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晋鞌之战课件
合集下载
《齐晋鞌之战》课件

孙子
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分析了战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认为战争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可以用 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他强调了战争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 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05
战争反思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战争对人类精神的影响
战争中,无数无辜的生命被夺走,家 庭破碎,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 伤。
04
人物评价
主要人物介绍
01
02
03
齐顷公
齐国国君,具有雄心壮志 ,致力于提升齐国的国际 地位。
晋景公
晋国国君,具有高超的政 治和军事才能,领导晋国 取得多次战争胜利。
郤克
晋国大夫,才华横溢,为 晋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
主要人物评价
齐顷公
具有远见卓识,但在战争 中表现出急躁和轻敌的弱 点。
晋景公
冷静沉着,善于运用策略 ,是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君主之一。
郤克
勇敢果断,具有出色的指 挥能力,是晋国扩张的重 要推动者。
历史人物对战争的评价
孔子
认为战争是一种灾难,应该尽量避免。他批评了齐顷公和晋景公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强调 了和平和仁义的重要性。
孟子
强调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基础的和平主义。他 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追求个人野心和权力。
03
战争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
政治格局变化
齐晋鞌之战后,齐国的势力受到重创,其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而战 胜国晋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中原霸主的地位,对其他诸侯国产生了更大的影 响力。
经济破坏
战争对双方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的人口死亡、农田被毁、城市 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经济活动停滞,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分析了战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认为战争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可以用 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他强调了战争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 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05
战争反思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战争对人类精神的影响
战争中,无数无辜的生命被夺走,家 庭破碎,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 伤。
04
人物评价
主要人物介绍
01
02
03
齐顷公
齐国国君,具有雄心壮志 ,致力于提升齐国的国际 地位。
晋景公
晋国国君,具有高超的政 治和军事才能,领导晋国 取得多次战争胜利。
郤克
晋国大夫,才华横溢,为 晋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
主要人物评价
齐顷公
具有远见卓识,但在战争 中表现出急躁和轻敌的弱 点。
晋景公
冷静沉着,善于运用策略 ,是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君主之一。
郤克
勇敢果断,具有出色的指 挥能力,是晋国扩张的重 要推动者。
历史人物对战争的评价
孔子
认为战争是一种灾难,应该尽量避免。他批评了齐顷公和晋景公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强调 了和平和仁义的重要性。
孟子
强调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基础的和平主义。他 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追求个人野心和权力。
03
战争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
政治格局变化
齐晋鞌之战后,齐国的势力受到重创,其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而战 胜国晋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中原霸主的地位,对其他诸侯国产生了更大的影 响力。
经济破坏
战争对双方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的人口死亡、农田被毁、城市 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经济活动停滞,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左传·齐晋鞌之战》.ppt

2018/3/18
《齐晋鞌之战》
12
背景说明
• 选自《左传· 成公二年》。记述了春秋时期齐 晋在鞌地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 • 鞌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 • 四大战役是:齐晋鞌之战、晋楚城濮(pú ) 之战、晋楚邲(bì )之战、晋楚鄢陵之战。 战争目的均是为了争夺霸权。 • 邲之战中晋败楚胜,晋的霸权逐渐衰落,东方 齐国欲争霸中原,于公元前589年,首先向晋 的同盟国鲁、卫进攻,鲁、卫向晋求救,于 是在齐晋之间发生了这场战争。
2018/3/18 《齐晋鞌之战》
合:会合,这里指两
18
而矢贯余手及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 贯:射穿。 及:连词和。《史记· 齐太公世家》: ‚其御(即张侯)曰:‘我始入,再(两次)伤, 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遂复战。‛ 再 伤,即两次受伤,一箭贯手,一箭贯肘。 余折以御,左轮朱殷(yān):我把箭折断了继 续赶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成了深红色。 殷:红 中带黑。 朱:红色。 朱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染成深红色。杜预注:‚殷,血色。‛血凝固后变 成红中带黑的深红色。
2018/3/18
《齐晋鞌之战》
3
先秦散文 之史传散文
• 《左传》:
老子
• ★ 《齐晋鞌之战》 • ○ 《烛之武退秦师》 • 《战国策》:
•
2018/3/18
○ 《赵威后问齐使》
《齐晋鞌之战》
4
2018/3/18
《齐晋鞌之战》
5
学习要点
1.了解《左传》的体例和特点。 2.掌握《左传》的文学价值。 3.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及编年体方式叙事 的特点。
逢(pánɡ)丑父为右:(齐)逢丑父作卫士。 逢丑父:齐大夫,逢是氏,丑父是名。‚逢‛作姓 氏读pánɡ,《辞海》:‚逄的本字‛。 右:古代 车战,普通车(副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卫士 居右。指挥车君王或主帅居中,御者居左。
鞍之战(古汉语课件)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 也。”
• 其,远指代词,那; • 君子:贵族,有人认为齐侯理解的“君子”
有才德的人 • 而,转斩连词。 • 礼,名词,礼教,活用为动词,合乎礼教。
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 車中。
• 越:坠,落。射他左边的人, • 毙,倒下。“毙”在先秦绝大多数是“倒”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这
辆车必须有一个人镇守它,战事才能成功。 殿:镇守。 集事:成事,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怎么能
因为受了重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
若之何:固定结构,怎么能。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介词,因 败:败坏。
文意理解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穿上铠甲,
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必死的决心。
擐:穿。 固:副词,本来 执:握,拿起。 即:动词,走向。
❖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伤势还
未到死亡的地步,您应该努力。
❖左并轡,右援枹(fú)而鼓:张侯左手
并握缰绳,右手取过鼓槌敲起来。
辔:缰绳。 援:拽过来。 枹:鼓槌。 鼓:动词,击鼓。御者本来是双手执辔,因郤克伤重不能击
解张 郤克
晋指挥车
郑丘 缓
• 齐军: 副车:郑周父(御车)—宛茷(戎右)
• 晋军: 副车1:
御者(左)—韓厥(中)—卫士(右) 副车2:
綦毋张(车损,韩厥使之从身后)
❖癸酉,師陳于鞌。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
陳——陣(古今字)
陳列、陳設、陳述
陳
陳
隊列、排列為陣
陣
鞌,同“鞍” (异体 字)
• 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我必定下来
齐晋鞌之战优质串讲课件

师陈zhèn于鞌:齐晋两国的军队在鞌地摆开了
阵势。 陈:摆开阵势,布阵。陈、阵古今字。 “陈”古字,“阵”今字。
鞌: “鞍”的异体字。齐地名,在今山东济jǐ南
附近。《谷梁传》:“去齐五百里” ,离齐首都 临淄500里地。
邴夏御齐侯:邴夏给齐侯赶车。 邴夏:齐大夫。 齐侯:齐顷公,名无野。齐顷公,亲自出征。
齐晋鞌之战示意图
秦
雍
汉
晋
鞌齐 临淄
绛河
卫 朝歌
新郑
邲
郑
前597
鄢陵
前589
鲁 曲阜
水
前582 新蔡 淮
蔡
水
楚
江
郢
衡 轭
服
骖
辕
御 鼓钲旗 车
轮
毂
者 主帅 右
舆
古代车马并举,没有没马的车,也没有没车的
马。四匹马驾的车叫驷,“驷马难追”。
二、课文讲解
■第一段
癸酉:干支纪日。即(公元前589年)6月17日。
(本义)就食→接近,靠近→到,达到→当前(即日)
→就→立即
↘登基(天子即位)
既:
《说文·皀部》:“既,小食也。从皀 ,旡 (jì)声。”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 “契文象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 申之义为尽。”
(本义)食毕→食尽→尽,完→已,已经 ↘失,失掉
左并轡,右援枹fú而鼓:张侯左手并握缰绳,
翦灭:剪除消灭。同义词连用。 # 这里先从语言上写齐侯骄傲轻敌。
“剪”的古字。《玉篇》:“翦,俗作剪。”
翦
翦(本义割断羽毛。古无剪刀用例) —杀戮—歼灭
不介马而驰之: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击。 介:甲。名词的为动用法,给马披铠甲。杜预
阵势。 陈:摆开阵势,布阵。陈、阵古今字。 “陈”古字,“阵”今字。
鞌: “鞍”的异体字。齐地名,在今山东济jǐ南
附近。《谷梁传》:“去齐五百里” ,离齐首都 临淄500里地。
邴夏御齐侯:邴夏给齐侯赶车。 邴夏:齐大夫。 齐侯:齐顷公,名无野。齐顷公,亲自出征。
齐晋鞌之战示意图
秦
雍
汉
晋
鞌齐 临淄
绛河
卫 朝歌
新郑
邲
郑
前597
鄢陵
前589
鲁 曲阜
水
前582 新蔡 淮
蔡
水
楚
江
郢
衡 轭
服
骖
辕
御 鼓钲旗 车
轮
毂
者 主帅 右
舆
古代车马并举,没有没马的车,也没有没车的
马。四匹马驾的车叫驷,“驷马难追”。
二、课文讲解
■第一段
癸酉:干支纪日。即(公元前589年)6月17日。
(本义)就食→接近,靠近→到,达到→当前(即日)
→就→立即
↘登基(天子即位)
既:
《说文·皀部》:“既,小食也。从皀 ,旡 (jì)声。”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 “契文象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 申之义为尽。”
(本义)食毕→食尽→尽,完→已,已经 ↘失,失掉
左并轡,右援枹fú而鼓:张侯左手并握缰绳,
翦灭:剪除消灭。同义词连用。 # 这里先从语言上写齐侯骄傲轻敌。
“剪”的古字。《玉篇》:“翦,俗作剪。”
翦
翦(本义割断羽毛。古无剪刀用例) —杀戮—歼灭
不介马而驰之: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击。 介:甲。名词的为动用法,给马披铠甲。杜预
齐晋鞌之战 ppt课件

用法。可译为:为…驾车。 御、禦 古代是两个字。 ※翦灭:翦,鸟羽很齐,通“剪”。前, 古“剪”字。剪、翦同源。
“陳”与“陣”
※朝食:从日出到隅中之间吃饭叫朝食。即“吃早 饭”。成语“灭此朝食”出此。这句话表现了齐公 骄傲自大与目空一切。另,晡(bū)食:指下午 三点到五点(申时)吃的第二顿饭。成语:宵衣旰 (gàn)食,形容起早贪黑。旰食,指夜餐。
※屦:草鞋。有麻屦、草屦之分。刘备贩屦。 汉代以后称履。履的质料较好。
※合:《说文》:“亼口也。”“亼”古“集” 字 。合口即闭口。引申为“接触”此指交 战、交兵。词语:回合。始合,即刚一接战。
※贯:穿也。古作“毌”,又作“串”。一串 钱叫一吊,又叫一贯。古读“串”如“贯”。 《说文》:“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 象宝货之形。”此为“穿过”或“穿透”。
“栈”的声符“戋”有小、简陋的含义,如“客
稽首 《栈说”文。》:“稽,留止也。从禾,从尤,旨声。”孔 广居注:“禾,······曲头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 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则足以留滞人。 此三体会意也。”
稽首:使头停留于地,即叩首至地。
稽(停留、延迟)——稽查、调查
奉 “捧”的古字
※擐:huàn《说文》:“贯也”。二字同源同 义,穿也,身穿。
※勉:《说文》:“强也”。“勉强,自迫 也。”王筠注:“谓力所不及而强行事也。”
※左: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左边,后起字“佐”, 义为“帮助”、“辅助”。
※并:朱骏声:“相合为并”,归结,归并。
险 《说文》:“险,阻难也。”即有阻碍难走的地方。
逸 《说文》:“逸,失(逃掉)也。从辵从兔。”
逸:逃掉
奔跑 闲适、安逸
图车
败绩 绩:将麻丝搓成线绳。
“陳”与“陣”
※朝食:从日出到隅中之间吃饭叫朝食。即“吃早 饭”。成语“灭此朝食”出此。这句话表现了齐公 骄傲自大与目空一切。另,晡(bū)食:指下午 三点到五点(申时)吃的第二顿饭。成语:宵衣旰 (gàn)食,形容起早贪黑。旰食,指夜餐。
※屦:草鞋。有麻屦、草屦之分。刘备贩屦。 汉代以后称履。履的质料较好。
※合:《说文》:“亼口也。”“亼”古“集” 字 。合口即闭口。引申为“接触”此指交 战、交兵。词语:回合。始合,即刚一接战。
※贯:穿也。古作“毌”,又作“串”。一串 钱叫一吊,又叫一贯。古读“串”如“贯”。 《说文》:“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 象宝货之形。”此为“穿过”或“穿透”。
“栈”的声符“戋”有小、简陋的含义,如“客
稽首 《栈说”文。》:“稽,留止也。从禾,从尤,旨声。”孔 广居注:“禾,······曲头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 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则足以留滞人。 此三体会意也。”
稽首:使头停留于地,即叩首至地。
稽(停留、延迟)——稽查、调查
奉 “捧”的古字
※擐:huàn《说文》:“贯也”。二字同源同 义,穿也,身穿。
※勉:《说文》:“强也”。“勉强,自迫 也。”王筠注:“谓力所不及而强行事也。”
※左: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左边,后起字“佐”, 义为“帮助”、“辅助”。
※并:朱骏声:“相合为并”,归结,归并。
险 《说文》:“险,阻难也。”即有阻碍难走的地方。
逸 《说文》:“逸,失(逃掉)也。从辵从兔。”
逸:逃掉
奔跑 闲适、安逸
图车
败绩 绩:将麻丝搓成线绳。
第3讲 齐晋鞌之战

※逢(本义相遇)逢 。逄(姓氏)
※不介马:介、甲同源, 本为甲士,也指铠甲。此为 名词为动用法,给马穿上铠甲。
※驰之:《说文》:“驰,大驱也。从马,也声。”
使动用法。
“介”字分析
《诗·郑风·清人》:“ 清 人在 彭 ,駟介旁旁。” 孔 颖达 疏:“介是甲之别名。” 高亨 注:“介,甲也。 此指馬披甲。” 清:郑国之邑。彭、消、轴:河上地名。驷:驾车的四匹马。 介:甲。旁旁:盛貌。
练习(1):读音与文字
一)讀音:
1齊晉鞌之戰 2左輪朱殷 3擐甲執兵 4右援枹而鼓 5綦毋張喪車 6驂絓於木而止 7丑父寢于轏中 8以肱擊之 9屬當戎行 10宛茷為右
二)文字:
1師陳於鞌 2旦辟左右 3韓厥 俛定其右 4奉觴加璧以進 4 右援枹而鼓 5驂絓於木而止6 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一)讀音 1ān 2yān
第三讲 齐 晋 鞌 之 战
选自《左传·鲁成公二年》
一、内容简介
参战国家 时间 战争原因
战争结果 文章特色
齐国——齐顷公、逄丑父 晋国——郤 克、韩 厥 鲁成公二年 公元前589年 诸侯争霸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bi)之战晋国战败 北方大国齐国伐鲁、卫 齐国战败,归鲁汶阳之田 公元前582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国获胜 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 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獘(仆倒)——斃(死)
寓 《说文》:“寓,寄(寄居)也。”
俛
“俯”的异体字。
《说文》:“頫,低头也。从页、逃省。······俛,頫 或从人、免(“免”有避开的意思)。”
俛、俯、頫
俯仰字本字作“頫”,或写作“俛”,“俯 ”产生较晚。
絓 《广韵》:“絓,丝结。”
絓:缫丝时蚕丝打结——拌住
轏 “栈”的异体字
※不介马:介、甲同源, 本为甲士,也指铠甲。此为 名词为动用法,给马穿上铠甲。
※驰之:《说文》:“驰,大驱也。从马,也声。”
使动用法。
“介”字分析
《诗·郑风·清人》:“ 清 人在 彭 ,駟介旁旁。” 孔 颖达 疏:“介是甲之别名。” 高亨 注:“介,甲也。 此指馬披甲。” 清:郑国之邑。彭、消、轴:河上地名。驷:驾车的四匹马。 介:甲。旁旁:盛貌。
练习(1):读音与文字
一)讀音:
1齊晉鞌之戰 2左輪朱殷 3擐甲執兵 4右援枹而鼓 5綦毋張喪車 6驂絓於木而止 7丑父寢于轏中 8以肱擊之 9屬當戎行 10宛茷為右
二)文字:
1師陳於鞌 2旦辟左右 3韓厥 俛定其右 4奉觴加璧以進 4 右援枹而鼓 5驂絓於木而止6 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一)讀音 1ān 2yān
第三讲 齐 晋 鞌 之 战
选自《左传·鲁成公二年》
一、内容简介
参战国家 时间 战争原因
战争结果 文章特色
齐国——齐顷公、逄丑父 晋国——郤 克、韩 厥 鲁成公二年 公元前589年 诸侯争霸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bi)之战晋国战败 北方大国齐国伐鲁、卫 齐国战败,归鲁汶阳之田 公元前582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国获胜 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 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獘(仆倒)——斃(死)
寓 《说文》:“寓,寄(寄居)也。”
俛
“俯”的异体字。
《说文》:“頫,低头也。从页、逃省。······俛,頫 或从人、免(“免”有避开的意思)。”
俛、俯、頫
俯仰字本字作“頫”,或写作“俛”,“俯 ”产生较晚。
絓 《广韵》:“絓,丝结。”
絓:缫丝时蚕丝打结——拌住
轏 “栈”的异体字
齐晋鞌之战上课课件

兵車位次
一般尊者 御者 车右 御者 车右 主帅或国君
。
。
古人饮食
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 (yong1 ) 。古人按太陽在頂空中的位 置標誌時間,太陽行至東南角叫隅中,朝 食就在隅中之前,那個時刻叫食時。依此 推測,大約相當於上午九點左右。
第二顿饭叫餔食,又叫飧(Sūn,音 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
• 盖其名取自于《诗经· 小雅· 常棣》,其 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 (bēi )䎬”。“华”即“花”,“鄂 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 “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 中。
• 宣二年傳曰:“戎,昭果毅以聽之之 謂禮。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是戎 事以殺敵為禮。齊侯謂射君子為非禮 者,乃是齊侯不知戎禮也。
• 《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 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
轏,注:士车。 〖疏〗:“《周礼· 巾车》:‘士乘栈 车’,郑玄云:‘栈车不韦鞔(mán ) 而漆之。’ 轏与栈字异,音义同耳。” 《说文》:“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 从木戋声。”
《集韵》:“轏,卧车也。”或作輚。此车 用竹片或木条做成车棚,是打仗时的辎重 车,白天可供应军需,晚上供下层军官睡 觉。今之栈道(在悬崖上用木条等搭成的 便道)、客栈(住宿,放货两用的客店)、 栈房(堆物之棚子)、栈子(房顶椽与瓦 之间铺的木条、竹子、树枝、蓠芭等)皆 类此。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餔,申時食 也。”
《禮記· 曲禮上》:“共飯不澤手。”孔 穎達正義:“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 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絮(潔)凈,不 得臨時始捼莎( nuó suō,挪梭。兩手 相搓)手乃食。恐為人穢也。”
《管子· 弟子職》:“先生將食,弟子饌 饋,攝衽盥(guàn,灌。洗手)漱,跪 坐而饋。”
鞌之战解析课件

冒充齐侯的丑父叫齐侯下车到华泉 去取水喝。郑周父驾御副车,宛筏为车 右,载着齐侯逃走而免于被俘。韩厥献 上丑父,却克准备杀掉他。丑父大喊道: “从今以后再没有替代他国君受难的人 了,有一个这样的人,还要被杀掉吗?” 却克说:“一个人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国 君免于祸患看作难事,我杀掉他是不吉 利的。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 人。”于是不杀他。
(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 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 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 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 个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 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 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 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 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上车后, 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 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 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鞌之战
背景
• 继齐桓公之后,晋国成了北方诸侯国 的盟主。齐国于鲁成公二年春攻打晋 的盟国鲁、卫,企图乘机恢复昔日的 霸主地位。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救, 晋国出兵帮助鲁卫,双方在鞌地展开 了一场遭遇战,当时齐师骄傲、晋师 同仇敌忾,最后晋师取得了胜利。
癸酉,師陳【聯想《伐楚》“齊侯
陳諸侯之師”】于鞌。邴夏御齊侯,
韓厥【jué】夢子 輿【yú】謂己曰: “旦辟【聯想“焉 辟害” 】左右!” 故中御而從齊 侯。
邴夏曰:“射其御 者,君子也。”公 曰:“謂之君子而 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越【坠】于 車下。射其右,斃 于車中。
• 君子
a.统治者
“无君子莫治野人”
b.有才德的人
c.妻子称呼丈夫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 推車,子豈識【shí,知道 】 之?然子 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 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耳目 晉禦者张侯 张侯說 全軍士卒的耳朵聽著我們的鼓音, (晉禦者张侯說)全軍士卒的耳朵聽著我們的鼓音, 眼睛注視著我們的旗幟, 眼睛注視著我們的旗幟,前進還是後退都聽從它的 指揮。 本義跟從,引申為順從,聽從。 指揮。 從:本義跟從,引申為順從,聽從。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這辆車由一個人鎮守它 可以成就大事。 車由一個人鎮守它, 這辆車由一個人鎮守它,可以成就大事。 殿: 動詞,鎮守。 集事:成事,取得軍事上的勝利。 動詞,鎮守。 集事:成事,取得軍事上的勝利。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怎麼能因為受了重傷而敗壞國君的大事呢? 怎麼能因為受了重傷而敗壞國君的大事呢? 若之何:固定結構,怎麼能。 語氣詞, 若之何:固定結構,怎麼能。 其:語氣詞,加強 反問語氣。 介詞,因為。 敗壞。 反問語氣。 以:介詞,因為。敗:敗壞。
曰:“余病矣。” 病矣。
病,《說文·疒nè部》:“病,疾加也。”“疾, 說文· nè部 疾加也。”“疾 病也。 病與疾同義,但有程度的差別。疾輕病重。 病也。” 病與疾同義,但有程度的差別。疾輕病重。 疾的原義是被箭射傷,所以傷重可以稱病。 疾的原義是被箭射傷,所以傷重可以稱病。“矣” 是表報道的語氣詞,報導已經發生的情況。 是表報道的語氣詞,報導已經發生的情況。
車戰御手居中,左有射手,右有戎右,以戈戟等長兵器攻敵。 車戰御手居中,左有射手,右有戎右,以戈戟等長兵器攻敵。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齊侯说:“我姑且消滅晉軍再吃早飯! :“我姑且消滅晉軍再吃早飯 齊侯说:“我姑且消滅晉軍再吃早飯!” 姑,語氣 副詞,姑且。 翦滅:剪除消滅。( yong1、朝食, 。(饔 副詞,姑且。 翦滅:剪除消滅。(饔yong1、朝食, 上午吃的一頓飯; sun1,晚飯。) 上午吃的一頓飯;飧sun1,晚飯。) 這裡先從語言上寫齊侯驕傲輕敵。 這裡先從語言上寫齊侯驕傲輕敵。 不介(jiǎ) 不介(jiǎ)馬而馳之 給馬披上鎧甲就驅馬進擊。 jiǎ): ):通 不給馬披上鎧甲就驅馬進擊。 介(jiǎ):通 名詞帶賓語活用為動詞,給馬披鎧甲。 “甲”。名詞帶賓語活用為動詞,給馬披鎧甲。杜 預注: 甲也。 預注:“介,甲也。” 這裡再從行動上寫齊侯驕傲輕敵。 這裡再 寫齊侯 輕敵。
癸酉,師陳於鞌。 癸酉,師陳於鞌。 ①癸(gui3)酉(you3):干支紀日。即(西元 gui3)酉 you3):干支紀日。 589年 17日 前589年)6月17日。 即陣。這裏是名詞用作動詞, “陳”,即陣。這裏是名詞用作動詞,當“擺 開陣勢” 本為丘名, 開陣勢”講。“陳”本為丘名,因是太昊之墟 遺址),是畫八卦的地方,八卦用於軍事, ),是畫八卦的地方 (遺址),是畫八卦的地方,八卦用於軍事, 就與陳法有聯繫了。古無“ 皆以“ 就與陳法有聯繫了。古無“陣”字,皆以“陳” 為之。後來才產生一個從阜(在左為阜, 為之。後來才產生一個從阜(在左為阜,在右 為邑,)車聲的“ ,)車聲的 為邑,)車聲的“陣”字。
擐(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 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 穿上鎧甲 拿起武器,本來就抱定必死的決心。 鎧甲, 穿上鎧甲,拿起武器,本來就抱定必死的決心。 擐:穿。甲:《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之為“古代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之為“ 軍人穿的皮做的護身衣” 拿起。 軍人穿的皮做的護身衣”。 執:握,拿起。 兵: 兵器。 本來。 動詞,走向。 兵器。 固:本來。 即:動詞,走向。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傷勢还未到死亡的地步 您應該努力。 未到死亡的地步, 努力。 傷勢还未到死亡的地步,您應該努力。 勉:努力。 左並轡(pei4),右援枹(fú)而鼓, 左並轡(pei4),右援枹(fú)而鼓, (pei4),右援枹 張侯)左手並握韁繩,右手取過鼓槌敲起來。 (張侯)左手並握韁繩,右手取過鼓槌敲起來。 轡:韁繩。 枹:鼓槌。 鼓:動詞,擊鼓。禦者本 韁繩。 鼓槌。 動詞,擊鼓。 來是雙手執轡,因郤克傷重不能擊鼓, 來是雙手執轡,因郤克傷重不能擊鼓,故張侯將轡 並執於左手,右手取過鼓槌以代郤克擊鼓。 並執於左手,右手取過鼓槌以代郤克擊鼓。
齊軍指揮車:邴夏(左,禦者)——齊侯(中, 齊軍指揮車:邴夏( 禦者)——齊侯( 齊侯 指揮長)——逢醜父 逢醜父( 衛士) 指揮長)——逢醜父(右,衛士) xiè)張禦卻(xì) 緩為右 晉解(xiè)張禦卻(xì)克,鄭丘緩為右。 晉國方面解張給郤克趕車。 解張: 晉國方面解張給郤克趕車。 解張:下文又稱 “張侯”,晉臣。解是氏,作姓氏時異讀為xiè。 張侯” 晉臣。解是氏,作姓氏時異讀為xiè。 xiè 郤克:又称郤献子,晋大夫, 郤克:又称郤献子,晋大夫,是这次战役中晋军 的主帅。 的主帅。 鄭丘緩作為衛士。 鄭丘緩:晉臣, 鄭丘” 鄭丘緩作為衛士。 鄭丘緩:晉臣,“鄭丘”是 緩作為衛士 複姓。 複姓。 晉軍指揮車:解張( 晉軍指揮車:解張(左,禦者)——郤克(中,指 禦者)——郤克( 郤克 揮長)——鄭丘緩 鄭丘緩( 衛士) 揮長)——鄭丘緩(右,衛士)
齊晉鞌之戰
《左傳成公三年》(公元前589年)
鲁十二公: 鲁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宣、 成 、 襄 、 昭 、定 、哀。
【課文說明】 課文說明】
• 本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記敘了春 本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 秋時著名的齊晉鞍之戰, 秋時著名的齊晉鞍之戰,完整交待了戰爭 的全過程,揭示了齊驕傲輕敵必敗、 的全過程,揭示了齊驕傲輕敵必敗、晉同 仇敵愾獲勝的原因; 仇敵愾獲勝的原因;生動刻畫了幾個主要 人物形象。也有一些神秘的敘寫。 人物形象。也有一些神秘的敘寫。
豈敢言病,吾子忍之。 敢言病,吾子忍之
哪里敢说受伤,您还是忍耐一下。 哪里敢说受伤,您还是忍耐一下。 吾子:对人尊称,比称“ 更亲热些。 於您。 吾子:对人尊称,比称“子”更亲热些。相當於您。 無實義,只起補湊 補湊一 的作用。 忍之,之無實義,只起補湊一個音節的作用。
• 自始合,苟有險 自始合, • (晉車右鄭丘緩說)從一開始交戰,如果遇上難 晉車右鄭丘緩說)從一開始交戰, 走的路。 險:本指地勢高低不平,此指難以通 走的路。 本指地勢高低不平, 行的路。 行的路。 • 余必下推車,子豈識(shǐ)之 余必下推車,子豈識(shǐ) • 我必定下來推車,您難道知道這些嗎? 必定下來推車,您難道知道這些嗎? • 然子病矣:但是您受了重傷了。鄭丘緩發現郤克 然子病矣:但是您受了重傷了。 的傷勢確實很重,已不能堅持擊鼓,故有此言。 的傷勢確實很重,已不能堅持擊鼓,故有此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 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 戰馬狂奔而不能停止,(晉國 而不能停止,(晉國) 戰馬狂奔而不能停止,(晉國)軍隊跟隨主帥的車趕 上去,因張侯手已受傷,又要一手擊鼓, 上去,因張侯手已受傷,又要一手擊鼓,所以馬失控狂 奔無法止住。齊國的軍隊大敗。 動詞,狂奔。 奔無法止住。齊國的軍隊大敗。逸:動詞,狂奔。 的本義是績麻,這裏的績通“ 道路的意思, 績的本義是績麻,這裏的績通“跡”,道路的意思, 敗績是尋不到逃跑的路 四處逃竄,奪路而逃。 是尋不到逃跑的路, 敗績是尋不到逃跑的路,四處逃竄,奪路而逃。 逐之,三周華(huà)不(fū)注。 逐之,三周華(huà) fū) 晉军追趕齊軍 圍著華不注山繞了三圈。 追趕齊軍, 晉军追趕齊軍,圍著華不注山繞了三圈。 周:動詞,圍繞。華不注:山名,在今濟南東北。 動詞,圍繞。華不注:山名,在今濟南東北。 水經注·濟水》 華不注山…… ……不連丘陵以自 《水經注·濟水》:“華不注山……不連丘陵以自 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 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 華:北京大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 華可讀為去聲。 學《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華可讀為去聲。”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不舊音敷” 不: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不舊音敷”。
邴夏禦齊侯 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 禦齊
邴夏,齊國的大夫, 邴夏,齊國的大夫,禦,駕車。與後面的賓語構成為 駕車。 動關係,即為齊侯駕車。下面“晉解張禦卻克” 動關係,即為齊侯駕車。下面“晉解張禦卻克”中的 為動。 同樣也是為動 “禦”同樣也是為動。 逢丑父,齊國大夫,為右,作戎右。 逢丑父,齊國大夫,為右,作戎右。 車戰御手居中,左有射手,右有戎右, 車戰御手居中,左有射手,右有戎右,以戈戟等長兵 器攻敵。國君親臨督戰,一般不設射手,禦者居左。 器攻敵。國君親臨督戰,一般不設射手,禦者居左。 國君居中。統軍主帥,也居中。非統軍主帥的將領, 國君居中。統軍主帥,也居中。非統軍主帥的將領, 則居左,不設射手。 則居左,不設射手。
流血及屨, 卻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未絕鼓音
傷於矢:這是一個被動句,用介詞“於”引進行為的 傷於矢:這是一個被動句,用介詞“ 施事。 施事。 卻克被箭射傷。血從身上流到鞋子上, 卻克被箭射傷。血從身上流到鞋子上,(仍然堅持戰 仍然沒有停下擊鼓的聲音 沒有停下擊鼓的聲音。 鬥。)仍然沒有停下擊鼓的聲音。
張侯曰 自始合,而矢貫余 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
張侯, 解張。 是其字,侯是其名。自始合, 張侯,即解張。張是其字,侯是其名。自始合,合是 交戰的意思,自始合,從一開始交戰。 交戰的意思,自始合,從一開始交戰。 為射穿之義。 而,連詞,表示兩個動作的承接。貫,為射穿之義。 連詞,表示兩個動作的承接。 貫的本字作毌, 說文·毌部》 貫的本字作毌,《說文·毌部》:“毌,穿物持之 從一橫貫象寶貨之形。 也。從一橫貫象寶貨之形。”古以千枚銅錢穿持在 一起,為一貫,又稱為“ 毌具有動詞的詞性, 一起,為一貫,又稱為“緡”。毌具有動詞的詞性, 而後起的貫多為名詞,指錢貫, 而後起的貫多為名詞,指錢貫,毌與貫的區別在於 動靜之分,從詞義引申的角度看, 動靜之分,從詞義引申的角度看,是一種動靜的引 後來貫行而毌廢,所以貫就身兼動靜兩種詞性, 申。後來貫行而毌廢,所以貫就身兼動靜兩種詞性, 這裏的貫就是動詞義了。貫余手及肘, 這裏的貫就是動詞義了。貫余手及肘,就是從手掌 或手背)一直射穿到肘部。 (或手背)一直射穿到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