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件的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电泳检验标准

电泳检验标准
3.5照明要求:在光度大于70W发上的环境下检验,(以光度仪测试结果为准)。
4缺陷定义
4.1严重缺陷 此种缺陷将导致装配者或使用者受到伤害或产品不能执行其功能之缺陷。
4.2主要缺陷
将可能造成产品之功能故障, 降低其使用效能或其它有关客户主要规定品质偏差的缺陷, 或可能影响出货的标准规定及对产品的使用者造成不良抱怨, 均属主要缺陷。
1目的
1.1为确保龙发金属表面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1.2用以规范和统一电泳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
2.1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
2.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
2.3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
在产品表面 所残留的油 污
面积小于1/10,且未腐 蚀至基材
面积大于1/10,且
腐蚀至基材
整个工件金属 全部腐蚀至基 材
目视检查
任何位置的翘曲,变形 都不允许
目视检查与
样件对比
刮伤长在13毫米,宽
0.2毫米,面积
1000-5000内(平方毫
米)只允许有2处
油渍裸手触摸时没有粘 手感,且未有结成块状
刮伤长在13毫米, 宽0.2毫米,面积
2.4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
2.5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检验条件:
3.1检验工具:目视;
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50cm;
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
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

制件电泳判定标准

制件电泳判定标准

电泳件外观检查标准
一、目的
本标准为明确制件外观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为制造过程及外观检马佥提供依据,特制订本评价标准。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制件外观质量检验判定标准。

三、面级定义
1、A级面:上壳体上表面;下壳体底面(外露面)(见图1)
2、B级面:上壳体下表面、下壳体上表面;(见图2)
图2—B级面
四、外观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标准
1-目视要求: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室外多云自然光或下述光线相近的室内适当亮度的日光灯光(500-80(Hux)。

眼睛与被检样件距离0. 4m-0. 6m,与被检表面成45°、90°、135°的角度进行注视检查。

2.触摸要求:需佩戴检验专用手套。

相关文件
《出库检验记录》^
《岀厂检验报告》
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要求执行。

本标准未尽事宜请参考同行业及其它公司的相关标准及规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
编制审核
批准:
五、八、。

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电泳件外观检验是指对电泳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泳件的外观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的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电泳件外观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常见的外观缺陷和处理措施。

一、外观检验标准。

1. 表面平整度,电泳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凹凸、皱纹、气泡、流痕等缺陷。

2. 涂层附着力,电泳件的涂层应牢固附着在基材表面,不得有脱落、剥落、起泡等现象。

3. 涂层厚度,电泳件的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或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4. 表面光泽度,电泳件的表面应具有一定的光泽度,不得出现暗淡、发白等情况。

5. 色泽一致性,同一批次的电泳件应具有一致的色泽,不得出现色差、色斑等问题。

二、外观检验方法。

1. 目测检查,通过肉眼观察电泳件的表面质量,检查是否有凹凸、气泡、流痕、脱落等现象。

2. 器具检测,使用表面粗糙度仪、厚度计、光泽度计等专业仪器对电泳件进行表面质量的检测和测量。

3. 对比检验,将待检电泳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检查色泽、光泽度、平整度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常见外观缺陷及处理措施。

1. 凹凸、皱纹,可能是由于材料表面不平整或涂装工艺不当造成的,应重新调整涂装工艺,保证涂装均匀平整。

2. 气泡、流痕,可能是由于底材表面有油污、水分等导致的,应加强底材清洗和预处理工艺。

3. 脱落、剥落,可能是由于底材表面处理不当或涂装工艺不合理导致的,应重新设计涂装工艺,提高涂层附着力。

4. 色差、色斑,可能是由于涂料配比不当或工艺控制不严导致的,应调整涂料配比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四、结语。

电泳件外观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外观缺陷,才能生产出外观优良的电泳件,满足客户的需求。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电泳件的外观质量,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电泳检验标准

电泳检验标准

1 目的1.1为确保龙发金属表面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1.2用以规范和统一电泳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 职责及权限:2.1 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2.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3 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4 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2.5 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 检验条件:3.1检验工具:目视;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50cm;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3.5照明要求:在光度大于70W发上的环境下检验,(以光度仪测试结果为准)。

4 缺陷定义4.1严重缺陷此种缺陷将导致装配者或使用者受到伤害或产品不能执行其功能之缺陷。

4.2主要缺陷将可能造成产品之功能故障,降低其使用效能或其它有关客户主要规定品质偏差的缺陷,或可能影响出货的标准规定及对产品的使用者造成不良抱怨,均属主要缺陷。

4.3次要缺陷指不影响产品的适用性和功能性或外观的缺陷,对产品的使用者不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影响之缺陷,均属次要缺陷。

5 表面定义:5.1 :A级面:正常使用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如龙杰产品打标识面或齿轮均属正面5.2 :B级面:正常使用中,不直接观察到但外漏次要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5.3 :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电泳通常缺陷判定标准表6.1:白件来料不良判定标准6.2:黑件不良判定标准(N=数量,L=长度,W=宽度,H=高度(深度))。

电泳件的检验标准

电泳件的检验标准

电泳件的检验标准
一、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电泳件
二、外观检查
电泳后的表面应无颗粒、疙瘩、陷穴、缩孔、针孔、水滴迹、斑痕、夹杂异物、挂流、不匀、粗糙、露底、剥落等缺陷
三、泳层厚度
泳层厚度在10-18µm
四、泳层附着力
(1)用划格法测定:即以1mm间距进行划100方格检验,划格力度深达底材,然后用3M胶布贴上,瞬间用力拉开,不得脱落20/100 (2)用圆滚线划痕法测定:用附着力测定仪测定,不低于GB/T1720中的5级。

五、泳层硬度
涂层用犁耕法测定:即以2H铅笔将笔芯前端切齐,铅笔与待测物成45度推出,表面无划痕.
六、泳层耐蚀性
电泳件要求24小时或48小时的中性实验,实验后试样的边缘以及外表面不出现白色、黑色或棕色等腐蚀点,即按GB/T6461判定覆盖层不低于5级
七、需要时,供方需出具质检报告。

阴极电泳工艺与检验标准

阴极电泳工艺与检验标准

阴极电泳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文件编号: HBWP—YJDY—2015编制:张龙审批: 胡方灿批准:蒋祖君年月日发布年月日执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阴极电泳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产品钢板厚度在4mm一下的薄板件(驾驶室、覆盖件、电控柜)以及无机加工面、加工孔的结构件的防护底涂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30 漆膜硬度检测法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7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6739 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753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GB/T 13312 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HG/T 3334 电泳漆漆膜制备法HG/T 3335 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6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7 电泳漆库仑效率测定法HG/T 3338 电泳漆沉淀积量测定法HG/T 3339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3 术语3.1 电泳电泳涂装是带电荷的水溶性涂料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在相反电荷电极上沉积形成涂层的工艺.有阴极电泳与阳极电泳之分。

3.2 泳透力泳透力是指电泳液在规定的电泳条件下(电压、时间、固体分和PH值),深入被屏电极点沉积的能力。

3。

3 槽液固体分系指电泳槽液中成膜物质(树脂与颜料)的含量,一般以质量百分数表示.4 工艺4。

1 工艺流程图4。

1.1 电泳工艺流程图4.1.2 前处理工艺流程图4。

2 工艺过程4。

电泳检验标准

电泳检验标准

1 目的1.1为确保龙发金属表面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1.2用以规范和统一电泳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 职责及权限:2.1 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2.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3 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4 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2.5 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 检验条件:3.1检验工具:目视;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50cm;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3.5照明要求:在光度大于70W发上的环境下检验,(以光度仪测试结果为准)。

4 缺陷定义4.1严重缺陷此种缺陷将导致装配者或使用者受到伤害或产品不能执行其功能之缺陷。

4.2主要缺陷将可能造成产品之功能故障,降低其使用效能或其它有关客户主要规定品质偏差的缺陷,或可能影响出货的标准规定及对产品的使用者造成不良抱怨,均属主要缺陷。

4.3次要缺陷指不影响产品的适用性和功能性或外观的缺陷,对产品的使用者不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影响之缺陷,均属次要缺陷。

5 表面定义:5.1 :A级面:正常使用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如龙杰产品打标识面或齿轮均属正面第 1 页;共6 页标题:电泳外观标准 发布日期 编号:版本号:发布状态第 2 页;共 6 页5.2 :B 级面:正常使用中,不直接观察到但外漏次要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 5.3 : C 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电泳通常缺陷判定标准表 6.1:白件来料不良判定标准 序号 项目 缺陷描述 允收图片缺陷图片允收轻微缺陷 主要缺陷 检验方法 1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面积小于1/10,且未腐蚀至基材面积大于1/10,且腐蚀至基材整个工件金属全部腐蚀至基材目视检查2变形 局部形状产生变异任何位置的翘曲,变形都不允许//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3碰伤/划伤零件表面的呈凹陷或条状的浅沟刮伤长在13毫米,宽0.2毫米,面积1000-5000内(平方毫米)只允许有2处 刮伤长在13毫米,宽0.2毫米,面积1000-5000内(平方毫米)只允许有2-7处不超过正常制造标准(如由于定位偏而造成的压伤不允收)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标题:电泳外观标准 发布日期 编号:版本号:发布状态第 3 页;共 6 页4 油污 在产品表面所残留的油污油渍裸手触摸时没有粘手感,且未有结成块状 油渍裸手触摸时有粘手感,且有结成块状/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5 漏加工来料产品未加工完整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6铁屑 在冲切面形成的突起多余物,在边沿或孔上呈突起状突出边缘小于0.1mm0.1<突出毛边<=0.15mm突出边缘大于0.15mm ,尖利可能造成伤害 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7管内异物 管内有多余残留的异物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目视检查与样件对比6.2:黑件不良判定标准(N=数量,L=长度,W=宽度,H=高度(深度)) 序号项目 缺陷描述允收图片缺陷图片允收 轻微缺陷 主要缺陷检验方法标题:电泳外观标准 发布日期编号:版本号:发布状态第 4 页;共 6 页1水印电泳时水未擦干导致的水流印1.物件外表面夹水纹明显,经后续加工可消除;2.物件外表面夹水纹明显,经后续加工不可消除,但对产品外观无影响物件外表面夹水纹明显,经后续加工不可消除,影响产品外观物件外表面,A 级面,不能有明显的夹水纹目视检查2积瘤在工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A 面:不允收;B 面:L ≤3.50mm ,W ≤2mm ,H ≤1.0mm ;C 面:L ≤4.50mm ,W ≤3mm , H ≤1.0mm不允收 不允收目视检查3碰伤/划伤零件表面的呈凹陷或条状的浅沟面壳·支架·底壳的A/B 都不允许B 面:L ≤1.0,N=1B 面:L>1.0,N>1目视检查4桔皮喷涂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Q/QX-JS-P-004
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本号
A
共4


1页
漏镀
产品表面
不允许有镀层
未镀上的情况
电镀件A面或B面有漏底材现象,不可接受
电镀件A面或B面有相关镀层未镀上,不可接受
电极点周围有未镀上痕迹,组装后不能完全遮盖,其外露面积 S≤2mm²,且40cm处观察不明显
电镀件凹位或阴角位明显发黄,组装后又不能够遮盖的,不可接受
电镀件内部出现发黄面积超过其他所在面的1/3或在组装后基本可遮盖,可接受
电镀件内部未镀上的地方生锈,不能接受
六价铬
六价铬含
量低于
1000ppm
六价铬含量超标,不能接受
8 装配标准
8.1 与本产品相配的其他配件应进行试装,要求配合良好。

8.2 产品装配后,有转动部位处,应无干涉或受阻的现象。

8.3 带螺母的产品需试打螺丝,用扭力计以2.5kg的力将配套螺丝打入螺母内,无打不进打不紧(滑牙)或难打现象。

(最大破坏力必须小于3.5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泳件的检验标准
一、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电泳件
二、外观检查
电泳后的表面应无颗粒、疙瘩、陷穴、缩孔、针孔、水滴迹、斑痕、夹杂异物、挂流、不匀、粗糙、露底、剥落等缺陷
三、泳层厚度
泳层厚度在10-18µm
四、泳层附着力
(1)用划格法测定:即以1mm间距进行划100方格检验,划格力度深达底材,然后用3M胶布贴上,瞬间用力拉开,不得脱落20/100 (2)用圆滚线划痕法测定:用附着力测定仪测定,不低于GB/T1720中的5级。

五、泳层硬度
涂层用犁耕法测定:即以2H铅笔将笔芯前端切齐,铅笔与待测物成45度推出,表面无划痕。

六、泳层耐蚀性
电泳件要求24小时或48小时的中性实验,实验后试样的边缘以及外表面不出现白色、黑色或棕色等腐蚀点,即按GB/T6461判定覆盖层不低于5级
七、需要时,供方需出具质检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