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教案
卡罗纳课文教案

卡罗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卡罗纳的内心世界。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朗读、表演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卡罗纳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性光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卡罗纳的故事。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2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理解与分析3.1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3.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
3.3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4.情感体验4.1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卡罗纳的内心世界。
4.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5.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课后实践:2.1观察身边的生命,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2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投入到课文阅读和讨论中。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能够体会到卡罗纳的内心世界。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良好品质。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卡罗纳》教案设计

《卡罗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 5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遇不幸时是怎么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情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悲伤的音乐)同学们,当我们遭遇不幸,心情会怎样?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男孩的世界,他叫卡罗纳,看看他遭遇了什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他的。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齐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大家都关心、安慰他。
3、精读课文,感悟真情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卡罗纳不幸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他的心情。
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卡罗纳的悲痛。
过渡:卡罗纳这么不幸,大家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找出大家关心卡罗纳的句子,用“~~~~”画出来,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体会。
例如:“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
孩子,你要坚强哟!’”通过老师的语言和动作,我们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和鼓励。
又如:“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23《卡罗纳》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9篇之3篇3

《卡罗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3课,选自《爱的教育》。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字里行间体现着本组课文的主题:人间真情。
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的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个方面展开来写。
通过主人公“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弘扬了关爱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发展由外露浅显向内控深刻转化。
对于《卡罗纳》这样一篇以为深刻的文章来说,有利于正确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精要部分自主阅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文章中的“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正确读写“怜悯、叮咛、嘱咐、屏息凝神、目不转睛、恍然大悟”等词语,充分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动作和神情描写的词句,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领悟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尝试默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美化自己善良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言行感受人物心情,从而体会一个“爱”字。
难点:感受文章主人翁卡罗纳悲恸的感受,体会课文关爱他人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爱的奉献》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方法阅读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品读中感悟,对话中启迪”的方法。
让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对比法:通过文中不同人物的对待卡罗纳的不同情感描写,让学生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为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谈话法:谈话法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三篇篇一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
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
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⒈认识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l 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⒉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失去了妈妈,无限疼爱他的妈妈因为生重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他万分伤心。
⒊揭示课题: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卡罗纳。
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⒉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
)⒋划分段落第一段(1):老师叮嘱同学们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第二段(2-5):卡罗纳来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安慰他。
第三段(6-8):放学后,母亲也给予了卡罗纳独特的关爱。
三、自读第1自然段⒈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
⒉再读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对待不幸的卡罗纳呢?(庄重、严肃、热情)⒊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四、读悟第2-5自然段⒈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段,并找出你认为感动的句段,划下来,在旁边写上受感动的原因。
《卡罗纳》四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

《卡罗纳》四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卡罗纳》,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理解课文《卡罗纳》;2. 掌握生字词:卡罗纳、意大利、小城、亲戚、窗帘、安慰、勇敢、微笑;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4.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卡罗纳的故事,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帮助;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应用;3. 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写作特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关爱与帮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小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景;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3. 熟悉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读写;5.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7.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描述帮助他人的经历;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卡罗纳》2. 板书内容:生字词:卡罗纳、意大利、小城、亲戚、窗帘、安慰、勇敢、微笑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写作方法: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与帮助的作文;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关爱与帮助的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024年《卡罗纳》优秀标准教案

2024年《卡罗纳》优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卡罗纳》教材第五章,详细内容包括:卡罗纳概念的定义、性质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卡罗纳法则的推导与证明;利用卡罗纳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卡罗纳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应用。
2. 学会推导和证明卡罗纳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卡罗纳法则的推导与证明。
重点:卡罗纳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卡罗纳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卡罗纳的概念、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卡罗纳法则的推导与证明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卡罗纳的概念、性质2. 卡罗纳法则的推导与证明3.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卡罗纳的概念及其性质。
(2)证明卡罗纳法则。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18名女生,请计算至少有多少名女生的年龄相同。
2. 答案:(1)卡罗纳的概念:卡罗纳是指在一个事件中,恰好发生了n 个相互独立的基本事件的概率。
性质:卡罗纳概率满足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2)证明:略。
(3)解:至少有2名女生的年龄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卡罗纳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可拓展延伸至其他概率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卡罗纳》教案优秀5篇

《卡罗纳》教案优秀5篇《卡罗纳》文本赏析篇一《卡罗纳》教学反思《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
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
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
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此时卡罗纳最需要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
这部分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说:"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这个动作看出了老师把卡罗纳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安慰。
学生能从"拉"这个细小的动作感受到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
还有学生也从同学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卡罗纳的关爱: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脸贴在分的耳朵上,给卡罗纳安慰,让他知道自己永远是他的朋友。
在教学这部分时,刚开始我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动作,语言中感受爱,学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的方法,相信这是本堂课学生一个很大的收获。
还有课后的小练笔,以卡罗纳的角度对老师,同学,阿姨说几句话,或者以卡罗纳的口吻对大家说几句。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为了赶时间所以中间读的部分不太到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过程细细的,弯弯的,象眉毛。
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
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
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一样。
一、引入王小米被夸是因为他用歇后语用对了地方,但致歉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对象,用错了歇后语,所以,说歇后语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象和场合。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
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它的优势在于传递性信息及时迅速,方便。
还有的通过手机传递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同时手机自身带有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3.分小组交流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4.全班交流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二)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中的“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
2、紧扣动作和神情描写的词句,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领悟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美化自己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卡罗纳
铁资中学徐楚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突显母爱——情境导入
1、(板书:母亲)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妈妈对你的关爱?
2、师:是呀,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
曾有一位男孩儿在他妈妈生日那天为向他母亲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给他母亲写了一封长达8页纸的信,在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朵。
(稍停顿)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这个才四年级的男孩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个可怜的孩子名字就叫“卡罗纳”。
(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师:既然都预习过了,检查下大家都认识这些生字了没有,抽个同学来读读。
他都读正确了吗?
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两遍。
2. 师:那大家来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标上序号。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你们觉得自己读得好吗?大家觉得这里的神态描写应该要怎么读呢?谁能来读读?读出卡罗纳的可怜、悲伤。
生:轻一点,慢一点。
师:很好,大家一起齐读。
(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找对了,我们一起齐读这里的动作描写,读出卡罗纳的悲伤。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
师:那种悲哀是什么样的悲哀?
生:无法形容的悲哀。
师:那个神情仿佛在说什么?
生: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师:卡罗纳身边都有谁在关心他?
生:老师、同桌的“我”、“我”的母亲、同学。
师: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他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用波浪形在文中画出来,并把找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检查,品读语句
1.师:我们先来看看卡罗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板书:老师)
(1)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
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哭。
”
师:你们觉得要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郑重、严肃。
语气还要慢。
师: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一遍。
(2)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再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
孩子你要坚强哟!”
师:为什么让他哭,而不是让他不要哭?
生:发泄情绪。
师:谁来当当这个老师,安慰一下卡罗纳。
指名读,齐读。
(3)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师:你觉得老师会如何暗示?
生:打手势,用眼神示意。
谁来示意一下?
师:在这里老师就真的不管卡罗纳了吗?
生:不是,只是暂时的,是想让他平静一会儿,用另一种方式来劝导卡罗纳。
师:从这句语言、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这个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生:这位老师非常体贴、细心。
2.师:文中的“我”又是如何对待卡罗纳的呢?(板书:“我”)
(1)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师:屏息凝神是什么意思?
生: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师:之前我们学过“屏息凝视”,两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
谁来说说什么时候会屏息凝神?试着造句。
师:那这个句子我们就重点读出“屏息凝神”来,齐读一遍。
(2)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
师:文中的“我”对卡罗纳做了哪些动作?
生:放,贴,说
师:谁来演演这句话?(学生表演)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对卡罗纳的关心。
(3)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
师:“我”恍然大悟,明白到了什么?
生:母亲推开我是有用意的,是为了不让卡罗纳伤心。
3.师:母亲把“我”推开的那句话在哪里?一起读出来。
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板书:母亲)
师: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了?母亲有什么用意吗?
生:因为母亲发现了卡罗纳,怕卡罗纳看见了更加伤心。
师:那么联系上下文说说“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呢?
生: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形容注意力集中。
师:你有被这位母亲感动到吗?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的同情和关心,大家在用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爱他的。
1.师:除了老师、同桌的“我”和“我”的母亲表现出了对卡罗纳的关心,还
有其他人吗?
生:卡罗纳的其他同学。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板书:大家)
师:大家为什么都不说话,而是默默地看着他?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指名读、齐读
师:“默默地”你觉得同学们会说什么?
生:安慰的话·····
四、小练笔
师:学到这里,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谈谈你的感受。
读了这么多卡罗纳身边的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爱,关爱他人······
师:是的,是爱感动了我们。
(板书:爱)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也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也加入这关爱的行列,拿起手中的笔,用语言或行动去安慰、鼓励卡罗纳。
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他就在你身边,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或者怎么说呢?(四选一)
(1)下课了,当我发现卡罗纳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不出去活动时,我____________。
(2)吃中饭的时候,当我发现卡罗纳面对着饭菜流着泪坐着的时候,我________。
(3)做着作业,卡罗纳又轻声地啜泣起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
师:这篇课文选自什么书?
生:《爱的教育》
师:阅读资料袋,课外阅读《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