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共8页文档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共8页文档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解下列方程1.x+3x=-162.16y-2.5y-7.5y=5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之比为3:5:7,且最长边比最短边长8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附答案:5一、1.x=-4, 2.y=6二、30cm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三、教学难点:移项四、教学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题1.解方程3x -2=3-2x 时,正确且合理的移项是( )A 、-2+3x=-2x+3B 、-2+2x=3-3xC 、3x -2x=3-2D 、 3x+2x=3+22.当n=____________时,单项式1227+n y x 与ny x +-5231是同类项. 3.解下列方程(1)5539-=-y y (2);1523--=-x x 附答案:1.D2. 43.(1)47=y (2)21-=x 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2、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完整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课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讲课时间2017年月日年级7 年级上册班级7年级( 3)班主备课人成员讲课教师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学会集并(同类项),会解“ ax+bx=c”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研究数列中的规律,成立等量关系;能正确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可以找出实质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剖析它们之间的数目关系,列出方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觉数学文化。

二、学习要点、难点要点:成立方程解决实质问题,会解“ax+bx=c ”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成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质问题.难点:找出实质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独立做练习。

四、知识链接:解方程的实质数学应用五、学具准备:导教案五、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引入】 (5 分钟 )解以下方程:( 1)X+7=26( 2)-5x=20总结概括等式的性质在进行计算【学习目标】:1.学会集并(同类项),会解“ ax+bx=c ”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学会研究数列中的规律,成立等量关系;能正确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方法:研究,类比、练习相联合。

[自主学习 ](7 分钟 )仔细的读教材书 86-88 页的内容特别注意:归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重要步骤。

【自学检测】1:解以下方程( 1) 2x- x=6 -8( 2) 7x- 2.5x+3x - 1.5x= - 15× 4- 6× 3( 3) 2x+3x+4x=18( 4) 13x- 15x+x= - 3(5) 2.5y+10y-6y=15 - 21.5 ( 6) b- b+b= ×6- 1【合作学习】1.用方程解答以下问题:(1) x 的 5 倍与 2 的和等于 x 的 3 倍与 4 的差,求 x;(2) y 与- 5 的积等于 y 与 5 的和,求 y。

2.有一列数,按必定规律摆列成 1,- 3,9,- 27,81,- 243,···。

七年级数学下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第五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班级__姓名____小组__评价__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判别解得合理性.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使用说明:1.阅读课本P88——892.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

然后小组讨论。

一、导学书中88页问题1:(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找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解这个方程?x+2x+4x=140合并同类项,得_____x=140系数化为1,得x=_____(3)本题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试试看一、 合作探究1、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2、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3x-5x=9 (2)-3x+0.5x=10(3)0.28y-0.13y=3 (4)7232=+x x3、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多少岁?二、总结反思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作业:课本P93习题3.2第1、4题.第六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班级__姓名____小组__评价__教学目标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题: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序号: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 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基本过程
例题讲解练习
课后反思:
2)有几名工人在砖厂劳动,如果每人搬2块砖,那么还有6块剩余;如果每人搬4块,正好搬完,你知道有多少名工人吗?
二、课堂导学:
1、导入
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理实意义。
观察下列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方式一
方式二
月租费
30元/月
0
本地通话费
0元/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建立一元一次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索实际问题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导学方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 课本90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用大小两台拖拉机耕地,每小时共耕地30亩。已知大拖拉机的效率是小拖拉机的1.5倍,问小拖拉机每天耕地多少亩?
2)设 未知数的方法一般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你认为本题运用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列方程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3、合作探究
1)你能回答导入中所提的问题吗?
2 )《导学案》95页难点探究
3)《导学案》96页展题设计

中学七年级数学 3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中学七年级数学 3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一、教学内容:第88——89页。

二、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合并同类项(1) x+2x+4x (2)5y-3y-4y (3)4a-1.5a-2.5a(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二)新课学习:(1)讲练互动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如何解这个方程呢?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201407140421=−−−→−=−−−→−=++xxxxx未知数化为合并同类项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例题:解方程7X-2.5X+3X-1.5X=15X4-6X3(2)小试牛刀:解下列方程: (1)5X-2X=9(4) 7X-4.5 X=2.5 X3 -5(3)提高能力:问题2:某班学生共60人,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1:4:5,求各小组人数。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解:设甲组人数x人,则,乙组人数为4x人,丙组人数为5x人,•列方程: x+4x+5x=60合并,得10x=60系数化为1,得x=6所以4x=24,5x=30,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4)挑战自我: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卷中, 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翻译过来就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七分之一,其和等于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请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请欣赏一首诗:太阳下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一半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问题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x+2x+4x=140
解方程: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归纳 解上类方程的步骤:
例1 解下列方程(1)
(2)7x-2.5x+3x-1.5x=-15×4-6×3
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提纲
课时说明
第一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习册或测试题)
教学流程
内容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
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的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1)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
回忆: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知道三个数中的某个,就能知道另两个吗?
交流
展示
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分组展示。
反馈提高
练习:解下列方程
(1)5x-2x=9
(2)
(3)-3x+0.5x=10
(4)7x-4.5x=2.5×3-5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课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学科数学班级七(2)(3)课时 1 设计者鲍启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如何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合并”,体会到古老的代数书的“对消”和“还愿”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三、教法(理念)设计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四、教学资源准备班班通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背景资料投影展示: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二、尝试探究师:出示教材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引导学生回忆:实际问题――→设未知数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共同讨论分析: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②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③x +2x +4x =140.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方程向x =a 的形式进行转化?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将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向x =a 的形式转化. 教师板演过程或用教材的框图表示过程.(过程略)思考:本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感受化归的思想)问题:对于本问题,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吗?三、尝试运用,巩固加深教师出示教材例1.解下列方程:(1)2x -52x =6-8; (2)7x -2.5x +3x -1.5x =-15×4-6×3.师生共同解决,教师板书过程.四、练习与小结练习:课本第88页练习1.小结: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3.2第1,4,5题六、板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例1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与方程的解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步骤及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找回的钱数不对,引出一元一次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 学案
-------合并同类项
【学习目标】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等式的性质: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9=8; (2)3x+1=4
3、合并下列各式
(1)x x x 53+- (2)y y y 462-- (3)z z z 5.35.610--
二、新知探究
1、学校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是去年的2倍,前年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 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
2、试一试 解方程 364155.135.27⨯-⨯-=-+-x x x x
三、巩固提高
解下列方程
1、9523=-x x
2、105.03=+-x x
3、72
32=+x x
四、课堂检测
1、解下列方程
①2015916--=-x x ②18432=++x x x ③5.21156105.2-=-+y y y
2、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学习完本节课,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