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大赛测试卷答案分析
初中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1. 语文知识题:请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例句。
-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例句:他的工资对于家庭的开销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例句:他本已将报告写得非常完美,却又画蛇添足地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2. 数学应用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若周长为2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设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则长为2x厘米。
根据周长公式,2(x+2x)=24,解得x=4厘米。
所以,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
3. 英语词汇题: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填写对应的英文单词。
- 太阳:sun- 月亮:moon- 星星:star4. 科学实验题: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成气态;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时,水会结冰变成固态。
这个过程称为水的三态变化。
5. 历史知识题: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并列举其一项重要政绩。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 地理知识题:请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昼夜更替。
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会随着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7. 道德与法治题:简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它能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个诚信的社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8. 艺术欣赏题:请描述一幅你最喜欢的名画,并说明它为什么吸引你。
我最喜欢的名画是梵高的《星夜》。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动感的线条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它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传达了梵高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他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9. 体育知识题: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有氧运动,并说明它们对健康的益处。
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素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素养教育的组成部分?A. 科学素养B. 艺术素养C. 体育素养D. 政治素养答案:C2. 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个人能力B.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C. 增加知识储备D. 获得高分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素养教育的途径?A. 课堂教学B. 自我学习C. 社会实践D. 网络娱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 素养教育强调_______与_______的结合。
答案:知识与实践5. 素养教育的实施需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共同参与。
答案:教师、学生、家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描述素养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阶段,素养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习惯。
在中学阶段,应加强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等教育阶段,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8. 论述素养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素养教育与终身学习紧密相关。
素养教育不仅在学生阶段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终身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个人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而素养教育正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9. 阐述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促进素养教育。
家庭是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素养教育:一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二是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其责任感;三是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活动,拓宽视野;四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0.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素养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综评素养测试试题及答案

综评素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价值观?A. 富强B. 民主B. 文明D. 和谐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选举权C. 服兵役D. 财产权3. 科学素养是指个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哪项不属于科学素养的范畴?A. 科学知识B. 科学方法C. 科学态度D. 艺术鉴赏4. 以下哪项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所有选项都是5. 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A. 在线教育B. 电子书籍C. 虚拟现实D. 传统教学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以下哪项?A. 心理健康B. 社会适应良好C. 道德健康D. 所有选项都是7.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A. 诗词歌赋B. 书法绘画C. 宗教信仰D. 传统医学8. 以下哪项是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A. 遥感技术B. 人工观察C. 实验室分析D. 所有选项都是9. 以下哪项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A. 加法B. 减法C. 乘法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项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基因编辑B. 克隆技术C. 生物制药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请简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种信息技术产品。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请分析以下案例:某城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大量引进重工业企业,导致当地环境质量下降。
请从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的利弊,并提出改进建议。
综评素养测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D5. D6. D7. C8. A9. D10. D二、简答题1.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
那么你知道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的知识有哪些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一、积累与运用(55分)(一)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4分)指( )为( ) ( )笑( )非富丽( )( ) 背( )而(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并打“√”。
(4分)唱和(hé hè) 血(xuè xiě)液刚劲(jìng jìn) 运载(zǎi zài) ....(三)组词。
(4分)眷 ( ) 谴( ) 浆( ) 魁( )誉 ( ) 遣( ) 桨( ) 魅( )(四)综合知识填空(12分)1、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4分)亚圣诗圣医圣兵圣2、写出下面各居士的姓名。
(4分)青莲居士东坡居士柳泉居士易安居士3、“四书”是指《》、《》、《》、《》。
(4分)(五)、把下列格言、警句补充完整。
(10分)1、近朱者赤,。
2、听君一席话,。
3、路漫漫其修远兮,。
4、不积硅步,。
5、纸上得来终觉浅,。
(六)古诗词默写。
(10分)1、日出江花红胜火,。
2、黄梅时节家家雨,。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少小离家老大回,。
5、山重水复疑无路,。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9分)1、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句子。
(4分)这句不话对完全故事赵老师讲儿子爱的一个有 2、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意。
(5分)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为“把”字句:(2)变为“被”字句:(3)变为反问句:(4)变为设问句:(5)变为双重否定句:(八)文言文翻译。
(2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刚难者亦易矣;不为,刚易者亦难矣。
“这句文言文的大意是:二、常识填空题。
(6分)1、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第( )位;现任是( )、现任国务院是( )。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题目1:(2019 山东省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天空之城》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该片以动员琼斯飞行部队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幻想世界。
片中有一个重要角色是一只大鸟——拉皮塔。
拉皮塔是守护天空之城的神圣生物,它的名字源自印度神话,代表着自由和神秘。
拉皮塔的出现使得天空之城变成了一个奇妙的地方,也给主人公带来了很多冒险。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准确地概括出拉皮塔在《天空之城》中的重要作用?A. 拉皮塔是一只神圣的大鸟,它的出现寓意着自由和神秘。
B. 拉皮塔是一只大鸟,它的作用是保护天空之城。
C. 拉皮塔是一只充满奇幻色彩的大鸟,它的出现使得天空之城变得奇妙。
D. 拉皮塔是一只大鸟,它的名字源自印度神话。
答案:A题目2:(2020 湖南省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小明是一位热爱运动的中学生,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运动活动。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场爬山比赛,小明报名参加,并且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比赛结束后,他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小明参加爬山比赛的意义?A. 参加爬山比赛有益于小明的身体健康,也培养了他的毅力和坚持。
B. 小明通过参加爬山比赛,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C. 爬山比赛使得小明对大自然的美景有了更深的认识。
D. 小明参加爬山比赛获得了奖品,增加了自信心。
答案:A二、填空题请根据句意和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题目1:(2018 重庆市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小明非常喜欢阅读,家里的书架上________各类图书,从小说到诗歌都有。
答案:摆放着题目2:(2019 北京市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小明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学生,他热爱_________,音乐、绘画、写作统统都不放过。
答案:艺术三、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以“我的语文学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提示:你是一位初中学生,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素养大赛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素养大赛语文真题答案解析近年来,素养大赛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参加的重要考试,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素养。
而语文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科目,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
因此,本文将对素养大赛语文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解析。
题目为:“下列句子中,哪个可以用于描述作者的写作意图?”选项包括:A. 浮夸夸张 B. 简洁明了 C. 干巴无味 D. 冗长繁琐。
正确答案为B. 简洁明了。
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语气,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在写作时追求简洁明了的风格,目的在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迷惑读者。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一道填空题的答案。
题目为:“一篇好的文章应当__1__、__2__,让读者有所__3__”。
选项包括:A. 生动和创造性 B. 冗长和依赖性 C. 晦涩和迷惑性 D. 简单和直接性。
正确答案为A. 生动和创造性。
一篇好的文章应当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创造性的表达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进而有所收获。
除了阅读理解和填空题,素养大赛的语文部分还包括了写作题。
这一部分常常让学生头疼,因为写作需要丰富的词汇和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道写作题的答案解析:“请你以‘换位思考’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 不少于200字 2. 必须包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这道题目中,主题是“换位思考”,即以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考虑问题。
学生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列举相关的观点和理由进行论述。
重点是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回顾,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结尾。
综上所述,准确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是解答素养大赛语文真题的关键。
通过对阅读理解、填空题和写作题的答案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题型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解题的技巧。
同时,学生还应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在素养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付蹒(pán)跚应(yìng)届生B. 濒(bīn)临应(yīng)届生蹒(pán)跚C. 应(yīng)付蹒(pán)跚应(yìng)届生D. 濒(bīn)临应(yìng)届生蹒(pán)跚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再接再励穿流不息B.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C. 再接再励川流不息D. 再接再厉穿流不息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骄傲自满,从不谦虚谨慎。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骄傲自满,从不谦虚谨慎。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D.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可能明天会来。
B. 他明天可能会来。
C. 他明天可能不会来。
D. 他明天一定不会来。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拘小节。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和答案解析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知识(100分)一、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南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测试卷参考答案学校:姓名:分数:课程标准部分一、填空。
(14、15题每空3分,其它每空0.5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5、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体——部分——整体”整个教学全过程。
而不是整体感知课文全貌就可以了。
“整体——部分——整体”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体现和贯彻“整体把握”的思想。
6、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途径有读书、复述、概况内容7、整体把握的几个关键:①抓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②抓目标、问题,整体把握教学主题。
③抓语篇、语境,整体把握学习方法。
④抓引导、提升,整体把握学习收获。
8、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该达到的水平或程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9、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就是重视引导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观察、思考、评论、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多读、多写、多交际,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听、说、读、写、视、思、评、积累、感悟科学训练等。
10、“语文实践”与“语文训练”是新课标与原大纲的不同提法,“语文实践”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主动性“语文训练”则显示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被动性。
11、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五点要义:一个方式,一个关系,一个精神,一个能力,一个意识。
一个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个关系——师生平等关系,学习与主导的双主体,并重二元论一个精神——创新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
一个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创造,实践活动。
一个意识——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2011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强调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学习问题或学习问题链,设计成富有方法探寻、性质研究、价值取向等一系列思考、探究点。
面对信息,学会用整体思考、方位思考、重点思考、目标思考的方法,抓信息的重点,抓信息的大局,抓信息的实质,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抓什么。
13、多元对话是阅读的本质。
我们要的多元对话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现实生活之间的多元对话。
14、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15、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16、第一学段,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7、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18、拼音教学要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10分)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大类。
2、“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D)A、史学家司马迁B、汉武帝刘彻C、常胜将军霍去病D、不辱使命的苏武3、下面哪位人物和孟子、庄子、荀子合称“战国散文四大家”(B)。
A.墨子B.韩非子C.老子D.孔子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B)。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二、选择题(填序号) (10分)1、下列短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C )A 沉重的脚步沉重的打击沉重的负担B 沉痛的教训沉痛的心情沉痛的消息C 苍茫的大地苍茫的夜空苍茫的前途2、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C )A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下面几个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这朵花漂亮得很。
B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和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C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4、( B )着这双眼睛,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A端详 B凝视 C 注视 D凝望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D )A《聊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B《红楼梦》《西厢记》《史记》《三国演义》C《封神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史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教材处理部分1、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请进行教材分析,并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会认字:饶屿崖威武卵渔栖粪辈会写字: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能判断一段话中的中心句。
进一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并练习说话、写话。
5.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2、阅读人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七颗钻石》,用整体阅读的理念,设计本文的整体教学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15分)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cōng)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b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七颗钻石》是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个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他们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一、本课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理解七颗钻石与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学段目标:1、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
2、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一)先整体把握三个内容:1、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2、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
3、水罐发生了的4次变化:空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变成星星(二)再具体学习,每次是怎么变的?为什么变?A怎么变的?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达成共识:2、当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满的。
3、当小姑娘看到小狗干渴,把水分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由木质的变成了银的。
4、当小姑娘用小勺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自己不肯喝的时候,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
5、当小姑娘把仅有的一点水递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射出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澈新鲜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