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研究
冷链物流 开题报告

冷链物流开题报告冷链物流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方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冷藏、冷冻和保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冷链物流的意义、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二、冷链物流的意义冷链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冷链物流能够保证食品和药品等易腐败商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冷链物流能够有效延长商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和药品等商品的损失,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冷链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跨国运输。
而对于冷冻和冷藏商品来说,温度的控制尤为关键。
冷链物流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中的冷冻和冷藏商品能够安全地运输到目的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三、冷链物流面临的挑战然而,冷链物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较高。
相比于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其次,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较高。
冷链物流需要借助先进的温控设备和监测系统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这些设备和系统的运营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高昂的费用。
另外,冷链物流还面临着物流环节的复杂性。
冷链物流需要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采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尽管冷链物流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其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对于新鲜和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
冷链物流能够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于冷冻和冷藏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冷链物流的出现,使得这些商品能够安全地运输到全球各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两票制”下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探讨

“两票制”下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探讨“两票制”是指在城市配送过程中,将货物运营过程分为两种运输票据,分别是发票和运输单据。
发票用于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运输单据则用于物流运输过程的记录和管理。
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由于货物的特殊性,对于物流配送过程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需要采取更为精准和有效的配送策略。
在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需要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配送策略应包括配送路径的规划和选择,以及货物的运输方式和装载方式的确定。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货车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和恶劣天气等情况对药品的影响。
可以选择专门的冷链运输车辆和设备,保持货物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下运输。
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可以采取不同的装载方式,如冷藏、冷冻或干冰等。
在配送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温度监控系统,随时掌握货物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货车、仓库等关键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控中心。
可以设置温度报警系统,一旦发现温度超出设定的范围,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还可以进行温度记录和数据分析,以便对问题进行追溯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还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参与配送过程。
供应商可以提供准确的货物信息和要求,以便物流公司进行合理的配送方案制定。
客户可以提前预约送货时间和地点,以便物流公司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路径规划。
物流公司可以与供应商和客户共享温度监控系统的数据,以便实时掌握货物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在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他们对冷链物流配送的特殊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开展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冷链物流配送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可以加强员工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提高配送效率和减少误操作的风险。
“两票制”下的医药冷链物流配送策略应包括合理规划配送路径和选择运输方式、确保货物温度稳定的监控系统、与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参与配送过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等方面。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业 分 工 加 快 ,需 求 的专 业 化 带 来 市 场 的 细 分 化 , 出现 了诸 如 汽 车 物 流 、医 药 物 流 、烟 草 物 流 、粮 食 物 流 、冷 链 物
s d h w h tt o td tb tn cn b sd i m dm t y so st h ji ir ui a e ue n oe u a e n s i o cl c a n C i .A ata cs fitra oa jitds o hi i hn d n a tl ae o ne t nl o i s ni n -
流等 更 加 专 业 的 物 流 企 业 。 由 于 连 锁 经 销 体 系 的兴 起 ,食 品 流 通 形 态 的 变 革 ,专 业 分 工 细 化 和 低 温食 品 的 逐 渐 普 及 与 成 熟 ,冷链 物 流 急骤 升 温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 。 所 谓 冷 链 物 流 泛 指 冷 藏 冷 冻 类 食 品 在 生 产 、贮 藏 、运 输 、销 售 ,到 消 费前 的 各 个 环 节 中 始 终 处 于规 定 的 低 温
分析 .研 究表 明 当前我 国冷 链 物 流 可 以采 用 共 同配 送 的 模 式 : 最后 给 出 了一 个 国外 共 同配送 的 实例 来 作 为 实施 的参 照 。 关 键 词 :冷链 物 流 ;供 应 链 ;共 同配送 中 图分 类 号 :F 2 74 文献 标 识 码 :A
维普资讯
L g t s S iT c N .0 0 7 o i i c— e h sc o1 ,2 0
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消费升级和农村电商发展,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依然面临着供给侧不足、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因此,研究中国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对策,对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推动冷链物流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面临的问题,探究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对策,为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1. 分析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规模、发展形势等;2. 探讨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包括供给侧不足、运输成本高、信息系统支持不足等;3. 研究中国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对策,包括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等;4. 提出结论和建议,为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对策展开研究,引入专家意见和建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主要介绍冷链物流的概念、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竞争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
第三章: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介绍供给侧不足、运输成本高、信息系统支持不足等问题。
第四章:中国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对策。
主要介绍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等对策措施。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主要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结论和建议,为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列出本文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优化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运营中,冷链物流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效率和效益的瓶颈。
特别是在共同配送模式下,如何平衡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不同配送点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路径的最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现有路径优化算法和模型的优缺点,探讨适用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路径优化方法。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路径优化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措施。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通效率和品质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冷链物流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配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看,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保鲜期短等特点,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极高。
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模式,能够通过整合配送资源、优化配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而更好地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开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有助于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转型升级,提高流通效率,保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化、多样化需求。
从理论角度来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涉及物流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共同配送路径的优化算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现有的物流理论体系,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路径优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冷链物流; 供应链; 共同配送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100 (2007) 10- 0001- 03
Abstr act: The cold chain is widely studied in logistics nowa- days.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ld chain, and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that ham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chain in China, especially, studie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process, and then presents the joint distribution. As an effective distribution model for cold chain, i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application for cold chain is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joint distribution can be used in modern cold chain in China. At last a case of international joint dis- tribution is giver for an example of practice. Key wor ds: cold chain; supply chain; joint distribution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新鲜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采用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影响企业的成本、效率与品质。
因此,进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物流运输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优化方法,以期为企业冷链物流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内容(1)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介绍冷链物流的概念、发展历程,阐述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2)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过程的分析,探讨其涉及到的政策、技术、环境和市场等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影响机制。
(3)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优化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运营管理模型,从而优化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人士的访谈和调查,形成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为寻求解决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5. 研究意义(1) 为企业冷链物流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丰富和完善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相关的理论体系。
(3) 推动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4) 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升级。
6. 预期成果(1)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相关综述性论文。
(2)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模型及优化方法。
(3) 相关实际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4) 学术专业论文若干,并向学术界发表,并为企业提供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解决方案。
乳业公司冷链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四)配送成本较高
四、促进公司冷链物流配送的策略
(一)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二)培养冷链物流的人才缺乏
(三)加大信息化系统的使用
(四)发展O2O模式
结束语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阅读前人研究文献以及相关期刊学报而获得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冷链物流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而当前我国冷链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低、服务功能单一,核心竞争力低、各自为政,布局不合理、无序竞争、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缺乏、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尤其在冷链物流配送方面,中小企业占的比重较大,面临着运力不足,运输损耗巨大,冷链设备落后,第三方参予度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物流配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而建立共同配送体系,采用共同配送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配送运输、高质量的服务、高效的物流运作、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共同配送”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研究共同配送的模式,对于我国冷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中小企业配送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早已开始采用共同配送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配送的问题,并取得了成功。
而在我国,相比较于其他,中小企业的配送更需要进行共同配送的改造。
共同配送有6大好处:①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水平;②有利于满足顾客要求;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④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⑤有利于提高运输科技含量;⑥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旧。
而在冷链物流领域,这六大好处显得尤为明显:同地区的几家冷链配送公司联合,各自负责一定区域的所有签约销售网店的冷链配送服务,避免了冷链物流特有的“网大点散”的状况,有利于降低成本;专注在一个较小的片区服务,而自己公司的其他任务由其他离顾客更近的公司代劳,有利于满足顾客对冷链产品的特殊时效需要;冷链物流设备昂贵,让中小物流企业负责较小的区域,增加其在该区域的业务量,不仅可以更充分利用冷藏车等设备,也提高了运输效率;最后,因为只控制较小区域,车辆需求将会缩小,不仅减轻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而且企业更有能力购买高科技含量的冷藏车等设备。
本课题首先分析我国冷链配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共同配送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接着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四种模式:物流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的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
在分析各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共同配送各模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利益共享机制设计、风险管
理等。
最后提出企业选择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模式时的相关策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普遍作用于生产生活当中。
但是,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现状来看,还是从微观的企业环境来看,都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宏观的调控体系是一个问题,冷链物流企业多数是从运输、快递行业转变而来,其发展也存在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必要性。
2.1分析国内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看,国内冷链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从宏观来看,经济衰退,交通布局与拥堵,政府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都有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B)从微观来看,企业的管理也有不足。
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存在规模、服务,竞争力,信息基础设施,人才技术,成本管理等问题。
尤其是物流配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2.2、分析共同配送的好处。
通过分析共同配送的优势,来确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可以补足以上问题,尤其是微观的企业管理问题。
3.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各种模式:
3.1共同配送问题分析。
通过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现状分析,可以知道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问题。
3.2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对比。
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有四种模式,包括共同协作模式,建立共同配送机构模式、共同集配模式及产批结合一体化配送模式。
通过对四种模式的分析,明确各种模式在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优缺点。
4、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相关策略的提出。
4.1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实例,以及国内外企业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策略措施。
4.2根据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对共同配送四种模式的问题的分析,探索每种模式的应用范围。
4.3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和对每种模式的分析,得出各应用范围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策略。
[13]迟永梅王侃. 延迟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08(4):25
[14] 刘松,米文勇,何冯斌. 共同配送博弈费用分摊模型[J]. 物流商坛,2006(29):136
[15 张润红,罗荣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 物流商坛,2008(30):1
[16]王旭,贺美亮,林云基于时间风险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45):3
[17] Mihalis Giannakisa, and Michalis Louisb,A multi-agent based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Operations Management Group,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 UK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10 (10): 1016.
[18] Marija Bogataj,Ludvik Bogataj and Robert Vodopivec.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 in cold logistic chains: Faculty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Kardeljeva ploščad 17, 1000 Ljubljana, Sloven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