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教案
张骞通西域教案

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汉设西域都护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力是情景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人物)的能力,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质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人物及其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师:同学们初次见面,在来的路上,老师就在想,我该带点什么东西做为见面礼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就送我们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你们猜猜,老师带了什么东西送给大家呢?猜不到吗?那大家一起看这里,喜欢老师送的这份礼物吗?对于这些东西,它是一直就存在于我们内地的吗?还是它们是从其他地方传到我们内地的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张骞通西域》。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7页,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我们知道要想了解一段历史史实,就要了解这段史实所发生的年段,请问同学们,有人知道张骞通西域这段史实发生在什么年段呢?(预设一:生能够回答出答案,能达到汉朝,西汉,两汉,汉武帝时期都算对;预设二:生不能回答,师给予提示,结合咱们前面所学的内容以及快速浏览本课看看发生在什么年段。
)师:同学刚刚所提到的年段都是正确的。
张骞在汉朝时通往西域,那请问同学们,西域在什么汉朝的什么地方呢?(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快速的看课文,用笔勾画出你的理解。
(预设一:生能全部答出。
预设二:生能答出狭义。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建议的,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补充出广义的范围。
)师:可否告知老师,当时的玉门关、阳关是指今天的哪个地方呢?(敦煌的西北、西南地区)师:同学都理解得非常棒,我们接下来在地图上来看看西域的范围吧。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音乐导入,歌曲《亚克西》节选,47秒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与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有关,老师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大家边听音乐,边看一些图片吗,来猜猜看,它是什么地方?Ppt 歌曲播放边播放,边展开图片歌曲播放完毕。
生:新疆。
师:没错,就是美丽富饶的新疆。
今天,新疆已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新疆还不属于汉政府管辖,当时的新疆被称作什么?生:西域。
师:对,西域,西域是指今天的哪些地方?请大家看82页第一自然段。
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师:很好,简单的说,西域是指今天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师:今天的玉门关和阳关在祖国的内陆,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祖国的西大门。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在讲秦朝的时候,说到了秦的疆域,西到哪里?生:陇西。
师:陇西是在今天甘肃省的东南部,而玉门关和阳关则是在陇西的更西边,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人们出了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我们今天的人出国了一样。
在汉朝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玉门关和阳关以外的世界是怎样的,汉武帝时,第一个出使西域的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张骞。
张骞是谁?他为什么要出使西域?他的行为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张骞通西域。
师:(说明活动规则)今天我们的课程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首先,有请一组的同学穿越历史时空,为大家再现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事件始末。
待会大家仔细听,找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如何?(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一组学生:组员介绍,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组的分工情况,……同学扮演宣召大臣,……同学扮演张骞,……同学扮演汉武帝,我负责旁白。
……同学扮演史官1,……同学扮演史官2,……同学扮演史官 3.)师:同学们注意了,下面,让我们将时光倒流,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来看一下当时的汉王朝发生了怎样的大事?(锣声)第一次学生1:(宣诏大臣)招贤令(伴随着锣声)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张骞通西域优秀教案

张骞通西域优秀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是来自什邡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同学们要注意在西域的范围中“两关一岭”是很重要的分界地点(展示阳关、玉门关图片)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西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步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完整显示两方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巷凉的荒漠。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课题: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掌握张骞通西域所经历的艰辛和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 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张骞通西域的详细过程;2. 张骞通西域对汉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资料;2. 物品展示:丝绸、宝石、瓷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小短文,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外拓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1、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和难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80年代,诗人纪宇在《风流歌》里写道:“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
鉴真东渡,我在船后。
”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西汉时的张骞便是我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
他是怎样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两次出使西域的?他这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目的: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③困难:____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______3、第二次出使西域: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④作用:打通了___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___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④职权范围:________________二、丝绸之路1、开通时间:____________2、开通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③____________________西域都护1、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_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_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32c40dbed5b9f3f90f1c30.png)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熟悉丝绸之路示意图,知道丝绸之路;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分析问题;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重温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学习张骞身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1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亲历角色,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景,拓宽教学空间。
四教学过程:本课主要围绕“一个人物、两条路线”这一线索而展开。
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通过带领一次旅行,利用三个情景,突出三个要点来完成教学。
三个要点包括“一人、两路”,三个情景依附于一次旅行,一次旅行统筹整课。
导入:比较秦汉两朝疆域,找出西汉疆域对比秦朝疆域在范围上发生的变化?预期效果:汉朝的疆域比秦朝的疆域广,西汉疆域在西北地区范围大大扩展。
(一)张骞通西域教师过渡:为了让我们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今天就让老师来做导游,带领大家体验黄沙万里的西域风情。
我们坐上列车,经过河西走廊,来到敦煌,进入情景一。
情景一:看到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我就此提出问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区?2. 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这是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请大家结合教材找出正确的答案。
预期效果: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骞通西域教案
第12张骞通西域
【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x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西域风情的
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学生读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
二、新讲授
(一)西域
、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
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
(二)、张骞出使西域
、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请同学阅读教
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
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9页辅栏内容,了解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的危险经历。
4、简单介绍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与第一次比较加深印象)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背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目的:为了保护商旅、管辖西域的政治军事,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3、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西域都护府的位置,明白其设置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古以来x疆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四)组织学生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分析评价张骞。
意义:具有开创性,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往来,为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张骞敢为天下先,不辞辛劳,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
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西汉政府交给她的任务,但是客观上促进了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了解及后来的管辖。
张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六)学习测评
完成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