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
描写冬天的诗句——《饮马长城窟行》

描写冬天的诗句——《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唐太宗勤于创作,逐渐形成了秀丽勃发、沉渊明丽、高亢爽朗的文风,直至开启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疆的凄迷、旷远之景。
为保卫疆土,诗人率兵出征,犁庭扫穴,消弭边患,诗中充满了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诗中所表现的塞外悲壮之景,出征奋然之情,立功慷慨之意,在此后的陈子昂、高适、王昌龄、李白等人所创作的边塞诗中屡有表现,多方阐发。
因而,此诗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滥觞之作,有启迪一代文风的重大意义。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上千里雪覆。
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
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指点江山,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许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山峦引导着我的旗帜。
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
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领某地。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篇)第一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翻译】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鉴赏】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饮马长城窟行(杨广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隋代:杨广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标签豪放译文注释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
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
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树兹”两句:兹,此。
生,人民。
“讵敢”两句:讵,岂。
焦思,忧愁焦虑。
上京,即首都。
“北河”句:北河,河名。
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
武节,犹武德,武道。
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
戎旌:军旗。
出没:时隐时现。
超忽:旷远之貌。
撞金:打击金钲;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
鸣鼓:击鼓。
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缘岩”两句: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
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天山:山名,即祁连山。
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
这里泛指边塞。
高阙:塞名。
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
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
振旅:即整顿部队。
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
“饮至”两句: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
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
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
赏析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
《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与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与鉴赏《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清·沈德潜《古诗源》将诗作列入蔡邕名下。
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
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
《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
”《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
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原文:《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原文、赏析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
原文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饮马长城窟行 虞世南诗作

《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作品全文:饮马长城窟行驰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
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
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温池下绝涧,栈道接危峦。
拓地勋未赏,亡城律讵宽。
有月关犹暗,经春陇尚寒。
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
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
注释:河干gàn:河流主干。
河边;河岸。
锦车使:指使者。
坐着锦车的使者。
都护:官名。
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楼兰: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
轻骑:轻装的骑兵。
犹:尚且。
仍然。
衔勒:用口衔勒住。
控制;限制。
解鞍:解下马鞍。
表示停驻。
温池:温泉的水池。
温水的瀑布。
绝涧: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涧。
栈道: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
危峦:险峻的山峦。
拓地:开拓边地。
勋未赏:功勋没有封赏。
亡城:消灭城邑。
律讵jù宽:纪律法律岂能宽泛。
讵,岂,怎。
关:关塞。
经春:经过春天。
陇:陇山。
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
无复影:不再有影子。
冰合:冰河封合。
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
怀君:怀想君子。
聊持:聊以拿来。
报一餐:回报一顿饭。
遥遥供奉一餐。
作者简介虞世南(558年--638年),唐朝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卒年81岁,追赠礼部尚书。
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饮马长城窟行 隋炀帝创作的诗

饮马长城窟行隋炀帝创作的诗《饮马长城窟行》作者:隋代杨广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简析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
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
古道于此复存。
”注释肃肃:阴沉;萧瑟;清冷。
悠悠:悠长貌。
何所行:所行什么。
横漠:横穿沙漠。
台小子:小子我。
我小子。
《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台:三台。
三公。
官员自称,后为官员的称呼,如,臬台,府台等。
也可表示“我”的谦称。
智:智慧。
聪明。
先圣:先世圣人。
所营:所营造。
兹:此。
万世策:适用万世的谋策。
亿兆生:亿兆生命。
讵jù敢:岂敢。
怎敢。
讵,岂。
怎。
惮dàn:惮,畏难,怕麻烦。
殚思竭虑。
焦思:焦苦思虑。
焦虑。
上京:对国都的通称。
起于汉朝。
北河: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北支约当今乌加河,时为黄河正流,对南支而言,称北河。
秉:秉持。
武节: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
戎旌:战旗。
出没:时隐时现。
穷:穷尽。
超忽:旷远遥远貌。
迅速貌。
摐金:摐,通“撞”,打击金钲;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停止前进。
行阵:行进的战阵。
鸣鼓:击鼓。
千乘:千辆车。
万骑:万个骑马。
万马。
长城窟:长城下的水窟。
昏:暗。
塞外:长城边塞之外。
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关山月:关隘山岭的明月。
汉乐府横吹曲名。
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李世民朝代:唐代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绵绵:连绵持续之貌。
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持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持续的情思。
远道:犹言“远方”。
②远道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
这句是说征人辗转反复,想也是
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
《广雅》云:“昔,夜也。
”
④“梦见”两句: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⑤展转:同“辗转”。
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⑥“枯桑”两句: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
我的想念。
闻一多《乐府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⑦“入门”两句: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
谁肯来安慰我一声?媚,爱。
言,《广雅》云:“言,问也。
”
⑧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
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按以鱼象征书信,是我
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⑨烹鲤鱼: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烹,煮。
⑩尺素书:指书信。
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
“尺素”或“尺牍”。
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长跪:古代的一种
跪姿。
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
长跪是将
上躯直耸,以示恭敬。
“上言”两句: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
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餐饭:一作“餐食”。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地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
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
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
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
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
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
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饮马长城窟行》鉴赏
行,古的一种体裁。
王灼《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
有引,有行有曲。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是封建帝王中最为人称
道者。
《旧唐书太宗本纪》里赞日:“贞观之风,至今歌咏。
”其文
治武功可想而知。
又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于时海内渐平,
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
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
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
”唐太宗勤于创作,逐渐形成了秀丽勃发、沉渊明丽、高亢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