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小针刀、套管针灸刀、套管针、超微针刀、刃针的区别
【2017年整理】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简介针刺禁忌症与适应症

小针刀疗法简介1.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手术是一项创伤小、痛苦小、花钱少、耗时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闭合性手术。
这项手术要求医生十分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并对病变情况了如指掌,对小针刀运用十分熟练,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找准病变位置,用紫药水标记,在进行局部组织麻醉后,迅速将小针刀刺入到病变部位,通过临床扭转、挑拨、推、拉等手术方法,使粘连的病变组织迅速剥离,使阻滞得以疏通,气血得以流畅,刮除疤痕、松解骨肉、镇痉止痛,从而恢复功能,达到治愈目的。
整个过程,病人痛苦小,耗时也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整个过程完毕后,随治随走,无需住院。
2.小针刀疗法治慢性病的机理是什么?小针刀疗法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的闭合性手术松解,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再劳损不会复发。
3.小针刀疗法主要治疗哪些疾病?主要是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等等)。
网球肘、跟骨痛、腱鞘炎、各种关节韧带损伤,以及由扭挫伤、挤压伤、骨伤、手术或者肌肉注射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长久性疼痛。
另外针刀治疗青春痘、针刀减肥等也有独特的疗效。
4.小针刀是刀吗?做针刀手术时有无痛苦?小针刀是一种似针非针,似刀非刀的治疗器械,是一种尖端只有0.8毫米宽刀刃的针具,进入皮肤时,没有疼痛,只有病变部位松解时有较强的酸感,而出现酸感二、三秒手术就结束了,患者都能忍受。
5.小针刀手术有危险吗?会不会有伤及神经血管的可能?不会。
小针刀疗法有正确的病因病理指导,熟悉人人体解剖,科学而准确的定点和进针方法是能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的,绝对不会引起较大神经血管的损伤,更不会伤及内脏,所以不应有任何顾虑。
6.小针刀治疗后有时局部疼痛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扎针的部位有时有三天左右的加重反应,个别身体虚弱、糖尿病患者加重反应的时候可能会更长些,这是正常的。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是田纪均教授在2001年发明的一种新的微创医疗器械,在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于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我认为它是介于针刀和银质针(治疗功能)之间的一种治疗器具。
刃针与小针刀都是以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的,同时,以软外理论来指导,因为,刃针在其功能、使用方式上与针刀和银质针都很相似,并且在某些软伤病的治疗上收到了好的疗效。
刃针在有些方面比针刀好一些,比如针体细一些,同样在软伤的治疗中具有针刺和铲剥功能,对病人的恐惧心里有减免作用,在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少一些,但有些方面比针刀也差一些,因为针体细,他的强度和弹性,还有韧性都不足。
各种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如何发挥这种器械的最大效用,还是主要看操作的人如何使用它。
下面附件的内容是我整理在京期间的学习笔记,是关于刃针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的基础与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一、理论及作用机理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1.1解剖学基础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
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
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中华九大神针,你认识几个?

中华九大神针,你认识几个?武学中有十八般兵器,针灸学中也有九大“神针”。
除了毫针和火针之外,可能很多针具,大家并不熟悉。
山西省针灸医院专家王维峰向大家展示了医院的“镇院之宝”——院藏针具,同时就不同针具的各自用途做了详细说明。
磁圆梅针是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
之所以叫磁圆梅针主要源于其针头两端不同的造型。
磁圆梅针针头一端形如绿豆大圆粒状,名曰磁圆针,另一端形如梅花针头状,名曰磁梅花针。
专家介绍,磁圆梅针在市面上较为常见,因为有磁疗按摩的作用,普通百姓在家中也经常用来敲打肩膀后背等处。
不过专家表示,医生更注重手法和角度,因此在家使用磁园梅针一定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垂直角度反复敲打,效果明显。
梅花针针头形如梅花,临床中又有七星梅花和五星梅花两种。
作为传统针具的典型代表,梅花针疗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专家表示,临床中梅花针也主要以敲打使用为主,注重手腕力量,垂直敲打。
通过梅花针敲打,可以治疗皮肤性疾病、失眠、面瘫等,尤其对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
锋钩针是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根据古九针之一的锋针与民间流传的钩针,制成的新型针具。
锋钩针的主要特点是针身嵌于针柄中,针尖子上有钩有刃。
专家介绍,锋钩针临床治疗根据不同部位及病情选择使用,既可起刺络放血的锋针作用,又可转动针身,割断皮下一些脂肪及肌纤维,疏通局部之壅滞,二者合一,可达泻热、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的功效。
(钅加是)针长约3~4寸,以粗钢丝制成,也可采用骨质或硬木制成。
针头钝圆,不致刺入皮肤,用于穴位表面的推压。
柄部或用铝丝缠绕,在推压时可以用指甲沿上下方向刮动,以增强感觉。
专家介绍,由于(钅加是)针针头较小,其穴位点按作用更好,“如果患者在家里也可以通过(钅加是)针自行按摩,效果也比其他器具明显。
针灸长度只有1、5厘米和进针深度只有1、5厘米的区别

针灸长度只有1、5厘米与进针深度1、5厘米的区别
1、针灸长度只有1、5厘米的针灸针具,最佳针具是新型专利套管针灸刀,针具随短主要是根据患者触诊病情来确定进针深浅度的,是一种巧妙的操作针法。
2、进针深度1、5厘米的方法有刺血疗法、浅筋膜松解疗法、毫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
3、刺血疗法适应症必须是有淤血症状者,不是所有病症都适用,部分患者能接受;
4、浅筋膜松解疗法,目前有用小针刀、毫针刀、管针、针灸针等针具操作的,但都是在局部直接快速刺入1、5厘米左右深度,虽然痛苦小点但只有当时疗效,远期疗效极差且风险太大,皮下有重要脏器的地方要慎用,此方法刺入组织有的在皮下、有的在浅筋膜下、有的只在皮下脂肪层、有的到达骨面、有的刺中静动脉血管、有的破坏神经、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此疗法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得到国家认可,原理治疗机理目的不明。
5、进针深度1、5厘米,要是选用长1、5厘米以上的针具,就不好控制针灸的深度,比如:胸部、四肢远端、颈椎等部位,不是进针过深就是深浅不一,要求手法功夫比较高,只适合有一定针灸基础者使用。
6、套管针灸刀针具长度只有1、5厘米,直径仅有0、3毫米,外加套管进针行针,是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巧妙的运用手法而达到目的的,从而做到有效、无风险、无疼痛的目的;适合任何阶段的针灸大夫应用。
7、目前太原、及济南等市场上有培训机构,冒充窃取套管针灸刀的发明技术就传授培训连自己也不明白的机理和治疗手法,造成市场混乱,真假难变,请大家还是注意哟。
套管针灸刀疗法

对于长期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如关节 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套管针灸 刀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
软组织炎症
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疼痛、 麻木、无力等症状,套管针灸刀疗法可以 减轻神经压迫,缓解症状。
如关节炎、筋膜炎等,套管针灸刀疗法可 以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传统针灸
传统针灸的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然而 ,传统针灸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 生的技巧和经验。此外,传统针灸的疼痛感 相对较强,可能让一些患者望而却步。
发展前景的展望
套管针灸刀疗法
随着人们对中医针灸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的提 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套管针灸刀疗法 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针对一些疑 难病症,套管针灸刀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VS
传统针灸
传统针灸技术以毫针为主要工具,通过刺 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传统针灸手法要求 医生具备较高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否则可 能造成穴位刺激不足或刺激过度。
临床应用的优劣分析
套管针灸刀疗法
套管针灸刀疗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安 全、疼痛感低,使得患者更容易接受。此外 ,该技术对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特点
套管针灸刀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疾病 的治疗,如疼痛、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套管针灸刀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套管针灸刀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针灸学,最初是用于辅助针灸治疗,后来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套管针灸刀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治 疗范围和效果也不断提高。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应使用套管针灸刀疗 法。此外,孕妇和儿童应谨慎使用。
古代针灸9种针具各针有什么用处

古代针灸9种针具各针有什么用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那么古代针灸用具是9针,但是各针有什么用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古代针灸9种针具及其用处1、鑱针鑱针,古针具名。
九针之一。
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灵枢·九针论》:“鑱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
”该针形如箭头。
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2、圆针古代九针的一种。
针体如圆筒状,针尖呈卵圆形。
多用于按摩穴位以治疗肌肉疾病。
3、鍉针古针具名。
九针之一。
《灵枢·九针论》:“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
又称推针,是通过对经络穴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按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鍉针长约3~4寸,以粗钢丝制成,也可采用骨质或硬木制成。
针头钝圆,不致刺入皮肤,用于穴位表面的推压。
柄部或用铝丝缠绕,在推压时可以用指甲沿上下方向刮动,以增强感觉。
4、锋针古代九针的一种。
即现代常用的”三棱针“。
针体圆,针尖呈三棱状,有刃。
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痈肿、热病、急性胃肠炎等。
5、铍针铍针,古针具名,九针之一,亦称铍刀、剑针,资料共享平台《古代针灸9种针具各针有什么用处》(https://www.)。
《灵枢·九针论》:”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是形如宝剑,两面有刃的针具。
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
6、圆利针古代九针的一种。
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
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
7、毫针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
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故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也有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其导电、传热性能虽明显优于不锈钢毫针,但针体较粗,强度、韧性不如不锈钢针,加之价格昂贵,一般临床比较少用。
至于铁针和普通钢针,因容易锈蚀,弹性、韧性及牢固度也差,除偶用于磁针法外,目前已不采用。
小针刀刃针介绍

小针刀/刃针简介:小针刀/刃针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
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1)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2)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3)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1、颈椎病:颈肌劳损、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征。
2、腰椎病: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综合征、疲劳性骨膜炎及脊柱相关疾病等。
针灸中的刃针(超微针刀)疗法

针灸中的刃针(超微针刀)疗法随着当今医学界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和需求,我国的中医文化开始多样化的呈现在众人眼中。
其中的针灸文化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我国拥有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针灸起源于中国,传承悠久,并且在不断创新,像电热针,毫针刺法,刃针、圆利针等,都是对于针灸疗法的一个发展创新。
什么是刃针(超微针刀)疗法刃针疗法也叫超微针刀,医生运用刀口只有0.4cm的极小的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的筋膜,或人体非固有的软组织支持结构系统,达到松解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的目的,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疗法。
该疗法具有痛苦小,风险小,操作简单,真正做到了简、便、效、廉的医法宗旨,为软组织损伤开辟了一条思路,更加高效的治疗这方面疾病。
刃针(超微针刀)疗法相对于微创治疗的特点有哪些?1、刀口只有0.4mm,每个切割点最多切割3刀,做到最小损伤。
2、治疗时进针深度为1.0 cm左右,不会刺激、影响到其他功能。
3、刃针治疗因为和针灸一样没有太大疼痛感,所以不用麻药。
4、以切割深浅筋膜为主,切断即可,做到安全可靠。
5、疗效迅速,立竿见影。
6、刀法以切断为主,所以有的筋膜韧带不能切割,不伤根本。
7、术后不会存在感染的风险,可当天洗澡等正常活动。
刃针(超微针刀)的治疗骨伤疾病的安全性我们人体的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
刃针松解时进刀深度最多只有1cm。
治疗时将这些筋膜或肌腱的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所以并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运动功能不会造成太多的伤害。
另外,重要的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
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梅梦良主任指出1cm的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非常安全,极大地保证了患者及医生的安全。
刀法中因为刀口小,治疗时无需打麻药。
少了这一环节,也避免了麻醉的风险。
四、刃针(超微针刀)疗法的原理因为患病程度、病种不同,治疗时会结合病人痛的部位,什么动作痛,来分析此动作所参与的肌肉或其他组织,先处理力量小,肌力小的肌肉,再处理较大的肌肉,从易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针、刃针、超微针刀、小针刀、韩国套管针、套管针灸、套管针灸刀的区别如下:
一、针灸针,是传统疗法,直径0.16-0.35毫米\长度1.0-75毫米,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
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捻转行针酸胀痛麻患者不宜接受。
二、小针刀,朱汉章老师的发明专利,长度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5-1.2毫米不等。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剥离松解时疼痛大些特别初诊患者不太易接受,必须有解剖基础才可学习。
三、套管针灸刀,中国医院管理促进会理事石洪印老师的发明专利,直径仅0.3毫米,长度仅 1.5-2.0厘米,长度决定了进针深度绝对安全,前带刃不宜反弹,外带套管无痛行进针,微创引流(微创割治)原理,完全是触诊确定治疗点,针到病缓,有无针灸及解剖基础皆可学会,适合开展保健养生、针灸理疗、疼痛康复、家庭治疗。
四、刃针,专利失效,直径0.45-0.6毫米,长度2-7厘米,与针刀原理相同,只是把针刀上手柄该成针灸手柄,仍然是松解剥离手法,临床上使用刃针进行治疗各种痛证,有着满意的效果,学习此疗法必须有很好的解剖基础。
五、超微针刀,失效专利,直径0.4-0.6毫米,长度3-7厘米,针尖带刃,是运用西医运动学原理,首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参与肌群最易损伤的肌肉,然后对该肌肉的硬结及条索状物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手上功夫才能学会。
六、韩国套管针,无保护,套管长度7-10厘米,针灸长度7-10厘米。
针刺部位是肌肉组织,是肌肉刺激疗法,需有针灸基础或解剖基础才可学会。
七、套管针灸,无专利,传统针灸外加小套管,起到进针无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