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年)(1)起步阶段(1840~189年):1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高一历史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教学难点:知识的梳理和记忆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节洋务运动1. 洋务派与顽固派出现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背景: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的问题阶级属性: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点:异:维护清朝统治的方法不同。

洋务派主X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顽固派主X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同: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X之洞为代表。

3. 洋务运动分期:19世纪60~70年代,为前期;19世纪70~90年代,为后期,前后约进行了30年。

内容:①洋务运动前期,主要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某某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某某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某某机器制造局。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某某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某某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某某织布局。

③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某某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④发展教育: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旗号: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

4.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②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 14—16 世纪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
背景 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使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 化,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背景 (3)新航路的开辟,以殖民掠夺的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改革
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 1861 年的废 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 1868 年的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 了障碍,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 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进一步捍卫了资 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美国的扶持、援助;大力引进和采用最先进的科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
技成果,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制 的共同原因
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线索二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间
特点
19 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二战后初期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原因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经 济实力最强,拥有广阔的殖 民地 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 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 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美 国大发横财,其他国家在战 争中被削弱
(2)具体经济发展情况:①五六十年代:经济持
续迅猛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②七八十年代:
表现 前期经济危机严重;后期调整经济政策,形势得
美国:霸权地
到好转。③九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进入新经
位的确立
济时代(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备课笔记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备课笔记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根底知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产生的年代和分布;中国早期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诞生的年代、分布和来源;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早期斗争。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关系和新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而中国无产阶级那么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社会的经济构造和阶级构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消费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

无产阶级是中国先进消费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

〔本节应着重对学生进展社会开展观点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它是当时新的消费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意味着中国社会阶级构造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新经济关系的产生,出现了新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而中国无产阶级那么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要求培养学生的才能: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作阶级分析的才能。

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综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通过分析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资本主义开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才能;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作阶级分析的才能。

教学要点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兴起的社会条件2.民族工业的出现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1.先于中国资产阶级而诞生2.来源和分布三、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早期斗争1.身受三重压迫剥削2.和农民有天然联络3.集中程度高4.早期斗争本节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一、知识要点透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识记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

3、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形势概况;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两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长约》的主要内容。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进军路线;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太平军北伐及其意义;太平军西征、东征。

六、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1、天京变乱: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简况。

2、重建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三河镇大捷;李秀成进攻上海,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七、新思想的萌发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3、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B、理解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c、分析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2、《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其空想性。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掌握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2、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4、理解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思想教育:1、鸦片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而中国无产阶级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2、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因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近代中国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

能力培养: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做阶级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面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owpoint课件学生:复习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影响教学设计:导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已经支离破碎。

上节课我们讲了洋务运动,出身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并不希望封建制度瓦解,但他们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科学技术,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讲一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讲授新课:首先明确概念: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资本剥削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则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兴起的社会条件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

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1939 1943
1945
1948
=
②原因:(1)美国的经济掠夺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 大米0.002416两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外国资本
合计
8.13
14.74
55.2
100.00
15.16
41.25
36.8
100.0
3.9
思考:这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中国从此会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 强吗?
詹天佑
第一批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二:外商企业出现 变动三:洋务企业出现 变动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变动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成分
年代 地点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 沿海地区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①方举赞,孙德英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占据的中央银行大金库。门上贴 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陈立夫、陈果夫
孔 祥 熙
蒋介石
宋子文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是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你都掌握了知识点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原因: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④宗教根源:__会要传播基督__⑵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西班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 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西班牙 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开始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⑷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2】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⑴对外贸易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

”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

”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

“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

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

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

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

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

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

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关于租界、租借地
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作为外侨居住和贸易的一定区域,作为其进一步侵略该国的据点,上海英租界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租界。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经济手段控制某国的一定区域,不许别国插足的特殊区域,是向殖民地发展的过渡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两种侵华方式的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自
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方式和帝国主义阶段的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方式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为掠夺中国的财富;二者的不同点主要有:商品输出主要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特权,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在通商口岸办工厂,剥削中国人民;《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除继续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贷款,开办工矿和修铁路进行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的掠夺性更强。

我们知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和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必然引起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高涨。

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是由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决定的。

资本输出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是一战前资本主义进一步扩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加剧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贫困和落后,严重阻碍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加速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③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区别: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改革的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②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这个口号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步形成的朴素认识,反映了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广大小生产者在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而只能停留在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阶段。

“灭洋”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清廷”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封建制度。

“扶清灭洋”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但这一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对清朝统治阶级放松了警惕,不能识破清政府的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怎样认识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策略的变化
义和团运动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高潮(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和失败的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也有一个剿灭、招抚再剿杀的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入,反映在中国政治上就是清朝统治日益半殖民地化,日益不敢得罪洋人,对反对外国侵略的人民斗争采取日益严厉的镇压手段,这就迫使人民群众在反侵略的同时不得不武装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镇压,
从而动摇和打击了清朝统治,如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

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灭的政策。

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义和团大批迫近和进入京津地区,直接危及清朝统治,如果继续和义和团对抗,清朝统治包括慈禧太后也要立即被义和团运动的浪潮吞没,用清政府给各省督抚的电文说:“剿之,则即刻祸起时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因此,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承认义和团合法,企图加以控制利用。

清政府公开改变“招抚”策略,转而“剿杀”义和团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逼近北京之际。

这时由于八国联军的血腥镇压,义和团力量遭到严重摧残,已不再构成对清政府的威胁,而八国联军的强大侵略势力直接危及清朝统治,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取得侵略者的“宽容”和“谅解”,清政府可耻地出卖了义和团,完全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综上所述,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始终围绕一个目标: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统治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