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二、单项选择题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拟为( C )A、110岁B、104岁C、104.5岁D、105岁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C )A、进行各种汇总B、进行各种计算C、充分利用分组法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C )。

统计学第2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第2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1. 数量(总量)指标

作用: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以绝对数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工资总额等) 分类 总体单位数、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搜集数据的两条途径:统计调查 + 实验 统计调查 —— 调查数据;实验 —— 实验数据 1. 确定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 确定调查项目 4. 调查表格和问卷设计(一览表、单一表,要求简明扼要) 5. 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时间、调查期限) 6.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上限不在内
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等距分组

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 优点:便于计算、绘制统计图 适用场合


异距分组

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 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品质分组 单项式分组 间断组距式分组 数量分组 组限 连续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等距式分组
6组:530 530 530 540 620 620 620 620 720 720 7组:720 720 630 630 630 630 620 620 620 620
8组: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提问:从上述资料中,同学们能否直接看出该车间总的生产完成
类型分组
“日产量”分组
500以下 500 500以上 合计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二章 数据收集 (统计调查)
主要内容
2.1 数据的计量和类型 2.2 统计数据的收集 2.3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4 统计报表制度 2.5 专(项)门调查 2.6 次级资料的收集
本章学习目标……
调查的目的
2006年全国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 其目的是: 1)收集年度间变动缓慢的农业结构性数据 2)为抽样调查提供样本框。 主要调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规模和 结构;耕地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劳动力就业 和流动;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等基本内容
调查的目的
2009年上海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目的 1.全面调查了解R&D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 2.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 3.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 4.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2.2.2 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项)调查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连续性调查和非连续性调查 4)直接观察法和询问调查法
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制度: 是收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自下而上的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如统计公报。 2)专(项)门调查: 为了研究某个专(项)门问题而组织的调查方式,有普查、重 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如: 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含量的专项调查; 2009年8月8日,台湾水灾人员伤亡情况调查(台风‘莫拉克’)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调查; 房贷利率升高对贷款者还贷的影响调查
2.3.4确定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有两层含义: 1)确定调查的起止时间,即调查期间。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调查时期为: 2009年1月1日—5月31日。 2)确定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8年12月31日24时。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定量变量 该地区的学生数量 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
D.一家市场研究机构想要调查行人是否注意到新加坡的大片 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源是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学报。 岛屿安装了新的交通信号灯系统(LED)。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在取到需要的统计数据时,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搜集方法。 A.比例尺度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途径,也是直接获得第一手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
学生的智商
(b) 该地区的学生数量
比例尺度
学校名称
无序分类尺度
每名学生花费的金额
比例尺度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
比例尺度
学生的智商
间隔尺度
1.3 绝对数与相对数
• 绝对数: 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 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表现为事物的绝 对水平的描述。如:一定总体范围内的粮食总产 量、农业总产值、国营企业数等。
【例2-1】判断下列变量的类型
• 邮局信件的重量 可以作加法、减法计算,但不可以作乘法计算。
• 连续定量变量
• 小轿车的牌子 • 定性变量 定量变量 该地区的学生数量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在取到需要的统计数据时,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搜集方法。
• 镭射唱片总的播放时间 • 连续定量变量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比例尺度:由于也有测量单位,因此我们可以用数值之间 的差值来描述两个对象之间的差距。数值之间的比例有意 义,而且“零”这个数值有内在的含义。
– 不仅可以作加减运算,还可以作乘除运算。 – 例如,身高、重量和花费的时间就属于这一类。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1. 统计调查概述
(1)统计调查的定义和意义。 ①统计调查的定义。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收集各项 资料的过程。统计资料的收集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直接收集反 映被调查者的个体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二是根据研究 的目的,收集已经加工、整理出来的,说明现象总体的第二手 资料(又称次级资料)。由于第二手资料来源于原始资料,因 而,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始资料。
前两类数据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后两类数据也称 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二、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专门组织 的调查,二是科学试验。专门调查有统计部门进行的 统计调查,也有其他部门或机构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 调查,如新产品投放市场前所做的市场调查。专门调 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而科学试验是取 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 是最粗略、最低层次的计量尺度。这种计量尺度只能按照事 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客观现 象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这种计量尺度不仅 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 劣或顺序。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3)定距数据。定距数据也称区间类别数据,说明的是 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距尺度计量 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数据。定比数据也称比率类别数据,说明的也 是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比尺度计 量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普查的规定
• • • • 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周期 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表,性别、年龄、 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截止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 人口普查的周期是10年,2000年,2010年
频率
fi
fi
fi :第i组频数
32
(2)频率的性质 (A )
0
fi
1 fi
(B ) (3)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消除异距分组对频数影响) (A) (2.7)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B) (2.8)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 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9
组数的确定(H.A.Struges经验公 式)

n = 1 + 3.3logN
N – 24 – 44 – 89 – 170 – 359 n 5 6 7 8 9
(斯特杰斯)
• • 15 • 25 • 45 • 90 • 180 • 组距=
30
四、频数(次数)分布
1.频数分布的基本理论
(1)频数分布的定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 归类排列,并计算其相应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零乱的、 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 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即分布数列。
10
• 概率抽样的特点: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 选样的影响。 2、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作出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适用场合

【统计学 精】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统计学 精】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无限总体的调查。 • 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验。 • 总体单位数过大。 • 没必要全面调查,如城乡居民家计调查、民意测 验等。 • 特殊情况,如战备物资调查、矿产调查等
(2)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4、典型调查
• 这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 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一个或少 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
• 重点调查适用的条件:

当统计调查的任务只要求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
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比较适宜进行重点调查。
• 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可以选出鞍钢、宝钢、首钢、 马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以便对钢铁产量有个大致的了解。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 。 泛的一种调查方式
(3) 是运用概率的估计方法 。
• 例如:通过抽样推断得出,厦大学生的平均 月支出在(420,470)元上的可靠性为90%。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第一,经济性强。 第二,时效性高。 第三,适应面广。 第四,准确性大。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的社会 现象。
性和时效性。
三、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种类
• 1、定义: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 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 志把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 (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
• 2.兼有“分”和“合”的双重含义: •对于现象总体,是 “分”;对于单位, 是“合”。 • 对于分组标志,是“分”,对于其他标 志,是“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对象为( )。

A、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2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单位为( )。

A、每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3
统计调查可以收集的资料是( )。

A、数字资料
B、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C、只能是原始资料
D、不能是次级资料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4
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调查可分为( )。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5
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调查,这种调查为(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6
调查几个铁路枢纽,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7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不同
B、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C、调查的单位数多少不同
D、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8
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是以( )。

A、调查组织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
D、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9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10
在统计调查中,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 )。

A、是一致的
B、是不一致的
C、是一致或不一致的
D、一般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二.多选题(共5题,20.0分)
1
统计调查( )。

A、取得的有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B、调查中首先考虑的是取得第一手资料
C、调查的主要要求是经济性
D、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AD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2
统计调查的要求是( )。

A、准确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4.0分
3
普查属于( )。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4.0分
4
典型调查( )。

A、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
B、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D、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4.0分
5
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统计总体
C、调查单位
D、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CD 我的答案:C得分:2.0分
三.判断题(共10题,40.0分)
1
我国现有的周期性普查包括:每隔10年开展一次的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每隔5年开展一次的经济普查。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2
统计调查的任务是搜集总体单位的原始资料。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3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调查。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4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5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总体中规模比较大的总体单位。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6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查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7
调查时间是指可以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8
典型调查有时调查单位比较少,调查比较深入。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9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10
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我的答案:√得分:4.0分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