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会给文章正确分段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易错字指导:“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内容主旨1.步骤:1)初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2)分段、归纳段意3)再读文本,抓歧章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2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

3)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f 中心蛟一定顺序所写。

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

4)标题追溯法:以内容命名的文章,根据标题阅读就可以获知主旨。

5)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旨。

二、理解句子意思1、理解词义(1)結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2、理解句意方法:(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2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3 )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意(5 )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意常见题型: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是什么?三、句子品味答题方法: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晢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间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回血能加语气感叹包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旬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四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理解句子【主题阅读1】难忘的乡村生活乡村的夜晚,一轮满月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饱含浓香,开在碧霄,乡村便沐浴在玫瑰色的月光里。

月光在树林里流淌,轻轻地就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如山间湿地里冒出来的一朵褐色的蘑菇,乡村静卧在青龙似的大山脚下,绿树翠竹掩映着农舍,花香鸟语缠绕着农舍,庄稼果木环抱着农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希望这份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望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四、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完整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花之歌》 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在阅读中领略课文的意境美,从而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文章分段落的正确方法

文章分段落的正确方法

文章分段落的正确方法
1. 按主题分段:将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或话题进行分段。

每个段落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且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过渡。

2. 按时间顺序分段:如果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历史文章等。

3. 按空间顺序分段:如果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叙述的,可以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分段。

这种方法适用于描述地理位置、建筑物等。

4. 按逻辑顺序分段:如果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叙述的,可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

5. 按重要性分段:将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其他内容放在中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强调重点内容的文章。

无论采用哪种分段方法,都应该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

同时,每个段落的长度也应该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来说,每个段落的字数在100-200 字左右比较合适。

总之,正确的分段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易读、易懂,同时也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

苏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3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观潮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 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

(提倡多角度表述)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小学作文的段落划分与分段

小学作文的段落划分与分段

小学作文的段落划分与分段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一个好的作文不仅需要有内容上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还需要合理的段落划分和分段,以使作文更加清晰明了。

本文将探讨小学作文的段落划分与分段,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段落划分的重要性段落是一篇作文中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使作文的结构更加清晰,读者易于阅读和理解。

每一段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展开,通过适当的分段,使作文的内容更加有序和连贯。

二、段落划分的原则1. 主题原则:每一段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确保每一段都有独立的意义和内在逻辑。

2. 内容原则:每一段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不要在同一个段落中涉及多个主题或思想。

3. 逻辑原则:每一段内部应该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等,以增强段落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4. 长度原则:每一段的长度应该适中,既不过短以至于内容不完整,也不过长以至于难以理解。

三、常见的段落划分方式1.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段落划分,适用于叙事性作文。

比如描述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划分。

2.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前后关系进行段落划分,适用于描写景物或地方的作文。

比如描述一次郊游活动,可以按照游玩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

3. 分类顺序:按照事物的属性或特点进行段落划分,适用于描述事物特点的作文。

比如描述四季的特点,可以将每个季节的特点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段落。

4. 问题答案顺序:按照问题和答案的对应关系进行段落划分,适用于提出问题并回答的作文。

比如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逐步给出答案,可以将每个问题和答案分为不同的段落。

四、分段的注意事项在每一段结束时,适当使用过渡句,使内容的过渡更加自然和流畅。

同时,避免将两个不相关的思想放在同一段落中,以免造成读者的困惑。

段落的开头可以使用引子,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总结上一段的内容来引入下一段的主题。

段落的结尾要有总结性的话语,可以对本段进行小结或展望下一段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时序法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

2.按地点的变换分段——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事序法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卢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总分法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除此以外,还可以不同的代表人物为依据分段,如《再见了,亲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为依据分段。

酸枣①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

春天一到,暖风细拂,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萌发。

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

赭(zhě)色的树杈上,开始绽出新芽。

起初是嫩黄色的,渐渐变成绿色,宛如镶上去的一般,的确好看。

②初夏,已有了近似椭圆的绿叶,继而开出五瓣带有蜜糖蕊的小花。

大概它有很多蜜吧,总是引来无数小蜜蜂忙碌不停地竞相采蜜。

间或有彩蝶飞舞,鸟儿歌唱。

晨风一过,异香中还有浓郁的甜味。

真可谓令人陶醉,简直使人流连忘返,那时节,不仅是儿童们,就连成年人也总想在树下多呆一会儿,享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甜味呢。

③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了小果陀螺,怪不得我们都叫它“捻捻转”呢!④中秋节一到,枣儿长得真快,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由黄尖白,渐渐地,它的朝阳的一面,开始变成淡红色,我们管它叫“披红袍”。

秋分一到,它才露出本来面目,由淡红色变成紫色——真正的枣红。

枣这东西随着色变,味也在变,它绿时味涩,白时味酸,及至熟了也就是红了时才色香味俱全,具备了受人喜爱的特点: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点健胃的作用呢。

⑤这样的酸枣,你且尝一个试试看,定会越吃越爱吃,这我最有体会。

我小时候,一到收获季节就在树下手口不停。

有一次由于我太爱吃,吃得太多,觉得牙床发凉,牙齿发软。

晚上妈妈蒸了我最爱吃得软绵绵的年糕,可我说什么也咬不动了。

这时我才知道,我的牙齿是被可爱的酸枣“酸”倒了。

我特别喜爱家乡的特产——大红枣,尤其是酸枣。

1.请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

(只要说明段落起止即可。

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写了酸枣的几个季节的变化?请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一)忘恩负义的珍珠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颗忘恩负义的珍珠。

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好心的河蚌妈妈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汁,精心地哺育它。

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高兴地说:“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

”河蟹不平地说。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养,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送到皇宫里,饰在皇冠上……”“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河蟹气愤地说。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厚颜无耻”的“颜”的字义是()。

A .颜面、脸面B .颜色、色彩2.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递进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声音的延续3.本文正确的分段是()A.第一段:第 1—2自然段;第二段:第 3—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B.第一段:第1 自然段;第二段:第2—8自然段C.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4.河蟹用大钳子狠狠地把珍珠夹碎的原因是()。

A.因为珍珠得罪了河蟹,河蟹生气了。

B.因为珍珠忘恩负义,自命不凡。

C.因为河蟹觉得珍珠比河蚌美,不高兴了。

(二)松坊溪的冬天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ùɡài()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

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

石桥披着白雪。

溪石披着白雪。

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

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ónɡ cónɡ( )地流着。

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òng xì()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

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人正确的词语。

2.“雪降落在松坊村上。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

”是不是排比句?是()不是(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自然段采用由________到_________的顺序;第六自然段采用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

5.用“//”给短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 ) ,第二部分写( ) ;其中,第一部分是()描写,第二部分是 ( )描写。

6.文中“好一个白雪世界!”是一个_______句。

这句话作者是在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说出的。

说明作者当时有_____________的心情。

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三)徐老看病①一天,徐特立同志到北京医院看病,候诊室的长靠背椅上坐满了人,都在等着叫号子。

②徐老的警卫员一看这么多人口有点急了口心想口徐老是最爱惜时间的口就这么等着口得多少时间呀口低声问道口徐老口人太多了口我去跟医院张主任说一声口给你先看口好不好口③徐老连忙摆摆手说口不行口不要告诉他口还是按次序看好口稍等一下没关系口④警卫员望了望墙上的挂钟,撅着嘴说:“那够等的啦……”徐老看警卫员有些不高兴,便招呼他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言细语地说:“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我们要不是按次序看病,别人就要多等。

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替别人想一想,不能想自己一个人方便。

再说,你找张主任,咱们跟他熟,就特殊照顾,可以不按次序看病,如果熟人都不遵守制度,他这儿的秩序怎么维持呢?”⑤警卫员听了,觉得徐老说得很有道理,也就陪徐老一起等着叫号子了。

1 .给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加上标点。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惜― ( )宝贵― ( )次序― ( )特殊― ( )3 . “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B .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一样值钱C .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才值钱D .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更不值钱4 .这篇短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5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 / / ”表示,并概括段意。

6 .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老为什么不要警卫员跟医院张主任打招呼,却要和别人一样等着号子?7 .短文通过徐老看病这件事,赞扬了徐老的好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