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先煎后下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煎药操作规程

煎药操作规程

煎药操作规程一、严格执行中药汤剂领发、登记、核对制度,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剂数、每次服用量,每剂服用次数和煎煮方法等。

经核对无误后再收药本上签收并记录取药时间。

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二、严格标明内服、外用、外洗、灌肠等,以防止差错。

三、煎药操作规程(一)一般药物的煎煮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可浸泡30-4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2、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3、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

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

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4、煎药量: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或遵医嘱。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再投入群药同煎。

2、后下药:在群药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

另煎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1-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所煎得药汁与方剂中其它药汁混匀后再分装。

4、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5、包煎药: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6、煎汤代水药:根据医嘱要求,对于质地松泡、用量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

7、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中药煎药的流程及细节

中药煎药的流程及细节

中药煎药的流程及细节
1. 准备:砂锅、清水、炉灶,环境应宽敞通风。

2. 煎药流程:煎药前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一般叶类、草类的中药可以浸泡30分钟左右,质地非常坚硬的中药,尤其是一些矿物质,可以浸泡一小时左右。

浸泡完毕后即可把药物倒进砂锅进行第一煎,加水量应以超过药表面约3厘米为宜。

第二煎水量酌减,滋补性中药应酌情多加水。

3. 煎药时间:第一煎药煮沸后煎20分钟;第二煎药煮沸后煎15分钟。

药的品质坚硬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清热、发表的药煎的时间要短一些。

4. 火候掌握:一般中药未煮沸时用急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煮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5. 煎药次数和量:一般每副中药需煎两次,每次煎至药量约150毫升,将两次煎的药量混合在一起共3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滋补药可煎三次,混合在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6. 特殊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和包煎等要求的中药饮片要特殊处理。

先煎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应先煎煮3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材(已先行浸泡)同煎。

后下药:含有挥发油、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在第一煎药出锅前10~15分钟投入同煎。

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后,就能正确完成中药的煎药流程了。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中药饮片煎煮技术

中药饮片煎煮技术

中药饮片煎煮技术中药饮片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包包中药,不能简单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还需要注意一些原则、方法和条件。

◎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扩散、渗透和脱吸附等),转入到汤液里去。

一、煎药器具选择容器对药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理想的煎药器应传热速度适中且不易与药材发生反应。

李时珍谓,“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

铜、铁、铝、锡制成的容器化学性质不稳定,药物所含的鞣质、黄酮、香豆精、蒽醌等多酚类物质(常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极易与其释放的金属离子结合或受其催化发生氧化,使药液颜色加深,或产生异味。

朱砂等则可与铜、铁、铝等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

铝与有机酸反应,产生的有机铝随药液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组织中蓄积后危害健康,能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

故煎药多选用陶制品(如砂锅)作煎药器具,也可用不锈钢锅,但其传热速度太快,有些饮片易粘锅,煎药时要勤搅动。

二、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可选用自来水、井水或干净的溪水煎煮中药,也有以酒浸渍药材者。

李时珍曰,“……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

”就浓度差而言,液体量越大越有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但液体量多,所得药液量就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患者服用量。

据传统经验,加水浸泡、煎药时以水没过药面3~5厘米为度。

三、煎煮用火煎煮中药必须掌握好火候。

中医有“武火”(大火)、“文火”(小火)之分,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一般先大火煮沸,再改小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熬干。

对质地轻、具有升散、易挥发的药,如花、茎、叶等,大火煎,沸后改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对质重、具有沉降、滋补类药,如根、块、矿物质等,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煎约5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药液之中。

某些中药只有经过小火慢煎才能降低或解除其毒性,如乌头、狠毒等。

而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要用大火快煎,否则,会使有效成分损失过多,或改变其药性。

四、煎煮次数、煎出量中草药汤剂,每剂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药液叫“头汁”,第二次的叫“二汁”)。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一、煎药人员必须按本煎药操作规程和医嘱煎药。

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要认真核对与处方是否相符,各个环节应严格按照煎药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差错。

每方(剂)煎药应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

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二、一般药物的煎煮法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

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然后煎煮。

一般浸泡30-60分钟。

煎煮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

2、应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一般药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

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

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

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三、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

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

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

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

5、包煎药: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装后煎药的应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正确煎服中药指导

正确煎服中药指导

正确煎服中药指导【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57-02中药(chinese material medica)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中药除传统的丸、散、膏、丹、酒、露、饮、汤、胶、茶、膏、锭、条等剂型外,还有片、胶囊、颗粒、气雾、注射、膜剂等现代剂型。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

自伊尹创制汤剂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

现代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并用科学的方法对此加以改进。

1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1.1煎药器具。

煎煮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重大影响。

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锈钢锅、耐热玻璃器皿。

但不宜使用铁锅、铜锅、铝锅等煎煮药物。

因其化学活性强,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膜。

有的药物如地黄(生地、熟地)、玄参、五倍子、地榆、白芍等含鞣酸的药物与铁发生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成分,影响药物疗效。

1.2粉碎度。

将药材饮片直接入煎或将其粉碎后入煎,对煎煮率有很大影响。

适当将药材粉碎,不论是粗末还是颗粒,均能增大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从而有利于活性成分的煎出。

研究表明,半量颗粒药材的煎出率高于全剂量饮片。

1.3浸泡。

一般待煎的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50min左右。

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

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

中药研究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徐央丽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 慈溪 315300摘要:综述了中药煎煮与中医中药疗效的关系。

目前汤药煎煮不规范,困扰中药质量,须摸索自动煎药包装机 规范化操作程序和 可控质量标准。

关键词:煎煮原则;中药质量;中药炮制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 5509(2007)05 0624 02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

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

清代徐灵胎曰: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此乎。

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中药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基本原则1 1 煎药人员要求 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是身体健康,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 2 煎药器具的选择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历代医家对煎药器具均有论述。

梁代陶弘景说: 温汤勿用铁器。

明代李时珍说: 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

现代一般选用陶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器皿,避免直接接触铁、铅和有害塑料制品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1 3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 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

加水量的控制常用的有3种方法:(1)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3)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1 4 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

中药煎煮规范

中药煎煮规范

SZJG XX—201X中药饮片煎煮规范1范围本标准对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对煎药室的设施与设备要求、人员资质要求、一般中药饮片与特殊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等作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GB 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 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SZJG 37.1-2011中药处方与中药调剂规范第1部分中药处方SZJG 37.2-2011中药处方与中药调剂规范第2部分中药调剂SZJG/T 38.1-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第1部分中药饮片SZJG/T 38.2-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第2部分中药方剂3术语和定义3.1中药饮片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中药材经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3.2解表方superficies-resolving formula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3.3泻下方formula for purgation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3.4和解方reconciling formula凡以和解药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医院中药饮片煎药工作标准

医院中药饮片煎药工作标准
项目 核对 浸泡
煎药
灌装 发药
XXXX医院 中药饮片煎药工作标准
操作标准
煎药前确认代煎中药卡信息,将代煎中药卡插在对应煎药灌前。
1、煎药用水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管道自来水。
2、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
3、有需要先煎的饮片,先行置煎药锅内,加水适量,接通电源,煎煮 30 —40 分钟,其余饮片用容器浸泡,待先煎饮片煎煮结束后再一同煎煮 1、放入浸泡透的饮片,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加水量一般应浸过药面 2-5CM,花草类药或煎药时间较长的酌情加水) 2、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次药汁混合后再分装,设定好煎药时间, 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 20-30 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 煎,煮沸后再煎煮 15-20 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 约 40-60 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3、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 2-3 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 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 4、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 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5、煎药结束(煎药机发出提示音),从煎药锅内提出煎药袋沥尽药液。
1、调整好复合膜及装量(一般 200-250ML/袋)设定装袋数量
2、开启灌装程序,开始灌装后检查确认封口是否严密泄露
3、每袋药袋上贴上患者标签
核对煎药标签及药袋数后,装入包装袋交给病人或护理站核对签收,并告 知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
注意事项:
一、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至少30分钟。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量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二、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三、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ml。

成人每剂150-200ml。

四、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5-2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