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
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专题:04 正确认识自己(含解析)

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专题:04 正确认识自己一、单选题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很难得的,这是因为( )①人不可能认识自己②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发展的③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受到知识、经验等限制④正确认识自己就不会迷失方向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小丽通过思维导图来认识自己,这种认识自己的途径是( )A. 通过集体活动认识自己B. 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C. 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D.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自己3.俗话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最客观B. 要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C. 自己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D. 凡事都要听从他人的意见4.《咏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距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③要看到梅与雪的共性④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②5.孟子曰:“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这说明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有( )A. 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B. 通过集体了解自己C. 通过相互比较认识自己D. 通过他人了解自己6.古希腊德尔菲城的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
下列成语或古语与此蕴合的寓意一致的是()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可从心里方面来认识自己B. 可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C. 可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D. 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8.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对于如图漫画“谁走的道路适合我”的回答,恰当的是()①要完全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②要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和优势③要学会套用他人的成功模式④需要认识自身的禀赋和独特性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③④9.李丽同学进入中学后,发现自己在班级里成绩、能力都不如别人,感觉很自卑。
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界上最难了解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愉快地接纳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我想从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个性与职业等方面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第一节、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第二节、个性与职业第三节、扬长避短人人成功第一节、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青年期。
所谓青年期,即是指从儿童、少年向成人化发展的过度阶段,人们一般把14―30岁年龄段称为青年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增智慧、立志向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在社会生活中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
进入大学前,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基本以学校和家庭为主,社会交往范围狭小,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在人格形态上表现出对社会的较强依赖性。
大学期间,开始独立生活,在自我接纳、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及社会适应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评判意识和独立的人格体系。
这一时期,大学生仍未形成成人期的固定心理结构,自我意识还不太成熟。
心理学家将青年期形象地比喻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
因此,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
所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一、思维能力二、情绪体验三、自我意识一、思维能力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经验思维转向以理性思维为主导。
经验思维依靠具体形象、感性经验来理解把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和片面性。
理性思维则是依据抽象和概括,从一般原理、原则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分析和综合事实材料。
买尔斯(Miles)的研究结果表明,记忆力和动作反应达到最优的年龄是18―29岁,判断能力达到最佳状态的年龄是30―49岁。
(买尔斯是美国著名的健康心理学家)。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学设计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贵有自知之明》是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知之明。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我。
但他们往往存在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容易过分自信或自卑。
因此,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知之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2.难点:培养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情境模拟法: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自我认识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案例、图片、问题等。
3.纸张: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4.时间:预计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的案例,如小明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自我认识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张关于自己优点和不足的表格,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第三课 发现自己第1课时 认识自己Ⅰ 知识归纳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1)自知者明。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认识自我很有意义。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自己的信心。
(3)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2.怎样认识自己?(1)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内容)(2)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途径)(3)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途径)(4)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
3.恰当的自我评价有什么重要性?(1)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2)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他人的评价有什么意义?他人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5.怎样正确认识他人的评价?(1)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2)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3)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4)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易误警示“千人千嘴”,不必在乎他人的评价。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2)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3)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Ⅱ核心速记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自己的信心。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3.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4.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5.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
6.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C2.进入初中后,小亮发现自己个子比别的同学矮,脸上还长了青春痘。
面对这些状况,他应该( )A.在课堂上偷偷照镜子B.攒钱购买增高药C.立即到美容院整容D.欣然接受,悦纳自己【点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所以长痘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敞开心灵,正确认识自己,要悦纳自己的变化,坦然面对,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文800字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文800字人贵有自知之明作文800字 1在希腊古神庙柱上镌刻“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言:“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
”因为他懂得认识自己,在被询问逛完集市后的收获,他说:“世界有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正是他的自知之明,才有“智者”之称。
因此,自知者智。
在这个充满物流和交通的世界里,人必然会繁华,欲望之草会蔓延,甚至会把重要的东西抛在脑后,去追求无意义的、飘渺的东西,最终会空手而归。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应该放慢脚步,拨开迷雾,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倘若一味地随波逐流,终迷失方向。
正如古时穷人,为了摆脱命运的束缚,十年寒窗苦读,为博得锦绣满身的显贵生活,但是名额有限,有多少人会落榜。
而有些却终身进考,屡次不第。
郑板桥就是例子,他那绝伦的竹画让世人惊叹,但他却因仕图无成而困顿潦倒。
如果当时他选择以卖画为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也许他能舒服度过一生。
相反,在哈佛大学的屋檐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努力获取知识,比尔·盖茨却中途辍学。
知道自己要设计软件,要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通过机遇和汗水的有机结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
但是,如果他不认识自己,选择留在学校,他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既然你是善于奔跑的兔子,就不应惊慕狮子那威严的形态;既然你是柔嫩的小草,就不要妄想一味追求参天的大树;既然你有“凌寒独自开”的气韵,就不要羡玫瑰的娇艳。
人也是一样,应有自知之明的意识,别羡慕别人的篱笆更绿,也许你的篱笆正被另一个人倾心向往呢!杨澜在畅谈自己成功之道时说:“人生就是不断为自己建立一个人生坐标。
”要建好自己人生坐标,这时你需要俯身问内心,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果盲目随从,只会被搞得晕头转向。
杨澜她知道自己要成为主持人,她确立她的人生坐标,为此一搏,她访谈名人也让我有敬佩之情。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一度成为网上热议人物,引发疯狂的购莫言之书的行为。
但面对此时情景,他有自知之明,保持心灵的宁静,对那些热议者说:“该干嘛干嘛去。
心理健康之“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理健康之“了解⾃我,悦纳⾃我”俗话说:“⼈贵有⾃知之明”即⼈要有正确的⾃我意识。
能够体验到⾃⼰的存在价值,既能正确的了解⾃我,评价⾃我,⼜能够接受⾃我。
对⾃⼰的能⼒、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在努⼒发掘⾃我的同时,对⾃⼰⽆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给⾃⼰定的⽣活⽬标和理想⽬标切合实际,从不产⽣⾮分的期望,也从不苛刻地要求⾃⼰。
因⽽不会同⾃⼰过不去,不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产⽣⾃责、⾃怨和⾃卑等不健康的⼼态,也不会产⽣⼼理危机。
⽐如有⼀个抑郁病⼈,是⼀个⾮常内向的⼈,他来的⽬的是想改变⾃⼰不善于交际,不善于公关,认为在社会上没有这个优势是不能⽴⾜的。
他的想法⽆可⾮议,但他内⼼的问题是:内向性格不好,外向性格好,外向性格的⼈善于交际,⽆所不能。
他⽆法接受内向的⾃⼰,不喜欢⾃⼰,甚⾄憎恨⾃⼰的弱点。
这就是⼀种⼼理不健康的表现。
正确的⼼理应该是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好坏之分,都各有优势和不⾜,对⾃⼰应该正确评价⾃⼰,努⼒完善⾃⼰,⽽不是否定⾃⼰,彻底改变⾃⼰。
接受他⼈,善与⼈处⼈际交往活动能反映⼈的⼼理健康状态。
⼈与⼈之间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理健康的⼀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理健康的⼈乐于与⼈交往,也即不仅能够接受⾃⼰,也能接受他⼈,悦纳他⼈,并为他⼈和集体所理解和接受。
能与他⼈相互沟通和交往,⼈际关系协调和谐。
既能和朋友同聚之时是愉快的,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孤独感;在与别⼈相处时,往往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关⼼、友善、尊敬、信任)多于消极的态度(嫉妒、猜疑、畏惧、敌视等,这种消极态度实际是在伤害⾃⼰)。
因此在社会⽣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和较充⾜的安全感。
在社会环境中,⼈与⼈的关系最为微妙,最为复杂,相处不好,最易造成⼼理负担,⼼理健康的⼈表现在能处理好⼈际关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谈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知人者智”,是说了解他人的人是聪明的;下句“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则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
由此可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可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勇敢地发掘和探索。
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并不是独立的。
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即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正确的认识自己,经常放下脚步回顾自己的行为,经常总结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确的评价自己。
而如果做到正确、全面的认识了自己,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便可以更好、更准确的认识他人。
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他人,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对家庭乃至社会都是有益处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以体现在参照物上,以他人作参照物,我们可以学习他人、认识并发展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我们了解熟悉、认识其他人。
于是就从他人和自己为出发点,谈一谈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
一、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去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这是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的基础,这里优秀的人并没有狭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可能在于谈吐,可能是学识,也有可能是专业技能。
因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比你更优秀的人。
有句话说“你和什么样的人认识、交往,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当善于同他人打交道,尤其是这些更加优秀的人:真诚相待,虚心接受,创造个人价值,努力让自己强大。
认识更多人,才能了解到更多别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强有力地人脉,也是帮助我们成功的捷径。
从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角度来了解自己。
这个角色有自己,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有陌生人,甚至可以是“敌人”。
他们有不同的思考角度,父母可以包容大大小小,同样我们可以思考爱人为什么选择了我、朋友欣赏我的什么、敌人又讨厌我那些方面……从中收获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
《第四课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2013)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四课人贵有自知之明》是北师大版(2013)七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自知之明,理解自我认知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知之明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白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介绍自知之明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评价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教学用具:1. 教材《第四课人贵有自知之明》2.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五、教学思路: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知之明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通过阅读教材文章,让学生了解自知之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3. 解释:解释自知之明的内涵,以及它对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困惑,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5. 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积极评价自己,调整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6.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自信、心理健康,而有些人总是自卑、焦虑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 呈现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来了解自知之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请大家认真阅读并理解幻灯片上展示的文章《第四课人贵有自知之明》。
(学生开始阅读文章)教师: 阅读完毕了吗?谁可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谁能总结一下关键信息?学生A: 这篇文章主要在讲述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它提到了自知之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
[案例]
在一个偏僻地区的一所中学里,由于英语教师短缺的缘故,竟然由一位生物教师代上一个班的英语课。
第一次上课时,这位教师是这样作开场白的:“我不是教英语的,由于英语教师不足,决定由我兼代英语。
我一边学,一边教,教到哪里,你们学到哪里。
没有教的你们不要问,因为我还没有学。
教过的,大家可以问,如果我不会,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
课后,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咱们这个英语教师真是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
“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教师还有不会的呢,这个英语教师可真实在。
”
几句淳朴真实的话,让这个英语教师一开始就贴近了学生,同学们都感到他很亲切实在。
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
在英语课总评前,同学们又悄声议论,并且都已做好准备接受教师的严厉批评。
可他们没想到,上课后,英语教师却带着既温和又严肃的面容说:“这学期我们班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好,原因主要出在我的身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下学期我好好学,努力教,同学们积极配合,争取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
这位教师的几句实在话,再次打消了同学们的紧张心理,并赢得了许多同学的敬佩,使他们都把对英语教师的崇敬之情,全部倾注在了对英语的学习上。
这位英语教师代了这个班整整三年的英语课,毕业时,他们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
[评析]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学生们的心中便会升起了一股对老师由衷的敬佩和仰慕之情,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就是无所不知的人,是能解答一切为什么的人,是最有权利评判是非对错的人。
然而,现实中的教师并不是万事通晓的先知圣人,更不是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神仙,大多数的教师通常也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很多茫然不解的问题,也要面对很多解不开的未知数。
于是,当教师在面对一个不懂的问题和学生那一张渴望得到答案的脸时,敢不敢承认不懂或不会,就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不承认吗?找借口搪塞,或是胡乱解释一番?毫无疑问,这样做肯定是不道德的、虚伪的,甚至是无耻的!
那么承认吗?然后看到孩子一脸的失望,自己一脸的尴尬?
很多时候,对很多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事实上,任何一位教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全会、全懂。
敢于承认不会,并向学生请教,是一种值得嘉许的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人格表现。
这样做,不仅丝毫降低不了教师的威信,反而还会大大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更诚恳、更亲切,并会把对教师的这种亲近之情转移到学习上,学好教师所教的课程。
教师不懂并非是什么错误,被学生问倒也不算丢脸的事。
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课堂上是非常常见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端起架子不懂装懂,就会误人子弟,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会有被学生识破导致形象大损的可能。
为了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健全人格,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务实求真的精神。
这样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谦虚胸怀。
请做个谦虚诚实的教师吧,勇敢地承认自己也有不懂和不会的地方,以虚怀若谷的胸怀来面对知识和学生,以谦虚严谨的高尚人格感染和熏陶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