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共同犯罪 练习题
共同犯罪习题

1. (单选题)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甲与乙筹划盗伐林木,由甲实施盗伐,乙专门负责销赃。
二人只是分工不同,构成盗伐林木罪的共同犯罪B. 甲杀人后逃到表兄乙家,乙将甲藏于家中,并从银行取出5万元现金,让甲于第二日逃向海南。
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C. 甲、乙为抢劫翻窗进入张三家里后,观察到张三及其妻子王丽均在家里,便商议一人对付一个:甲在主卧室制服王丽后,搜寻财物,乙在客厅使用暴力压制张三过程中遭遇反抗并大声呼救,即将张三刺死。
事后,甲、乙二人携带赃物仓皇逃离,乙对甲未提及动刀将张三刺死之事。
甲也应当构成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D. 某国有企业的一名下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以便甲仍能得到每月1500元“工资”,二人平分。
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750元,共持续五年时间。
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4万元,甲乙构成共同犯罪【答案】B【解析】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B。
解析:共同犯罪必须得具备共同犯罪的故意。
B中乙和甲并没有构成共同犯罪的故意,乙只是犯了包庇罪。
2. (单选题)关某与黄某想盗窃某厂仓库的钢材,黄某的一个亲戚恰好在该厂工作,关某让黄某设法配一把钥匙,黄某将钥匙配好交给关某。
某日晚,二人约好在仓库门口会合,但黄某思前想后,觉得事情早晚会败露,最后没有如约前往。
关某久等黄某不来,只好自己用钥匙打开仓库大门,盗走钢材。
几日后,关某将钢材卖出,得赃款3万元,关某分给黄某1万元,但黄某拒绝接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关某、黄某是共同犯罪B. 关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黄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C. 关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黄某的行为是犯罪未遂D. 对关某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对黄某应当按照中止犯的规定减轻处罚【答案】A【解析】【答案】A。
解析:对于共同犯罪的既遂而言,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即只要部分共犯人的行为导致法定结果出现既遂状态,则对其他共犯人均以既遂论处。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doc](https://img.taocdn.com/s3/m/bfad4b612f60ddccdb38a03b.png)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2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其同狎罪(C)非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3 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
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离去。
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
丙的行为属于:( )(A)教唆犯(B)实行犯(C)帮助犯(D)不构成犯罪4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
赵某和钱某:( )(A)不构成犯罪(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D)构成共同犯罪5 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
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定性正确的是:( )(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6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7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共同犯罪习题

【未完成犯罪】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0-05)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2.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10-57)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
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
甲成立犯罪中止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
甲成立犯罪中止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
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
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
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3.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9-5)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4.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毫发无损。
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9-52)A.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B.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D.甲不构成犯罪5.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法学:共同犯罪考试资料.doc

法学:共同犯罪考试资料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以共同犯罪能否依照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与( )。
本题答案: 2、不定项选择 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有( )。
A 、必须有两个以上符合法定条件的主体 B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C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D 、必须同时实施某一犯罪行为 本题答案: 3、不定项选择 某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丙( )。
A 、构成共同犯罪 B 、不构成共同犯罪 C 、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 、均不构成犯罪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如何理解共同犯罪行为? 本题答案: 5、不定项选择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A、主犯B、实行犯C、从犯D、教唆犯E、胁从犯本题答案:6、不定项选择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将共同犯罪分为:()A、一般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D、复杂共同犯罪本题答案:7、问答题什么是犯罪集团?它的特征是什么?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归正。
某日,以前的同伙张某找到蔡某,要蔡某与他去盗窃某商店,蔡某不愿意,但张某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有关蔡某以前的劣迹,蔡某怕失去女友,就同意与张某盗窃商店。
蔡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
A 主犯B从犯C.胁从犯D.帮助犯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418-2007《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中规定,电梯的负责人( )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
全国自考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5. 简答题 6. 论述题8. 填空题名词解释1.任意共同犯罪正确答案:刑法分则规定的一人能够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时,就是任意共同犯罪。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2.必要的共同犯罪正确答案: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就是必要的共同犯罪。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3.聚众共同犯罪正确答案:一般共同犯罪是指没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二人即可构成、没有组织、没有首要分子、不存在众人可能随时参与状态的共同犯罪。
二是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指挥众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
即聚众共同犯罪。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4.从犯正确答案: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5.胁从犯正确答案: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6.教唆犯正确答案: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简答题7.(2005年4月)简述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1)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故意”当然是犯罪的故意。
(3)共同犯罪的客观条件:客观上要求有共同行为。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8.简述共同犯罪的形式正确答案:(1)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2)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3)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4月)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涉及知识点:共同犯罪9.简述主犯的含义及其种类。
正确答案:(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2)主犯包括两类:①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
②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实施与完成起决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共同犯罪4)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第六章共同犯罪(四)1. 云南某高山牧区为该市种牛繁育牧业有限公司所承包,公司下属于本市农垦局,牧区内养有新西兰优质奶牛,价值不菲。
丁教唆甲某去偷盗奶牛,甲于是独自一人前往牧区,恰好天降暴雨,甲某假借避雨为名进入牛舍,偷牵奶牛出牛舍时被饲养员发现,饲养员大声呵斥甲,甲顿生歹意,杀害饲养员,并将6头新西兰奶牛赶至附近一山洞中暂避。
甲又因天黑路滑,遂打手机给其好友牧民乙,嘱咐其速来指引下山路线,牧民乙到后,二人连夜赶牛下山,来到一公路边,牧民乙告诉甲,我们已出了高山牧区的地界啦;此时甲某又打手机给其好友卡车司机丙,嘱咐其速来接应;司机丙开车来到并将奶牛运走,事后四人将奶牛出卖并平分赃款。
问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虽然甲某的盗窃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但丁某与甲某仍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B甲某的盗窃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未犯丁某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丁,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对乙、丙要实行有限度的刑事责任,因为乙、丙属于事中共犯。
D乙只构成一般抢劫罪,对于杀害饲养员的行为不承担责任;丁属于事后帮助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适用、事中共犯理论、张明楷的部分犯罪共同说。
首先,在这种场合,应当采取张明楷的部分犯罪共同说,认定丁与甲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对丁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对甲单独认定为抢劫罪。
所以A正确。
其次,对丁应认定为盗窃罪的教唆犯,而且不能适用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因为事实上,如果没有丁某的教唆,甲不会实施盗窃行为,更不会转化为抢劫行为;丁某的教唆行为与甲的抢劫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在这种场合,也应当采取根据张明楷的部分犯罪共同说,换言之,由于甲所犯之罪包含了盗窃罪,所以不符合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条件,对于教唆犯丁,不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所以B错误。
抢劫罪原则上以被害人(牧业有限公司)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为标准,即只要行为人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牧业有限公司)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抢劫罪的既遂。
刑法试题

共同犯罪是指 ( )∙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实行特殊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人数为 ( )∙一人以上∙二人以上∙三人以上∙五人以上某甲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与下列人共同实施诈骗行为,数额巨大,能与其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 )∙已满16周岁的某乙∙已满15周岁的某丙∙已满14周岁的某丁∙丧失控制能力的某戊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 )∙主犯、从犯、教唆犯∙主犯和从犯∙主犯、从犯和预备犯∙主犯、从犯和胁从犯在甲的组织下,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室盗窃,丙负责搬运赃物。
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犯罪集团对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 )∙以从犯或以胁从犯论∙以主犯论∙既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以从犯论中学生甲(15岁)经常受其同班同学乙的欺负,甲想报复乙,出200元钱请高年级同学丙(17岁)“教训”乙。
丙在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将乙半路拦住,痛打了一顿,致乙肋骨骨折,经医院鉴定为轻伤。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甲为教唆犯,丙为实行犯∙甲为从犯,丙为主犯∙丙构成故意伤害罪∙甲、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甲、乙二人共同射杀丙,丙死亡,但不能明确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了丙的死亡,对于此案,应当如何认定? ( )∙甲乙共同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责任∙甲乙共同承担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甲乙共同承担过失杀人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甲乙射杀丙的概率,分别定罪对于从犯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胁从犯 ()∙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可以从重处罚∙应当从重处罚∙应当加重处罚∙可以加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 )∙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非国家机关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故意实施诬告陷害时,应如何处理? ( )∙两者都定为诬告陷害罪,量刑相同∙两者都定为诬告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从重处罚∙两者都定为诬告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加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定为滥用职权罪,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定为诬告陷害罪甲教唆乙强奸其同事丙,乙对丙垂涎已久,遂在加班后托词留下丙并欲趁车间无人之际行动。
法考与司法考试之共同犯罪(下)真题与解析

1.(单选题)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
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
2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B.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
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C.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
2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D.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
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参考答案】B【考点】承继(相续)的共犯;刑法的扩大解释【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两个:(1)在他人实行一部分犯罪之后,但犯罪行为尚未完全结束之际,行为人基于共犯的意思,加入该犯罪的实行的,是承继(相续)的共同犯罪。
在先行者的行为效果延续至后行者并被后行者利用;后行者利用先行者的效果并扩大结果的场合,应当承认共犯关系的存在。
承继(相续)的共犯不需要对参与以前他人已经造成的后果负责。
(2)事前和他人之间无通谋关系,仅仅在他人(本犯)犯罪之后实施赃物犯罪的人,和本犯之间不成立共犯关系。
A项,甲为劫财而将陶某打伤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属于抢劫致人重伤的加重情形;在甲抢劫行为进行的过程中,路过的张某在知道真相后帮甲取走了陶某随身财物,张某属于承继的共犯,成立抢劫罪的共犯。
但是张某对其参加犯罪之前就已经发生的重伤结果不负责任,因为重伤结果发生时,张某还没参加犯罪,张某随后参加抢劫的行为与重伤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A选项说法错误。
B项,黄某成立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乙在知道黄某实施该犯罪行为的前提下,仍然为其实施了收取毒品原植物种子的帮助行为,为黄某犯罪行为的进行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力,所以乙与黄某成立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B选项说法正确。
C项,李某的盗窃行为已经结束,其销售赃物的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为这一行为对李某而言没有期待可能性,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罪数一、法条填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1)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2)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3)处罚。
●组织、(4)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5)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5)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6)处罚。
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7)的或者组织、(8)的全部犯罪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起(9)或者(10)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被(11)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12)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13)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14)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判断题( )1、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 )2、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物。
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3、某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
某甲与刘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4、某乙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丁同时也向丙开了枪,但据查,乙、丁并无通谋。
乙、丁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 )6、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8、任意共同犯罪的特点是对其定罪量刑时不仅要引用刑法分则条文,还要引用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
( )9、任何共同犯罪都有主犯、从犯、教唆犯之分。
( )10、甲唆使一名精神病患者去放火,甲是教唆犯。
( )11、犯罪集团可以有两个人组成。
( )12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可以是不特定的。
( )13、某一盗窃集团的犯罪计划是盗窃财物,该集团中某个成员甲在盗窃财物的过程中又实施了强奸行为,则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甲要对强奸行为负刑事责任,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对强奸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 )14、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所有从犯同主犯实际受到的处罚相比较都要轻。
( )15、在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只能有一个主犯,但可能有多个从犯。
1-5:√、√、×、×、× 6-10:×、√、√、×、×11-15:×、×、×、×、×三、选择题1.甲租用一条船从国外走私武器,乙要求搭乘甲的船运一些急需的“药物”,并答应与甲同承担租船的费用。
途中被我海上缉毒警抓获,查证乙所挟带并非“药物”,而是毒品。
()A.甲、乙构成共犯 B.甲、乙构成走私毒品罪和走私武器罪共犯C.甲构成走私武器罪、乙构成走私毒品罪 D.乙不构成犯罪2.甲与乙不认真操纵机器,使机器受到损坏,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
甲、乙二人的犯罪()。
A.如果甲乙二人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造成的,则是共同犯罪B.如果甲乙二人是由于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的,则是共同犯罪C.是共同犯罪 D.不是共同犯罪3.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致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A.应按共同犯罪处理 B.分别处理 C.属于意外事件D.甲应负刑事责任,乙不负刑事责任4.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丙给乙送去。
结果乙吃了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
甲与丙()。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构成教唆罪5.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犯罪分工,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 B.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C.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 D.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6.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室拿赃物,丙负责提运赃物。
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复杂共同犯罪 B.简单共同犯罪 C.必要共同犯罪 D.犯罪集团7.某事业单位仓库管理员甲与社会无业人员乙、丙勾结利用甲值班时,用甲的仓库钥匙打开仓库窃取大量财物。
()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乙、丙构成盗窃罪共犯 D.甲、乙、丙构成贪污罪共犯8.甲怂恿乙偷盗自行车,然后甲以100元一辆从乙处收购。
二人的行为是()。
A.乙构成盗窃罪,甲构成销赃罪 B.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C.甲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乙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销售赃物罪9.某甲同()的人共同故意实施抢夺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A.未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10.甲给丙人民币10000元,让丙在5天时间内把自己的仇人乙杀死。
丙受命后于次日夜潜入乙家,因其家中无人,遂翻箱倒柜盗走乙家中金银首饰价值人民币3000元。
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A.应当从重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应当从重处罚11.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
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
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
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12.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
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
对于强奸罪()。
A.由乙独立负刑事责任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13.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
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
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
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杀人预备B.杀人未遂C.杀人既遂D.杀人犯意表示14.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某乙帮助销售。
某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赃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
某乙的行为是()。
A.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主犯B.不构成犯罪C.独立构成犯罪D.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从犯15.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
在此案中,王某、李某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无罪,王某单独负教唆抢劫罪的刑事责任C.均无罪D.王某无罪6.甲、乙、丙在一起闲谈。
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
”丙听了,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乙的行为构成()。
A.无罪B.从犯C.教唆犯D.主犯17.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
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重弹身亡。
甲、丙()。
A.构成共同犯罪 B.甲单独构成犯罪 C.不属于共同犯罪 D.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18.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都是从犯 B.都是主犯 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D.都是首要分子1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
A.从轻处罚 B.不处罚 C.减轻处罚 D.从轻或减轻处罚20.甲蓄意盗窃厂房附近堆放的木料,即骗乙说自己买了木料,向乙借汽车去帮助拉回,乙深信不疑,答应帮助。
于是,甲、乙共同装车,将木料拉回。
乙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 B.帮助犯 C.窝赃犯罪 D.与甲构成共同犯罪21.甲、乙两人合谋抢劫,经过事先调查,趁被害人丙的丈夫外出之机,晚间闯入丙家。
进屋后,由乙将丙押至一问空屋看守,甲到其他房间搜劫钱财。
乙在看守丙的时候,见屋内无人,突起歹念,遂将丙强奸。
对强奸行为()。
A.甲、乙两人共同负责 B.甲、乙两人共同负责,但对甲应从轻处罚C.由乙一个人负责 D.甲、乙两人共同负责,但对乙应从重处罚22.甲要抢劫某国有企业的仓库,用刀威逼掌握库房钥匙的乙,迫使其交出钥匙。
甲用钥匙打开仓库,抢走了一些财物。
乙属于()。
A.从犯 B.胁从犯 C.不构成犯罪 D.实行犯23.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室拿赃物,丙负责提运赃物。
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复杂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C、必要共同犯罪D、犯罪集团24.医生丙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丁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致婴儿服药后死亡,对丙丁的行为:( )A、应按共同犯罪处理B、分别处理C、属于意外事件25.丙要抢劫部队的枪支弹药库,用刀威逼掌握库房钥匙的丁,迫使其交出钥匙。
丙用钥匙打开枪支弹药房,抢走了一些枪支弹药。
丁属于:( )A、从犯B、胁从犯C、不构成犯罪26.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A、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B、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C、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D、从重处罚选择题答案:1-5:CDBBB 6-10:ADBCB 11-15:DACCB 16-20:ACCDA 21-26:CCABCC四、名词解释1、共同犯罪2、主犯3、从犯4、胁从犯5、教唆犯6、犯罪集团了解以下概念的含义:1、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2、一般共同犯罪3、复杂共同犯罪4、必要的共同犯罪5、任意的共同犯罪五、简述题1、简述共同犯罪的构成2、简述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3、简述主犯的类型4、简述主犯的概念和处罚原则5、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特征6、简述教唆犯的认定7、简述教唆犯的处罚原则六、案例分析1、张平和李均到海光照相馆照相,发现该照相馆内有照相机、放大机及胶卷等物,遂产生盗窃之念。
当晚,张、李二人准备好作案工具,窜到该照相馆,李均持刮刀在门口放哨,张平潜入室内,盗出理光照相机、彩色胶卷等多种物品。
张平在离开现场时,为破坏现场,将一电炉放进柜台后的木柜内,周围放了一些书和包装纸,并接通电源。
在张平、李均逃离现场后,照相馆起火,不但烧毁了照相馆,还烧毁了邻近的几间住房。
张平、李均二人都是盗窃、放火共犯吗?2、强某因与他人的妻子通奸而遭到痛打,遂产生了盗枪报复的念头。
某日晚11时,强某窜入本单位武器库,哄骗值班员岳某开门,用尖刀逼住岳某,岳某被迫打开武器库门。
强某取走两支半自动步枪。
强某离开时,岳某让强某把自己绑起来。
强某就将岳某绑起,推倒在地。
强某携枪前去报复,由于枪里没有子弹未能得逞。
强某、岳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3、甲乙两个小偷合谋偷东西,偷窃当晚,甲没有去,乙单独窃得几万元。
甲要求分赃,乙不肯,甲威胁说要把乙全家杀光,乙很担心。
一天半夜,乙在家听到外面有动静,以为甲来杀他,拿起一棍子把外面的人打死,后发现是陌生人,原来陌生人走错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