ZBZC P t Ln P F ωϕ2max max 125•= (1) 式中:F max —列车纵向压缩力(kN );l —辆车的长度(m );n —车辆数;P —辆车的闸瓦压力总和(kN );φ—闸瓦摩擦系数;t ZC —制动缸冲气时间(s);ωZB —制动波速(m/s )。
当列车中车辆参数一定时,列车内部的纵向力只与列车编组数量n 的平方值有关。
理论上讲,由100辆车组成的列车的内部最大纵向力是由50辆车组成的列车的内部最大纵向力的4倍;以此类推150辆、200辆的重载列车内部的纵向力是非常大的。
理论研究及运用实践证明,因制动的不同步、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挂间隙、列车编组数量及运行速度、运行线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列车内部所有的车辆间连续产生相互挤压性和反弹拉伸性的冲击作用、并延续很长时间,冲击作用是通过车钩力以外力的形式传递,使车辆间形成很大的冲动力,对车钩等零件及车辆的可靠性提出严峻考验和要求。
在调车工况下,货车车辆进行列车编组作业时,车钩等零件和车辆本身还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两车辆直接冲击时车辆间的最大车钩力F max 可用公式(2)进行理论计算。
xM M V M M F •+••=)(212max 21max (2) 式中:M 1、M 2分别为货车车辆的总体质量(kg),V max 是两辆货车车辆编组连挂的最大相对速度(km/h ),x 为两货车车辆钩缓装置所允许的缓冲器工作行程之和(m )。
由此说明,在缓冲器行程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货车车辆进行列车编组作业时,车钩等零件和车辆本身承受的冲击力是随着编组车辆重量的增加成正比、与相对连挂速度的平方值成正比。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对车辆载重要求、以及运输部门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要求,实际货车编组作业过程中连挂速度将进一步提高,车钩力也是在逐渐的增加,对车钩等零件及车辆强度的储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对于车钩、钩尾框的强度评价均采用静强度分析及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同时开始着手进行疲劳可靠性的试验研究。
强度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钩舌、钩体、钩尾框的静强度试验,规定载荷下的最大永久性变形试验,钩体、钩舌的最小破坏载荷试验,钩尾框的最小极限载荷试验。
对于车钩、钩尾框等主要传递纵向力的重要部件,在我国铁道行业标准TB/T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中规定了纵向力及主要载荷的最大组合可能。
明确了纵向力是指列车在各种运动状态时车辆间所产生的压缩和拉伸力,在计算和试验时货车必须按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的载荷方式进行,其中货车:第一工况作用在车钩上纵向拉伸力取1125 kN,压缩力取1400kN;第二工况作用在车钩上的纵向压缩力为2250kN。
该标准对车钩的强度进行了要求,其中:货车自动车钩的拉伸破坏强度不小于3100kN。
相比1978年版本的第一工况作用在车钩上纵向拉伸力取980kN(100tf)、压缩力取1176kN(120tf),第二工况作用在车钩上的纵向压缩力为1960kN(200tf),货车自动车钩的拉伸破坏强不小于2940kN(300tf)有所提高,以满足载重60t级货车的普及推广应用的需要。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1~2万吨重载运输开行,运输效率的提高,因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内部纵向冲动的加剧及编组调车作业速度的提高,造成的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载荷又有所提高。
因此,为满足重载列车的车辆及其重要部件的设计要求,我国大秦铁路重载货车强度设计需满足第一工况纵向拉伸力2250kN,纵向压缩力2500kN;第二工况纵向压缩力2800kN的要求。
23~25t轴重的通用货车车辆强度设计的纵向载荷为:第一工况纵向拉伸载荷为1780kN,纵向压缩载荷为1920kN;第二工况纵向压缩载荷为2500kN。
因此,车辆强度的不断提高对车钩、钩尾框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1.1.2 缓冲器技术缓冲器是铁路机车车辆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一是吸收列车运行或编组调车作业时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间的纵向冲动能量,缓和车辆间的冲击,降低车钩纵向力,减轻车辆及所运货物的损坏,改善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二是可以降低由纵向冲击力引起的车钩横向分力和车辆脱轨系数,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缓冲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列车牵引重量、运行速度、车辆总重、列车编组作业效率、货物完好率等涉及铁路运输效率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水平。
评定缓冲器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冲击速度、最大阻抗力、容量、行程及能量吸收率。
(1) 冲击速度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将提高到120km/h),车辆轴重的提高(由21t 提高到23t、25t),列车载重的增加(一般干线开行5000t重载列车和10000t重载组合列车、大秦线开行10000t重载单元列车和20000t重载组合列车),车辆间纵向冲动将呈非线性的增长;车辆的编组数量和调车作业工作量必然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