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合集下载

某乡某年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

某乡某年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

4某乡某年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的笔记本上,我的思绪开始飘散。

回忆起这十年来的方案写作,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像是昨天刚经历过的事情。

那么,关于这个“4某乡某年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就从我的意识流开始吧。

一、背景分析某乡位于我国某省某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水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我们决定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目标设定1.到某年底,全乡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三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二类标准。

2.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三、工作措施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1)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1)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垃圾填埋对水体的污染。

(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3.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2)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水资源保护(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水安全。

(2)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维护生态平衡。

(3)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利用。

四、组织实施1.成立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乡人民的水污染防治意识。

4.定期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五、时间节点1.某年4月底前,完成工业污染源排查。

2.某年6月底前,完成生活污染源治理。

3.某年9月底前,完成农业污染源治理。

4.某年12月底前,完成水资源保护工作。

六、预期成果1.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X〕100号),推进我省X年度水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X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规定》(环水体〔X〕179号)要求,结合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89.5%以上,其中长江流域、西北诸河保持100%,黄河流域达到75%以上。

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保持在0%。

长江、澜沧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I类(溶解氧指标除外),黄河干流、黑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X、X湖等内陆河及重要湖库控制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X流域出境控制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并向好发展,Ⅲ类水质比例持续增加,其余断面水质类别较X年现状不下降。

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100%,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二、重点任务(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加大工业园区(集聚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力度。

重点对X年底未完成建设任务的X工业园区平西、平北、X工业园,X热水煤炭产业园加大督办力度,并规范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

对已完成建设任务并与环保部门实现联网的其余工业园区,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参与,各相关市X政府落实)2.强化重点行业整治。

向社会公开“十小”企业取缔清单,加强执法监管,防止已取缔的“十小”企业死灰复燃。

全面总结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工作完成情况并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环境保护厅。

积极推进其他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

(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参与,各相关市X政府落实)(二)强化城镇污水治理。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范本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范本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范本____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愈发严重,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治水工作。

本方案旨在制定____年国家级防治水专项治理策略,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二、工作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率。

2.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物排放。

3.加强水灾害防范,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4.推动水生态恢复,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5.加强水管理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三、工作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1)完善水资源监测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质量状况。

(2)建立健全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

(3)加强水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水行为,加大对水资源的执法检查。

2.加强水环境保护(1)加大治理工程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减少污水排放。

(2)加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雨水等治理,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3)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加强水灾害防范(1)加强防汛抗洪工作,完善防洪标准和防洪设施,提高抗洪能力。

(2)加强旱情监测和干旱防范,提高干旱灾害应对能力。

(3)加强水库、堤防和河道维护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4.推动水生态恢复(1)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2)加强河流生态修复,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恢复河流自净能力。

(3)加大水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修复和重建受污染水体的生态系统。

5.加强水管理体制建设(1)完善水管理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2)加强水资源监管和执法力度,保证水资源管理的公平公正。

(3)推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四、工作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切实应对水污染问题,制定并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减少污染源: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污,确保污染源的控制和减排。

2. 提高水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体的水质,确保水源供应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

3.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河流修复等措施,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维护水生态平衡。

三、主要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强化对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水污染监测体系,加大水污染治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3.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升治理设施,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

4. 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方法。

5. 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排放达标。

6. 加强水污染应急管理: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 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四、工作重点1. 高度重视污染源的减排工作,特别是对工业和农业领域的污染源进行重点管控。

2. 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3. 加大投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4. 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

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五、预期成效1. 水污染源的控制和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水质得到提升。

2. 水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现今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水污染也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二、目标1.减少污水排放量:通过加强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保障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2.提高水质: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4.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策略和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老旧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效率。

2.推行全面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全面排污许可制度,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排污许可管理,确保污染源达到排放标准。

3.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完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4.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水的治理,推动农田秸秆和农药的安全处置,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5.加大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力度:加强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水污染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加强执法和惩罚力度: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7.宣传教育和提高公众参与度:开展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四、预期成效1.污水排放量明显减少,水质得到改善和保护。

2.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3.水污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良好的水环境监管和执法氛围。

4.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加,形成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态势。

以上是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案,通过加强治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加强执法监管,推动固体废物处置等措施,旨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

同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保护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制定和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建议,以期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

一、制定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1.修订和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2.严格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管标准和排污标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3.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的信用评价制度,对污染企业进行奖惩机制。

二、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加大对城市、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处理能力。

2.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减少排放污染物的量和浓度。

3.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内部循环利用,减少对外排放污水的数量。

三、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1.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的监测,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2.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如农田排水与积肥一体化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3.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奖励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四、加强水源保护1.制定和实施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重要水源免受污染。

2.增加水资源管控和监测力度,严禁非法采水和污染嫌疑区域的生产活动。

3.加强对重要水源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水源污染事件。

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1.加强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3.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主动参加国际水污染防治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水污染防治的能力。

2.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签署和履约工作,承担自身的国际环境责任。

3.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共同解决跨境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我国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一、总体目标。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35年前,全面完成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流域和重点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水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主要任务。

1. 加强污染源控制。

通过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排放标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高污染源控制水平。

2. 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3. 推进水生态修复。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改善水体生态功能,修复受损湿地和水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4.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建立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保障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责任。

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3.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4.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水污染是当前乡镇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乡镇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环境质量,制定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减少乡镇水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

2. 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2)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问题。

(3) 先治理后建设:优先解决已形成的水污染问题,再加强防治工作。

(4) 河长制和村级组织: 运用河长制和村级组织的力量,加强水环境管理和监督。

三、主要措施1. 水源保护(1)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禁止乱排废水、倾倒垃圾等行为。

(2)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3) 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监测水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 农业污染防治(1) 加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

(2)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提高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科学性。

(3) 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3. 工业污染治理(1)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

(2) 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工艺。

(3) 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进行整改或关闭,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4. 生活污水处理(1)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乡镇污水的收集和处理。

(2) 提倡居民使用节水器具,减少水的浪费。

(3)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5. 环境监测与评估(1) 建立乡镇水环境监测网点,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2) 加强对乡镇水环境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 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1) 加强乡镇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和环保员的法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发〔X〕17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方案》(X 发〔X〕3号)精神,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持和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X和XX、X、X全会和省委X六次全会、市委X 五次全会精神,把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总体环境质量作为着力点,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以保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推进、坚持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对江、河、湖、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形成“政府统领、部门协同、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不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和谐共赢。

(二)工作目标到X年,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的3个断面,在扣除天然背景值影响情况下,呼兰河双河渠首断面达到Ⅲ类水体、X的友好断面达到Ⅳ类水体、X干流的嘉荫断面达到Ⅳ类水体,确保晨明出境断面达到Ⅳ类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Ⅲ类。

到X年,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安全有效保障,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主要江河湖库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证。

到X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1.控制用水总量强化用水监督管理。

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完善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

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

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许可。

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新、改、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要求。

到X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5.86亿立方米以内。

(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以下均需各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严控地下水超采。

在X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从严审批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

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开展已建机井排查登记,逐步关闭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

X年底前,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复核和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划定。

到X年,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市水务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参与)2.提高用水效率各级政府要将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逐步提高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

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逐年提高,具体目标值待国家用水效率指标分配后另行制定。

(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参与)抓好工业节水。

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

鼓励高耗水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对标达标。

强化节水监察和环境监察,倒逼重点行业及工业园区加快节水技术升级。

到X年,力争全市电力、钢铁、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市工信委、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加强城镇节水。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和设备。

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

市、县两级公共机构分别于X年和X年建成节水型单位。

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开展检漏、测漏排查和更新改造,到X年,市本级管网漏损率控制在20%以下;到X年,控制在20%以下。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配套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水务局、市质监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参与)发展农业节水。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到X年,完成5处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市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5万亩,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以上。

(市水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农委参与)3.科学保护水资源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建立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控制评价体系,全面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排污总量控制。

结合水利普查成果,完善重要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全面推进重要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参与)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

完善水量调度方案。

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库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发挥好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

新建水电水利工程应同步建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承担生态供水任务的现有水利工程要严格按批准的调度方案满足生态供水需要。

(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科学确定生态流量。

对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X -X年)》的呼兰河铁力市境内,科学确定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并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

(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资源X局参与)(二)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1.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

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

X年底前,各级政府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取缔结果向社会公开并报工业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参与)加强重点行业源头控制。

进一步加大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新、改、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应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制定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实施企业清洁化改造,造纸、钢铁、制药等行业于X年底前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改造要求。

(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参与)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的污染治理。

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应依法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

(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参与)2.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快推进规划项目落实,确保污水处理能力满足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需要。

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X年底前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和再生利用要求。

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到X年,所有县(市)、区和3万人口以上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X县、铁力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其他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参与)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

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

大力推进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

除干旱地区外,新建成区应全面实行雨污分流,鼓励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深入推进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

到X年,全市新、改建排水管网不低于30公里,市级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参与)推进污泥处理处置。

加快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格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全面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

到X 年,现有污泥处理设施基本完成达标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镇建设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设施。

(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参与)3.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市畜牧兽医局、市环保局负责制定《X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实施方案》,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与防治工作,市环保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划定禁养区,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于X 年8月底报市畜牧兽医局、市环保局备案,X年底前完成清理整顿;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等设施。

散养密集区内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X年起,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未按要求建成无害化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小区)不得通过动物防疫条件审批。

(市畜牧兽医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参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城市周边设施农业蔬菜生产。

促进化肥需求低的农作物面积恢复性增长。

(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参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设立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区,开展植保一体化服务示范,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

到X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绿色防控措施处置率达到30%。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

加大农用残膜清理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加强废弃农药包装物监管。

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到X年,力争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

(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参与)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消纳及监测预警体系。

到X年,初步建成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市农委牵头,市水务局参与)防治水产养殖污染。

进一步加大水产品产地和市场监测力度,加强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管,有效杜绝违禁投入品的使用。

鼓励和扶持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逐步减少冰鲜杂鱼饲料使用。

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为牵动,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规模化发展。

(市农委负责)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鼓励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继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以地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地区为重点,推进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粪便处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市住建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畜牧兽医局参与)4.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