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1: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诗词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诗词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诗词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xí):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原文】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
绵绵:双关,表面上形容春天芳草绵延不绝,实际上指相思连绵不断。

远道:远方,代指远方被思念的人。

这两句以草茂盛兴起,比喻人正值青春年华。

宿昔:同“夙夕”,昨夜。

展转:反复思量。

入门:指从远方归来的其他人。

媚:爱。

言:问,慰问。

双鲤鱼:书信,古人把信放在木函中,木函是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

烹鲤鱼:拆开信函。

尺素书:指信书,古时写信写在一尺一寸长的帛或木板上,故称“尺素”或“尺牍”。

长跪:两膝着地,伸直腰板跪着,写思妇急切了解书信内容的心情。

加餐饭:意在劝慰妻子保重身体。

长相忆:经常思念。

【赏析】
这首诗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名《饮马行》,是一首闺妇思夫诗。

儒家百科主编邀您共同探讨儒家文化。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是由陈琳所创作,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

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饮马长城窟行》注释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长城窟,长城侧畔的泉眼。

窟,泉窟,泉眼。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

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

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

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

这句是役夫们对长城吏说的话。

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而言。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1原文: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1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1
加餐饭:意在劝慰妻子保重身体。长相忆:经常思念。
【赏析】
这首诗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名《饮马行》,是一首闺妇思夫诗。
全诗共20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河畔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宿昔:同“夙夕”,昨夜。
展பைடு நூலகம்:反复思量。
入门:指从远方归来的其他人。媚:爱。言:问,慰问。
双鲤鱼:书信,古人把信放在木函中,木函是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烹鲤鱼:拆开信函。尺素书:指信书,古时写信写在一尺一寸长的帛或木板上,故称“尺素”或“尺牍”。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赏析《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赏析“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

江水辽阔,虽然没有风,却也波浪起伏。

这两句描写了一派凄寒苍茫的深秋江景,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

天空有日,却说云“冻”,以景写情,造语新奇,既写出了云的阴沉、滞重,也写出了诗人离家远行时心情的抑郁黯淡。

出自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宋朝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参考译文】挂上向吴地进发的帆船,也不知道此去有几多路程。

一次次系上缆绳抛锚,一次次解开缆绳启程,走走又停停。

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

江水辽阔,虽然没有风,却也波浪起伏。

家乡的山早已看不见了,却仿佛还在眼前。

一声大雁的鸣叫,顿时引发了思乡之情。

船工忽然捕到一条鲤鱼,它应该是从南方游来的吧,恐怕它的腹中有兄弟寄给我的书信吧,赶紧把它烹饪了吧。

作者周必大(1126~1204)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

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

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

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

卒谥文忠。

【简析】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路程之远,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颈联写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之情。

其中,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气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

颈联描写的是已从诗人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①。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②。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③。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④。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⑥,呼儿烹鲤鱼⑦。

中有尽素书⑧。

长跪读素书⑨,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⑩。

1、注释:
①绵绵,延续不断,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②宿昔,指昨夜。

③展转,亦作"辗转"。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④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⑤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⑥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⑦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⑧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指代信。

⑨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⑩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加餐食,美味隹肴,因为古代生活不易,孟子曾有"老者衣帛食肉"的说法,日常美食的享用,非得要老年人或富贵人家不可;尤其是在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三餐不继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惨事。

2、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3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

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⑵基本解读
全诗共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

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

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

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⑶精华鉴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4、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诗的开头,由河边的青草思恋着远方的古道,引入了对诗中的主人公苦苦思恋心上人,开头两句是"用了比兴手法,很好地奠定了下文的缠绵的抒情基调。

接着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主人公对心上人是"远道不可思",心上人不在身旁,思念他也没用,不如不去思念他。

这是主人公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是实写。

而作者写到主人公"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这是主人公梦中出现的不客观的事实,是虚写。

此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恋由清醒到迷醉,这是多么痴情的思恋!
最后用一人典型的读信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怀。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就更增添了主人公的眷念之情。

如此收尾,余味不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