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4040117 郭绿荫 油画专业 《情系陕北》毕业创作说明

合集下载

当代著名油画家郭润文五十六幅极富意蕴的写实人物绘画赏析

当代著名油画家郭润文五十六幅极富意蕴的写实人物绘画赏析

当代著名油画家郭润文五十六幅极富意蕴的写实人物绘画赏析值此建国七十三周年来临之际,本人精心为广大朋友挑选郭润文经典绘画作品。

对于今天的欣赏者来说,新中国主题绘画创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视觉化的时代精神,触动人们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新中国主题绘画就象是时代的乐谱,通过严谨的创作、精湛的艺术表达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作品,让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题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

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郭润文绘画作品。

郭润文男,生于1955年,籍贯浙江。

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造型学院院长,国家画院油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1984 年创作并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的油画《生命》开始,郭润文已经在写实人物画领域攀登了27 个年头。

虽然他也精通风景画、静物画,但是毫无疑问真正属于他的领域是写实人物画。

郭北平的油画艺术

郭北平的油画艺术

郭北平的油画艺术光明网10-08 14:19【郭北平简历】郭北平1949年生,西安市人。

现任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作品连续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及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重要展览30余次。

并获全国美展奖项八次(一金、二优、五铜)。

主讲的《油画人物技法》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9年油画《延安文艺座谈会》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展。

2013年油画作品《仰韶彩陶文化》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2009年获得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和苏里科夫美院联合颁发的苏里科夫勋章。

2010年1月被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评选为“2009年度中国油画艺术家”。

出版有《郭北平油画艺术》、《中国名家典藏—郭北平卷》、《郭北平油画技法实录》、《郭北平国画作品集》等画册及专著10余部。

在《中国美术全集》《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等全国重要刊物及权威性画册发表作品400余件次。

2009年三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心仪经典”郭北平油画展。

《病中石鲁》162×130cm 2008年自序文/郭北平我是一个实践多于理论表述的人。

我多年所坚持的写实绘画的灵性表现和经典意味,不是出于固执,而是喜爱。

画布上法度精严的求索使我兴奋:宣纸上的渍化和文人笔意也使我兴奋,中、西之间我发现最多的是相通。

我热衷于把满地的玑珠用一条红线贯穿起来,所以我的题材选择和画种的涉猎也显得过宽。

至于“读图时代”写实绘画是否已经被“边缘化”,这与我无关。

比起那些炫目的个性样式,我的油画显得过于平实,我的多方位探索和风格演变,也始终没有离开过表现性写实的坐标。

画画多年,未曾大变,至今仍不欲大变,只忙于津津有味地掘深井。

至于打出来的是水、是油、是煤或是岩浆,因为乐在其中也无暇顾及了。

郭润文油画作品中人物色彩研究

郭润文油画作品中人物色彩研究

郭润文油画作品中人物色彩研究作者:王妍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5期摘要:本文所研究的画家郭润文先生其个人喜欢用的颜料有象牙黑、橄榄绿、褐、深红、金土黄,还钛白及与象牙黑调配在一起的灰色。

画家的油画风格在其选用的颜色系起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研究一位画家的色彩,可以先从其色盘开始。

下面分别从郭润文油画人物的画面色调、人物色彩、画面背景三个面进行分析研究。

郭润文油画的色调以各种倾向的灰色调为主,每一幅画的色彩高度统一。

首先,其作品色调多偏向于深褐色调,即古典油画中常见的酱油色调。

如画家早期于 2004年所创作的油画人物作品《艺术家的故事》,一男一女在荒芜的一片开阔地逆风前行,天空和大地都以大面积的深褐色画成,人物的衣服色彩与环境相近,整个画面很明确的深褐色调;近期的于 2012 年创作的油画人物作品《凝视》,画面为一位外国男子,身着宗教式的黄灰色衣袍,大面积的画面背景以暗的紫红色画成,典型的酱油色调。

其次,以黑色为主的深色调。

如画家于 1988 年创作的油画人体《背面》,画的是一位女子的背面,画家将女子放置于黑色的环境中;2012 年的油画作品《撑着头的女裸》、《持花篮的女孩》、《心事》等等作品都是其深色调的代表画作。

再次,就是以各种高级有色彩倾向的灰色形成画面调性的作品。

如画家于 2013 年所作的油画人体《白色》,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椅子上打盹的瞬间,画面以高明度的浅紫灰色作为背景,画家将人物头发的重色明度降低,皮肤本身的色彩中加入了背景的环境色,整个画家呈现浅紫灰色调;2004 年画家所作的油画人物《出生地》,一位穿着蓝绿色裙子的女青年,安静的躺在一片干枯的草地上,小面积郭润文油画人物造型与风格的研究第二章郭润文油画人物的造型與风格的地面以浅灰色的黄,大面积的草地以苍白中带点冷灰色的蓝,整个画面呈现浅浅的蓝绿色调。

纵观中西方油画家所画的人物,各自的人物色彩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这种不同除却其个人技法的不同外,直观上来看还包括其人物肤色与人物服装色彩的不同。

大学油画毕业创作方案

大学油画毕业创作方案

大学油画毕业创作方案我的毕业创作方案是创作一组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唤。

这组作品将包括四幅油画,分别为《阳光下的森林》、《湛蓝的海洋》、《秋天的枫叶》、《春天的花海》。

第一幅油画《阳光下的森林》将以丰富的色彩和光影表现出大自然中的森林景象。

画面中将有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斑,林间的动物与植物也会出现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展现出大自然所拥有的生机和活力,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第二幅油画《湛蓝的海洋》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饱满的色彩表现出海洋的广阔和深邃。

画面中会有大海的波浪和浪花,还会有一些动物,如鲸鱼和海豚,以及一些美丽的珊瑚和海底植物。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展现出大海的壮丽和神奇,引起观者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第三幅油画《秋天的枫叶》将以暖色调和柔和的光影表达出秋天枫叶的美丽。

画面中会有一片片红黄色的枫叶和一些枫树,还会有一些动静结合的小动物如松鼠等。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展现出秋天枫叶的多样性和美丽,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变幻。

第四幅油画《春天的花海》将以明亮鲜艳的色彩和繁花似锦的场景表达出春天花朵的盛开和生机勃勃。

画面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如玫瑰、牡丹、郁金香等,还会有一些蝴蝶和蜜蜂等小动物。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展现出春天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繁荣和希望。

这组油画作品的创作将采用写实主义的风格,力求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象的细节和光影效果。

画面中的动物和植物将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表达出其独特的形态和特点。

色彩的运用将充分展现出大自然景象的丰富和多样性。

通过这组作品的展示,我希望能够让观者重新认识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宝贵,进而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的地球。

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

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

Fashion Color探索薛好瑞Xue Haorui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444School of Fine Arts,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The Expression of Nostalgic Color in Guo Runwen's Oil Paintings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摘 要:色彩作为感染力极强的视觉语言,是广大油画艺术家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而怀旧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作为艺术家宝贵的灵感来源。

本文以郭润文的油画作品为例,在画面的色彩与艺术家怀旧情愫相结合的角度,从画面符号与其色彩隐喻、构图与色彩分割、色调处理以及光影安排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油画作品中怀旧感色彩的表现方式、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怀旧感色彩;郭润文;写实油画Abstract :As a highly infectious visual language,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oil painting artists. Nostalgia is a universal human emotion, which is often used as a valuabl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artists in artistic creation. Taking Guo Runwen's oil painting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and effect of nostalgic colors in oil pain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or and artist's nostalgia,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icture symbols and their color metaphors, composition and color segmentation, tonetreatment and light and shadow arrangement.Keywords: nostalgic color; Guo Runwen; realistic oil painting一、色彩的怀旧性怀旧是人们感受伤怀的一种情绪,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怀念。

无声的信天游——段正渠的油画创作与陕北民间文化

无声的信天游——段正渠的油画创作与陕北民间文化

无 声 的 信 天 游
段 正 渠 的油 画 创作 与 陕 北 民 间文 化
范 小 鹏
( 太原 理工 大学 艺术学 院 ,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
摘 要 : 当代 著 名 油 画 家段 正 渠 被 誉 为 新 表 现 主 义 油 画 代 表 性 人 物 , 其 作 品 质 朴 厚 重 的
过信天游表达着他们 的悲哀与喜悦 、 欢乐 与感伤 的情 感 , 使自
己的精神得 以愉悦 和抚慰 。苍 凉的黄 土地上世世 代代 流传着
《 走西 口》 、 《 兰花花 》 、 《 赶性 灵》、 《 东方 红》 等等传统 民歌 , 它
们节奏 自由、 音调高亢而悠长给人 以纯朴 、 大方之感 。 当黄土高原撕 肝裂肺 的歌 声与 个人 心境 水乳 交融 , 作 品
事、 地域 民俗 等等 文化精髓 为 载体 的油 画创作 在 中国现 当代 油画创作 中产生 了重 要而 深远 的影 响从段 正渠 油 画创作 中,
《 山歌》 , 之后 又画 了《 红崖岔 圪 山曲 曲》, 并在 1 9 8 9年的第 七
届 全国美 展 获奖 , 之后 1 9 9 1年 的 “ 二段” 画展 中《 走 西 口》、
造型 语 言与 浓厚 的人 文意 蕴 , 形 成 了其 独 具 特 色 的 艺 术 风 格 。 本 文 从 陕 北 独 特 的 民 间 文 化 对 段 正 渠 油 画 创 作 产 生 影 响 的 若 干 因素 出发 , 参 照 段 正 渠 作 品 的 实 例 来 阐述 陕 北 民 间 文 化 对段 正 梁油 画创作 的题 材 、 绘 画 语 言 的 选择 和 审 美 风 格 的 形 成 等 方 面 的 重 要 影 响 。
方式 , 陕北农 民的情感表达 , 陕北高原 特有 的风 土人情 和陕北

论郭润文油画作品的主题思想

论郭润文油画作品的主题思想

论郭润文油画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侯雨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0期摘要:写实主义来到中国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写实绘画指的就是对客观物体的如实描绘。

其实,不管是写实还是非写实,艺术家们都在画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于郭润文的油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他列入写实主义中去,无论从风格还是技法上,他的作品的确是写实的,然而,郭润文的油画作品却往往与生命和记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郭润文;油画作品;主题思想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50-01一、郭润文油画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贯穿其中,而主题思想也恰是作者赋予艺术作品的心情,或体现幸福,或表达忧郁,又或许是讽刺当下等等,这些都与画家的生活经历分不开。

郭润文作为现当代的画家,其艺术作品就具有深刻的含义,在郭润文的艺术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浓浓的亲情和怀旧情绪,下面我就几个方面来分析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这一主题。

(一)题材的选取1.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郭润文创作的许多作品大都是以女性为题材的,女性作为“家”的主要象征,以女子为主要描绘对象,搭配上各种陈旧的物象,充分表现画家对亲情的向往。

郭润文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生活都不如意,前面已介绍到“文化大革命”给郭润文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文革”爆发,父亲被抓走,而在之后的十年里,郭润文只见过父亲一次,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艰辛,生活的一切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多描绘女性形象。

《缝纫女工》这一作品中,少女独自一人在一间库房里,衣衫单薄破旧,眼神尽显无助与辛酸,画家借少女隐喻母亲的形象,表现她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子女和家庭无私的奉献;在《童年的游戏》这幅作品中,灰暗的背景与少女洁白纯净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少女手中的游戏所象征的童年世界和未知的成人世界的对比一样,不禁让人感叹生命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就这样流逝,反衬画家童年生活的艰辛,隐喻出母亲面对生活的重压早已不再年轻不再貌美,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历经沧桑,这几幅作品都真实的描绘了在生命困境中奋力挣扎的母亲形象。

绘画专业毕业创作《归来》作品说明

绘画专业毕业创作《归来》作品说明

油画作品《归来》创作说明一、毕业创作选题思路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处于工业社会中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由顺应而至掠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步履匆匆、身心疲惫。

我时常回想起快乐的童年时光,如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那里曾有片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成死水的小河那里曾经是盛满鱼虾的清澈河水,如今马路上汽车的呼啸声曾经是飘荡在奶奶三轮车里清脆的儿歌声。

我非常怀念那种简单朴的日子,对清新舒适的乡村自然环境也充满了向往因此我决定以自然风景为题材,描绘出大自然的清新与美,表达出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从单纯的表现山野的自然风景到理解自己与景色的关系,从身边景物的变化到关注环境污染,从而引发对未来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

我的创作题是《归来》,号召大家回归到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去感受身心的愉悦,同时也让最原始的平衡回归到环境中去,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品以大自然风景为题材,整幅画面是一片以绿色为主,以一条归家的小路而展开,一座座由远及近的山互相依偎,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景物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薄厚强度的对比进行画面的刻画,使画面赋有生机与活力。

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确定主题后,采集大量乡村田野的图片,通过去图书馆搜索资料,我了许多画派的一系列作品, 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在构图、用笔、用线的虚实力度和节奏掌握方面收获了许多灵感在创作的初期阶段,开始绘制素稿,由于景物较杂,我把它归纳成简洁的色块加强了黑白灰关系的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画面感,慢慢绘制出了较理想的素描稿。

然后开始绘制色彩稿,在铺大色调的过程中,背景以冷色调为主,近景以暖色调为主,突出了画面的冷暖关系,完成小色稿。

在素描稿跟色彩稿的基础上开始绘制作品,创作开始时要做到心中有画,注意准确把握住画面整体节奏,大致按照色彩虚实冷暖的关系,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将画面的颜色铺满,准确的简化和概括色彩。

铺好大关系后,进入物体的刻画,先从最远的色块画起,依次将云朵、远山、树木等刻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本科毕业创作说明题目:《情系陕北》创作说明*名:***学号: ************* 专业班级:绘画(油画)(本)1001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4年4 月28日目录摘要 (1)正文 (1)1.主题与构思 (1)2.资料搜集 (2)3.油画小稿 (2)4.创作过程 (3)4.1构图起稿 (3)4.2特殊技法 (3)4.3深入刻画 (4)5.作品组合与装裱 (4)6.创作感想 (5)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作品效果 (6)致谢 (10)《情系陕北》创作说明作者:郭绿荫班级:绘画(油画)(本)1001班学号:2010414040117摘要:本文是对毕业创作《情系陕北》进行的创作说明。

《情系陕北》是以陕北风情为选题,依据陕北黄土和窑洞相结合所进行的创作。

作品选取陕北风情元素,以陕北土家窑洞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综合材料为依据的意象表现手法为主,通过组画的形式,传达出陕北人家的特点,从而表现出陕北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从主题立意与构思、构图、技法等方面对本次毕业创作的过程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陕北风情综合材料肌理意象表现技法正文1.主题与构思大学四年期间学校组织大量的外出考察及写生为我们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考察期间的陕北风情给了我强烈的绘画感受。

黄土窑洞是陕北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学院规定的几个创作命题中,我更倾向于陕北,因为在陕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陕北的窑洞、陕北黄土的沟壑、陕北的剪纸等等。

在导师和我经过一番仔细商讨后,选择了“陕北风情”这个主题。

本次创作灵感源自于我对陕北窑洞的向往,那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头很大的不同,很多元素让我对那里的一切无限憧憬。

在陕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陕北的窑洞,(图1)陕北窑洞突出体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其中窑洞门窗的剪纸工艺也是陕北的一大特色。

(图2)陕北窑洞是依山开凿出来的,陕北的土窑洞在几千年以前就成为陕北的一大特色。

在以往的绘画写生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所画的景象不能是简简单单地复制与照抄照搬,而是对大自然的光,空间色彩以及绘画材料的研究。

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真正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触动,把这种感悟融入到自己图1 图2的画面中,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一种朴素的画风和浓郁的土味。

创作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它聚集了四年学习成果展示以及对将来从事艺术生涯的发展,如何在创作中做到扬长避短,从自己对绘画的认识以及绘画表达出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尤为重要。

2. 资料搜集根据创作的主题与构思,我搜集了大量有关陕北风土人情的素材,尤其是以窑洞为内容的素材。

首先我充分的了解了窑洞的历史文化及特色,其次搜集了一些窑洞的图片并分析一些油画大家的绘画作品,我以考察写生时陕北速写与照片为参考,来整合自己的创作内容。

我从图书馆查阅了一些有关窑洞的油画作品,例如画家崔国强的《陕北风情》、《陕北人家》以及基弗尔、陈树东等名家作品。

(图3、4)通过对这些画家与作品的赏析,其作品都极大地启发了我的创作思路,丰富了我的视野,学到了很多对毕业创作有利的知识,并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上的有利保障。

其次是窑洞图片和造型的搜集。

通过大学几年的写生与考察,使我体会了陕西窑洞的风情,那种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带有强烈的乡土生活气息。

通过写生拍摄的图片和准备的资料使我了解了创作的一些构图和技法,同时也更加端正我的创作态度。

3.油画小稿本次毕业创作,我选择了油画风景为主要表现方向。

相对与写实,我更喜欢油画表现的技法,运用综合材料和肌理来展现。

在最初的草图创作阶段,我将作品设计为三联形式,小稿确定为三联为主,采用中间宽两边窄,作品采用意象化,以结合材质材料的表现方法,增加创意性,作品以黄色调为主,用刮刀、沙子及色彩来表现质感,并添加大枣、玉米、辣椒等来表现细节。

(图5)图 5图 4图3小稿初步完成后通过与导师沟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其画面过于紧凑,使画面具有压迫感,所以大稿初定增加墙面面积。

(图6)4.创作过程4.1构图起稿根据小稿的构图,我开始将小稿进行原比例放大,开始进入的大稿的绘制阶段。

在绘制的过程中逐步修改了构图,增加了墙面的面积,并对一些不足之处加以调整和改正。

(图7)创作采用三联形式,中间宽两边窄,所以中间的窑洞要大于两边的窑洞,并在窑洞的窗户上添加一些辣椒玉米等细节,使画面丰富。

根据画面需求,并结合窑洞黄土质感,窑洞的土墙采用综合材料的肌理效果,所以在土墙上黏上沙子来增加质感,使画面更为厚重,让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窑洞的门与窗户方面,画面中的门框先用线虚实结合的勾勒出来,通过门框和门帘的结构来表现窑洞的状态。

后期需增加一些表现力强的肌理和笔触,来表现窑洞的体积和质感。

(图8)4.2特殊技法在经过进一步调整以后,大颜色基本已经基本确定,考虑到时间及画面最终效果,我分析借鉴了油画家陈树东的技法表现,并做了局部的尝试。

在大稿确立以后,首先在土墙部分黏上沙子来做出肌理层次,将它以特殊技法的形式局部体现,利用大板刷把沙子铺上颜色,做出黄土的效果。

(图9)图6图7 图8在门窗和门帘等细节的处理上,我采用刮刀的技法,穿插使用板刷与刮刀的方法,使画面虚实结合。

(图10、11)在这方面我借鉴了国内比较有名的当代油画家徐晓燕的粗犷、概括的表现技法。

徐晓燕是我喜欢的画家之一,她画的画富有激情与想象。

在绘画语言上,将主体的窑洞与土墙的“虚、实”、“薄、厚”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技法与空间层次,使窑洞与土墙的质感、层次充分地表现出来,使画面更具韵律感和诗意。

图9 图10 图11作品采用整体体统一的手法,通过虚化、保留底色、肌理处理等方式,对窑洞边缘做一定预留,形成与背景的自然衔接。

根据中期汇报中各位老师的建议,加强土墙的对比效果,用板刷把土墙做出自然流淌的效果,使作品具有意象性、随意性,更加贴合主题的传达。

在中期的窑洞的制作中,发现窑洞缺乏体积感,形体单薄。

且颜色对比不明显,需提亮颜色,故及时做出更改,使画面表现性更强,更贴合主题。

4.3深入刻画窑洞的窗户在经过白色厚涂之后与背景关系过于脱离,稍显浮躁,窑洞略显突出,于是用刮刀和板刷进行修改。

根据画面的技法和内容,参照了陈树东和徐晓燕等人的作品。

为了增强画面的艺术气息,做了大量的肌理,运用了概括、大胆、厚重的表现技法,是画面更朴实、更粗犷一些。

《情系陕北》我主要运用粗犷、概括、大胆、厚重表现为主,根据画面要求继续调整颜色,最后继续整体调整框架与结构,使画面特点更加明确,让主体更加精彩,画面效果整体完善。

5.作品的组合与装裱在作品的后期组合装裱上,我放弃了独幅并列的形式采用了合并在一起装裱。

作品装裱之前,经过和王老师沟通,觉得组合在一起可以使画面的冲击力更大、层次感更强、内容更加丰富。

在装裱阶段,我在保持画面整体的基础上,添加了分割的木线,使画面即独立又统一,同时也强化了作品效果,强化了构成意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力量感,节奏层次清晰明确。

6.创作感想通过这次毕业创作使我受益匪浅,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

本次创作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综合材料的运用、肌理效果的运用以及边缘虚实的处理方法。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创作,题材来源于陕北的窑洞。

在我的记忆里,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完成我的构思,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就没有生命力,我认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创作实际上就是自己感情的传达,而这种感情的传达,它需要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要求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同时体验的过程还要做一个有心人。

对于我来说通过这次创作,我的绘画技巧有了一定的提升,也让我对油画风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结束语毕业创作历时两个月,通过这次创作使我学校了好多以前没学到的知识,由于自身表现力的欠缺许多想法和预想的效果没有全部表现出来。

这次的经历,使我的画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更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毕业创作最终能够顺利完成,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有导师的辛勤辅导。

回想创作的过程,从早期的小稿制作,到中期的材料运用,再到后期的肌理效果和整体的调整,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一点点探索,遇到问题一点点解决,整个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在毕业作品完成之际,由衷地对王老师说一声“谢谢”。

创作的结束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即将毕业的时刻,以后道路不管有多么的曲折、多么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为了那个即将到来却还没有到来的艺术生活。

参考文献[1] 徐晓燕. 《徐晓燕—大地之歌》,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1日出版[2] 陈树东. 《守望具象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10月27日出版《情系陕北》,布面·综合材料,尺寸:150cm×200cm,2014年,郭绿荫局部1局部4 局部2局部5 局部3局部6 局部7作品效果:作品展示效果《情系陕北》,布面·综合材料,尺寸:150cm×200cm,2014年,郭绿荫致谢在这四年的美好时光中,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

感谢导师对我这次毕业创作的指导,创作的完成离不开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在此我谨向王海龙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衷心的感谢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对我的培养,感谢为我授课的诸位老师的关怀和指导;感谢思念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对的我学习和创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四年的大学时光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精彩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