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公开课)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公开课)

-
16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诗中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
17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中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格据
游 派的排斥打击。晚年退 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
念始终不渝。
诗句
典型情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收复中原
冰河入梦来。
壮志难酬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无时夜叩门。
热爱农村
诗 词
杜 甫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时期。 一生颠沛流离,他的诗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
安 天 朋无得 下一广 寒字夏 士,千 俱老万 欢病间 颜有,。孤大舟庇亲。忧孤国苦忧无民依
-
14
(2012年枣庄)《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B 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
15
心 寻 找 诗 眼 明 确 中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 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
目 行旅闺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思乡思亲,闺中怀人, 确 怨类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艰辛孤独,忧愁伤感。
定 山水田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热爱自然,悠闲自得, 园类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不满现实,厌弃尘俗。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第一篇: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

2、在考试中,能帮助学生回答诗词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

重点:四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在考试中帮助学生回答诗词鉴赏题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

准备:多媒体、音响、测试卷等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

古人写诗“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我们的考试中,考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题,也是比比皆是。

如【2014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2014南充市中考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二、四看法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当中,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是纷繁复杂的,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呢?我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个“四看法”。

看标题看意象看作者看关键句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春夜喜雨》——诗歌抒发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喜)《送孟浩然之广陵》——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惜别)《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意象我们先看一下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见床前之明月,疑为是霜,为确定是否是月光而望月,却突然变为对故乡的思念。

因为月这个意象,勾起了他的乡愁。

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导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欣赏和对情感的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3.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准确传达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特点;2. 古诗选读与鉴赏;3. 古诗情感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学生,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步:知识讲授(20分钟)1. 以示例诗歌为引,讲解古诗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体会:a. 古诗的意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营造;b. 古诗中的情感表达通常采用直接表述或景物抒情的方式。

第三步:选读与鉴赏(3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一些优秀古诗,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进行阅读。

2. 学生互评:学生彼此之间分享自己选读的诗歌,并交流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具体的词句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第四步:情感表达的训练(35分钟)1. 古诗背诵:选择一首适合的古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准备背诵。

(注意,这里不需要具体提供古诗)2. 古诗表达:学生轮流背诵选定的古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演绎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价对方的表达是否准确传达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问题。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及反思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通过“抓意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单一意象诗歌和复合意象诗词的变化情感。

一、课堂导入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常发现一个问题,老师教给大家的答题技巧经常用不上或用得不准确。

究其原因,还是同学们没有读懂诗,无法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古诗词复习的效率。

二、走近诗歌1.看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

“悯”字便是这接抒情的字眼。

《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这种类型。

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未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

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

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

《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2.看注释: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公开课)教学文稿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公开课)教学文稿
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
东郭中学 孙长春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情趣。”
—— 《语文新课程标准》
近五年枣庄中考考点分析:
枣庄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年 年 年 年年
赏析词句 √
√ √√
主旨情感 √ √ √ √ √ √
范 人类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离愁别恨,担忧思念。
围 咏物言 《卜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托物言志,表达志向,
志类
只有香如故…
热爱自然,抒发闲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
经历
诗句
典型情感
根 据 诗 词 作 者 感 知 风 格
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2013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 成5~6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 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 南渡后,国破家亡。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惆怅哀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思恋故国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分 意象 析月 诗 词雁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 教案 有配套学案课件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  教案  有配套学案课件

“显隐”之处赏诗情教学设计---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安化一中刘敬云【教学目标】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抓意象”的方法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包括如下内容:课题、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上交教学设计必须用A4纸4号字打印一份。

一、课堂导入白居易曾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情是诗歌的根本,没有情就没有诗。

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二、学习目标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诗缘情,诗言志,诗歌的情感看似很难把握,其实,鉴赏诗歌情感是有迹可循的,有方法可的,因为诗歌情感有显有隐。

三、诗歌情感“有显有隐”显性: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把握它的情感倾向。

隐性:诗歌的情感含蓄,不着一情字,需要我们去揣摩分析,才能领悟作者融入其中的感情。

四、走近诗歌:“显处”赏诗情(自主预习、复习)1、看标题,标题明显定情感方向。

(1)看标题,标题中有明显的直接接抒情的字眼。

如:《悯农》、《思远人》、《书愤》。

(2)看标题,标题中有明示题材的词语,分析诗歌题材把握诗词情感。

如:《咏山泉》、《闺情》、《碛中作》、《旅夜书怀》、《登金陵凤凰台》、《送廓之秋试》(检测 1)2、看注释,注释明情感提示。

高考典例(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情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情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古诗词。

二、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课件展示齐读)今天我们的复习任务就是第一点:复习目标:1、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2、掌握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列出并用一句诗举例)(复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寄情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忧国伤时:“上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揣摩诗歌中的情感要求:(独立完成)1、每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2、怎么或从哪儿体现出这种情感,在诗词中标出(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①泊:停船靠岸②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③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把握》公开课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把握》公开课教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寻微访幽探诗情》教学设计一、导入揭标。

(一)《2021年盐城中考说明》诗词鉴赏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近五年盐城市中考古诗词考点分析:结论:体悟情感类的题目较多,比分较大。

考查频率较高。

二、温故探新:1.背诵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17年盐城中考】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

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3.方法指导:(1)情见乎“首”——观标题。

(2)知人论“诗”——识作者。

(3)“意象”万千——抓意象。

(4)引人关“注”——看注释。

(5)“语”短情长——觅情语。

三、合作探究:(一)“意象”万千——抓意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请结合首句中的“杨花”“子规”说说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5.讨论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月——杨柳——松竹梅菊柏——鸦、猿、杜鹃——鸿雁——流水、落花——夕阳、落日——(二)引人关“注”——看注释。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三)“语”短情长——觅情语。

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李晶【教学目标】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抓意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单一意象诗歌和复合意象诗词的变化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常发现一个问题,老师教给大家的答题技巧经常用不上或用得不准确。

究其原因,还是同学们没有读懂诗,无法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古诗词复习的效率。

二、走近诗歌1.看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

“悯”字便是这接抒情的字眼。

《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这种类型。

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未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

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

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

《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2.看注释: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明确:诗中的“桥西”、“曲水”、“岸阁”、“浮萍”、“石湖”、““藕花”描绘出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作者闲适自得的情怀。

师:诗人的感情是否止于此呢?展示诗歌注释:[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明确:诗歌注释中的“归隐”是关键词,既介绍了作者姜夔的情况,又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范成大的赞赏,更传递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小结: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考生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3.小结:通过看“题目”和“注释”这“两看”,我们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解读,我们开始慢慢地走进诗歌,探索诗人内心的情感。

然而我们到底只是站在诗歌的外部打量诗词,还未与诗歌亲密接触,要想真正地对诗歌一探究竟,我们必须“走进诗歌”,与诗人一起感知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言一情。

三、走进诗歌1.抓抒情语2.抓议论语:阅读以下两首诗歌,能否快速的抓住诗人的感情?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明确:“宦情羁思共凄凄”表达了作者宦游在外的漂泊羁旅之愁。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直接表现了诗人对石灰高洁品质的颂赞。

小结:这两首诗都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句子,抓住它们可以迅速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主旨。

3.抓意象: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时我们必须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请问大家,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是什么?(意象)什么是意象?(诗歌中带有诗人情感的景和物。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课本回顾,找出以下诗歌中的意象,说说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登高》节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蜀相》节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玉楼春》节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明确:《登高》借“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落木”、“滚滚长江”表达诗人落寞凄苦的漂泊之愁。

其中“猿”、“落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愁苦”。

《蜀相》借“森森柏树”、“兀自长着的春草”、“徒劳叫着的黄鹂”表达诗人惆怅寂寥,无心赏玩美景的心情。

《玉楼春》借“绿杨”、“开得热闹的红杏”表达诗人的喜春之情。

师:意象是承载诗人感情的载体,抓住它才能准确理解一首诗的情感主旨。

那么抓意象时是否需要特别注意与之相关的某些因素,方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明确: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抓意象修辞词,如“急”、“高”等形容词;“飞”、“闹”等动词;“自”、“空”等副词。

四、学以致用1.把握单一意象诗歌的情感(1)把握意象象征义:说说自己熟知的象征类意象,并想想它们为何能与人的感情联系起来。

明确:“柳”象征离别思念,“柳”与“留”谐音。

“杜鹃”、“猿”象征凄怨哀愁,因为它们的啼叫声悲切惹愁思。

师:请大家阅读下面这首《咏芭蕉》,看看诗人借芭蕉抒发了什么感情?(同时展示芭蕉新叶蜷缩的图片)这种感情又跟芭蕉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咏芭蕉(郑板桥)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明确:芭蕉象征相思的愁情。

蜷缩着的芭蕉叶就像不够舒畅的心情,把满满的愁情包裹在叶子里面。

诗中的“一叶才舒一叶生”形象地描述出诗人抽不尽的愁苦。

(2)揣摩意象修饰词,突破套板反应师:是否所有的芭蕉都是寄寓相思愁苦的艺术形象呢?请大家赏析下面这首诗,看看诗人钱珝笔下的芭蕉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注】“绿蜡”即绿色蜡烛明确:诗人用比喻的方法将未展芭蕉比作“冷烛”、“绿蜡”、“芳心”、“书札”,通过“犹卷”、“怯”、“藏”等动词,描绘出一个娇羞怯弱、怀有心事的少女形象。

较之郑板桥笔下的芭蕉,钱珝笔下的芭蕉少了一份悲凉,多了些许温馨。

因此我们在理解典型意象时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修饰词,防止在理解时发生套板反应。

小结:刚刚我们运用把握意象象征义和揣摩意象修饰词的方法探讨了《咏芭蕉》和《未展芭蕉》的情感主旨,虽同写“芭蕉”,但表达的情感主旨是不一样的,所以解读诗歌时不能有思维定式。

同时请大家注意,这两首诗都只选取了芭蕉作为诗歌的中心意象,这种诗歌称为单一意象诗歌。

但是诗歌是一种灵动的艺术,诗人在创作时并不限于选择一个意象承载自己的情感,很多时候会有多个意象的叠加,我们把这种诗歌叫做复合意象诗。

那么对于复合意象诗歌又该怎样把握它们的情感主旨呢?2.把握复合意象诗歌的情感(1)把握复合意象的单一情感:齐读杜甫的《绝句》,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明确:这首《绝句》运用“迟日”、“丽江山”、“春风”、“香花草”、“泥融”、“飞燕”、“暖沙”、“鸳鸯”等意象,组合出一幅明丽悠远,格调柔和的春景图,其中的“迟”、“丽”、“香”、“飞”、“暖”等字眼传递出诗人内心满满的喜悦感,明显着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而“鸳鸯”更是美好祥和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小结:杜甫的《绝句》是一首由多个意象组成的复合意象诗歌,我们在把握它的情感时,综合运用了上面所总结出来的把握意象象征义和揣摩意象修辞词两个方法。

可见,这种方法无论是对单一意象诗还是复合意象诗,都是实用的。

(2)把握复合意象诗歌的变化情感师:《绝句》中的每一句诗表达的感情与诗歌的整体情感是一致的,我们称之为单一情感。

但是否每首复合意象诗歌的情感都是这样的呢?请大家分析以下这首诗歌。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明确: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情景不同,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前两句中的“苍苍霜草”、“切切虫吟”及村南村北“行人绝迹”的画面充溢着萧瑟凄凉。

第三句中写作者独自出门,视野转移至宽阔的野田,这便是一个过渡句。

这时作者见到了“明亮的月光”和“白如雪的荞麦花”,这时的色调逐渐变得清新恬淡。

意象的这种对比转变传达出作者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

小结:复合意象诗歌因意象的多样而使得解读诗人的情感变得复杂,我们在分析这样的诗歌时一定要全面抓住诗中的所有意象,综合考虑,理清其中的情感脉络,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五.综合训练师:请同学们综合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解读2013年湖南省高考题《钓船归》,探究本词的情感。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2.师引导:①抓题目:《钓船归》一题描绘出一幅垂钓归来,乐享田园生活的自然图景。

“归”字暗示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夙愿。

②抓抒情议论语:“好染衣”中的“好”便直接道出作者对这一派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南来北去徒自老,故人稀。

”展现作者南来北去,奔走于名利场的情景,但这样的奔走只换来华发渐生、白白老去以及故友的日渐凋零。

作者不由得产生凄苦落寞的情感,其中的“徒”字便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这种态度。

③抓意象:“柴扉”、“白鸥”、“鳜鱼”、“钓船”等意象营造出田园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3.师生质疑答疑①师:词中有归隐田园和落寞伤感两种情感,哪一个才是主导情感?明确:归隐田园,享受自然是主导情感。

原因有二:一是题目,题目是对全词的概括与梳理,“归”明确表达了作者乐于归去田园的情怀。

二是看诗歌内部的情感脉络。

本词内部情感有起伏变化,上阕描绘出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下阕前两句的“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既为世人纷忙感慨,也为年迈无为、故友寥落伤感。

这一顿挫是诗人一生沧桑的感喟。

经过这一转折,词的落脚点定在了“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由此词的主旨凸显出来了:归隐田园,享受自然。

所以这样的贺铸让我们钦佩,因为他不是没有落寞与愁苦,而是在面对落寞与愁苦时能抓住自然生活的真谛,那便是毫无修饰的自然生命状态。

小结:当面对有多种情感的复合意象诗歌时,一定要多方面关注诗词的内外部各种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同时理清诗歌内部的层次,着眼全篇,方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②“两忘机”是什么意思?明确:“机”是机巧之心,“忘机”便是抛却世俗间的机巧功利之心。

如何得出这个词义?要用整体去推断局部。

整首诗的情感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结合题目《钓船归》,可知从官场归去田园,由此便知“忘机”是摆脱世俗之事的缠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