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小训练

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翻译1.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 古之人,其度量必大,其志气必高,其心志必一。
(《孟子·离娄下》)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二)翻译下列句子,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左传·宣公十五年》)3.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史记·项羽本纪》)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二、答案(一)翻译1.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 古代的人,他们的度量必定宏大,他们的志气必定高昂,他们的心志必定专一。
3.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4.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二)翻译下列句子,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1. 谈笑间,有学问渊博的文人,交往中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 千里长堤,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溃。
3. 听到风声和鹤鸣,都疑心是追兵,把草木都当成了敌人。
4.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5.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高考文言文专项翻译训练

一、背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翻译成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项训练。
二、训练内容1. 翻译技巧(1)直译:直译是指将文言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保持原文的意思。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意译:意译是指在直译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翻译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还要青。
”(3)增译: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词语。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4)删译: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删除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简洁。
如:“孔子游于斯,亦乐也。
”翻译为:“孔子在这里游玩,也感到很快乐。
”2. 常见文言文句式翻译(1)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为:“刘备是天下的大英雄。
”(2)被动句:如:“吾不能与之争。
”翻译为:“我不能与他争斗。
”(3)倒装句: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4)省略句: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为:“君子的行为,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3. 文言文翻译实例(1)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翻译:“如果我们从事物的变化中观察,那么天地间的事物几乎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从事物的不变中观察,那么万物与我都是无尽的,我们又何必羡慕呢?”(2)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翻译:“天地是万物聚集的地方,光阴是百代人的过客。
”三、训练方法1. 阅读原文,理解文意。
2. 分析句子结构,确定翻译方法。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高中

一、练习内容1.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2.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3.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二、练习解析1. 第一段文言文出自《论语》,讲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翻译时,注意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翻译为“在其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翻译为“选择”,“善”翻译为“好的”,“不善”翻译为“不好的”。
2. 第二段文言文出自《孟子》,讲述了得道与失道的区别。
翻译时,注意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得道”翻译为“行得正道”,“失道”翻译为“背离正道”,“多助”翻译为“得到许多帮助”,“寡助”翻译为“得到很少帮助”,“至”翻译为“极点”,“畔”翻译为“背叛”。
3. 第三段文言文出自《荀子》,讲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翻译时,注意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的“跬步”翻译为“半步”,“至”翻译为“到达”,“小流”翻译为“小溪流”。
三、练习总结通过以上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翻译的关键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
2.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语、状语等。
3.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4. 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力求表达准确、通顺。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为高考文言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牛刀小试
4、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 之有矣! 参考答案: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无法 与自己为敌了,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还有什 么敌手呢?
高考模拟
参考答案:9.C 10.A 11.D 12.B 翻译: (1)天意如此,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 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省”1分; “曷”,怎么,难道,1分;句意1分) (2)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暖旨意的 称赞奖励。 (“数”1分,句意2分) (3)冬天寒冷,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 病人、寡妇、孤儿等。 ( “恤”“嫠”各1分, 定语后置句式 1分,句意1分)
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本节课的任务
1、总结翻译规律方法(每人至少三条)。 总结归纳 2、大意翻译得当,整体不违背具体语境。 整体感知 3、小处能联系所学,显示出专业翻译的特点。 联想运用 4、能熟练翻译所练,积累基础。 理解积累
温故知新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2、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3、乃饬所司当水涨各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 最薄者培之。 4、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 与役处。
高考零距离
2、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惧,乘 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詹) 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 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参考答案: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 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 国珍,不再问罪。
高考零距离
温故知新参考答案
1、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致有才能的人, 想要依靠(凭借)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2、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是超过我的人呢?他们怎么 会以离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 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 方培土加固。 4、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 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 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短句翻译训练题

一、原文:1. 鸿鹄将至,景翳翳已远。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二、翻译训练:1. 鸿鹄将至,景翳翳已远。
翻译:大雁即将飞来,远处的景色已经模糊不清。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事物的人不如喜欢事物的人,喜欢事物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翻译:桃花盛开,鲜艳夺目。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5.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翻译:谁说没有衣服?我和你同穿一件战袍。
三、解题思路:1. 理解原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通过字面意思和上下文来推断。
2. 分析关键词: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词,如“鸿鹄”、“景”、“夭夭”、“灼灼”、“得意”、“金樽”、“衣”、“袍”等。
3. 语法分析:分析原文的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4. 翻译方法:根据关键词和语法结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
5. 检查修正:翻译完成后,检查是否有错别字、语法错误等,并进行修正。
四、参考答案:1. 大雁即将飞来,远处的景色已经模糊不清。
2. 了解事物的人不如喜欢事物的人,喜欢事物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3. 桃花盛开,鲜艳夺目。
4. 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5. 谁说没有衣服?我和你同穿一件战袍。
通过以上训练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为学习古代文化和文学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重点文言文翻译 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

初中重点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100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译文:(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译文: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译文:(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4)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文:(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4)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一、翻译下列句子1.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贤哉回也!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15.父母唯其疾之忧。
16.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1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1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1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二、翻译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用法。
2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鸿门宴》22.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23.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2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2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26.内外..多置小门。
(归有光《项脊轩志》)27.朝服衣冠。
28.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2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0.闻.寡人之耳者。
3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2.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云》33.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3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3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史记·鸿门宴》36.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37.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8.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韩非子·说林下》3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40.不衫.不履.41.去伪.存真.42.除旧.布新.43.救死.扶伤.44.既东.封郑45.日.饮食得无衰乎?46.车.载斗.量47.风.餐露.宿48.抱头鼠.窜49.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50.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51.闻.寡人之耳。
52.项伯杀人,臣活.之。
5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4.渔人甚异.之。
5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7.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58.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5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6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翻译下列加点的词6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2.却看妻子..愁何在。
6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6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5.余叩所以..。
6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69.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70.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71.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7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7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4.先帝不以臣卑鄙..,猩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5.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76.天子春秋..鼎盛。
(皇上正当壮年)7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79.素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80.其游情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81.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82.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83.先生可留意..矣。
84.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85.古之学者..必有师。
86.将军岂有意..乎?87.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88.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8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90.新妇识马声、摄履相逢迎..。
91.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92.中心..藏之,何日忘之?93.属于作文..以记之。
94.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95.韩魏之经营..。
96.待晓堂前拜舅姑..。
97.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98.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9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贤于弟子。
(《师说》)..师,师不必10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10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10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参考答案1.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2.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3.我是在市井中操刀的屠夫。
4.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5.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嘲笑。
6.忠信却被怀疑,对国忠诚却被诬陷,能没有怨恨吗?7.永元年间,有人推举他当孝廉他不就职,屡次被三公官署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8.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9.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10.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啊。
11.阉党之乱中,做了大官却不改变志向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12.我不欺骗你,你也不欺骗我。
13.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怕不能了解别人啊。
14.“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
”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吧。
15.父母只担心他生病。
16.李姓家的孩子李蟠,不被现在风气所约束,向我学习。
17.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
18.让支撑房屋的柱子比南山的农田还多19.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渐渐低落,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20.(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21.目:用目示意。
22.蹄:用蹄踢。
23.军:驻扎。
24.云:像云彩一样。
景:像影子一样。
25.船:用船。
26.内:在里面。
外:在外边。
27.朝:在早晨28.岁:每年。
月:每月。
29.美:认为美。
私:偏爱。
30.闻:使……听到31.面:当面32.友:把……当作。
子:把……当作。
33.亡:使灭亡。
34.来:使来。
已经使他们来了,那就使他们安定。
35.从:让……跟随着。
36.食:让……吃饭。
孟尝君身边的办事的人因为孟尝君认为他卑贱,便让他拿粗劣的饭菜。
37.尊:使尊贵。
38.小:使变小。
大:使变大。
39.王:使……成为王。
40.衫、履:名词用作动词,穿布衫、穿鞋。
41.伪、真:形容词用作名词,虚假的东西、真实的东西。
42.旧、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事物、新的东西。
43.死、伤:动词用作名词,生命垂危的人、受伤的人。
44.东:在东面45.日:每天46.车、斗:用车,用斗47.风、露:在风里,在露天48.鼠:像老鼠一样49.客:像对待客人一样50.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耻。
51.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见。
52.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3.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54.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5.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6.甘、美、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是美味的,认为……是漂亮的,认为……是安全的,认为……是有乐趣的。
57.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年老。
58.使……沉,使……落;使……闭,使……羞59.天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60.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
61.亲戚: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62.妻子:妻和子女63.中国:中原地区。
64.非常:意外事故(名词)。
65.所以:缘故(名词)。
66.绝境:与外界隔绝之地。
67.无论:更不必说。
68.稍稍:渐渐地、慢慢地69.更衣:上厕所70.无日:不久71.殷勤:关切、问候。
72.往往:时常,常常。
73.何苦:哪怕,伯什么;怎怕。
74.卑鄙: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陋。
75.不过:不超过76.春秋:年龄。
77.陇断:山川阻隔。
78.结束:整装79.约束:盟约80.约束:法令制度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怎么能全都遵从上面的法令制度呢?81.一切:一律、一概。
82.可恨:痛惜83.留意:考虑84.怠慢:松懈、轻忽。
85.学者:求学的人,读书人。
86.有意:有某种打算。
87.致意: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我只能在人世间来往,怎能到龙宫里去送信呢?88.慷慨:感慨89.故事:先例,旧事。
90.逢迎:迎接。
91.斗争:吵闹,打架。
92.中心:心里。
93.作文:写文章。
94.智力:智,智谋;力,力量。
95.经营:收藏96.舅姑:公公婆婆97.尘埃:监狱98.会计:会,聚会;计,商议。
99.不必:不一定。
100感激:感:感动;激,奋激。
101.痛恨:痛心遗憾102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