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听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 首先,确认所使用的电测听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电测听设备的电源是否接通,以及各个连接线是否牢固。
2.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准备。
清除被测物体上的杂质和污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确定被测物体的电极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电极,如表面电极、插入电极等,并将电极正确放置在被测物体上。
4. 连接电测听设备和被测物体。
根据设备和被测物体的接口要求,正确连接各个部件,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5. 开始进行电测听。
根据测量要求和设备的操作指南,启动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
6. 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观察显示屏上的数据和曲线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7. 分析和解释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8. 停止测量并关闭设备。
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行,并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关闭和保存。
二、注意事项1.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必须确保设备和被测物体的安全。
如有必要,可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电击和其他意外伤害。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避免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设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和设备寿命。
3. 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电测听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4. 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
在操作设备时,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和设备损坏。
5.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保证测试的可靠性。
6. 注意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在得出测量结果后,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避免结果的误解和误用。
7.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避免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损失。
8. 在进行电测听时,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进行每一步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1、测试范围的划分:将需要测试的电缆和各个端子根据图纸终端按照一定的编号,将每一段缆线神分成测试区域,初步确定哪段线路应该测及哪些端子之间有关联。
2、测试准备:根据图纸、书面说明以及技术规定,确定电测听过关使用测试线的类型、属性和长度,以及测试仪器的选型、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
3、连接:根据测试仪器和测量线的性能起点、中点和终点之间连接,确保测试端口与电路末端图示一致,避免测量误差。
4、测量:操纵测试仪器按照正确进行测量,可以查看测试仪器上面,看到上屏数据或者是报警声,关注阴极电压、阳极电压,并尽可能减小两长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和绝缘电阻允许值,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
5、核查:确定屏幕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并检查电路图,确定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做改正。
6、留存:完成测试后,要将测试报告或结果保存,以备终检和验收使用,同时记录测试数据,有利于日常管理。
7、清理: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软件等随时关注,测试完成后归档存好,以备后续重复使用。
清除测试过程中使用的钳口、探头以及测试仪器上残留下来的金属弹簧,避免产生干扰。
电测听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电测听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操作流程:
1.受试者佩戴耳罩,蓝色端置于左耳,红色端置于右耳,黑色柱
状应答器置于手中。
2.测试时,受试者耳中听到"嘟嘟"声时,按下应答开关1-2秒,
表示自己已经听到声音。
注意事项:
1.保持场所安静,禁止高声喧哗。
测试前最好先休息5分钟,保
持心态平静。
2.头发拨到耳朵后面,露出双耳;摘下头饰、耳环。
冬季时应脱
下厚重的外套,耳机戴好后不要用手去碰。
3.注意测试过程,一次只测一耳,两耳分别测试,一般先测右耳。
4.测试过程中不要随意讲话,如果有问题应先举手示意,经医生
同意后,与医生交谈。
电测听力的正常范围

电测听力的正常范围
电测听力检测是指通过电流刺激耳蜗来测量听觉能力的一种诊断方法。
正常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噪声暴露等因素有所不同,但通常认为正常听觉的电流阈值在毫安或更低。
如果需要确定您的具体电测听力正常范围,建议您咨询耳鼻喉科医生或听力专家。
在进行电测听力检测时,医生会通过将电流通过听管或耳机的驻极插入耳蜗来刺激听觉神经。
患者在听到声音时会反应。
由于电流的强度会逐渐增加,所以医生可以确定最小电流强度,在哪个电流强度患者才能听到声音。
这个电流强度被称为阈值。
正常的阈值通常在25到30分贝以下。
阈值越高,听力损失就越严重。
电测听操作规程范文

电测听操作规程范文
一、安全注意事项
1.在进行电测听操作之前,必须了解所使用设备的使用说明,并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2.在进行电测听操作之前,必须将设备接地,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注意避免接触高压电源,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6.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将设备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7.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或服用药物。
二、设备操作流程
1.打开电测听设备的电源,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连接电测听设备与待测物体之间的电缆。
3.使用电测听设备提供的探头,在待测物体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电测听。
4.调整电测听设备的参数,以获取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5.在电测听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设备显示的测量数值,并记录相关数据。
6.在完成电测听操作后,关闭设备的电源,并断开与待测物体之间的电缆。
7.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下次使用时设备正常工作。
三、故障处理
1.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确保自身安全。
4.在处理设备故障时,不得随意拆卸设备或更换设备部件,以免造成
更大的损坏。
四、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1.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注意降低操作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在使用电测听设备时,必须小心使用,并防止设备造成伤害或事故。
3.在使用电测听设备时,必须注意保存设备的工作记录,并及时备份
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4.在电测听操作结束后,必须恢复工作台的整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总结:。
体检电测听是什么标准

体检电测听是什么标准体检电测听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来辅助医生进行听力测试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听力状况,从而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那么,体检电测听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的呢?首先,体检电测听的标准包括设备标准和操作标准。
设备标准是指使用的电子设备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医疗器械标准,保证其精准度和安全性。
而操作标准则是指医生和技术人员在进行体检电测听时需要遵循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体检电测听的标准还包括测试参数和结果判定标准。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设定一系列的测试参数,如测试频率范围、音量范围、测试时间等,这些参数的设定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
在测试结果判定上,也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来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另外,体检电测听的标准还包括数据记录和报告标准。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这些数据的记录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针对测试结果,还需要制作相应的测试报告,这些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总的来说,体检电测听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进行体检电测听时,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试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加强对体检电测听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测试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体检电测听标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测试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体检电测听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测试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职业病电测听标准

职业病电测听标准
职业病电测听标准是指用电测听仪器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听力检测时需要遵循的一套规范。
以下是常用的职业病电测听标准:
1. 测听环境:测听室内应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噪音干扰,确保准确的听力测试结果。
2. 电测听频率范围:常用的电测听频率范围为250 Hz至8000 Hz,根据需要也可扩展至125 Hz至16000 Hz。
3. 电测听响应类型: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求,可选择自由场或插入式电测听响应类型进行测试。
4. 电测听信噪比:电测听时应保证适当的信噪比,以确保被测者能够听到测试信号并正确响应。
5. 电测听参数: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电测听参数,包括测试耳、测试频率、测试强度等,以获得准确的听力数据。
6. 电测听阈值判断:根据被测者的反应确定听力阈值,一般采用空气传导和骨导两种方式来获取听力阈值。
7. 电测听结果解读:根据电测听数据,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相关的听力损失。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测听只是职业病诊断和评估的一个辅助
手段,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暴露史、症状表现、体检结果等多个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的职业病诊断和评估结论。
因此,在进行电测听测试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标准,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评估。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4.1听力损伤评定 听力损伤评定 如果语频听力损失小于40dB,均属观察对象,结合高频损 ,均属观察对象, 如果语频听力损失小于 失情况可分为Ⅰ Ⅳ 如果在高频听力损失的基础上, 失情况可分为Ⅰ-Ⅳ级。如果在高频听力损失的基础上,语频听
力损失大于40dB,则按照公式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 ,则按照公式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力损失大于
3.2.2骨导听阈的测定 骨导听阈的测定: 骨导听阈的测定
如气导听阈正常,则骨导听阈可免测 如不正常 如气导听阈正常 则骨导听阈可免测.如不正常 特别是低频 则骨导听阈可免测 如不正常,特别是低频 听阈明显提高时,需进行骨导测听 测听时将骨导耳机置于乳突 听阈明显提高时 需进行骨导测听.测听时将骨导耳机置于乳突 处, 需进行骨导测听 其它操作同气导. 其它操作同气导
实验十二
一:理论知识复习
电测听
1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1)气传导,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 )气传导,声波——外耳道 外耳道——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 外耳道 振动——听骨链 听骨链——内耳卵 圜窗 前庭膜——外淋巴振 鼓膜 振动 听骨链 内耳卵 圜窗——前庭膜 前庭膜 外淋巴振 荡——内 淋巴振荡 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 内 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 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 神经纤维兴 为听神经——中枢 中枢——音响感觉;2)骨传导,声波 音响感觉; )骨传导,声波—— 奋——为听神经 为听神经 中枢 音响感觉 颅骨——内耳。 内耳。 颅骨 内耳 2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暂时性听阈位移 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 相关名词 ); );V型下陷 型下陷。 ( TTS ); 型下陷。
2.2频率选择开关:一般频率设置为125, 频率选择开关:一般频率设置为 频率选择开关 , 250,500,1000,2000,3000,4000, , , , , , , 6000,8000HZ。气导测试范围为 , 。气导测试范围为125— 8000HZ;骨导测试范围为250—8000HZ。 ;骨导测试范围为 。 2.3纯音 语言信号输出开关 ; 用以将噪声信 纯音-语言信号输出开关 纯音 语言信号输出开关; 号输出给左耳或右耳作两耳交替平衡实验。 号输出给左耳或右耳作两耳交替平衡实验 。
轻度听力损伤:26-40dB 轻度听力损伤: 中度听力损伤: 中度听力损伤:41-55dB 重度听力损伤: 重度听力损伤:56-70dB 噪声性聋: 71-90dB 噪声性聋:
3.2.1气导听阈测定 气导听阈测定: 气导听阈测定 通常从1KHZ纯音开始 按下纯音键调节听力衰减器旋钮,增加 值.当被 通常从 纯音开始,按下纯音键调节听力衰减器旋钮 增加dB值 当被 纯音开始 按下纯音键调节听力衰减器旋钮 增加 测试者在某一dB值下听到信号后 便将信号强度降低,直至听不到为止 然后再 测试者在某一 值下听到信号后,便将信号强度降低 直至听不到为止.然后再 值下听到信号后 便将信号强度降低 直至听不到为止 以5dB为一挡上下推动数次 最后确定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听阈值.以后以同样的 为一挡上下推动数次,最后确定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听阈值 以后以同样的 为一挡上下推动数次 最后确定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听阈值 方法测试1KHZ以上的高频听力和 方法测试 以上的高频听力和1KHZ以下的低频听力 由高频回测低频听力 以下的低频听力.由高频回测低频听力 以上的高频听力和 以下的低频听力 时仍从1KHZ开始 既重测一次1KHZ的听力如前后两次基本一致则表示测试准 时仍从 开始,既重测一次 的听力如前后两次基本一致则表示测试准 开始 既重测一次 确,否则需要重复高频听力测试 再依次测试低频部分听力.测完一耳再测量另 否则需要重复高频听力测试.再依次测试低频部分听力 测完一耳再测量另 否则需要重复高频听力测试 再依次测试低频部分听力 一耳.如果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时 则测听力较差耳时应同时对较好耳进行噪声掩 一耳 如果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时,则测听力较差耳时应同时对较好耳进行噪声掩 如果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时 蔽.测试时纯音衰减器的调节时间不宜太快 声音刺激的停留时间时间不宜短于 测试时纯音衰减器的调节时间不宜太快,声音刺激的停留时间时间不宜短于 测试时纯音衰减器的调节时间不宜太快 两秒. 两秒
3.2.3掩蔽 掩蔽: 掩蔽
因为给予被测耳的信号可以绕过头顶或通过头颅传到对侧 造成测试错误,所以需对好耳用一定强度的噪声进行掩蔽 耳,造成测试错误 所以需对好耳用一定强度的噪声进行掩蔽 如测 造成测试错误 所以需对好耳用一定强度的噪声进行掩蔽.如测 掩蔽-平衡 平衡” 的位置,右耳 左耳气导听力时将 “掩蔽 平衡”开关置于 “右”的位置 右耳 机即有噪声输出,掩蔽用的声级一般采用 机即有噪声输出 掩蔽用的声级一般采用60-70dB. 掩蔽用的声级一般采用
果评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噪声性聋。 果评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噪声性聋。
正常: , 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 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25dB。 正常:N1,N2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 。 Ⅰ级:N1+A Ⅱ级:N1+B,D+A,N1+C , , Ⅲ级:N1+C,D+B , Ⅳ级:D+C Ⅴ级:E+B,E+C ,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 Ⅴ 级者, 需计算双耳平均 听阈,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听阈 , 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 或者当高频时 (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 ≥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根据计算结 , 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果 评 定 听 力 损 伤 及 噪 声 性 耳 聋 。
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分级
高 频 分 级 级 频
N2(< (<25dB) (< )
A(26-45dB) ( )
B(46-60) ( )
C(66-) ( )
语
N1(< (<25dB) (< ) D(26-40dB) ( ) E(40-) ( )
正常
Ⅰ Ⅱ 其它
Ⅱ Ⅲ Ⅴ
Ⅱ Ⅳ
1)右耳平均听阈 = HL500HZ+HL1000HZ+HL2000HZ ) 3 2) 左耳平均听阈 = HL500HZ+HL1000HZ+HL2000HZ ) 3 3)双耳平均听阈 = 较好耳平均听力(dB)×4+较差耳平均听力(dB) ×1 较好耳平均听力( ) 较差耳平均听力( ) ) 较差耳平均听力 5
3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3.1准备:听力测定应在隔音室内进行,室内噪声应低 准备:听力测定应在隔音室内进行, 准备 于30dB。校准听力计,测试开始后,有一段预试时间, 。校准听力计,测试开始后,有一段预试时间, 待反应正确后再进行正式测听。 待反应正确后再进行正式测听。 3.2听阈测定:采用断续纯音测定听力,两耳分别进行, 听阈测定:采用断续纯音测定听力,两耳分别进行, 听阈测定 如两耳听力接近,一般先测左耳 后测右耳 后测右耳;如两耳 如两耳听力接近,一般先测左耳,后测右耳 如两耳 听 力相差较大,则应先测听力较好的一侧 力相差较大 则应先测听力较好的一侧. 则应先测听力较好的1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1.2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2.1仪器的主要部件: 仪器的主要部件: 仪器的主要部件 2.1.1音频振荡器;既纯音发生器,可发出不同频率的纯 音频振荡器; 音频振荡器 既纯音发生器, 经多级放大后达测试要求。 音,经多级放大后达测试要求。 2.1.2噪声发生器;测听力时作掩蔽声。 噪声发生器;测听力时作掩蔽声。 噪声发生器 2.1.3耳机;分气导和骨导两种耳机。 耳机; 耳机 分气导和骨导两种耳机。 2.1.4衰减器;既声音强度调节器,用以控制耳机输出的 衰减器; 衰减器 既声音强度调节器, 纯音和噪声的强度。 纯音和噪声的强度。 2.1.5送话与回话装置;用以测试者与被测者之间进行交 送话与回话装置; 送话与回话装置 流。
3.2.4听阈测试记录 听阈测试记录: 听阈测试记录 表示左右耳;实线与虚线气导与骨导 一般用符号 “0”, “×”表示左右耳 实线与虚线气导与骨导 测 × 表示左右耳 实线与虚线气导与骨导,.测 试时如衰减器已调到最大值而被测试者仍无反应时,则以“ ” 试时如衰减器已调到最大值而被测试者仍无反应时 则以“↓”符 则以 号表示之. 号表示之 3.2.5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 每人每次测试一般不超过10min。TTS测试时间应在停止噪声 。 每人每次测试一般不超过 测试时间应在停止噪声 接触后两分钟内进行, 测定应在停止噪声接触12小时后进行 接触后两分钟内进行,PTS测定应在停止噪声接触 小时后进行。 测定应在停止噪声接触 小时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