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

合集下载

11个祛痰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方剂顺口溜

11个祛痰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方剂顺口溜

11个祛痰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方剂顺口溜
为了帮助中医医术专长考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在此我们整理11个祛痰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方剂顺口溜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祛痰剂
1.二陈汤mdash;mdash;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半夏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2.温胆汤mdash;mdash;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生姜半夏茯苓大枣枳实甘草橘皮)
3.茯苓丸mdash;mdash;夏令将滞销(半夏茯苓生姜枳壳风化朴硝)
4.清气化痰丸mdash;mdash;陈皮杏仁拌黄瓜实难服(陈皮杏仁半夏黄芩瓜蒌皮枳实胆南星茯苓)
5.小陷胸汤mdash;mdash;黄连下楼(黄连半夏瓜蒌)
6.滚痰丸mdash;mdash;大秦诚实(大黄黄芩沉香礞石)
7.贝母瓜蒌散mdash;mdash;陈母拎蒌接花粉(陈橘红贝母茯苓瓜蒌桔梗天花粉)
8.苓甘五味姜辛汤mdash;mdash;组成同方剂名
9.三子养亲汤mdash;mdash;三子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10.半夏白术天麻汤mdash;mdash;夏伏天煮姜枣炒橘红(半夏茯苓天麻白术生姜大枣甘草橘红)
11.定痫丸mdash;mdash;丹麦杀声常鸣,陈干下南疆伏虎,扶母珠江远歇(丹参麦冬辰砂石菖蒲明天麻陈皮甘草半夏天南星12.姜汁茯苓琥珀茯神贝母竹沥僵蚕远志全蝎)
1 / 1。

培训_22.祛痰剂

培训_22.祛痰剂
【治法】化痰,降气,消食
【方解】
苏子 降气平喘,止咳喘,温化寒痰 白芥子 温化寒痰 莱菔子 消食、导滞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第五节 化痰熄风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 内风挟痰证,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的性质 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 ①配伍平肝熄风药 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类方鉴别
相同 不 主治证 同 点见 证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痰热壅肺
痰热结于心下
咳痰色黄
胸脘痞闷、痛
类方鉴别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相同点
主治结胸病
主治 不 同 用药 点
功用
大:水热互结胸腹 大黄、甘遂、朴硝
泻热逐水
小:痰热结于心下 黄连、半夏、瓜蒌
清热涤痰
滚痰丸
陈皮10 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
煎加姜、枣 调和脾胃
使: 甘草5 调和诸药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
【主治】燥痰咳嗽 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干口燥,苔白而干。 【病机】肺热津伤,灼液为痰(炼液为痰) 【治法】清热生津,润燥化痰
【方解】
君: 贝母8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臣: 瓜蒌5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通胸膈之壅痹
佐: 天花粉4 润燥生津,清热化痰 茯苓4 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橘红4 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桔梗4 宣利肺气,使肺金宣降有权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自腻,脉弦滑等。 【病机】老人中虚,寒痰阻滞气机
导致肺气上逆咳喘痰多 【治法】化痰,降气,消食
【方解】
君: 半夏15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为治风痰眩晕头 天麻10 化痰熄风,止头眩 痛之要药

内科常用中成药--祛痰剂、止咳平喘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祛痰剂、止咳平喘剂
8

寒止Biblioteka 咳剂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9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散寒,
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
10
15
强力枇杷露
清热化痰,
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16





养阴清肺膏
养阴润燥,
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17
二母宁嗽丸
25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温肾纳气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
26
七味都气丸
补肾纳气,
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醋五味子、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
27
固本咳喘片
19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
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祛痰剂_精品文档

祛痰剂_精品文档

祛痰剂引言:祛痰剂是一类常见的药物,用于缓解由痰液积聚引起的症状。

痰液是由呼吸道分泌的一种黏液状物质,其作用是保护呼吸道免受外界物质的侵害。

然而,当痰液过多或黏稠度增加时,会导致咳嗽、喉咙痛、咳痰等不适症状。

祛痰剂通过改变痰液的黏度和促进痰液的排出,帮助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本文将介绍祛痰剂的工作原理、常见成分和使用方法。

一、祛痰剂的工作原理祛痰剂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改变痰液黏度:祛痰剂中常含有一些成分,如盐水、麻黄碱等,它们可以改变痰液的黏度,使之变得更加稀薄。

这样一来,痰液就更容易被排出体外,减轻了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2. 促进痰液排出:某些祛痰剂中还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如氨溴索等,它们可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从而促进痰液的运动和排出。

此外,一些祛痰剂还可以通过刺激咳嗽反射而促进痰液的咳出。

3. 抗炎作用:某些祛痰剂还含有一定的抗炎成分,如双氯芬酸钠等,它们可缓解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痰液的分泌。

二、常见祛痰剂成分1. 盐水:盐水是一种常见的祛痰剂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痰液的黏度,使之稀薄,便于排除。

将适量的食盐溶解在温水中,可制成盐水,每日多次用盐水漱口或喷洒在咽喉部位,有助于舒缓喉咙痛和咳嗽。

2. 氨溴索:氨溴索是一种促进痰液排出的祛痰剂成分,它具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和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从而促进痰液的咳出。

通常以口服药物的形式使用。

3. 麻黄碱:麻黄碱是一种祛痰剂成分,它可改善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麻黄碱通常以口服药物或口服液的形式使用。

4. 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祛痰剂成分,它可以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痰液的分泌。

双氯芬酸钠常以口服药物形式使用。

三、祛痰剂的使用方法使用祛痰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药物选择: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适合的祛痰剂药物。

如果痰液黏稠度较高,可以选择改变痰液黏度的药物;如果需要促进痰液排出,可以选择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治风化痰)——止嗽散(《医学心悟》)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治风化痰)——止嗽散(《医学心悟》)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治风化痰)——止嗽散(《医学心悟》)一、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各1000k 克)、甘草炒,十二两(375克)、陈皮去白,一斤(500克)。

二、用法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每服6克,温开水或姜汤送下。

亦可做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三、歌括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四、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五、主治风邪犯肺。

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原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其邪未尽,故仍咳嗽,此时外邪十去八九,而肺气失于宣降,治之之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散之品。

方中的紫菀、白前、百部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以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降肺气,止咳消;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

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运用得宜,可用于诸般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条下云:“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

…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症最重,用止嗽散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

若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

若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瓜、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

”以上的加减方法,可资临床参考。

《医学心悟·伤寒兼证》条下,另有一止嗽散,较本方少荆芥,治寒邪伤肺咳嗽。

方后云“风寒初起加防风、荆芥、紫苏子。

”七、文献摘录(方论)1.程国彭:“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

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

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一、组成白芥子(克)、苏子(0克)、莱菔子(9克)。

二、用法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

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吸用,不宜煎太过。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现代用法:三药捣碎,用纱布包裹,煎汤频服)三、歌括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四、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五、主治痰壅气滞。

咳嗽喘逆,痰多胸病,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六、方解本方原为老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

因年老中虚,运化失常,每致停食生湿,湿聚成痰,痰壅气滞,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脘病等症。

治宜顺气降逆,消食化痰。

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

三药均能行气,皆属治痰理气之常用药,合而用之,可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

临床应用时,观其何证居多,则以何药为君,其效尤佳。

然本方总属沉降行气消痰之剂,意在治标,若服后得效,则应兼顾其本。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痰之生也,或因律液所化,或由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

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

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

病因食积而起。

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

痰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

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

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

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成方便读》)。

《方剂学》PPT课件:16-祛痰剂

《方剂学》PPT课件:16-祛痰剂

[主治证病机]
清气化痰丸
火热犯肺 炼液为痰
痰阻气滞 气郁化火
痰热互结 内壅于肺
肺失宣肃---咳嗽气喘 痰稠色黄
阻碍气机---胸膈痞闷
呕恶
痰热内壅---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痰热 咳嗽
[治法]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清气化痰胆蒌仁 夏芩枳苓姜杏陈
胆南星 制半夏一两半 陈皮 杏仁 枳实 黄芩 瓜蒌仁 茯苓一两
第十六章 祛痰剂
[目的要求]
1、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组方配伍规 律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 天麻汤。
3、熟悉: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4、茯苓丸、小陷胸汤、滚痰丸、三子养亲汤、定痫 丸。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概念: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 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2、适应病证:痰病(痰、饮所致的病证) 3、痰病的治法:
三子养亲汤
• 痰壅气逆食滞证
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定痫丸
• 风痰蕴热之痫病
天麻 川贝 姜半夏 茯苓 茯神各一两 胆南星 石菖蒲 全蝎 僵蚕 琥珀各五钱 陈皮 远志各七钱 丹参 麦冬各二两 辰砂三钱
如肺热重,加石膏、鱼腥草清肺解毒;气急喘促者,加 桑白皮清肺止咳平喘,或合麻杏甘石汤;如兼感风热,加 桑叶、牛蒡子、银花、连翘疏风清热。
本方实为二陈汤之变化方,即方中去乌梅、甘草, 加胆南星、蒌仁、黄芩清热化痰;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变 燥湿化痰之剂为清热化痰之剂,而用于热痰咳嗽之证。
[主治证病机]
贝母瓜蒌散
二、方 剂
[主治证病机]
二陈汤
[治法]
湿痰证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陈梅姜一并存

第部分祛痰剂

第部分祛痰剂
方剂学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 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 腻,脉弦滑。
方剂学
扰内热痰 和不胃 胆 胃 和胆清 痰 化 气理
【方解】
痰热内扰 胆失清静
胆怯易惊 心烦不眠 夜多异梦 惊悸不安
胃失和降 — 呕恶呃逆
痰蒙清窍 — 眩晕癫痫
方剂学
? 处方:陈皮 15g,半夏 10g,白术 10g,胆南 星8g,枳实 10g,竹茹10g,云苓15g,桑寄 生15g,钩藤15g。5剂,水煎服。二诊 :头 目胀痛减轻 ,BP 160/98 mmHg ,苔变薄 , 腻苔稍减 ,脉仍见滑象。守方 5剂。三诊 : 诸症均见好转 ,BP156/90mmHg,舌苔 更薄。知药中病 ,嘱其再服20剂,后诊眩晕 胀痛已愈 ,BP 150/90mmHg ,改服小剂 量降压药 ,血压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李祥农,等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江西 中医药 .2005 ;36 (10):53]
方剂学
痰 成聚湿运 健失脾 证痰湿 中和气理痰化 湿燥
【方解】
痰浊犯肺
咳嗽痰多
稀白易咯
阻遏清阳:头眩心悸
痰阻气机
胸脘痞满 不思饮食
君 半夏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臣 橘红
燥湿化痰 理气和胃
茯苓
和健胃脾渗湿
化痰
佐 乌梅
敛肺以防
燥散伤肺
生姜 化痰止呕
使 甘草
制半夏之毒
调和诸药
方剂学
【配伍特点】 燥湿祛痰兼以行气健脾,标 本兼顾;辛散温燥之中寓有酸敛收摄, 散不伤正,敛不留邪。
佐 开胃化痰
姜汁 制半夏之毒
方剂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痰剂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 湿痰咳嗽宜用:()A.温胆汤B.二陈汤C.茯苓丸D.止嗽散 E.消气化痰丸2. 除……以外,均为二陈汤的适应证:()A.痰白易咯B.胸膈痞闷C.恶心呕吐D.烦躁不安 E.肢体倦怠3.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舌苔白润,脉滑宜用:()A.苏子降气汤B.小青龙汤C.止嗽散D.二陈汤 E.苓甘五味姜辛汤4.除……以外,均为二陈汤的功用:()A.燥湿B.化痰C.清肺D.理气E.和中5.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组成:()A.半夏B.枳实C.竹茹D.白术E.茯苓6.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用:()A.定痫丸B.滚痰丸C.朱砂安神丸D.温胆汤E.导痰汤7.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主治证:()A.身倦乏力B.胆怯易惊C.心烦不眠D.呕吐呃逆E.癫痫8.温胆汤中有清胆和胃,止呕除烦的药物是:()A.竹茹B.半夏C.枳实D.橘皮E.茯苓9.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功用:()A.理气B.疏肝C.化痰D.清胆E. 和胃10.清气化痰丸组成中有:()A.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B.陈皮、半夏、枳壳、茯苓C.陈皮、枳实、杏仁、茯苓D.陈皮、半夏、茯苓、大枣E.陈皮、半夏、茯苓、竹茹11.除……以外,均为清气化痰丸的功用:()A.宣肺B.理气C.清热D.化痰E.止咳12.痰热咳嗽宜用:()A.二陈汤B.清气化痰丸C.温胆汤D.泻白散E.麻杏石甘汤13.除……以外,均为清气化痰丸的主治证:()A.痰稠色黄B.气急呕恶C.胸膈痞闷D.脉缓E.苔黄腻14.咳嗽,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宜用:()A.二陈汤B.温胆汤C.贝母瓜萎散D.清气化痰丸E.麻杏石甘汤15.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用:()A.贝母瓜萎散B.二陈汤C.温胆汤D. 小陷胸汤E.清气化痰丸16.燥痰咳嗽宜用:()A.二陈汤B.清气化痰丸C.贝母瓜蒌散D.百合固金汤E.沙参麦冬汤17.贝母瓜蒌散组成中有:()A.橘红茯苓炙甘草B.橘红桔梗杏仁C.橘红桔梗花粉D.橘红半夏生姜E.陈皮半夏生姜18.除……以外,均为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A.咯痰不爽B.涩而难出C.口渴引饮D.咽喉干燥E.苔黄而干19.咳嗽,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宜用:()A.止嗽散B.养阴清肺汤C.贝母瓜蒌散D.清气化痰丸E.桑杏汤20.除……以外,均为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主治证:()A.脉弦滑B.胸隔不快C.浮肿D. 舌苔白滑E.咳痰清稀量多21.咳嗽,痰清稀,量多色白,舌苔白滑,脉弦滑,宜用:()A.二陈汤B.茯苓丸C.苓甘五味姜辛汤D.小青龙汤E.麻黄汤22.三子养亲汤的功用是:()A.温肺化痰,降气消食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C.降逆化痰,益气和胃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E.宣利肺气,疏风止咳23.三子养亲汤的主治是:()A.痰壅气滞B.实喘C.哮喘D.痰饮E.湿痰咳嗽24.射干麻黄汤的主治证:()A.燥痰证B.寒饮郁肺结喉证C.湿痰证D.热痰证E.风痰证25.止嗽散的功用是:()A.燥湿化痰,理气和中B.润肺清热,理气化痰C.疏散风寒,宣利肺气D.温肺化饮,下气祛痰E.燥湿化痰,平肝息风26.三子养亲汤的组成有:()A.白芥子、苏子、菟丝子B.枸杞子、苏子、莱菔子C.白芥子、桔梗、莱菔子D.白豆蔻、苏子、莱菔子E.白芥子、苏子、莱菔子27.除……以外,均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A.枳实B.橘红C.生姜D.大枣E.茯苓28.除……以外,均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A.燥湿B.平肝C.化痰D.止咳E.熄风29.证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宜用:()A.川芎茶调散B.天麻钩藤饮C.茯苓丸D.半夏白术天麻汤E.苓桂术甘汤30.除……以外均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A.眩晕B.头痛C.胸闷D.心烦E.呕恶二、多项选择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

1.小柴胡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人参B.白术C.黄芩D.黄柏E.生姜2.温胆汤的主治证有:()A.胆怯易惊B.头眩心悸C.心烦不眠D.夜多异梦E.呕恶呃逆3.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A.热入血室B.少阳夹杂证C.疟疾D.黄疸E.虚劳4.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表现有()A.胸胁苦满B.口苦C.喜呕D.目眩E.脉弦5.小柴胡汤主治病愈机理是()A.上焦得通B.胃气因和C.津液得下D.身濈然汗出而解E.下焦得通三、B型题:一组试题共有A、B、C、D、E五全备选答案,请选出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

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每个小题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择,也可不被选择。

A半夏、乌梅B半夏、石草蒲C半夏、朴硝D人参、黄芪E半夏、大黄1.小柴胡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2.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含有药物是:()A少阳寒湿证B少阳湿热证C少阳夹杂证D少阳阳明合病E少阳热结证3.小柴胡汤主治证是:()4.蒿芩清胆汤主治证是:()A犀角地黄汤B清营汤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E达原饮四、判断题:对的打(A),错的打(B)。

1.二陈汤中配伍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2.二陈汤主治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等。

()3.温胆汤证主要是胆胃不和,胆郁痰扰证。

()4.清气化痰丸主治燥痰咳嗽,咽喉干燥。

5.清气化痰丸主治证表现为咳嗽,痰黄易咯。

()6.清气化痰丸主治证中舌象为舌苔白腻。

()7.贝母瓜蒌散主治证见咯痰不爽,涩而难出。

()8.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寒饮咳嗽,痰多粘稠色白。

()9.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舌苔白腻。

()10.半夏白术天麻汤亦可治气血不足之眩晕证。

()五、填空题:1.祛痰剂是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作用,主治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2.二陈汤主治()证,贝母瓜蒌散主治()证。

3.二陈汤用乌梅的意义是()。

4.清气化痰丸配伍茯苓的意义是()。

5.橘红在贝母瓜蒌散中的配伍意义是()。

六、简答题:1.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健脾药的意义是什么?2.二陈汤中半夏、橘红的配伍意义是什么?3.清气化痰丸的辨证要点是什么?4.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辨证要点是什么?5.苓甘五味姜辛汤中配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6.半夏白术天麻汤配伍半夏、天麻的意义是什么?7.试论述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主治、立法及组成的异同:(6)七、病例讨论:患者黄××,男,67岁。

证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分析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方药配伍关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 D D C D 6-10 D A A B C 11-15 A B D D D 16-20 C C C C C21-25 C A A B C 26-30 E A D D D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CDE4.ABCDE三、B型题:1.ABCDE2.ABCDE3.ABCDE4.ABCD5.四、判断题:错的打(B),对的打(A)。

1-5 B A A B B 6-10 B A B A B五、填空题:1.化痰蠲饮2.湿痰燥痰3.收敛肺气,以防燥散伤正4.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5.理气化痰六、简答题:1. 理气能使气顺痰消;(1分)健脾则治生痰之源。

(1分)2. 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1分)橘红为臣,理气行气并燥湿祛痰,使气顺则痰消。

(1分)3. 辨证要点是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1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分)4.辨证要点是眩晕见胸闷呕恶,(1分)舌苔白腻,脉弦滑。

(1分)5.五味子敛肺止咳,(1分)与细辛、干姜相伍,使散中有收,散不伤正。

(1分)6.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1分)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相合,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在方中为君药。

(1分)7.两方主治证均有寒饮内蓄,肺病而咳,吐痰清稀等(1分)。

其方剂立法,均采用了温肺化饮,止咳平喘(1分)。

方药组成中,都有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并配伍五味子敛肺止咳(1分)。

所不同者,前方所治单是寒饮内蓄,故立法但用温肺化饮。

其方药组成主用干姜温肺化饮,配伍细辛温肺化饮,茯苓利湿消饮为辅,用五味子敛肺止咳为佐,甘草调药为使(1分)。

而小青龙汤所治为表里同病,外有风寒客表,里有寒饮内停,故其证候中不但见有咳嗽气喘,吐痰清稀等肺病寒饮证候,且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寒症状,因而立法采用表里双解,一方面解表散寒,一方面温肺化饮,但以治表为先(1分)。

方药组成,以麻黄,桂枝解表散寒为主,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为辅:半夏燥湿化痰,芍药、五味子养阴敛肺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如是则表邪可散,里饮能化,而有表里双解之意(1分)。

七、病例讨论:病机分析: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

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

(2)辨证:风痰上扰。

(1)治法: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1)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1)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2)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为君药。

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

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

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