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女冠子》

合集下载

《女冠子 昨夜夜半》赏析

《女冠子 昨夜夜半》赏析

《女冠子·昨夜夜半》全文及赏析《女冠子·昨夜夜半》是唐代文学家韦庄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内容如下: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这首词的意思是:昨天深夜里,我在梦中与你相见,我们说了很多话。

你依然那么美丽可爱,像从前一样面若桃花,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看上去好像有些羞涩,又有些欢喜。

该走时却又频频回首,依依不舍。

醒来才知道是大梦一场,心中涌起难忍的悲哀。

这首词上阕写梦中之喜,下阙写梦中之悲,表达了作者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有以下特点:通俗自然,明白晓畅:韦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表达上的明白晓畅,通俗自然。

词直意婉:整首词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相思之苦,在描写梦境时从"语多时"到"欲去",先后有序,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这首词的意境可以用“婉约柔美”来形容。

作者通过描写夜半时分与意中人在梦中相会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浪漫的氛围。

在梦中,女子依旧美丽动人,面若桃花,眉如柳叶,欲去还留,羞怯欢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细节一一呈现,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婉约柔美的意境。

这种美好的梦境最终被醒来后的现实所打破,让作者感到无尽的悲伤和失落。

这种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更加凸显了梦境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首词以其婉约柔美的意境、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形容严谨治学的诗句

形容严谨治学的诗句

形容严谨治学的诗句
严谨治学的诗句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
1、岂能生心骄谬,秉笔直道谓为真。

——韦庄《女冠子词》
2、道不阙,学无常师。

——《庄子》
3、心无旁骛求是真,艺不精深未可言。

——张九龄《题邺中僧》
4、勤于读书思考,才能精进不断。

——孔子《论语》
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朱熹《大学》
6、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积水成渊非一日之功。

——《庄子》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清照《如梦令》
8、学做人先做学,学做学先做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赏析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赏析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赏析四月十七日,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翻译】昨天深夜里,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梦见了你。

和你说了许久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害羞又欢喜的样子,想走却又依依不舍。

等到一觉醒来才惊觉只是梦一场,不禁悲从中来。

【赏析】四月十七,看似质率,漫不经意,但却是心底深处爆发出来的真情,是这位少女魂牵梦萦的难忘时刻。

所以说得这么郑重。

"忍泪佯低面"二句,回忆别时的情态。

"佯"字"半"字,把少女的娇怯心情、天真意态,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紧承上文的"忍泪"、"含羞",言"泪"虽勉强忍住了,而"魂"却早已断了,人虽难相随,而梦却永远伴随你了。

由表面的情态转到内心的活动,感情更加细腻,心曲更加委婉。

这种真情痴心,除了天边那轮皓月,谁能够理解呢?因此,她要引月为平生知已了。

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少女如此的痴迷呢?”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象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意思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意思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意思“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女冠子·昨夜夜半》,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注释】⑸柳叶眉:如柳叶之细眉,这里以“眉”借代为“面”,亦是“低面”的意思。

⑹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

⑺胜:尽。

【翻译】昨天深夜,你出现在我的梦里。

我们说了好多话。

你依然像从前面若桃花,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看上去好像有些羞涩,又有些欢喜。

该走时却又依依不舍。

醒来才知道只是个梦,心中不觉涌起难忍的悲哀。

【赏析】这首《女冠子》,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而成梦,梦后而悲的情况。

恋人在梦中相见,他俩把臂欷歔,说不尽的离愁别苦。

“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暗扣山高水长。

“依旧桃花面”,特别是“频低柳叶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态音容,宛在眼前。

然而,夜长梦短,梦醒之后,更令人不胜伤悲。

此词不似多数花间词之浓艳,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远,耐得咀嚼。

所谓“意婉词直”,“似直而纤”,别具风味。

词的上下片一般都自成段落,如上片写相别,下片写相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却较别致,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界限,没有过片痕迹,一气呵成。

它的前七句写梦中之欢,后两句写梦后之悲。

这首词的梦境是清晰实在,温馨甜蜜的,不像前一首“空有梦相随”那样迷惘惆怅。

头一句点明入梦的时间是“昨夜夜半”。

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此梦却很“分明”。

“分明”虽贯穿于梦中,其源却使人想到来自实境。

正由于主人公日思夜想,意中人才会音容常新,活在脑海了,出现在梦中。

可见他也是一位与少女同样痴情的有情郎。

这两句交代入梦,仅仅来开帷幕,已露出明朗的色调。

这是一个旖旎的梦,从绵绵情话开始,到依依惜别为止,恩爱缠绵,充满柔情蜜意。

梦中那位少女形象,尤其显得楚楚动人。

“语多时”,明写千言万语相思话,暗扣山高水长阔别久。

“桃花面”“柳叶眉”是旧时对妇女容貌的形容。

形容绝美的女子 的诗句

形容绝美的女子 的诗句

形容绝美的女子的诗句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延年《李延年歌》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6.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7.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李白《怨情》8.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佳人》9.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1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1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居易《长恨歌》13.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咏苎萝山》14.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李白《咏苎萝山》15.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宋玉《神女赋》16.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

——宋玉《神女赋》17.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18.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19.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20.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李白《于阗采花》21.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司马相如《长门赋》2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薛逢《宫词》23.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李白《古风其二十七·燕赵有秀色》24.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李白《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25.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描写女子的诗句

描写女子的诗句

描写女子的诗句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登快阁》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王建《短歌行》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聂胜琼《鹧鸪天·别情》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佳人独立相思苦。

薄袖欺寒脩竹暮。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阎选《河传·秋雨》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易挑锦妇机中字。

难得玉人心下事。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李白《妾薄命》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王建《宫中调笑·团扇》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李白《折荷有赠》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经典诗句】韦庄《女冠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韦庄《女冠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韦庄《女冠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全词翻译赏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译文] 除了天边的明月,没有人知道(我为你相思欲断魂的痛苦)。

[出自] 五代韦庄《女冠子》其一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注释:《女冠子》,《女冠子》在成为词调之前为唐代教坊曲名。

“女冠”者,女道士也。

此调本歌咏女道士神态,有小令、长调之分,小令适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

佯:假装。

敛眉:形容脸色变得严肃。

锁紧眉毛。

译文:正是去年的四月十七,和君离别的时候,强忍住眼泪,假装低下头,半紧锁着眉毛,含羞欲说还休。

不知道魂销梦断,空有梦相随。

除了天边的明月,没有人知道我为你相思欲断魂的痛苦。

赏析: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 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少女如此的痴迷呢?”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象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

“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

自古生来哭的古诗词

自古生来哭的古诗词

自古生来哭的古诗词
自古以来,有许多古诗词描绘了哭泣或悲伤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唐〕李白《怨情》: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 〔唐〕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 〔唐〕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带春雨。

5. 〔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 〔唐〕韦庄《女冠子》: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7. 〔唐〕韦庄《菩萨蛮》: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8. 〔唐〕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9.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梦记》: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悲伤、痛苦、思念等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作者小传】: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韦庄传(录自《十国春秋》)韦庄字端己,杜陵人。

唐臣见素之后也。

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

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

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

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

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

同冯涓并掌书记,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

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

寻擢起居舍人。

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

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

随使押牙王殷报聘。

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

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

至洛,果遭弑逆。

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

’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

卿乃惶惧而返。

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

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

’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

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

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

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

’其机敏多此类。

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

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

谥为文靖。

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

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

姬闻之不食而死。

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

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
惟吟清夜之篇。

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

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

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

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

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

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

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

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

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

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

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

鱼兔虽存,筌蹄是弃。

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

’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赏析】:这首《女冠子》,记述了一对恋人离别之后在梦中相见的情景。

他俩把臂欷歔,说不尽的离愁别苦。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特别是频低柳叶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态音容,宛在眼前。

然而,夜长梦短,梦醒之后,更令人不胜伤悲。

此词不似多数花间词之浓艳,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远,耐得咀嚼。

所谓意婉词直,似直而纤,别具风味。

《历代词人考略》称赞韦庄词: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

《女冠子》说明了这一特色。

《介存斋论词杂著》:端己词清艳绝伦。

他的《女冠子》足以说明。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篇记梦境,一气赶下。

梦中言语,情态皆真切生动。

着末一句翻腾,将梦境点明,凝重而沉痛。

韦词结句多畅发尽致,与温词之多含蓄者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