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古诗图片

合集下载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背景、诗歌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句赏析等方面,对《绝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杜甫的生平背景杜甫生于唐代贞元四年(712年),逝世于唐代开元二十五年(757年)。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作家,经历了盛世的兴衰,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饱受贫困之苦,多次辗转于各地,时常在逃亡中写下他的诗歌,抒发着内心的哀愁和对社会的忧患。

《绝句》的主题《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短诗,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却非常丰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痛苦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杜甫试图唤起人们对苦难和困境的关注,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艺术特点1. 凝练的语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字字数相等,使整首诗达到了形式上的对称美。

2. 抒发真情:杜甫以真实的感情表达诗中的主题,借助短小而深刻的语句,传递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3. 借景抒发:杜甫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体现他内心的情感。

《绝句》中,他以连绵的山峦和辽阔的河水,表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常。

诗句赏析1. "登高壮观天地间"——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世界的壮丽景色的震撼。

这句诗字体雄浑有力,通过"登高"二字,体现了作者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2. "心随材亦复然"——这句诗中的"心随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心灵的困扰。

"亦复然"则暗示了无奈和痛苦的现实。

3. "日落馀辉起烟波"——这句诗通过对夕阳余晖和起伏的烟波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社会动荡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作者通过这种对景物的感受,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

杜甫《绝句》古诗原文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绝句》古诗原文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美丽的自然景色:春日阳光普照下,江山显得格外秀丽;随着和煦的春风拂过,花草散发出阵阵清香。

泥土变得松软,燕子在空中飞翔,衔泥筑巢;沙滩被温暖的阳光晒热,鸳鸯悠闲地栖息在那里沉睡。

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幅生动和谐、充满生机的春景画卷。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同样以自然界春天的景色为题材,描绘了江水碧绿映衬下鸟儿更加洁白,青山和繁花相互辉映,如火欲燃般的美丽景象。

诗人感叹春天匆匆流逝,借此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归乡的情感。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广为流传,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绝句》是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它通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传达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意义,这也是小学生必学的古诗之一。

一、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文学风格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在现代汉语文学中仍然广受欢迎。

二、《绝句》的理解和赏析1. 题目来源《绝句》这首诗的题目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滁州西涧》,其中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句子,杜甫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绝句》。

2. 诗歌分析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四行的诗歌,主要通过对凋零和消逝的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首诗中,杜甫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表面上是对一幅美丽的景象的描绘,但在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理和情感。

在第一句中,“黄鹂鸣翠柳”是对春天的描绘,但表现出的是生命力的旺盛与美好。

而“白鹭上青天”则是对大自然的歌颂,表现出自由的飞翔和美妙的舞姿。

第二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则是在描述北方的美景和一种雪的洁白之美。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表现了一种远行和远航的决心和勇气。

这些景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杜甫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3.古诗的含义杜甫的《绝句》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自由和追求美好,只有在努力追寻和坚定信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

最后,作为小学生,学习杜甫的《绝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世界。

杜甫古诗三首绝句

杜甫古诗三首绝句

杜甫古诗三首绝句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风格沉郁,情感深沉。

以下是杜甫的三首绝句。

1.《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绝句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杜甫的古诗五言绝句

杜甫的古诗五言绝句

杜甫的五言绝句古诗有:1.武侯庙[ 唐 ] 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2.春望[ 唐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夜喜雨[ 唐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归雁[ 唐 ] 杜甫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5.绝句二首[ 唐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望岳[ 唐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登岳阳楼[ 唐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旅夜书怀[ 唐 ]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八阵图[ 唐 ]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春日忆李白[ 唐 ]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2.寒食[ 唐 ] 杜甫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3.登白马潭[ 唐 ] 杜甫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14.送灵州李判官[ 唐 ] 杜甫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15.潼关吏[ 唐 ] 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日:即春日。

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译文
孙长江
春日融融,江山一派秀丽景象;春风吹拂着花草,馨香无限。

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小燕子正在繁忙地飞来又飞去,衔泥筑巢,生机一片;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自适地沐浴在静谧的沙滩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本诗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初春灿烂阳光下,明净绚丽的春景,虽为粗笔勾勒,笔底却春意骀荡。

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春的百花、浓郁的芳香,表现明媚的春光。

在这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作者又选择到了初春中最常见又最具有特征的景物来勾画春景。

泥融土湿,燕子归来,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短短的一首绝句,将诗人“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定居草堂后的安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杜甫古诗图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绝句杜甫古诗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
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
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

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

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

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这
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

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

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
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

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以清新轻快的景色
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