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急诊医学学分:2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8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教材:王振杰.石建华.方先业.实用急诊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参考书:1、沈洪.急诊医学.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卡林(法). 急诊医学:成人内-外科学(原书第2版)(中文翻译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4、肖奇明.罗学宏. 急诊医学.第1版.湖南: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急诊医学是对急性危重病人实施紧急救治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同时也是建立在各医学学科基础上的专门学科。

期望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为今后从事急诊专业的临床医师在救治急、危、重病人方面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为从事其他专业临床医师拓宽知识面。

急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 1 、掌握急危重症病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2 、熟悉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理论知识。

3 、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方法。

在教学的方法上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视、听、练教具,强调直观教学,用多媒体、模型、急救设备等。

同时注重医德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立志献身急诊专业,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使正在掘起的急诊医学这一新的学科得到更快更完善地发展。

急诊医学教学包括理论学和实践课两部分。

其中实践课教学在医院见习课程中完成。

有关见习教学要求详见见习教学大纲。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急症急救的各主要环节和理念,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掌握机械通气的原理,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八年制、临八创新)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八年制、临八创新)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八年制,临八创新)目录1.课程介绍 (3)2.急诊医学总论 (5)3.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检伤分类 (6)4.院前急救与转运 (7)5.传染病早期识别与防护 (8)6.急诊医患沟通技巧 (10)7.心肺复苏 (13)8.危重患者的急诊处理思维方式和技巧 (15)9.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中毒 (16)10.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胸痛 (17)11.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腹痛 (18)12.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休克 (20)13.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意识障碍 (22)14.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精神行为异常 (24)15.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创伤 (25)16.环境急诊 (26)“急诊医学”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急诊医学英文名:Emergency Medicine课程号:502412020课程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八创新课程类别:本科必修课学时:32学分:2二、教学团队教学单位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秘书: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急诊的相关概念,常见急重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技能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急救技能,掌握急诊的思维方式与处理原则,掌握常见急重症的评估与处理。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引导其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培养其与急诊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技巧;促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做好职业防护。

四、教学计划表(见下页)五、教材《急诊医学》自编教材2017版六、主要参考资料(1)《急诊医学》曹小平、曹钰等科学出版社 2014(2)《急诊医学》陈玉国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七、成绩评定办法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70%(7次翻转课堂、TBL、PBL/病案讨论等教学参与情况,每次1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30%(计算机考试)表1 教学计划表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急诊、急救、急症和危重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急诊医学概念与特点熟悉内容:急诊医学的范围与组成部分、急诊医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了解内容:急诊医学的学科发展二、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三、教学内容1. 授课内容(1)相关概念:急诊、急救、急症、危重病和急诊医学(2)急诊医学的特点(3)急诊医学的范围与组成部分(4)急诊医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5)急诊医学的学科发展2. 重点英文词汇emergency medicine(急诊医学) emergency(急症)emergency call(急诊) critically ill(危重病)first-aid(急救)3.参考资料(1)万学红主编《临床医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第1版(2)电影:《ER》、《穿梭阴阳间》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四集中”原则熟悉内容:START捡伤分类法了解内容:紧急医学救援的主要内容、大型灾难情况下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二、教学时数PBL/病案讨论:2学时三、教学内容1.授课内容(1)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与分级(2)紧急医学救援的概念与主要内容(3)“四集中”原则(4)START捡伤分类法(5)大型灾难情况下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2.基本临床技能要求大规模伤员的检伤分类3.重点英文词汇Disaster Medicine(灾难医学) Field Triage(现场检伤分类)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捡伤分类法) 4.拓展学习资源《灾难医学》全国高等医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专科医师核心能力提升导引丛书刘忠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编号:9787117188470院前急救与转运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掌握内容:院前急救的定义及内容、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内容、危重患者院前、院际、院内转运的准备内容熟悉内容:院前院内患者转运方法及转运途中病情处理了解内容:转运后医护、医技交接二、教学时数讲授:0.5学时PBL/病案讨论:1.5学时三、教学内容1.授课内容(1)21个急救院前急救与转运思考题(2)学生分组讨论各思考题涵盖的知识点(现场评估、处理、转运准备、转运中监测及转运后的交接内容),总结出答案。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致力于应对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等紧急情况,具有极高的专业需求和技能要求。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急诊医学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急诊医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处理急性疾病和急性创伤的应急处理能力;2. 提高学生的急诊医学知识水平,包括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方面;3. 培养学生迅速评估和判断危重病人的能力,并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4. 培养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的应急反应和协作能力;5. 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沟通技巧;6.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素养,充分尊重患者权益。

三、教学内容1. 急性心血管病急诊1.1 心肌梗死急诊处理1.2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1.3 心功能不全急诊处理2.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处理 2.2 吸入性肺损伤急诊处理2.3 肺栓塞急诊处理3. 外伤与创伤急诊3.1 创伤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3.2 骨折及关节脱位急诊处理3.3 创伤性出血急诊处理4. 中毒与药物过量急诊4.1 急性药物中毒处理4.2 化学品接触中毒处理4.3 食物中毒急诊处理5. 感染与传染病急诊5.1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诊处理 5.2 化脓性感染急诊处理5.3 肠道传染病急诊处理6. 其他急诊疾病处理6.1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处理6.2 急性肾衰竭急诊处理6.3 急性腹痛疾病处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2. 视频演示:展示典型病例的处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3. 模拟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急诊场景的模拟训练,提升应急反应和团队协作能力;4. 实习实训:安排在急诊科临床岗位实习,亲身参与各类急诊患者的抢救与治疗;5.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和文献研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99210544学时/学分:45/2.5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远郊定向)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急诊医学基础理论、急危重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思维方法、诊疗流程和抢救技术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严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急诊医学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抢救治疗流程,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医院独立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抢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

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取病例导入方法教学,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部分章节组织自学和课堂讨论。

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视频、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实践课结合临床患者,学生问诊、查体并提出诊断,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是考查课程。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技能考核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ISBN:9787117171441 参考书:急诊医学,李春盛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ISBN:9787117179362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ISBN: 9787117173148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ISBN:9787117170222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急诊医学概念、范畴,发生发展;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和急诊医学教学特点、方法。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

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1、急诊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1)使学生了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急诊医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有其特有的临床认识方法和要求。

(2)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

(3)使学生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

(4)使学生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5)使学生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

2、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各种急救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将是教学中的重点。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急诊抢救室和EICU。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题下,观摩急救现场,感受紧张气氛,见习危重症的救治方法3、院前急救部分的学习是先通过课堂讲解,重点介绍什么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意义,国际、国内、上海地区急救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参加“120”急救工作来达到熟悉了解院前急救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急诊医学总论1、急诊医学的概述。

2、急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4、急诊医学特点,急诊思维方法,急救原则,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

学习急诊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1、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临床死亡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死亡的分期。

2、心跳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

4、脑复苏。

5、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方法。

第三章、休克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分期和动向的判断。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方法。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急诊医学一、课程简介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各系统急危重病诊治、重大意外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必修课程。

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所以,该课程是儿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理论教学内容1.急诊急救概论掌握内容:急诊、急救医学的概念、特点及范畴。

了解内容: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史、任务及服务体系。

2.脓毒症掌握内容:脓毒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发病机理、分类及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3.急性中毒(总论)掌握内容:急性中毒的病因和中毒机制、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与预防。

了解内容:中毒的毒理机制、毒物种类和血液净化治疗中毒的机制。

4.急性中毒(个论)掌握内容:掌握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级、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预防;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级、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中毒的机制、毒物种类、鉴别诊断及并发症的救治、血液净化的机制及应用适应症。

5.心肺脑复苏掌握内容:概念、国际复苏新指南内容(2015年)、常见复苏药物的临床应用。

了解内容:猝死的常见原因、CPR的病理生理及脑复苏的方法。

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急诊医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它涉及到急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急诊医学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优秀的急诊医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急诊医学教育的意义。

一、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急诊医学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急诊医学的特点和目标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急诊医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急诊医学的常见病例和处理流程、急诊医学的急救技术和操作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技能。

3. 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包括急诊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如急诊医学的诊断方法、急诊医学的治疗原则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4. 急诊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包括急诊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如急诊医学的常见病例和处理方法、急诊医学的典型病例和处理经验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分析来提高急诊医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结构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1. 急诊医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包括急诊医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如培养学生的急诊医学思维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急诊医学实践能力等。

2. 急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急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如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急诊医学的基本技能等。

3. 急诊医学的进阶知识和技能:包括急诊医学的进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如急诊医学的高级技术和操作方法、急诊医学的病例分析和处理经验等。

4. 急诊医学的实践环节:包括急诊医学的实践环节的安排和要求,如急诊医学的临床实习和实践操作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急诊医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意义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急诊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急诊医学教学大纲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急诊医学的含义及急诊的发展概况。

2. 急诊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熟悉:1. 急诊抢救工作组织形式和抢救人员的素质。

[重点]1. 急诊医学的含义及急诊的发展概况。

2. 急诊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难点]无[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急救医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及观念。

2.重点讲解:急救医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及观念。

3.一般讲解: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阶段。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

2. 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熟悉:1. 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1. 心肺复苏术的发展与特点;2. 死亡的诊断;[重点]心肺复苏术(初期复苏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苏方法、步骤);[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

2.重点讲解: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内容为降温和渗透疗法及维持血压问题)。

3.一般讲解: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第三章休克[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低血容量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3. 感染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4.过敏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熟悉:休克的概念、休克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了解:[重点]1. 休克的概念、分类;2. 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休克的概念、分类。

2.重点讲解: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一般讲解: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码:学时/学分:45/2.5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远郊定向)急诊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急诊医学基础理论、急危重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思维方法、诊疗流程和抢救技术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严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急诊医学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抢救治疗流程,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医院独立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抢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

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取病例导入方法教学,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部分章节组织自学和课堂讨论。

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视频、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实践课结合临床患者,学生问诊、查体并提出诊断,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是考查课程。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技能考核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急诊及灾难医学,沈洪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1441参考书:急诊医学,李春盛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2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9787117173148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0222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急诊医学概念、范畴,发生发展;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和急诊医学教学特点、方法。

[教学学时] 0.5学时[教学内容]1.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生发展。

3.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4. 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处理。

2. 熟悉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气道异物阻塞的表现;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3. 了解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病理生理机制;气道异物阻塞的原因;机械通气方法和并发症处理脑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脑复苏治疗。

[教学学时] 2.5学时[教学内容]1.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2.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方法及心肺复苏进展。

3.气道异物阻塞的原因、表现、急救处理。

4.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常用药物。

5.机械通气模式、参数选择、常见并发症。

6.脑缺血损伤病理、临床表现和脑复苏治疗原则。

第三章休克[目的要求]1.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休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急救方法。

2.熟悉休克的分期、分级及鉴别诊断。

3.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教学学时] 2学时[教学内容]1.休克的病因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分期、分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休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4.休克的治疗原则,抗休克药的应用。

5.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的要求]1.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急诊治疗原则;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概念,脓毒症的诊断标准、急诊治疗方法。

2.熟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

3.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教学学时] 2学时[教学内容]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原则。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

3.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目的要求]1.掌握脱水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原则;低钠血症的症状和治疗原则;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原则。

2.熟悉渗透压计算公式;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酸碱平衡的评估指标,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

3.了解水平衡机制;脱水的病因;低钠血症的病因;血钾的调节,低钾血症的原因,高钾血症的原因;钙调节,低血钙的原因,高血钙的原因;酸碱平衡的调节。

[教学方式] 自学第六章急性中毒[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方法,急救原则;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治疗原则;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中毒途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毒机理,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3.了解中毒的概念;有机磷农药的分类、中毒途径和特点;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阿片及其他常见毒物的中毒的治疗;血液净化疗法。

[教学学时] 3学时[教学内容]1.中毒的概念;常见急性中毒的中毒途径;中毒急救原则;常见毒物的特效解毒剂;催吐、洗胃及导泻的适应症及注意点。

2.有机磷毒物分类、中毒途径、发病机制;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阿托品化的指征;洗胃液的选择;有机磷中毒的反跳、中间型综合征及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

3.镇静安眠药中毒的治疗。

4.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理,中毒程度的分级,诊断、鉴别诊断,高压氧治疗。

认识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表现及治疗。

第七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溺水的急救处理原则;中暑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电击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原则;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原则。

2.熟悉强酸强碱损伤急诊处理。

3.了解溺淡水(海水)后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中暑的发病机制;冻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的急救原则。

[教学学时] 2学时[教学内容]1.溺淡水(海水)后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溺水的急救处理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

2.中暑的发病机制,病情分级临床表现,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重症中暑的治疗。

3.电击伤全身、局部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救处理原则。

4.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

第八章创伤急救[目的要求]1.掌握创伤基本生命支持;多发伤的定义、急诊救治原则。

2.熟悉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四肢骨盆及脊柱伤的诊断、急救处理;多发伤的特点及诊断;挤压伤的急救处理。

3.了解创伤院前评分、分拣原则;复合伤的定义及救治原则;特殊复合伤的急救处理。

[教学学时] 2学时[教学内容]1.创伤的定义、创伤基本生命支持;止血法、包扎法、固定术的要点及搬运注意事项。

2.多发伤的定义、特点、诊断及治疗总则。

3.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四肢骨盆及脊柱伤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

4.复合伤的的定义、特点、救治原则。

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目的要求]1.熟悉地震灾害的急救;洪灾淹溺急救;火灾急救;交通事故急救。

2.了解灾害急救的特点,基本要求,灾害急救流程;自然灾害的分类;人为灾害的分类;矿难急救;放射性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现场处理原则。

[教学学时] 自学第十章发热[目的要求]1. 掌握发热的急诊处理。

2. 熟悉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3. 了解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教学学时] 1学时[教学内容]1.发热的概念,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病理生理机制。

2.发热的临床表现,不同发热类型对诊断的意义。

3.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

4.发热的急诊处理原则。

第十一章心悸[目的要求]1.掌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急诊处理。

2.熟悉心悸的概念;心悸的诊断思维流程及治疗原则。

3.了解心悸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各类型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教学学时] 1学时[教学内容]1.心悸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引起心悸的各种疾病或情况的临床特点。

2.心悸的诊断步骤、流程和治疗原则。

3.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急救处理方法:室颤、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宽心动过速、房颤、心动过缓的诊治流程。

第十二章急性意识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昏迷的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治疗原则;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急诊治疗;脑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急诊治疗原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高渗性高血糖状态诊断和急诊处理;低血糖症诊断和急诊处理;晕厥的概念,急诊处理,常见的晕厥类型的临床特点。

2.熟悉昏迷的概念、诊断流程、急诊治疗原则;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验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浆渗透压的计算方法;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晕厥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昏迷的鉴别诊断;脑死亡的判定标准;脑出血病因;急诊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脑血栓形成的概念、发病机制;脑栓塞形成的概念、病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低血糖症发病机制和病因;中毒性昏迷的诊断、急诊处理;晕厥的病因、发病机制、急诊处理。

[教学学时] 3学时[教学内容]1.昏迷的概念,病因,觉醒程度分类及表现,诊断流程、鉴别诊断要点,急诊处理原则,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2.脑出血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急诊治疗原则,急诊手术治疗的指征。

3.脑梗死的概念,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急诊治疗;脑栓塞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急诊治疗原则。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诊断要点——血糖明显增高(>16.6),酸血症(血≦7.2)和尿酮体阳性及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糖尿病昏迷有关的鉴别诊断,急诊处理。

5.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概念,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危重程度评估,治疗原则。

6.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急诊处理。

7.晕厥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急诊治疗,各种常见晕厥类型的临床特点。

第十三章呼吸困难[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困难的急诊快速评估及处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急诊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急诊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