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送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送别》课件PPT

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说:“叔同
兄,我家破产了,我要去京城了,咱们后会 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 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 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李叔同返 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 佳作。
• 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 姻自主男女平等。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 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 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 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
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以表不舍之情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至天际)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
送别背后的故事
• “天涯五友”,即 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 希濂。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求学,年少才盛,很快加 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 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 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 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
言行,那么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人生总是欢聚的时候少,离别的时候多,这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的口碑。(博爱之心)•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 、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 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 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 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音乐《送别》优质课PPT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8
.
9
.
10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将 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 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 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 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 久天长!
再见!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 的歌声中下课吧!
.
11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课时
.
1
.
2
.
3
复习指导
1、本首歌曲是几 拍子的歌曲?
2、如何打拍子? 3、歌曲的速度怎
么样?
4、我能读唱歌谱。 5、我能有感情的演
唱歌曲?
.
7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 或者诗歌文章呢?
送别 音乐ppt课件

在西方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抒情 和感性的方式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等。
在印度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浓郁 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表现离 别的情感,如《印度之歌》、《告别 之歌》等。
在日本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简洁 、优美的旋律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樱花》、《故乡》等。
04 送别歌曲的影响
音乐结构
送别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 离别的情感。
送别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前奏 、主歌、副歌等部分,这种结构使得 音乐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动人。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送别的音乐与情感的结合非常紧密, 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情感。
CHAPTER
对后人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歌曲传达了对离别之 痛的深刻感受,使后人更 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相处的 时光。
感恩与回报
通过送别歌曲中的情感表 达,教育后人懂得感恩与 回报,珍惜亲情、友情和 爱情。
人生感悟
送别歌曲引发对人生意义 的思考,使后人更加深刻 地理解生命、离别和重逢 的意义。
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健
李健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赋 予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
现场演出与录音版本比较
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录音版本
录音版本则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和处理,更加精细和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旋律和情 感。
谢谢
THANKS
03 音乐与文化
CHAPTER
送别文化概述
送别文化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是人们在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习俗和仪 式。
送别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情感和思考。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PPT共24页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悠扬宛转, 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 古琴的演奏者,以及古琴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送别》音乐课件ppt

影响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送别》音乐课件ppt

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界也在寻求变 革,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 元素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
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开始大量 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个人背景
李叔同的留学经历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音乐方面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尽管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李叔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怀有深 厚的感情。
技能与处理
不同演唱家在技能和对歌曲的处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到 歌曲的表达效果。
个人特点
每个演唱家都有自己的个人特点,这也会反应在他们的演唱中,形成 特殊的风格和魅力。
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比较
音色与音效
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和音效特点,这会影响到整首音乐的氛 围和情感表达。
技能与演奏风格
不同乐器的演奏技能和风格也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音乐的流畅性 和表现力。
眼神交流
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
情绪渲染
通过面部表情、声音等手段,渲染歌曲的情感氛围,使观众沉浸 在歌曲的情感世界中。
06
《送别》的版本比较
原版与改编版比较
旋律与和声
原版与改编版在旋律和和声方面存在差异,改编版可能对 原曲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以适应不同的演唱风格或情感表 达。
A段
旋律优美,和声简单,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
旋律特点
旋律优美
整首曲子的旋律流畅、优美,易 于传唱。
音程跨度大
旋律中音程跨度较大,表现出情感 的波动。
音阶使用
采取了五声音阶,具有中国传统音 乐的特Biblioteka 。节奏与节拍节奏安稳
整首曲子的节奏安稳,没 有过于复杂的切分音和连 音。
《送别》音乐课件

1送别学堂乐歌简介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
《送别》
授课人:欧阳玉华 七(9)班
欢迎指导
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 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 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 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 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请同学们跟着轻声哼唱
随着ppy!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 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 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 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 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 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作者简介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 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1918年 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 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 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朴拙圆满, 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 字为无尚荣耀。在音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 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 游》,他填词的送别是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在 话剧方面,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 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送别》
授课人:欧阳玉华 七(9)班
欢迎指导
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 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 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 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 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请同学们跟着轻声哼唱
随着ppy!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 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 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 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 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 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作者简介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 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1918年 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 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 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朴拙圆满, 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 字为无尚荣耀。在音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 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 游》,他填词的送别是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在 话剧方面,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 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李叔同
•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 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 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 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 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 成了歌曲出处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 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 “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 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 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 艺人歌曲。
歌词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
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
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
别离多。
视频欣赏 • 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送别》
• 让我们学唱该曲
新歌学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