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

《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2-9小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语。
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师:小朋友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
把这一连串动词放到文章中再读读2-9小节,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时的技术怎样或者说偷枣所采用的方法怎样?(生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思考,读完后,纷纷举起小手)生:技术高超。
生:主意很好。
生:所采用的方法比一般的小刺猬肯定要好。
师:对啊,技术高超,方法高出一般的水平,我们用文章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高明。
师: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将给同桌听听吗?生:愿意。
(声音响亮,情绪高昂)(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全神贯注的他们时而伴随着欢笑声)五分钟后……师:同学们刚刚讲得都非常投入,谁愿意给我们来讲一讲呢。
(先是胆大的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随后我又是一番激励)师:没关系,只要你把手举起来,说明你已经比别人进步了。
生:刺猬先爬上老杈,上了枝丫,停住脚,接着摇晃枝丫,红枣落下,刺猬掉下枝丫,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滚,把红枣扎在背上,最后驮着红枣跑走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给予他掌声。
他已经把所有的动词都用上去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了,显然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加入一些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点,说说,可以加一些什么呢?生:象声词。
师:很不错,看来你已经发现了写作的诀窍了,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生动。
还有吗?生:用上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生:把当时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出来。
师:刚小朋友都已经把写文章的一些要领熟记于心了,现在能把他运用于实践吗?生:只见刺猬先悄悄地爬上老杈,不紧不慢地上了枝丫,灌满红枣的枝丫、慢慢地弯下来了,刺猬见机停住了脚,接着它用力地摇晃着枝丫,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刺猬“拍”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
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执教:古三小学麦康弟教学实录、评析:古三小学语文科组上课班级:古三小学三(3)班上课时间:2018年11月8日录像拍摄:古三小学一、做游戏,串词说话师:同学们好,知道怎么称呼老师吗?老师先来自我介绍,我姓麦,大家可以叫我麦老师,也可以叫我小麦老师。
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串词说话”。
请看大屏幕,谁能用“我”“孩子”来说一句话。
生:我是个孩子。
师:通顺,完整。
谁还能说一句不同的?生:我是个可爱的孩子。
师:好。
老师增加一个词:父母。
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生1:我是父母的孩子。
生2:父母的孩子就是我。
师:老师增加难度啦!多了一个“宝贝”,谁能说一句话?生: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宝贝。
……师:这几个词难不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另外一组词。
请看:我朋友,能用它们来说一句话吗?生:我有很多朋友。
生:我的朋友是李灵吉。
师:大家造句能力真强,老师增加难度,看我增加了什么词?麦老师,我把自己放进去啦。
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
师:(与生握手)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
谁还能用这三个词说不同的话?生:我和麦老师成为了朋友。
师:(与生握手),你好!我的朋友。
老师又要增加难度了,这回增加了“小麦老师”,谁还能说?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大家喜欢叫她小麦老师。
师:小麦老师和麦老师,听起来感觉真不一样。
感觉我们的关系亲近了好多。
这节课有这么多朋友和小麦老师一起上课,相信我们会很开心的。
(评析:在串词说话的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感受对同一个人不同称呼当中的情感不同。
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揭题导入,质疑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生:带刺的朋友。
师:(给刺字标上拼音)刺是课文的生字,我们标上拼音再读一次题目。
生:带刺的朋友。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生:带刺的朋友是谁?生:带刺的朋友长什么样?生:写了带刺的朋友什么事?……师:看来同学都很好奇,带刺的朋友是谁?(板书:谁?)它做了什么事?(板书:干什么?)那我们打开课本,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树清楚,感受到拟
声词动作的具体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读、议、思等多种学习方式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理解
课文内容,从刺猬偷枣中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感受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
突破方法:理清思路,明确刺猬偷枣的四个步骤,从两个拟声词入手,体会高明之处,抓住重点段落第10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体会、品读。
带刺的朋友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但本篇课文的易错字较多,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指导。
另外,有些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刺猬不太了解,可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刺猬的资料。
同时,解读文本,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也是孩子们比拟薄弱的地方。
教材解读本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领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认识、分辨刺和枣字,并写好他们。
认识部首朿。
2、帮助通过提取关键词理清刺猬偷枣的过程。
3、认识并学习使用拟声词。
4、学会加上拟声词,加上想法把故事讲生动。
5、通过作者对小刺猬称谓的不同,帮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1、提取关键词理清刺猬偷枣的过程。
2、学会加上拟声词,加上想法把故事讲生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时,能主动地加上拟声词和小刺猬的想法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同时通过作者对小刺猬称谓的不同,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朋友之情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工具PPT,识字卡片等教学流程一、随文识字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和三一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篇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课题,预备起。
这个课题里有一个生字,这个生字啊,是一个形声字,他左边这个局部读ci朿,课文里还有一个生字,也带有这个局部。
翻开书,找一找是哪个,也带有朿这个局部。
生:枣字也有朿这个局部。
师:枣也带有朿。
〔PPT展示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都带有朿的局部,但是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生:刺猬的朿要长一些,枣子的朿要扁一些。
师:她发现刺猬的朿要长一些,枣子的朿要扁一些。
为什么一个要长一点,一个要短一点呢?生:因为刺猬的刺是左右结构,所以朿要细长点;枣子的枣是上下结构,所以上面要宽一点。
师:掌声!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
刺猬的刺因为是左右结构,所以朿要瘦长点;枣因为是上下结构,朿这个局部要写得扁一些。
23.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学会仿写比喻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23.带刺的朋友2. 生字词:刺、猬、枣、偷、聪、暗、缩、努、尝3. 比喻句的学习与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用生字组词。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学会仿写比喻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学会仿写比喻句。
(2)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小动物的。
2. 自主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互帮互助记忆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解。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特点的?(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学习比喻句(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比喻句的用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设计1. 23.带刺的朋友2. 内容:(1)刺猬的特点:聪明、勇敢、可爱(2)比喻句:刺猬像一个聪明的小偷。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导入
1、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今天老师带了许多哦的朋友来听咱们班上课,向后转,向老师们问个好,转回来,请坐。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预习了的同学一定
知道它,
“刺猬”是啊,就是它,让我们请出它来吧!它有什么特点:有刺、很小,是啊,它是哺乳动物,不喜白天活动,喜欢夜晚活动,长得
也非常可爱,人们都非常喜欢它,甚至有人称之为“带刺的朋友”(板书),这个人就是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
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翻开课本23课(出示自读要求),准备好,开始吧!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谁来挑战,指明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 23 带刺的朋友》公开课教案_13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小刺猬偷枣本事高明。
2、从称呼的变化中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积累生动的语言。
4、学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在体会小刺猬本事高明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渗透体会的阅读方法。
2、在朗读中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从称呼的变化中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2、学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电子书包游戏、资源包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回顾故事。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带刺的朋友”它是谁?(刺猬)通过这些动词,了解了它在一个新月斜挂、月色朦胧的夜晚,到“我”家后院枣树上偷枣的故事。
2、【亮点1:电子书包游戏,检测故事内容掌握情况。
】还记得这小家伙是怎么偷枣的吗?让我们做个游戏复习一下吧!学生游戏,答案反馈。
二、整体感知,夸赞刺猬1、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小刺猬?2、在作者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赞它,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本事高明】三、研读课文,体会“高明”1、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默读课文2到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小刺猬本事高明的语句,并想想为什么说它高明。
2、交流反馈(1)新月斜挂、朦胧:时机好,不易被发现(2)诡秘:小心谨慎(联系上下文理解)诡秘让我们体会到了小刺猬爬树是非常隐蔽、神秘的。
(引导:这里怎么看出小刺猬很高明呢?评价:这个办法真高明啊!)【板书:诡秘】谁愿意带着好奇的语气读一读。
(3 )用力摇晃:不是一个一个摘,快速高效【板书:用力】(引导:为什么说它高明?)A、“兴许”,是也许的意思,是作者的猜想,如何猜测?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
B、拟声词:哗哗、噼里啪啦(联系生活理解)C、想象画面:读到这里,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着画面读一读。
这办法真高明!D、小刺猬能想出“摇枣”的办法,一下子就偷了这么多早,你说它的办法高不高明?朗读。
(4)掉下树:这能有什么高明的?引发思考【板书:噗的一声】为了下树取枣,不惜一摔,节省时间,这办法真“厉害”!一秒下树(5)在刺猬取枣逃跑的部分,我们一连找到了5个动词,看来小刺猬为了取枣使出连环招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小刺猬为什么归拢、打滚,为什么扎、驮、跑呢?动作快,高效,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公开课教案_1

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
3.拓展阅读《带刺的朋友》的原文,了解小刺猬一家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印象。
【教学重点】|—了解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位带刺的朋友,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这位“带刺的朋友”的什么事?生:刺猬偷枣的事【设计意图】直接如题,帮助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亲近”刺猬。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课件出示2)句子:齐读: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玛瑙般的红枣不止让我眼馋,还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一一刺猬,它偷枣儿来啦!—【设计意图】训练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优美的语句,为品读课文做铺垫。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谁能回忆一下刺猬是怎样偷枣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爬树一一摇枣一一归拢枣一一驮枣(2)文中的我目睹了小刺猬偷枣的全过程,是怎样夸赞小刺猬的?出示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师:钦佩(佩服),高明(技艺高超)1.这节课就让我们看看,刺猬偷枣的本事到底高明在哪里。
默读第2-10自然段,用()画出刺猬偷枣的句子,你认为刺猬的做法高明在哪里,说说理由。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预设:刺猬爬得很慢,因为怕被人发现。
从哪里看出来,“诡秘”的意思是隐秘。
我们还可以说仍旧“小心翼翼” “慢慢”地爬你来读出小心翼翼、慢慢爬的样子女生读,男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
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2-9小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语。
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师:小朋友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
把这一连串动词放到文章中再读读2-9小节,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时的技术怎样或者说偷枣所采用的方法怎样?
(生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思考,读完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技术高超。
生:主意很好。
生:所采用的方法比一般的小刺猬肯定要好。
师:对啊,技术高超,方法高出一般的水平,我们用文章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高明。
师: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将给同桌听听吗?
生:愿意。
(声音响亮,情绪高昂)
(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全神贯注的他们时而伴随着欢笑声)
五分钟后……
师:同学们刚刚讲得都非常投入,谁愿意给我们来讲一讲呢。
(先是胆大的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随后我又是一番激励)
师:没关系,只要你把手举起来,说明你已经比别人进步了。
生:刺猬先爬上老杈,上了枝丫,停住脚,接着摇晃枝丫,红枣落下,刺猬掉下枝丫,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滚,把红枣扎在背上,最后驮着红枣跑走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给予他掌声。
他已经把所有的动词都用上去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了,显然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加入一些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点,说说,可以加一些什么呢?
生:象声词。
师:很不错,看来你已经发现了写作的诀窍了,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生动。
还有吗?
生:用上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生:把当时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出来。
师:刚小朋友都已经把写文章的一些要领熟记于心了,现在能把他运用于实践吗?
生:只见刺猬先悄悄地爬上老杈,不紧不慢地上了枝丫,灌满红枣的枝丫、慢慢地弯下来了,刺猬见机停住了脚,接着它用力地摇晃着枝丫,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刺猬“拍”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
听得出还摔得挺重呢!很快,他又在匆匆忙碌着,哦,原来它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了一个滚,把红枣扎在
背上,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最后驮着红枣,飞快地跑走了。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具体地把一件事情写出来了,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呢?
生:把红枣扎在身上这地方。
因为刺猬没有手,而有刺,他知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
生:在枝杈上用力摇晃这地方。
因为刺猬知道枣子成熟了只要一摇晃就会掉下来,这个小动物可真聪明啊!
生:把散落在地的枣子归到一起去,然后打滚,可以看出刺猬非常得机灵,因为归到一起了,他不需要打多次滚就能扎到更多的枣子,一是节省了时间,二是节省了体力消耗。
师:小朋友们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完全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了。
这些情节都是一旁的小作者亲眼目睹的,这也说明了什么呢?
生:小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师:对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文中“归、驮”等一系列表现刺猬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地把刺猬偷枣的工作写具体了。
生:小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
师:嗯,是啊,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和小作者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呢。
可是小朋友发现没
有,小刺猬来采枣,实际上是寻食的过程,为何作者说是偷枣呢?偷本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啊!
(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小刺猬是小动物,动物是可以偷东西的;有的说小刺猬没经过主人允许就采枣那就是偷枣;有的说小刺猬是在寻食,为为了解决饥饿,所以不能算做是偷;也有的说“偷”字反映了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人来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