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 三位数乘两位数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案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时内容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关习题。
课时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备课课时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几题。
【学情预设】学生都能很快算出得数。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可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两道题,先尝试口算出结果。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题与我们刚复习的两道用竖式计算的题有什么不同呢?【学情预设】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师:这两道题用竖式应该怎么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把例题当作复习题出示,自然引出课题,同时激发学生去探究算法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下面我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这样一道算式。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全班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通过对比,学生能发现先不考虑因数末尾的0,根据口算方法,算出1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这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算式。
师:这道算式的因数末尾、中间都有0,你们还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师:“3”为什么要和“6”对齐?【学情预设】“3”和“6”对齐,相当于先算10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㈠口算:
40×72= 2880 53 ×30=1590 30×23= 690 40×22=880 608×5= 3040 908 ×4= 3632
20 ×20= 400 40 ×90=3600 502×7= 3514
㈡笔算:
708×6 = 4248
708 × 46 4248
790×8 = 6320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写竖式时末尾0前边的数对齐。
三、知识运用
2.
240×22= 5280
240 × 22
48 48 5280
三、知识运用
2.
305×50= 15250
305
×
50
152 50
第一关:口算P49-3,6~8题。
50 ×90 40× 80 32×30 190×50
70×140 300×30 21×40 25×30
数学门诊部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
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
“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C)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C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复习导入
口算。
35×2= 70 140×6= 840
16×5= 80 13×6= 78
19×5= 95 250×3= 750 230×4= 920 140×7= 980
17×5= 85 18×3= 54 280×3= 840 350×2= 700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课教案_23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P48《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授课班级:通城县塘湖镇荻田完小四年级(2)班学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自主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养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自主探索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算式的简便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
师:同学们,这些题你能用口算快速解决吗?老师来开下火车,请这排同学。
课件出示:350×2= 140×7= 280×3= 230×4= 13×60= 140×6= 60×50= 250×3= 240×20=师: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式子 240×20=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生(预设):因数末尾有零,口算这些算式的时候都是先不看零的。
师:打个比方,像“240x20”我们该怎么口算?生(预设):可以先算“24x2=48”然后再在后面添上两个零。
师:那添几个零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预设):两个因数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后面添上几个零。
师:你上课非常认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很好。
同学们,在我们口算因数末尾有零的口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先不看零,先计算前面部分,算好后再在后面添上零。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我们就添上几个。
是这样子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二、新课学习1.自主读题,列出算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课教案_2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2(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口算:35×2 19×5 250×3140×6 230×4 140×716×5 17×5 18×313×6 280×3 350×2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笔算176×47= 425×36=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把知识进行迁移,发现其方法适合更复杂的多位数乘多位数,鼓励学生今后遇到难题不要退缩,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㈠、学习例2(1)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
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
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3、归纳简便算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课教案_1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分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几百几十乘几的口算及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二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之前学生学习的笔算乘法都是相同数位对齐,而这节课的笔算重点是要把因数0前面的数位对齐。
学习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本班学生层次很突出,有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比较高,课堂表现很积极,有部分学生拘谨不爱回答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长。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的设计上我借助多媒体和智慧课堂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
练习的设计上也力求多样有梯度,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总结概括,巩固练习环节学会并会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上升,因此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必须学会。
在教学中要力争让每一名学生参与竖式计算的经历与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简便写法的过程。
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4、会判断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末尾0的个数。
5、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类推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写法。
2、如何判断积末尾0的个数。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教室教学过程:。
4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件)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教材P48第1题)
220 × 40
88
160 × 36 0
96
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教材P48第1题)
360
× 23 5 11 8 0 71 2 9 00
580
× 11 2 1 16 58 6 96
应用迁移
1. 用竖式计算。
如果有进位 一定要加上 进位数。
304×72= 21888
方法二:笔算
有简便的写法吗?
160×30= __4_8_0_0_
160
× 30 可以省略 0 0 0
41 8 0 4800
160×0=0 160×30=4800 0+4800=4800
160
×
30
1
48
16×3 添上2个0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 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3 04 × 72
62 0 8 212 8
218 8 8
304×2=608 304×70=21280 608+21280=21888
2. 找出下面各题错误的原因,把序号 填在( )里,并改正过来。
①因数末尾的0没有全部落下来。 ②因数中间的0没有参与运算。
901
改正:
× 50 901
4550 ×
50
206×40 =8240
206 × 240
8240
2. 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它绕地球运行 201圈需要多少时间?(教材P49第4题)
201×90=18090(分钟) 答:它绕地球运行201圈需要18090分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复习课件

(2)要使19□×40的末尾有两个0,□里不能填( B )。
A.0
B.3
C.5
点拨:190×40=7600,193×40=7720, 195×40=7800,所以□里不能填3。
2.列竖式计算。 420×60=25200
25200
260×50=13000
180×35=6300
点拨: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 数相乘,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填一填。 (1)在列竖式计算340×45时,45中的“5”应与340中的 ( 4 )对齐,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625×40的积的末尾有( 3 )个0。
2.口算。
50×60= 3000
400×50= 20000
20×700= 1400600×300=
18000
3.列竖式计算。 420×60= 25200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练习
知 识 点 1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选一选。
(1)计算270×60时,可以先口算27×6,再在积的末
尾添上( B )个0。
A.3
B.2
C.1
点拨:计算270×60时,可以先口算27×6,再看
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
个0。
提 升 点 解决实际问题
5.学校体育器材室准备添置一些体育用品,具体购 买数量和单价如下表:
品种 单价 数量
篮球 130 40
足球 150 35
排球 105 18
器材室购买这些球一共需要多少元?
130×40=5200(元) 150×35=5250(元) 105×18=1890(元) 5200+5250+1890=12340(元) 答:器材室购买这些球一共需要12340元。
小学数学4年级人教版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4年级人教版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XXX《因数中间、末尾有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说教材背景和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研究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八的3、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研究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或末尾有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分步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研究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研究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个数的确定。
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的简便算法: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研究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
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
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研究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205= 9430
46 ×205
230 92 9430
2. 390×13 5070
240×22 5280
305×50 15250
208×30 6240
290×20 5800
180×50 9000
206×40 8240
160×70 11200
快乐的小金鱼
309×50 280×13
)
360×( 4 )=1440
(3600 )×4=1440
0
45 0450 × 20=?
× 20 ——------
90 00
1.计算370X40,可以先算( 37 )X( 4 ), 在乘得的数148的末尾添上( 2 )个0,最后 得数是( 14800)。 2.一个因数末尾有两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 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
尾有0的乘法》
复习旧知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30×24 720
502×2
1004
60×300 18000 305×5
1525
40×70 2800
908×3 2724
23×30 690
60×50 3000
50×30 1500
205×7 1435
2.笔算。
哪种更简便?
为什么这一步 可以省略?
笔算:106×30 =3180
106 ×0
3180
0乘任何数都得0。
基础练习
1.
360 ×25
1800 72 9000
580 ×12 1160
58 6960
巩固练习
笔算下面各题。
120×73= 8760
120 × 73
小小设计家:
可以填哪 些数?
( )×( )=2400
1 ×2400= 10 ×240= 100 ×24=
2×1200= 20 ×120= 200 ×12=
3×800= 30 ×80= 300 ×8=
4×600= 40 ×60= 400 ×6=
你知道吗?
500多年前,意大利的一本算 术书中讲述了一种“格子乘法”, 后来传入中国,在明朝的《算法统 宗》中称为“铺地锦”。你能仿照 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
16个十 3个十 48个百
遇到因数 末尾有0的乘法, 我们应该怎么 办呢?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 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 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填写几个0 。
基础练习
1.
220
× 40
8800
160 × 60
9600
笔算:106×30 =3180
方法1: 1 0 6 × 30 3180
方法2: 1 0 6 × 30 000 318 3180
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3 )个0。
判 断:
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
一定有几个零。
( ×)
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
至少有几个零。
( √)
应用扩展
1.学校买来20盒铅笔,每盒120支, 一共买回多少支铅笔?
2.一列货车有30节车厢,每节车厢 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 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完?为什么?
34×521 =17714 521
× 34 2084
1563 17714
605×9 =5445 605
×9 5445
270×8 =2160 270
×8 2160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它们30小时各 行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导入新课
160×30
106×30
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的因数 有什么特点?
270×24
409×30
280×3
407×40
公交公司共有这样的大客 车108辆。
每辆车可以坐40人。
拓展练习
判断:
504 × 26
3024 108 4104
(×)
504 × 26 3024 1008 13104
扩展练习
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 1440
)
360×40=( 14400
46
32 4
7
82
42 0
3 0
5
50 46×75=3450
357×46=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160×30
方法1: 1 6 0 × 30 4800
方法2: 1 6 0 × 30 000 480 4800
哪种更简便?
160×30 =4800
160 × 30
4800
16个十 3个十 48个百
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160×30 =4800
160 × 30
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