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1: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古代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导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分析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汉乐府,汉族民歌音乐集。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青青河畔草,绵绵①思远道②。
远道不可思③,宿昔梦见之④。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⑤。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⑥。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⑦。
入门各自媚⑧,谁肯相为言⑨?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⑩。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⑪。
长跪读素书⑫,其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⑬。
【作品注释】①绵绵:连绵不断之貌。
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缠绵不断的情思。
②远道:犹言“远方”。
③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
这句是说征人辗转远方,想也是白想。
④宿昔:一作“夙昔”,昨夜。
《广雅》云:“昔,夜也。
”⑤“梦见”两句: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⑥展转:同“辗转”。
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⑦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闻一多《乐府诗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⑧媚:爱。
⑨言:《广雅》云:“言,问也。
”这二句是说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谁肯来安慰我一声。
⑩遗我双鲤鱼:遗(wèi):赠与;送给。
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以鱼象征书信,是中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⑪尺素:指书信。
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尺素”或“尺牍”。
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⑫长跪:古代的一种跪姿。
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
长跪是将上躯直耸,以示恭敬。
⑬“上言”两句:餐饭:一作“餐食”。
这二句是说: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作品分析】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写得细腻、委婉、深沉、缠绵,叩人心扉。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原文】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
绵绵:双关,表面上形容春天芳草绵延不绝,实际上指相思连绵不断。
远道:远方,代指远方被思念的人。
这两句以草茂盛兴起,比喻人正值青春年华。
宿昔:同“夙夕”,昨夜。
展转:反复思量。
入门:指从远方归来的其他人。
媚:爱。
言:问,慰问。
双鲤鱼:书信,古人把信放在木函中,木函是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
烹鲤鱼:拆开信函。
尺素书:指信书,古时写信写在一尺一寸长的帛或木板上,故称“尺素”或“尺牍”。
长跪:两膝着地,伸直腰板跪着,写思妇急切了解书信内容的心情。
加餐饭:意在劝慰妻子保重身体。
长相忆:经常思念。
【赏析】
这首诗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名《饮马行》,是一首闺妇思夫诗。
儒家百科主编邀您共同探讨儒家文化。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美丽,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明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解释】1、切:凄切。
2、交河:北方河名。
3、瀚海:沙漠。
4、波:沙丘起伏状。
5、迥戌:远方的边戍。
6、高节:旗帜。
7、朔吹:北风。
8、玉塞:玉门关。
9、金钲:锣声。
10、绝漠:大漠。
11、干戈:指武器。
12、戢:保藏。
13、原隰:原野。
14、纪石:刻石纪功。
15、荒裔:边荒。
16、戎衣:战士。
17、灵台:周代台名。
【翻译】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迫,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脚印,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保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覆盖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芜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杨广的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原文

【导语】隋炀帝杨⼴(569年-618年),隋⽂帝杨坚与⽂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弘农华阴⼈,隋朝第⼆位皇帝(604-618年在位)。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杨⼴的边塞诗《饮马长城窟⾏》,欢迎阅读! 《饮马长城窟⾏》 肃肃秋风起,悠悠⾏万⾥。
万⾥何所⾏,横漠筑长城。
岂合⼩⼦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
讵敢惮焦思,⾼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卷戎旌。
⼭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阵,鸣⿎兴⼠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朝谒。
浊⽓静天⼭,晨光照⾼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告⾔旋,功归清庙前。
早年隋炀帝杨⼴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通⾸⽓体强⼤,颇有魏武之风。
”后代⽂⼈对他诗篇的评价极⾼。
“混⼀南北,炀帝之才,实⾼群下。
”,“隋炀起敝,风⾻凝然。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出。
隋炀帝⼀洗颓风,⼒标本素。
古道于此复存。
” 扩展阅读:历代评价 杨侗:世祖明皇帝则天法地,混⼀华戎。
东暨蟠⽊,西通细柳,前逾丹徼,后越幽都。
⽇⽉之所临,风⾬之所⾄,圆⾸⽅⾜,禀⽓⾷芼,莫不尽⼊提封,皆为⾂妾。
加以宝贶毕集,灵瑞咸臻,作乐制礼,移风易俗。
智周寰海,万物咸受其赐,道济天下,百姓⽤⽽不知。
世祖往因历试,统临南服,⾃居皇极,顺兹望幸。
所以往岁省⽅,展礼肆觐,停銮驻跸,按驾清道,⼋屯如昔,七萃不移。
岂意衅起⾮常,逮于轩陛,灾⽣不意,延及冕旒。
奉讳之⽇,五情崩陨,攀号荼毒,不能⾃胜。
祖君彦:磬南⼭之⽵,书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李世民:隋炀帝承⽂帝余业,海内殷⾩,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幸⽆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戮国灭,为天下笑。
“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强盛,弃德穷兵,以取*。
颉利近者⾜为疆⼤,意既盈满,祸乱斯及,丧其⼤业,为⾂於朕。
叶护可汗亦⼤强盛,⾃恃富贵,通使求婚,失道怙乱,奄⾄破灭。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诗意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诗意及赏析【原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译意】:河畔绿草青又青,思念远方情绵长。
远方路远思无益,昨晚做梦梦见他。
梦见就在我身旁,忽然醒来在他乡。
他乡遥远在异地,辗转飘零不能见。
枯桑知道天风冷,海水知道天气寒。
邻人回家各自欢,有谁肯来安慰我。
客人忽从远方来,捎我木鱼函一只。
叫儿打开木鱼函,中有尺素信一封。
先说注意多吃饭,后说非常思念我。
【点评】:该诗最早见之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乐府诗集》编入《相和歌辞·瑟调曲》。
写闺妇怀念远出不归的丈夫。
诗中细致地描述了闺妇日夜思夫的苦楚心情和见信如见人的惊喜情形。
比喻新巧,语言质朴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的思绪完全跟从抒情主人公飘渺的思绪而行,同她一样悲喜交集,最后走入无言的结局。
诗的开头,她看到又是一年春草绿,丈夫今年该回来了吧,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
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现实的残酷却又告诉她思念是徒劳的,希望很渺茫,忽然又恍惚中“梦见在我旁”,梦境是多么真切,他似乎就在身旁,她又是一喜。
醒来才发觉他还是在他乡,于是又是一悲。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接下来似乎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她的现实生活中,她看见邻居家在外的人都回来了,享受着欢聚的幸福。
相比之下,她觉得更加冷清落寞,心已沉到了低谷。
忽然笔法又一扬,远客捎来了一封信,希望的火花又照亮她的心,非常开心,于是满怀希望地把小孩叫拢了一起开信。
可是打开信看到的是“上言加餐饮,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她的心也许已陷入绝望,真的令人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í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來,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 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 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着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sù
yì n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wè i pēng mè i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分小组朗诵)
上 邪 ! 我 欲 与 君 相 知 ,
《上邪》
•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 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 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
五、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小竞赛
判断题:
1、“乐府”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 )
对
判断题:
2、汉乐府诗的作者是都是平民。( )
展转不可见。
绵绵:绵延不绝。
பைடு நூலகம்
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
之:代词,指“远道”。 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 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 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 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 漂泊不能见到。(要求学生背诵)
合称“歌行体”。
• 《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作者是否为蔡邕历来有争议
蔡邕像
蔡邕是曹操的好朋友,他写的 著作很有名。可惜,这些著作在 兵荒马乱中全散落遗失了。他自 己也惨遭杀害。蔡邕的女儿蔡文 姬从小好学。一次曹操问蔡文姬 还能记住她父亲的多少文章,蔡 文姬说:“还能记住四百多篇, 都是小时侯父亲叫我背诵的。” 于是,曹操叫她凭着记忆把这些 文章记录下来。后来看到的蔡邕 的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1、看见个东西忽然勾起情思,想聊点什么又不好意思说,就先说 说勾起自己情思的景色。
2、主人公:梦见自己的丈夫,独守空房的女人。
3、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1、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 感情?
比兴
看见个东西忽然勾起情思,就先说说
勾起自己情思的景色。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东门行》
• 全诗不足八十字,写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得不铤
而走险的故事。通过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 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四、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类: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 女的命运
上邪
乃 敢 与 君 绝 ! 夏 雨 雪 , 天 地 合 , 江 水 为 竭 , 冬 雷 震 震 , 长 命 无 绝 衰 。 山 无 陵 ,
选择题:
C 5、下列哪一项不是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A、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B、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
C、开创了新的抒情风格;
D、发扬光大现实主义的传统;
文题理解
•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 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 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
5、这一部分包含了思妇几层痛苦?
• ①丈夫远行,经年不归,独自一人,饱尝门庭冷落、世 态炎凉之苦。 • ②和丈夫一同远行的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自己的丈夫, 眼看他人团聚,越发觉得自己凄凉寂寞。 • ③回来的人中间竟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自己丈夫的情 况。
• 2、对“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这两句的意思是:枯萎无叶的桑树仍可以感到天风的吹拂, 从不结冰的海水仍然可以察觉到天气的寒冷; • B、这两句用了“比”的手法,用桑、海比喻夫妇虽不能见面, 但离别之苦、思念之苦两心相知; • C、这两句用了“兴”的手法,象征夫妇互相知心,不是比喻; • D、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前感而思,思而梦,觉又思, 思又苦,感情层次勾连而下,层层深入。
二、两汉乐府诗的作者
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 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
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
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三、汉乐府的内容与形式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 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 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的结尾有何妙处?
①收到丈夫的来信,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封 信给主人公带了短暂的欣喜和慰藉,但是从“下言长相 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欣喜和慰藉过后,应该还是漫 长的等待和思念,归家无期。 ②妙处: A、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义丰。 B、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 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 发生变化。
比:这里的 “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 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
兴: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 绵”。 表达效果: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 草绵延不绝,也蕴含了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 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 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
2、除了比兴,这一部分内容还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
•思考:2、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 程是怎样的?
思念的悲伤 → 独居的寂寞 → 获信的欣喜
小结本诗艺术特点
• 叙述、抒情结合自然,情感真挚 •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 • 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 3、下列关于《饮马长城窟行》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诗的开头“青青河边草”以“河边草”起兴,绵绵的青草 勾起她对丈夫的绵绵思念。 • B、前八句直接写“我”的离情,后面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家 接到来信——从侧面写“我”的离情。
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 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 在家门庭冷落,世态炎凉的孤独、寂 寞、痛苦、凄凉。
4、“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运用什么表现 手法?
• 用了对比的手法 • 別人家都是亲人欢聚,而自己却是门前冷落,没有 人告诉她丈夫的消息,喜悲对比,衬托出诗中女主 人公的孤独、凄凉。
• C、最后两句“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写得到丈夫的来信, 本来就是一件喜事,但书信上的内容却带来更大的悲痛—— 暗示着归家无期。 • D、本诗诗情千回百转,精于用典,精雕细琢,语言清新活泼。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 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 不可见。”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 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 。(木兰诗?)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 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
抢答1:
• 1、对“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两句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上用了“兴”的手法 • B、“绵绵”既指草蔓延不绝,也指相思缠绵不断, 是双关修辞 • C、“远道”指远道之人,是借代修辞 • D、“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 的灾难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ē
•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zhǒng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dòu
zhì
• •
kúi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 ) 秋,轻解罗裳(cháng),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抢答)
闺中女子对在外的丈夫或 情人的思念。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
第三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遗:赠与。 双鲤鱼:指代书信。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长跪: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而将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 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 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 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 说经常想念。
神奇而浪漫的事情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以鱼象征书信,是中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原来不是真的鱼啊!是最早的漂流瓶!
男友来信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第一:吃饱饱。 第二:记得想我哦!
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感情
• 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 第一层(开头到“展转不可见”):思 妇昼思夜想的殷切和悲伤;
•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 言”):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到最后):喜 获夫信的情况。
研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