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管理会计 第六章(3)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学》习题第一章总论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论述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成本特性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固定成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B.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C.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D.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B )。

A、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B、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D、随产量增加而减少3、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应( A )处理。

A、作为期间成本B、作为产品成本C、递延到下期D、按在产品与产成品分摊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分期营业净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变动生产成本水平出现了差异B、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C、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损益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不同D、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5、当期初无存货,期末有存货时,全部成本法确定营业净利润( B )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小于B、大于C、等于D、或大或小6、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全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或多或少或不变7、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 A )之间的差额。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总成本D、单位售价二、多项选择题1、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CD )。

A、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C、生产成本D、非生产成本2、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ADE )。

A、固定成本B、直接成本C、间接成本D、变动成本E、混合成本3、常用的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有(ABD )。

A、技术估算法B、合同检查法C、因果法D、历史成本分析法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上存在以下区别(BCD )。

A、营业收入的计算公式不同B、营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不同C、所编制的损益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D、损益确定程序不同5、边际贡献可以以(ABD )表示。

东财版管理会计-第六章2

东财版管理会计-第六章2
要求: (1)计算增产甲产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 (2)计算甲产品的单价; (3)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增产甲产品的决策; (4)验证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与差别损益分析法结论的
一致性。
解:
( 1 ) 增 产 甲 产 品 的 相 关 业 务 量 =1 000×30%=300(件)
(2)甲产品的单价= =100(万元/件) (3)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
(4)从本例和例6-3的结论看,都应当增 产甲产品,表明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与 差别损益分析法结论具有一致性。
二、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当企业已具备增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时, 如果亏损产品能提供正的贡献边际,但小于与可 以转移的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有关的机会成本, 本应当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在进行是否增产决策 时,应当运用相关损益分析法,通过判断“增产 亏损产品”方案与“不增产而且应当停产方案” 的相关损益的大小进行决策。
一、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总之,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无法转 移的情况下 ,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正的 贡献边际总额,就应继续生产。
【例6-1】直接判断法在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决策中 的应用(剩余能力无法转移)
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20×2年甲 产品的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 本为80万元/件,发生亏损10 000万元, 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万元。
二、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当企业已具备增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时, 如果不应当停止生产某亏损产品,那么就应当增 产该亏损产品。
【例6-3】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在是否增产亏损产品
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仍按例6-1资料。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20×2 年甲产品的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万 元 /件 , 发 生 亏 损10 000万元 ,其 完全成本为 110 000万元。假定20×3年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 能力,且无法转移。市场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 量,其他条件均不变。 要求:

东财管理会计 第六章(3).

东财管理会计 第六章(3).

由表 6—16 可见,无论是增产乙产品,还是增产丙 产品,还是开发丁产品,都比继续生产甲产品 有利可图。结论:无论如何都应当考虑转产。 由于评价指标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分别为: 8 100万元、7 000万元、6 000万元和4 000万元, 所以各备选方案的依次顺序为:开发丁产品、 增产丙产品、增产乙产品和继续生产甲产品。 (2)应当转产开发丁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 4 100万元(8 100-4 000)的利润。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是一个与产成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 那些经过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已具备独立使 用价值,但尚未最终完成全部加工过程的特 殊产品表现形式。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直接出售 出售
原材料
初加工
半成品
深加工
产成品
狭义在产品
狭义在产品
广义在产品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是指企业对于那 种既可以直接出售,又可以经过深加工变成产 成品之后再出售的半成品所作的决策。 无论何种情况下的决策,半成品成本均属于 沉没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只有追加的加工 成本才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决策方案
深加工
有无深加工能力?若有,能否转移(机会成 本);若有且可转移但不足,有机会成本、 专属成本;如无,有多少专属成本? 投入产出比是多少?——相关产量
直接出售
只有相关收入。是多少?
【例6-20】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
策中的应用(简单条件)
已知: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 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元/件,年产量1 000件。 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 200元的乙 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 工成本80元。 假定甲与乙的投入产出比为 1:1;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 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本 题暂不考虑年度内加工进度问题)。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一、关键概念1.战略决策2. 战术决策3. 确定型决策4. 风险型决策5.不确定型决6. 短期决策7.长期决策1.生产经营决策分析2.定价决策分析3.最大生产经营能力4.正常生产经营能力5.剩余生产经营能力6.追加生产经营能力7.相关业务量 8.相关收入 9.相关成本10.增量成本 11.机会成本 12.专属成本13.加工成本 14.可分成本 15.可避免成本16.可延缓成本 17.无关成本 18.沉没成本19.共同成本 20.联合成本 21.不可避免成本22.不可延缓成本 23.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24.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25.差别损益分析法 26.相关损益分析法 27.相关成本分析法1.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2.追加订货3.正常订货1.半成品2.联产品3.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4.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二、分析思考1.什么是决策分析2.决策分析应当遵循哪些原则3.应用哪些方法进行预测分析4.决策分析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5.决策分析有哪几种类型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概念与目标2.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类型3.什么是决策的备选方案4.什么是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相关成本5.单一方案、互斥方案、排队方案和组合方案之间有什么区别6.生产经营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关系7.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各包括哪些内容1.不同决策方案发生增量成本、机会成本或专属成本的条件是什么2.成本无差别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3.各种决策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决策4.运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5.运用直接判断法做出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6.运用相关损益分析法做出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7.运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深加工决策和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分析题】1. 某人将100万元投资于一项事业,估计年报酬率为6%,在10年中此人并不提走任何现金,10年末该项投资的本利和为多少?100×(F/P,6%,10)=100×1.7908=179.08万元2. 某人打算在5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如果5年末需要一次性取出30万元学费,年利率为3%,复利计息情况下,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30×(P/F,3%,5)=30×0.8626=25.878万元3. 某企业10年后需偿还到期债务1000万元,如年复利率为10%,则为偿还债务企业每年年末应建立多少等额的偿债基金?1000÷(F/A,10%,10)=1000÷15.9374=62.75万元4.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向银行按揭贷款5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他每年应归还多少钱?50÷(P/A,5%,20)=50÷12.4622=4.01万元5.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现有两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10年。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方案一的现值:10×[(P/A,10%,9)+1]=10×(5.759+1)=67.59万元方案二的现值:15×(P/A,10%,10)×(P/F,10%,2)=10×6.1446×0.8264=50.78万元因为方案二现值小于方案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二。

6. 某公司拟于2011年购置一台大型冲床,需一次性投资200万元,购入后安装调试即可投入运营。

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前利润50万元。

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税率25%。

东财《全面预算管理》第6章 课堂笔记

东财《全面预算管理》第6章 课堂笔记

《全面预算管理》课程第6章全面预算的考评课堂笔记一、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1、业绩的内涵(1)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经营业绩反映由企业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它以真实公允的会计报表数据为主要数据,不是评价人,是对企业或部门进行评价。

管理业绩针对企业管理活动所带来的业绩进行考核,它反映高管努力程度所带来的结果与状态,主要是针对人的评价,要考虑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2)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财务业绩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及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非财务业绩是从经营属性来评价经营状态及努力程度。

(3)过去业绩和未来业绩过去业绩是企业在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业绩,具有现实性。

未来业绩是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预计将要创造的业绩,反映的是一种可能性。

(4)所有者业绩和相关利益者业绩所有者业绩关注的焦点是报表属性的净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它反映最终给股东所带来的价值增值。

相关利益者集团从更广泛角度关注企业为相关利益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回报。

(5)经营者业绩、管理者业绩和员工业绩经营者业绩反映企业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管理者业绩针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业绩进行考核。

员工业绩反映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6)账面业绩和实质业绩账面价值是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和报告上所反映的企业业绩。

实质业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业绩,不一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业绩管理体系与业绩评价业绩管理是一个体系,具体包括业绩计划、业绩沟通、数据分析、业绩评价、薪酬管理和人事决策与调整等,如图6-1 所示:图6-1 业绩管理体系业绩评价就是利用一定位于数据和计算方法来得出某段时间的被评价者的业绩表现结果。

3、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的关系(1)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二者关系预算考评应当包括两方面: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与财务预警—过程监控与预警;预算期末整体预算完成情况的评价—结果评价。

第六章《管理会计》

第六章《管理会计》

三 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设计及相关假设
(二)决策方案的种类
1.单一方案
如果在决策过程中,人们根据具体 的决策任务只设计了一个决策方案, 决策者必须对该方案作出要么接受 要么拒绝的选择,这个决策方案就 是所谓的单一方案,对该方案所作 的决策称为单一方案决策。如简单 条件下的亏损产品决策、简单条件 下的追加订货决策、简单条件下的 深加工决策等,都属于这类决策。
可供选择,决策是有选择地作出决定。 (4)决策分析是面向未来的,它只对未来实践有意义,对过去的
实践并没有什么决策意义,但决策分析会受到过去实践经验的影响。 (5)决策分析本身正确与否,可通过决策的主观愿望与实践的客
观结果的相符程度来评价。 (6)决策分析不是瞬间的决定,而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三 决策分析的原则
合法性、政策性原则 (一) (二) 责任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 (六)
(三) 民主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五) (四) 合理性原则
四 决策分析的程序
(一)调研经营形势,明确经营问题 (二)确定决策分析目标 (三)设计各种备选方案 (四)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五)选择未来行动的方案 (六)组织决策方案的实施,跟踪反馈
五 决策分析的分类
决策分析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涉及的内容较多,按照不同的标准 可将其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 (一)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 (二)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和不确定型决策。 • (三)按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分类:决策可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 (四)按决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分类:可将决策分为定价决策、生产决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直接材料(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元) 产品成本合计(元) 产量(件) 单位产品成本(元)
35 000 60×500=30 000 85 000 4 000 21.25 元/件
10 000 60×100=6 000 24 000 1 000 24 元/件
36 000÷(500+100)=60 元/小时
2. (1) 采购材料作业分配率=50 000÷5 000=10(元/千克) 生产加工作业分配率=35 000÷7 000=5(元/小时) 产品组装作业分配率=44 000÷4 000=11(元/小时) 质量检验作业分配率=60 000÷200=300 (元/次) (2)S 产品的制造费用=2 000×10+5×100+35×11+10×300=23 885 (元) 3. (1) 用传统成本法计算 A、B 产品的成本。 项目 直接人工(元) A 产品 20 000 B 产品 8 000
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D 7. D 8.A 9.B 10.B 11.A 12.B 13.C 14. 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 3. AD 4. ABCDE 5. BCDE 6.ABC 7.AC 8. ABCD 9. BCD 10.ABDE 11.ABDE 12.DE 13.ABCDE 14.ACD 15.BC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业务处理题 1. 作业 产品设计 生产订单 调试设备 质量检测 包装运输 作业动因 设计小时 订单次数 调试小时 检测小时 发货次数 作业 机器运行 材料采购 生产指令 产品包装 材料处理 作业动因 机器小时 采购次数 指令次数 包装次数 移动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
机会成本
15000

-
差别损益
+5000
根据表6—19数据,可作出以下决策结论:
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 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5 000元的利润。
【例6-22】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
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 单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元/件,年产量1 000件。 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元的乙产成品, 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元。假定甲 与乙的投入产出比为1:1。假定企业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如 果每年支付21 000元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可将全部甲半成品深 加工为乙产成品。其他条件均不变。
收入
=15 000 14 000
13 500
20 000
变动 15 000×60% 14 000×50% 13 000×40% 20000×80%
成本
= 9 000
=7 000
=5 400 =16 000
贡献 边际
6000
7000
8100
4000
由表6—16可见,无论是增产乙产品,还是增产丙
产品,还是开发丁产品,都比继续生产甲产品 有利可图。结论:无论如何都应当考虑转产。 由于评价指标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分别为:8 100万元、7 000万元、6 000万元和4 000万元, 所以各备选方案的依次顺序为:开发丁产品、 增产丙产品、增产乙产品和继续生产甲产品。
要求:作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解:
∵A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200-160=40(元/件)
B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100-70=30(元/台) ∴ 开发A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40/10=4(元/千克) 开发B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30/6=5(元/千克) ∵5>4 ∴开发B品种比开发A品种更有利
要求:
(1)确定“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方案的机会成本; (2)说明设备折旧6 000万元是否为相关成本; (3)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
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机会成本为15 000元。 (2)6 000元设备折旧不是相关成本,因
为该项成本为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
案的机会成本; (3)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80%的甲半成品深
开发B品种方案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100-70)×10 000 = 300 000(万元)
∵300 000>240 000 ∴开发B品种比开发A品种更有利
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当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方案中涉及追 加专属成本时,可以考虑使用差别损益 分析法进行决策。
【例6-18】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开发新产品的品种决策中 的应用
产成品
直接出售 甲半成品
相 关 收 入 200×1000
100×1000
=200000 =100000
相关成本合计
101000
0
其中:加工成本 80×1000=80000
0
专属成本
21000
0
差别损益
差异额
+100000 +101000
-1000
决策结论:不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 为乙产成品,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1 000 元的利润。
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在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中,如果有关方案 均不涉及追加专属成本,可以用单位资源贡献 边际分析法直接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如果已知业务量,可以采用贡献边际总额分 析法进行决策。
【例6-16】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在新产品开发 的品种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 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 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 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 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 /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 开发新品种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 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
(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 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解:
(1)依题意编制贡献边际总额分析表如表6—16所示:
方案
转产其他产品
项目
增产 乙产品
增产 丙产品
开发 丁产品
继续生产 甲产品
相关 45 000-30 000
(3)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19所示:
表6—19
差别损益分析表
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 将全部甲半成品 直接出售
差异额
项目
深加工为乙产成 甲半成品 品
200×1000
100×1000
相关收入
=200000 =100000 +100000
相关成本 合计
其中:
95000
0
+95000
加工成本 80×1000=80000
(2)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 18所示:
表6—18
差别损益分析表
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
将全部甲半 成品深加工 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 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 关 收 入 200×1000 100×1000
相关成本 其中:
=200000 80 000
=100000 +100000
0
+80000
加工成本 80×1000
【例6-23】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
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假定企业已具备将80%的 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可以将有关设 备对外出租,预计一年可获得15 000万元租金收入, 该设备年折旧为6 000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
要求: (1)分别计算各方案的相关业务量; (2)确定“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方
【例6-17】贡献边际总额法在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
策中的应用
已知:仍按例6-16资料,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 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 择。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元/ 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 为1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 额为6千克/台。开发新品种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假定企业 现有甲材料60 000千克。
已知:开发A品种和开发B品种的相关产销量、单价与单位变 动成本等资料均同例6-17。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 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 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元/件,单位 变动成本为160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 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 /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开发新品种不 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假定企业现有甲材料60 000千克。 但假定开发过程中需要装备不同的专用模具,相应分别 需要追加专属成本8 000万元和70 000万元。
二、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
若企业不改变经营方向,利用现有生 产经营条件调整个别品种结构,停止某 一产品的生产,将其生产能力用于开发 其他产品或增加其他产品产量,这类决 策一般可采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决策方案
不转产
生产原产品。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变动成 本)?
转产
增产原有的其他产品或生产新产品。相关收入 多少?相关成本有哪些?是多少 ?
直接出售
只有相关收入。是多少?
【例6-20】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
策中的应用(简单条件)
已知: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 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元/件,年产量1 000件。 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元的乙 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 工成本80元。
狭义在产品
狭义在产品
广义在产品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是指企业对于那 种既可以直接出售,又可以经过深加工变成产 成品之后再出售的半成品所作的决策。
无论何种情况下的决策,半成品成本均属于 沉没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只有追加的加工 成本才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决策方案
深加工
有无深加工能力?若有,能否转移(机会成 本);若有且可转移但不足,有机会成本、 专属成本;如无,有多少专属成本? 投入产出比是多少?——相关产量
= 80000
0
-
差别损益
+20 000
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 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20 000 元的利润。
【例6-21】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
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 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元/件,年产量1 000件。甲 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元的乙产成品,每完 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元。假定甲与乙的 投入产出比为1:1。假定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 产成品的能力,但如果可以将与此有关的设备对外出租,预计一 年可获得15 000元租金收入,该设备年折旧为6 000元。其他条件 均不变。
160×6 000 = 960 000
8 000
差别损益
100×10 000 =1 000 000
770 000
70×10 000 = 700 000 70 000
+200 000 +198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