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句

咏月诗句
咏月诗句

咏月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咏月诗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4、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1、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1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1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2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3、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5、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0、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3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3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3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3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36、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3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3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0、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4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4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4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4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8、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49、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0、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5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2、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5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5、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

56、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5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8、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5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咏春古诗词赛诗会

《咏春古诗词赛诗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屏幕上连续播放几幅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及班得瑞的《one day in spring》的音乐) 导语:多么动听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春天东风和煦、阳光明媚、百花争艳。春天给人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许多画家、诗人都用他们传神的画笔,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打开关于春天的那扇记忆之门,一起来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吧。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诵一诵、找一找、画一画古诗词,进行咏春古诗词赛诗会,好吗?(屏幕显示:咏春古诗词赛诗会。) 二、宣布活动规则: 1.本次赛诗会的比赛规则:全班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队,每个方队由2—3个小组组成;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以积分多少定胜负。比赛设立三个奖项,即最佳合作奖,奖给得分最多的一个方队;最佳主持人奖1名;最踊跃参与奖4名,每个方队各1名。 2.参赛的四个代表队从左至右依次自报队名、口号。 如:(红队):红队满堂红,红队满堂红! (黄队):黄队必胜,黄队必胜。 (蓝队):蓝队合作,蓝队必赢。 (绿队):绿队团结,绿队夺冠。 3. 请主持人 三、比赛步骤 (一)第一轮:猜一猜——体会春意 (屏幕响起《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开头两句,屏幕随后显示字幕:猜一猜——体会春意) 主持人:比赛现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第一轮,主题就是:猜一猜——体会春意。 (屏幕显示具体要求。)

主持人:请看屏幕上有8个数字,每个数字打开后都是一幅配乐的画。每队任挑2个数字,说说用哪首诗可以描绘出画面上的内容及春意并把具体的诗句背出来。全部正确加10分。 (屏幕显示图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屏幕显示图2) 《游园不值》:诗句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屏幕显示图3)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屏幕显示图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屏幕显示图5)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屏幕显示图6)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屏幕显示图7)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屏幕显示图8) 生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第二轮:填一填——欣赏春景 (班德瑞的《heaven’s gate》音乐响起,屏幕显示:第二轮:填一填——欣赏春景。然后显示具体要求。) 主持人:俗话说“春到人间万物鲜”,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第二轮便带领我们欣赏春景,要求在诗句的空白处填一种春花或春鸟的名称。这是抢答题,题目一显示,即可抢答。每队派两名选手作为抢答代表,抢到答题权后可由本队任一选手作答。答对加10分,答

古人咏月诗词汇编

古人咏月诗词汇编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夜泊牛诸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秋浦歌》: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昌龄《伺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籍《没蕃故人》: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王维《酬张少府》:松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马戴《楚江怀古》: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宋之问《题大庚岭北驿》: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韦庄《章台夜思》: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九回圆。 李颀《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

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月出惊山鸟”的幽静明亮,“明月如霜”的冷艳凄迷,“月光如水”的清丽迷人,无不令诗人们挥毫写意,写下“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清凉感受,写出“月华如练”的流动质感。 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恢弘雄壮的美感。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谢灵运品着“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冰寒。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唐·卢纶),是失利时的仓皇保命;“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唐·杜甫)是明月中的思妇望归…… 面对无限的月色,诗人涌发了多少灵感,不仅月本身的辽远令人产生无限向往,那月色下的万事万物也因之而拥有无穷诗意。夜因月而有了生气,月因夜而尽显其意。诗人的心灵正是在无边的月色中才得以思接千古,慨天地之茫茫,收万物于心间。

咏月的名句

咏月的名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2、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4、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5、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6、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8、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9、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0、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11、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2、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秦观《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 13、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4、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白居易《江楼月》 15、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16、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17、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8、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19、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20、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21、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22、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23、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2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5、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26、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27、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28、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咏唱古诗词

咏唱古诗词 ---谷建芬和她的“新学堂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体验古诗词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理解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认识和了解谷建芬和她的“新学堂歌”。 3、能准确地演唱歌曲《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相融和谐的魅力,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谁能来给老师诵读一首古诗?3-5个,要求声情并茂(配乐)。中国的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非常宝贵的组成部分,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国古代,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等都是那时候的少儿普及读物,也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精神食粮。有这样一个人,她把我们的许多经典诗词都变成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位伟大的女作曲家---谷建芬。简介谷建芬。 我们敬爱的谷建芬老师带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选择了非常多也是非常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谱成曲,我们把它叫做“新学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春晓》,一起唱起“新学堂歌”。 二、学习歌曲《春晓》 (一)学习歌曲主题音乐部分 1、诵读经典唐诗《春晓》。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齐声诵读《春晓》。 师:大家来听听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歌曲《春晓》,是否是你心中的青草莺莺,花开盈盈呢? 2、聆听歌曲《春晓》。师:音乐就是这样神奇,能让经典锦上添花,在晴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万物复苏的春天吧。 3、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4、跟随电子琴伴奏演唱(随之处理音准、节奏、情感方面的不足) 5、随有感情的完整伴奏演唱。 (二)学习完整歌曲,和难点处理 导语:老师想知道,在柳枝荡漾、青草茵茵的春天,你最想去干干什么?(生……)老师想带全班同学一起去感受春天,奔跑在翠绿的田间草地……听……不一样的《春晓》 1、聆听完整版《春晓》师:你们找到我们刚才唱的了吗?和我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师:有旋律相同的乐句,但节奏变快了,歌曲变长了,音乐增加了衬词“啦啦啦啦”和使歌曲更加完整的结束句。 2、跟唱歌曲。师:请同学们小声跟唱你会的部分。教结束句, 3、再听歌曲伴奏师生接龙唱。师:请同学们唱你会的主题音乐部分,我来唱你们不熟悉的衬词部分。 4、学习难点(衬词)先弹琴分句教唱,(反复的、由慢变快的)。再完整跟琴慢唱。

咏月诗句

咏月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咏月诗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4、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1、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1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1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2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3、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5、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

怎样写题咏诗词

怎样写题咏诗词 题咏,元代方回所编《瀛奎律髓》谓之为“着题类”,是侧重于体物肖形,赋而有比的诗作。体物肖形,即通过文字把物体的形貌特征精当地表现出来,这是赋的工夫;又往往需要用到形象的比喻,故曰赋而有比。题咏又可分题诗(词)与咏物。题诗者,是要题写在某一种器物之上的,如题画、题砚、题扇、题诗集文集,咏物就只是对某一物体的吟咏,并不需要题写。科举时代,常以“赋得……”为题,要求围绕某一物事甚至一句诗展开诗意,又须用排律写成,谓之为试律或试帖,算是最严格的题咏诗。 清道光三十年,俞樾能中到进士第一,是因为曾国藩得其卷,极赏其文,又举其试帖诗,说服了所有的考官。当年的诗题是《赋得淡烟疏雨落花天》,出自唐代牟融的《陈使君山庄》。 俞樾诗云: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淡浓烟尽活,疏密雨俱香。鹤避何嫌缓,鸠呼未觉忙。峰鬟添隐约,水面总文章。玉气浮时暖,珠痕滴处凉。白描烦画手,红瘦助吟肠。深护蔷薇架,斜侵薜荔墙。此中涵帝泽,岂仅赋山庄。 曾国藩评首句曰:“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光绪六年会试卷题为《赋得静对琴书百虑清》,近代词人裴维侒诗云:静对虚窗坐,全无百虑萦。琴心耽夜永,书味比秋清。兰操挥弦寂,芸香隔座盈。忘形云共住,定想月同明。船载曾携鹤,钟摧未吼鲸。曲从停鼓悟,解自不求生。绿绮神交合,青灯乐趣呈。宸修崇性道,妙趣紫阳赓。 本房主考官对中间的对仗句全部加密圈,并评曰:“有精到语,无斧凿痕。” 这两首诗,当然都不是真正的文学。但作者能做到无中生有,洞牖别开,

针对虚不着实的题目,充分运用想象,征引典实,亦不失为具有古雅面目的艺术品。乾隆以后清人,为应试计,日常功课都要练习试律,这种经历对他们的诗法基本功是最好的训练。今天学诗词,已经没有学习试帖诗的必要,但初学诗词者,从题咏入手,细心体悟古人名作,摹拟之,变翻之,却是学好诗词的一条捷径。 东坡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题咏之作,要在能不粘不脱,取其神似。不粘,即对所咏之物不能句句坐实。如果每一句都坐实为所咏的对象,就会像是一则符合诗词格律的谜语。如:

咏月诗词

咏月诗词选 晴朗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明媚皎洁、幽静柔和的月光常常让人遐想,更是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多情抒怀与痴心守望。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的“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和北宋词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无不表达了骚客们的踌躇满志与悲情失意,这也给本来就充满神秘色彩的月亮,又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先秦咏月诗词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蚤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魏晋咏月诗词 曹植《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欢有余哀。 唐代咏月诗词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蟾蜍蚀圆影,呼作白玉盘。大明夜已残。又疑瑶台镜,羿昔落九鸟,飞在青云端。天人清且安。仙人垂两足,阴精此沦惑,桂树何团团!去去不足观。白兔捣药成,忧来其如何? 问言与谁餐?凄怆摧心肝。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咏月诗分类赏析

咏月诗分类赏析 一轮明月,高悬于碧空。她仙子般迷人的魅力,穿越了千古时空,令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魂牵梦萦,遥寄情思! 我们和诗人一起赞美明月的皎洁,感受月下风光的美丽可爱;听诗人望月抒怀,倾吐动人心弦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洞悉诗人们所表达的高洁情怀、远大志向……诵读着那些扣人心魄的佳句,我们总想将那美好的意境永远铭记于脑海深处。 一、月夜美景类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有声有色、动静相衬、美妙迷人的春月。《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虚实相映、亲近可爱、为人销愁的秋月。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的山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谐美妙的柔月。“昨夜月明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沁人心脾的香月。月亮如神奇的灵光,令天地万物生辉。 二、望月怀乡类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思乡情深,加之世道艰难,壮志未酬,以致夜不能寐。皓月当空,照在床前,恍惚之中,疑为秋霜。既有月光的空明,又有冷月的清寒。凝望皎洁的明月,诗人浮想联翩,思念故乡,思念家人。更有诗云“山隔不知云近远,只将明月作乡亲”,爱月之心,思乡之情,浑然一体。月亮像是母亲多情的眼睛,远行的游子永远走不出她的深情凝眸。 三、月下思亲类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年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战事未休,露白天寒,诗人于夜间望月思亲。兄弟分散,有家难归,诗人内心悲痛,深切地思念几个分散的弟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景色壮美,气象雄浑。虽然远隔千里,然而心心相印,共望明月,彼此相思。此时的月亮里该有一张“全家福”吧? 四、望月怀友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山水相隔,友人难以见面,中天明月,千里可共。月本无感,诗人有情,明月成了可托付的信使。《望月怀友》“浮云卷尽看朣胧,直出沧溟上碧空。盈手水光寒不湿,流天素彩静无风。酒花荡漾金樽里,棹影飘飖玉浪中。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全诗不露一“月”字,却将“路正长难可越”的相思失望之情融入秋月一般的 “寒”意之中。 五、中秋赏月类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静寂的月夜,诗人立于中庭,观望明月,仿佛秋思与明月一齐落入诗人的情怀了。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出词人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最后两句,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祝福,明月相共,两心相照,照出一个美好的境界。此外还有想象奇妙、出语惊人的“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的中秋之月,是不是因为四海之人目光殷勤的拂拭而加倍的明洁呢? 六、对月把酒类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得其乐之中弥漫着难以掩饰的哀愁,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那酒里恐怕也斟进了三分月光,越发的清冷孤寂了。 写月的、描月的、咏月的、议月的古典诗词,信手拈来,随口念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摘要: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及。这中间 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也许,透过下面对古诗词中有“月亮”意象的相思情歌的赏析,我们可以看清月亮的复杂表情,缩短与月亮之间的心理 距离,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月亮相思意象 傅绍良在《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一文中这样说过:“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相思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一、有离别和思念的相思。白居易曾叹息“商人重利轻别离”,可生性浪漫的 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管是与亲人、友人、恋人还是 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 创作出大量的离怀诗。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恋人间的 相思之情了,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 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 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 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 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 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 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作者写一位思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头,对着一轮明月,产生了无尽的离愁。 同是一轮明月,它有着皎洁明亮、南北东西处处随人的特征。可恨我的夫君,他 却不能像这轮明月,总是离家别妇远走他乡,让我独守闺房、孤单寂寞。 二、有对故乡和友人的相思。在众多的诗词中,诗人思乡、怀友的情思常寄 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 出来的。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 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 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 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 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念,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有“边塞”相思。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 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 令狐文艳 东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袁崧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晋鲍照答休上人菊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唐骆宾王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

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唐杜甫复愁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李商隐野菊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唐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糜菊二首选一 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糜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

咏 月 的 诗 句

咏月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满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月出惊山鸟”的幽静明亮,“明月如霜”的冷艳凄迷,“月光如水”的清丽迷人,无不令诗人们挥毫写意,写下“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清凉感受,写出“月华如练”的流动质感。 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恢弘雄壮的美感。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谢灵运品着“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冰寒。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唐·卢纶),是失利时的仓皇保命;“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唐·杜甫)是明月中的思妇望归……

李白的咏月诗

李白的咏月诗 李白的咏月诗 李白是一个才情异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人,一生热爱大自然,遍历名山大川;虽有济世之才,但却不为世所用,只好寄情诗酒名山胜水,写出名垂千古的绚丽诗篇。历代民间流传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运用自然的口语,能思人之所思,言人之所不能言,借月而抒发思乡之情的雄奇千古的绝唱。曾有稍谙音律的好事者,意欲妄改“举头望明月”为“举首望明月”,虽更符合七绝平仄,但却丧失了厚重浑成的天籁音韵,没有一唱三叹的回肠韵致了。 李白的著名七言古风《把酒问月》,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问月”诗篇。诗前段四句点题:“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次段四句:“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状绘美丽明月晶亮耀眼的清辉和月亮由海底上升和隐没云间的运行。第三段四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引证了民间传说的月宫神话,玉兔不计春秋地常年捣药,嫦娥偷吃夫君后羿灵药飞升月宫的寂寞,而引发人生短暂,宇宙永恒,时空不可扭转的感叹;特别是后二句,富有人生哲理的思考。末段四句,是全诗的归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既然人生苦短,韶光易逝,难以相伴永远运行不息的明月,就不如让月光长远照在自己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的金樽里面吧!全诗层层递进切入,衔接浑然天成,意境清幽完美。

另一首五言古风《月下独酌》开篇,先把月亮拟人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后又清醒地认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最后归结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与庄子的《逍遥游》意境相似,企望自己能飞升,与月亮相伴,一起遨游在无垠的天际。全诗由热闹氛围的渲染,转入凄凉孤单心境的淡化消解,抒发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情怀。 李白一生爱月亮,李白的月亮,也大多是他自己投影的化身。月亮里的嫦娥、玉兔、蟾蜍,也赋予了人的精神魂魄,因而,也就成为了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 东晋xx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xx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xx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xx和xx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xxxx崧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xx答休上人菊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xxxxxx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xxxx和xxxx玩xx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xxxx复愁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xxxxxx席上赋xx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xxxx野菊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xxxx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xxxx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xxxx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xxxx戏答xx酴xx首选一 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糜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 xxxxxx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xx陆游晚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