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城市化的本质是指人们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这种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物质文化上的变化。
城市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影响城市化是指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形式、规模和影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带来了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和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然而,它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自然资源消耗增加,城市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加剧。
城市里也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加大,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消耗: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这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城市污染: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密度增加,工业化和机动化程度加深,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化的过程中,每天大量的垃圾需要被处理,垃圾处理问题也成为了城市化的一个难点。
处理不当的垃圾会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三、城市化对人的健康的影响1、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城市中许多食品都可能受到污染,存在安全隐患。
2、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城市化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贫富差距的加大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也随之而来,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威胁。
3、交通拥堵:城市化的过程中,车辆数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对于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同时也要尽量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问题。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们逐渐离开农村,向城市聚集。
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城市化进程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工业和就业等方面。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就业分布、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二、城市化进程的优点和缺点城市化进程对人类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其中,城市化进程的积极面主要表现在:1. 提高了就业机会,使人们的生活更为美好。
2. 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3. 加速了科技、文化和知识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而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城市化进程带来过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过多,增加了城市的负担。
2. 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流失,导致农村社会的衰退。
3. 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屋短缺等。
三、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和挑战城市化进程对人类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如:1.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发展更具全球性,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
2. 城市化进程也会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的加剧。
3.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负担。
4. 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城乡人口差异的拉大,使城市与乡村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无论是积极面还是消极面,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寻找折中点,以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总结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总结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城市化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
一、社会影响城市化发展对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涌入城市。
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加大了城市社会管理压力。
其次,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原本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此外,城市化发展还导致了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困、住房不平等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二、经济影响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首先,城市化为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提供了条件,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进入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城市消费的增长,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内需的扩大。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城市规模经济的形成,减少了交通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等,这些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环境影响城市化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双重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耗导致了空气和水污染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化导致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砍伐了大量的树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进步,城市化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化发展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同时也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
在经济方面,城市化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城市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二: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二: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中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和资源,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的中心。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的概述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存在多种途径,例如自然增长、农村劳动力外流、经济转型等。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一大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60.6%。
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方面影响(1)城市化加速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水平也因此提高。
但城市化进程也会导致农村经济、生态经济的衰退。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土地的利用变为商业和居住用地,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困境。
(2)城市化也存在着城市垄断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大城市拥有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一些小城市却处于发展困境。
这种不平衡会加剧地区的发展差距。
2.生态环境方面影响(1)城市化加速了城市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机动车和人口的流动。
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是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大量的建筑和道路的建设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
(2)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模式也是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工业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城市化的方式和模式需要得到合理的调整和改变。
3.社会方面影响(1)城市化加速了人口和社会的流动,带来了社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城市化也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发展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2)城市化带来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差异。
尤其是城市贫困和民生问题,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和教育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三、城市化进程的合理调整对于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考虑其合理调整和改进。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一、城市化概述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这是城市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基础。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城市化率极低到改革开放后初步出现城市化浪潮,再到近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以上。
二、城市化背景1、城市化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趋势明显。
城市化的推广对于中国经济的发作和社会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化的现状据统计,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将会达到8.6多亿,城镇化率将超过60%。
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快速推进,未来也将面临挑战。
三、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市场萎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导致了农村市场萎缩。
此时,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同时也让农村面临着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2、城市贫困化虽然城市化为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城市化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城市化后期,城市贫困化、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城市生活成本逐年提高,过着高压一族的人们的财政能力也出现问题。
3、城市化影响社会生态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
城市的化与发展,改善生态与环境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2、管理困难目前,城市化进程推进过快,城市化管理滞后,给城市带来了气、水、电等利用压力,城市交通也出现了拥堵的局面。
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序化、合理和创新。
3、人口流动影响城市化追求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外溢效应。
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带来了重要的人口流动,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
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其负面影响分析

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其负面影响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趋势。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带来的经济效应对于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
城市化的经济效应城市化本质上是一种人口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多,这使得许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流入城市。
这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市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具有更好的聚集和流动条件,这使得城市发展更加活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同时,城市在聚集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国内贸易的发展中心,也为国际贸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城市化发展不仅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也带来了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产业结构和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要素的聚集和集聚带来的综合效应,不仅促进了政治、文化、科技等行业的繁荣,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密度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民生问题日增,包括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的滞后、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其次,城市化使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地扩大和增强,使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增加了社会不平等的因素,这些不平等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例如,贫富差距扩大会加重犯罪率、社会流动等负面影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大企业的主导市场地位加强,小企业、小市场的发展逐渐受到了限制,这对于扶贫、失业人群等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最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的人口集聚,环境问题恶化,特别是废气排放、噪音等问题日益严重,被重视的城市环境问题将阻碍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而城市化也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
本文就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展开阐述。
一、社会影响城市化使得人们从乡村向城市迁移,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人们在迁移过程中,面临失业、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等问题。
同时,城市中居民之间互相陌生,不像在乡村那样亲情关系亲近,这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孤独、缺乏归属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社会问题,也会给城市市民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迁移者的培训力度,同时营造亲情、社交关系密切的社区。
政府也可以打造更多的文娱活动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环境影响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城市中的工厂、车辆等释放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质量。
同时,在封闭的城市环境中,噪声污染也比较严重。
城市噪音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环境本身的污染和破坏,也会对人民的身体和健康造成危害。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加强空气质量管理、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优化城市道路规划等。
三、经济影响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影响。
城市财富的增长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升,都是城市化带来的积极效应之一。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城市化也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
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可以积极推广智能、可持续的技术,并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四、文化影响城市化还会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给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带来了挑战。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难度加大,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政府可以与相关组织合作,针对性的打造文化街区,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同时,政府也可以制定文化政策,鼓励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机会和平台。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 经济影响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城市更便于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劳动力。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服务业的繁荣。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同时,城市化还刺激了创新和科技发展。
城市中的密集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转移,推动了经济的进步。
二. 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导致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的紧张。
此外,大规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威胁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 社会结构变化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的集聚。
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形成了城市人口的庞大数量。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加速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性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四. 社会服务与福利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服务和福利。
城市提供了更广泛和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化也为社会福利制度的改善提供了条件,包括社会保障、养老金和医疗补助等。
五. 社会问题和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和挑战也日益突出。
城市化导致了城市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城市中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分化现象,造成社会不稳定。
此外,城市犯罪率也有升高的趋势,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六.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城市化政策和规划,以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注重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生态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20城市化及其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年该市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该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3%,且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答案:B2.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2019年该市人口最多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D.第三产业产值先降后升解析:根据该市的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可计算出该市人口总量,其中2019年最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可能增加;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由2019年的约40%增长至2019年的约60%;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可能持续增加。
答案:C(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A.1949~1955年B.1955~1965年C.1965~1975年D.1985~2019年解析:读图可知,1985~2019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答案:D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城市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观察到城市的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变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面是某城市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A区域B.B区域C.C区域D.D区域7.有关B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合理规划城市,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问题的表现,从而确定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6题,从图中看该市的A区域无论是景观城市化还是人文城市化都是最高的,也应是该城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故选A。
第7题,在B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很高,而景观城市化水平低,即城市的景观水平与人文城市化不相适应,应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故可排除A、C、D,选B。
答案:6.A7.B(2019·河北正定高三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以及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关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与“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模式都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气降水C.下雨时,后者的地表径流量更少D.后者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解析: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使用了透水地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的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增加绿化带延长了径流汇聚时间;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增加大气降水,缓解了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本解决该问题。
“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是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不能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C9.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C.提供工业用水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解析:根据图中示意图,活水公园主要起净化、环保等生态功能,对工业用水帮助不大。
答案:C(2019·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
由1955年的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过千万,到2019年有八个城市人口过2 000万。
下表为1955年和2019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A.世界最大城市由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B.位于南半球的世界最大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C.由于人口的大量外迁欧洲现已无最大城市D.北京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得跻身其中解析:由表中资料可以看出世界最大城市由集中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2019年的十个最大城市,有7个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东京、大阪、纽约在发达国家,A错;位于南半球的世界最大城市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变成了圣保罗,B错;欧洲现已无最大城市并不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外迁,而是人口增长率下降引起的城市化速度趋缓导致,C错;北京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得跻身其中,D正确。
答案:D11.这些城市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B.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C.城市就业紧张交通拥挤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解析:这些城市规模的扩大,会产生郊区城市化现象,市中心的人口不会明显增加,A错;由于城市土地有限,所以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城市向空间发展,增加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B错;城市规模扩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率下降等,C正确;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城市中心,D错。
答案:C二、综合题(46分)12.(2019·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质量检测)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
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分)(2)据统计,2019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3)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乙)。
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
依据图文资料,分析上海市金融商务区形成的原因。
(8分)(4)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4分)解析:第(1)题,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南北两侧城市化水平低。
第(2)题,上海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一个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早,工商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发达,工资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现在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是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
读图可知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
上海是港口城市,有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港等,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
政府政策支持、合理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
第(4)题,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现在建成金融商务中心,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高层建筑的建设,使这里的土地利用率提高。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
(2)上海市工商业发达(或: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
(3)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或: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
(4)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利用率提高。
13.(2019·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公里、105公里、155公里、30公里。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1)分析中央政府规划建设国家级新区的主要原因。
(6分)(2)分析河北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
(8分)(3)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分析为建设成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6分)(4)简述雄安新区的建设对河北保定的不利影响。
(4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可知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疏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2)题,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从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程度、生态环境和开发程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建设成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新区城市形态,白洋淀湿地保护,功能区合理布局,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和城市排水设施,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
第(4)题,雄安新区的建设对河北保定的不利影响。
主要根据材料提示,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作为雄安新区的范围,新区建设使得保定市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
答案:(1)首都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大气环境差(雾霾、沙尘暴天气多);疏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房价低、产业基础弱,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3)新区规划采用组团状城市形态;保护好新区的湿地面积,充分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调节作用;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减少沙尘暴、雾霾天气的次数;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减少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