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给文章拟题。

【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3、解题思路:【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

(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

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答案】不可。

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

【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二、记叙文的线索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合肥市滨湖新区京华学堂初中记叙文阅读比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更复杂一些,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初中记叙文阅读分为若干题型,每种题型举出例文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希望这些方法对广大师生学习记叙文阅读有所帮助。

一、六种题型我们研究了历年中考试题,从中归纳出中考记叙文考题大约有以下六个类型。

题型一:信息概括提取题型二:词语、句子还原、理解与赏析题型三:写法认知及作用题型四:人物性格特点归纳题型五:谈谈启发感悟题型六:题目的拟定或作用(或含义)二、题型一:信息概括提取——方法指导【指导】宏观眼光:注意整体感知以及情节变化,揣摩作者原意。

统一公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主要变式:应用全文,应用局部【应用全文】【例文】《为梦想拼尽全力》为梦想拼尽全力骊尘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 20分钟。

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 89分。

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

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

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常见题型解析及备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常见题型解析及备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常见题型解析一.常见题型及解析1.考查内容概括题目样式: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第X件事。

知识储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答题思路:谁 + 做什么答案示例:小女孩在医生的帮助下为生病的弟弟买到了一个奇迹。

2.考查文意理解题目示例:①请写出标题中“奇迹”的两层含义。

(考查全文)②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考查段落)答题思路:注重整体感知,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捕捉答案要点。

答案示例:①治病的药。

医生只收取1美元11美分便治好了小女孩生重病的弟弟。

②老太太误认为两位黑人要打劫她而趴在了地上。

原因是:没有听出两位黑人说"趴下"一词的另一层意思;有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3.考查表现手法题目示例:①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这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是药剂师的哥哥”在文中有何作用?知识储备:衬托(08、09、11年中考)、伏笔(12年中考)、对比(11年中考)、悬念、照应、承上启下、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烘托、抑扬、象征、虚实相生等。

(好考、易考的要反复讲、练)答案示例:①反复夸孩子“懂事”,反衬“我”作为孩子的不懂事。

②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③为下文奇迹的发生埋下伏笔。

4.考查表达方式、语言等题目示例:①文章是怎样刻画小女孩这一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几乎年年考)②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知识储备: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景物描写)、修辞(比喻、拟人、对偶、设问、反问、反复等)。

答题思路:写法 + (例子) + 效果答案示例:①语言描写。

如“我这里有钱,”小姑娘说,“如果不够,我会再想办法。

你只要告诉我卖多少就行”。

刻画了小女孩善良、懂事、可爱的性格。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概括题: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特征。

3.情节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情节或某一段落的情节,包括情节的概
括、情节的作用等。

4.语言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或某一段落的语言特点,包括
语言的修辞、表达方式等。

5.情感态度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6.写作手法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方
式等。

7.主题思想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思想。

8.创意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扩写、缩写、
续写等。

以上是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叙事线索与功能辨析1线索:(1))以人物为线(2)时间表(3))以人物为线(4)基于事件(5))以情感为线(6)以某事为准绳(7))以题目为线(8)明暗线条2功能:贯穿全文语境,将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清晰、层次分明。

3回答常规: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澄清叙述顺序1.叙事顺序和功能(1)按顺序(根据事件的顺序)。

功能:故事有开头和结尾,清晰而深刻。

(2)倒叙(先写下结果,然后解释之前发生的事情。

)。

功能:创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淡单调的叙述,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打断叙述中的一条线索并插入另一个相关事件。

功能:补充和衬托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叙事表达:b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但往往辅以描写、讨论、抒情和解释。

描述和叙述是讨论和抒情的基础。

1、表达和功能(1)描述: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生动细致的描述和描绘。

a描述分为人物描述和环境描述。

(1)字符描述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观描述(3))神态描写(4)动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述(7))景物描写(8)场景描述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述、侧面描述和细节描述。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风景描写)句子的主要功能有:(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促进地块开发;(3)渲染气氛;(4)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的情绪和情感);(5)突出、深化主题。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紧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整理答题格式:某人(某时某地)做了某事,结果如何。

注意: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慈母情深》题型2: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2.倒叙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把结局(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3.插叙:补充说明+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③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插叙答题格式:先概括插入的内容,再写上以上术语,需根据插叙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题型3: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本文给你的启发)技巧:(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看议论抒情句(4)看详写地方(5)看时代背景答题格式:内容+情感:“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反映了……”等。

题型4: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

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题型5:线索1.线索类型:实物线、人物线、事件线、时间线、地点线、作者的感情线、人物的见闻线2.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寻线索方法:(1)看标题《背影》《雪地贺卡》(2)看反复(3)看抒情议论句(4)看作者情感发展《阿长与山海经》(5)看人物见闻感受注意:有的文章既有明线,也有暗线。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阅读12种题型学生用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阅读12种题型学生用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阅读12种题型从以下12种记叙文阅读的命题一般主要是题型切入1字词:注音、字形、解释词语大意解释词语: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中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答题技巧: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

例: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

B结合上下文,考虑这个词与全文及中心的关系,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故乡》中三个“辛苦”的含义。

我——奔波劳苦,闰土——辛勤劳苦,杨二嫂——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C联系人物形象塑造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本意为漂亮,这里指丑陋。

作者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D联系中心。

(例:“访兰”22小题“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2分析情节、结构内容、概括段意: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以起因、经过、结果为依据),小说注意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散文注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善于抓线索。

答题技巧:A参照题目: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两部分内容。

B抓住线索:例《背影》开头设疑(点背影)—中间叙事(引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C抓核心人物:例《小橘灯》初遇小姑娘——看望小姑娘——怀念小姑娘《藤野先生》(1)遇藤野前(在东京)(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3)别后怀念D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例:《鲁提辖》在酒楼上——客店里——郑屠肉铺前《从百草园……》(空间顺序)其他:a善于抓住中心句和总括句;b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c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d概括段意时可参照标点, 分层归纳,摘要综合;e可摘引原文回答。

3考察主旨:涉及两种题型(1)归纳主旨: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一面》通过写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中考指导: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1、概括题(中心思想或者段意)答题步骤:主语(人物)+谓语(事件)。

所有概括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2、筛选信息题:答题步骤:第一,确定需要的信息的文中的位置。

第二,分出要点。

第三,分要点整理成句。

3、品析词句题1)题目要求是从词义分析(通常是问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可不可以删除或者更换)答题步骤: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对文章结构和中心起到的作用。

如::“××”一词原指……,这里指……,结构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思想感情2)题目要求是从修辞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如: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所表达的意思3)题目要求是从描写方法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①人物描写包括(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细节描写作用: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反映作品主题②环境描写包括(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③描写角度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不管是哪个角度,都是集中表现人物性格,景物特色,主题。

4)题目要求是从写作手法分析(题目提示使用了何种手法)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题A、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B、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C、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5、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6、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5、谈阅读感受的题此类题往往是开放性题,放在最后一问。

答题步骤: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自身体会+自身的实际举例+扣原文主题小结二、审题作答审题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平时的训练不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惨重失分,那么,从哪些方面审题呢?1.看配分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

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

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

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那就是具有层次性,而这个"层次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

如果在阅读文章时,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也能很容易地去答题。

2.看重要的词、句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

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

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

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3、寻找答案的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

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

4.选用合理的句式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亦能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所以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

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

所谓"相关联",就是"问"与"答"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二可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

答题还应注意叙述对象。

答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对性,疏忽了叙述的对象,导致错用句式,出现语病,不完整又不规范,甚至误答,所以在作答时,写出叙述对象有百益而无一害,但避免张冠李戴。

5.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作答时,是从正面回答,还是从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回答,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回答,都影响答题的效果。

从正面答题,直白晓畅;从反面答题,含蓄隽永;以他人之言、之行答题,更显主人公之个性、品行。

同时,亦可拓宽考生思维。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必须审清题意,选取最佳的答题角度进行答题。

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