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与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包材品质丨移印的不良状况及相应对策

包材品质丨移印的不良状况及相应对策

包材品质丨移印的不良状况及相应对策导读移印工艺是随着丝网印刷工艺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印刷方式,它能够在不规则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但在移印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良状况,本文提一些移印的不良状况及对策,内容供优品包材系统的采供朋友们参考:一、印字边缘缺陷以下为问题发生可能的原因与对策1、使用新的胶头胶头表面的黏着度不足,油墨无法顺利地从钢板上转移到胶头上,就可能产生印字的缺陷。

当发生这样的状况,将沾着油墨溶剂的布在胶头上轻擦数次~数十次。

这种方式请一边确认印字的完成状况一边进行。

必须注意,太强力的擦拭胶头,会造成黏着度过高,形成油墨残留的状况。

试印后,若仍发生印字缺陷,请调整油墨的黏度。

2、油墨黏度过高油墨的黏度若是过高,会造成油墨不易从钢板上转移到胶头上,此时请添加溶剂。

印刷时,油墨槽中的油墨会因为自然蒸发而黏度上升,所以适时补充溶剂是必须的。

3、溶剂的干燥速度过快钢版上的油墨若是太快干燥,就会发生印字缺陷。

夏天室温过高的时候,请选用干燥较缓慢的溶剂。

4、胶头的形状太过平坦胶头的顶点由于对于油墨的移转性较差,所以请尽量不要使用到胶头的顶点。

一般来说,印刷图样都会设在离胶头最尖端处3~5mm以上的的距离。

5.使用胶头的顶点在做印刷请用油墨移转性较好的尖胶头。

6.钢版上油墨的分布不完全油墨无法均匀的涂在钢板上,部分的油墨较快干燥,造成印字缺陷。

请检验油墨刮板与钢版间的间隙处,溢出的油墨量。

二、印字线油墨溢出以下为问题发生可能的原因与对策1、油墨刮板与油墨的接触不良如果在钢版上产生一层薄膜,由于润滑作用,胶头与钢版之间过滑造成接触不良,就可能会发生油墨的溢出。

此时可以增加刮板的空压,如果是可以微调整的刮板,请调整至不会产生油墨薄膜。

2、胶头下压力道过强特别是在使用高硬度的尖型胶头时,时常会发生下压力过强的情况。

当胶头的印刷面积不足时,请选用硬度较低的,或是形状较平坦的胶头来做更换。

移印中常见问题

移印中常见问题

移印中常见问题移印中常见问题1、移印应注意哪些关键点?移印是通过硅胶头作为中间体,把钢板上的图文转移到工件表面的一种特种印刷方式。

移印最主要应注意工件、钢板、胶头、油墨四者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钢板的深度、胶头软硬、形状、大小、油墨的挥发速度、油墨的特性、工件表面特征、工件的支撑、外界的环境控制等,只要能够处理好上述相关参数的变化,并加以调整,就能基本上了解移印的基本规律。

以上只是谈谈简单的看法,具体操作必须依实际变化而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掌握。

2、丝印和移印稀释剂有什么区别?移印和丝印稀释剂的区别最大体现在组成成分和挥发快慢上。

其中因生产厂商不同稀释剂组成分有所区别,形成品质不同,不在这里讨论,主要讨论移印丝印稀释剂挥发速度。

移印要求开油水快干,避免胶头不能很好的实现油墨转移,丝印则要求慢干,以避免丝网堵网。

但是在一定场合下,丝印开油水可以用于移印上(必须为同一性质的开油水),例如在干燥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通用丝印开油水来调剂挥发速度。

一般情况下,快干开油水不用于丝网印刷上,但可以用洗网。

3、怎么判断钢板的深浅是否合适?一般常规移印钢板的深度2.4μm左右。

如细小文字、线条2μm即可。

实体图文,则3μm以上也适合,网点图文1.6μm可能偏深了,所以具体的钢板深浅依图案以及对墨层的要求而定。

又如同一种图文,若所印刷工件表面粗糙,麻面或光洁面,所要求钢板深度又有区别,要判断钢板的深浅,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①依数据,用深度计测量钢板的深度,这方面要求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才能对应。

②依实际印刷结果,这方面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举例说明:如出现回油、图文模糊,较大的可能性为钢板太深。

如出现气泡(砂眼),可能太浅。

如果移印胶头在未印刷到工件时,胶头上油墨已偏向干固,则钢板太浅;如果胶头上油墨呈现不平整状,则钢板太深。

4、红、白、淡黄、兰色胶头有什么区别?胶头颜色多样化,主要是由于制胶头原材料颜色而决定的。

移印常见缺陷参考

移印常见缺陷参考

移印常见缺陷参考1.0 颜色偏差1.1成因: 移印油不当,钢板深浅,油有厚薄1.2外观: 颜色不对办1.3解决方法: 调油,晒钢板,留意移印油量厚度2.0 图案变形2.1成因: 胶头压力大,夹具角度不平衡,胶头不当2.2外观: 图案歪斜2.3解决方法: 调试底模或更换胶头3.0 不够色3.1成因: 油稀,钢板浅3.2外观: 色浅,不够色3.3解决方法: 油量加浓,晒深钢板3.4补救: 或考虑印两次4.0 不上油4.1成因: 喷油面不良,油干,胶头太硬4.2外观: 印不上油或局部无油4.3解决方法: 清洗喷油面,调整油面,换胶头5.0 起皱5.1成因: 钢板深,拉头太硬,压力太大5.2外观: 起皱5.3解决方法: 晒深钢板,更换胶头,调整压力6.0 套色不正6.1成因: 调机不良6.2外观: 移印图案或英文字套色错位,歪斜6.3解决方法: 重新调机7.0 拉丝7.1成因: 油干,胶头太硬,钢纹深7.2外观: 拉丝7.3解决方法: 用稀油或更换软胶头8.0 掉油8.1成因: 喷油面光油太多,油太快干8.2外观: 掉油8.3解决方法: 调整喷油光油量,用慢干油9.0 哑色9.1 外观: 移印油光泽不够10.0不到边10.1成因: 油干,胶头不平10.2外观: 不到边10.3解决方法: 用稀油11.0 移印不清11.1成因: 油量太稀11.2外观: 移印不清11.3解决方法: 调整油量浓度或更换胶头11.4 补救: 可考虑印两次12.0 位置偏差12.1 成因: 调机不良12.2 外观: 移印不合适,不分中12.3 解决方法: 重新调机13.0 污糟13.1 成因: 与移印油操作及工作环境有关13.2 外观: 移印面不干净,有污糟13.3 解决方法: 留意移印油,清理工作环境,小心操作14.0 碰/撞花14.1 成因: 工件摆放,包装,运输时发生碰撞14.2 外观: 移印碰/撞花14.3 解决方法: 留意包装,摆放,运输15.0 露底15.1 成因: 油太稀或钢板太滑15.2 外观: 露出喷油底色15.3 解决方法: 晒深钢板或调浓油量15.4 补救: 可考虑印两次。

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移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它能够将图案或文字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移印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针对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图案不清晰在移印过程中,图案可能出现模糊、不清晰的情况。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印版质量不好:印版是移印的核心部件,如果印版质量不好,表面光滑度不够,就会导致图案无法完整地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2. 印刷墨水质量差: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移印的效果,如果使用的墨水质量差,颜色不鲜艳,就会导致图案不清晰。

3. 移印压力不均匀:移印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压力不均匀,就会导致图案不完整、模糊。

二、颜色不匹配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颜色不匹配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原因:1. 墨水颜色选择错误:选择墨水时,需要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和基材的颜色来选择合适的墨水颜色,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导致颜色不匹配。

2. 墨水质量不好:墨水质量差也会导致颜色不匹配的问题,墨水的颜色可能会出现偏差。

3. 基材的颜色影响:基材的颜色也会对移印的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基材的颜色不均匀或者有色差,就会导致印刷出来的图案颜色不匹配。

三、印刷不精准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印刷不精准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移印位置不准确:移印时需要注意位置的准确性,如果位置不准确,就会导致印刷不精准。

2. 移印速度过快:移印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印刷不精准,无法将图案完整地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3. 移印压力不足:移印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压力不足,也会导致印刷不精准,图案无法完整地转移。

四、移印层不牢固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移印层不牢固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原因:1. 印版表面不平整:印版的表面需要保持光滑平整,否则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2. 移印压力不足:移印时需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如果压力不足,就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3. 基材表面处理不当:移印前需要对基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制作移印胶头流程(图解)注:1.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移印胶头越来越软2.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添加硬化剂份量相应增大3.随着硬化剂量增大,移印胶头固化速度会加快4.室温高时,建议采用慢干硬化剂;室温低时,建议采用快干硬化剂制作移印胶头常出现问题及原因1.所倒出胶头不容易干或部分不干A.搅拌不均匀B.硬化剂份量不够2.倒出胶头表面有气孔或使用寿命不长A.硬化剂过量加入固化速度过快B.矽油所占份量大,破坏了移印矽胶份量3.移印胶头板容易脱落A.胶头板没有钻孔介花B.盖木板时移印胶浆已接近固化移印胶头各配剂对照表移印中主要工艺参数及不良现象的对策一、设备的选择主要工艺参数承印物,一般都不大,常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移印机就适用了。

这里就电动移印机作简单介绍:电动移印机主要构成有:胶头、油盘、刮刀件组、无级调速、开关“运行/手动”、夹具升降台等。

由于它无需传统的气泵气源,且采用了220v民用电源的机械传动系统。

电子无级变速功能,使得运作场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承印品的下机速度等大大简化,优点也就显突:稳定性强、精度可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

二、胶头的型号主要工艺参数●胶头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墨性和脱墨性,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疲劳,良好的耐溶剂等性能。

根据承印品就胶头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对照供应商提供的图表或实物型号作出选择,再后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和寿命定型一种型号规格。

●胶头应与承印品触变形较小,印头直径比字案大约3mm,印版细线条多,胶头相对选软些。

●胶头要放置于5—25℃干燥通风库房存放。

●新购的胶头表面有一层脱模剂,使用前用洁布蘸乙醇或洗版剂擦净。

●胶头与承印品的挤压深度不得超过胶头高度的1/3,否则胶头易损伤,图案变形模糊。

不良现象与处理●胶头表面如果有粗糙、松疏、油污、不平整等现象,只能清洗或者更换。

●胶头形状不对,大小不一,体积太小等选择对称有一定角度的胶头,或换用不同形状的胶头,尤应根据所需效果,用园锥形胶头印可见网点,用平胶头印不可见网点;用大胶头;所有胶头的硬度须一致。

移印中常见问题

移印中常见问题

移印中常见问题1、移印应注意哪些关键点?移印是通过硅胶头作为中间体,把钢板上的图文转移到工件表面的一种特种印刷方式。

移印最主要应注意工件、钢板、胶头、油墨四者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钢板的深度、胶头软硬、形状、大小、油墨的挥发速度、油墨的特性、工件表面特征、工件的支撑、外界的环境控制等,只要能够处理好上述相关参数的变化,并加以调整,就能基本上了解移印的基本规律。

以上只是谈谈简单的看法,具体操作必须依实际变化而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掌握。

2、丝印和移印稀释剂有什么区别?移印和丝印稀释剂的区别最大体现在组成成分和挥发快慢上。

其中因生产厂商不同稀释剂组成分有所区别,形成品质不同,不在这里讨论,主要讨论移印丝印稀释剂挥发速度。

移印要求开油水快干,避免胶头不能很好的实现油墨转移,丝印则要求慢干,以避免丝网堵网。

但是在一定场合下,丝印开油水可以用于移印上(必须为同一性质的开油水),例如在干燥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通用丝印开油水来调剂挥发速度。

一般情况下,快干开油水不用于丝网印刷上,但可以用洗网。

3、怎么判断钢板的深浅是否合适?一般常规移印钢板的深度2.4μm左右。

如细小文字、线条2μm即可。

实体图文,则3μm以上也适合,网点图文1.6μm可能偏深了,所以具体的钢板深浅依图案以及对墨层的要求而定。

又如同一种图文,若所印刷工件表面粗糙,麻面或光洁面,所要求钢板深度又有区别,要判断钢板的深浅,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①依数据,用深度计测量钢板的深度,这方面要求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才能对应。

②依实际印刷结果,这方面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举例说明:如出现回油、图文模糊,较大的可能性为钢板太深。

如出现气泡(砂眼),可能太浅。

如果移印胶头在未印刷到工件时,胶头上油墨已偏向干固,则钢板太浅;如果胶头上油墨呈现不平整状,则钢板太深。

4、红、白、淡黄、兰色胶头有什么区别?胶头颜色多样化,主要是由于制胶头原材料颜色而决定的。

从移印角度看胶头,颜色并不能对胶头的转移作用造成影响,影响胶头性能的因素主要是制胶头的材料和工艺,就是对胶头沾油和脱油的影响。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制作移印胶头流程(图解)注:1.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移印胶头越来越软2.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添加硬化剂份量相应增大3.随着硬化剂量增大,移印胶头固化速度会加快4.室温高时,建议采用慢干硬化剂;室温低时,建议采用快干硬化剂制作移印胶头常出现问题及原因1.所倒出胶头不容易干或部分不干A.搅拌不均匀B.硬化剂份量不够2.倒出胶头表面有气孔或使用寿命不长A.硬化剂过量加入固化速度过快B.矽油所占份量大,破坏了移印矽胶份量3.移印胶头板容易脱落A.胶头板没有钻孔介花B.盖木板时移印胶浆已接近固化移印胶头各配剂对照表移印中主要工艺参数及不良现象的对策一、设备的选择主要工艺参数承印物,一般都不大,常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移印机就适用了。

这里就电动移印机作简单介绍:电动移印机主要构成有:胶头、油盘、刮刀件组、无级调速、开关“运行/手动”、夹具升降台等。

由于它无需传统的气泵气源,且采用了220v民用电源的机械传动系统。

电子无级变速功能,使得运作场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承印品的下机速度等大大简化,优点也就显突:稳定性强、精度可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

二、胶头的型号主要工艺参数●胶头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墨性和脱墨性,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疲劳,良好的耐溶剂等性能。

根据承印品就胶头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对照供应商提供的图表或实物型号作出选择,再后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和寿命定型一种型号规格。

●胶头应与承印品触变形较小,印头直径比字案大约3mm,印版细线条多,胶头相对选软些。

●胶头要放置于5—25℃干燥通风库房存放。

●新购的胶头表面有一层脱模剂,使用前用洁布蘸乙醇或洗版剂擦净。

●胶头与承印品的挤压深度不得超过胶头高度的1/3,否则胶头易损伤,图案变形模糊。

不良现象与处理●胶头表面如果有粗糙、松疏、油污、不平整等现象,只能清洗或者更换。

●胶头形状不对,大小不一,体积太小等选择对称有一定角度的胶头,或换用不同形状的胶头,尤应根据所需效果,用园锥形胶头印可见网点,用平胶头印不可见网点;用大胶头;所有胶头的硬度须一致。

移印工艺常见故障及消除

移印工艺常见故障及消除

有不准确的地方甚至混进了一些 PP 材料.见表 2. UV 油墨必须借助 UV 光的照射才能完成干燥, 附着力也才能最后形成,所以进行 UV 干燥测试和 油墨的合理选择同等重要.这里所说的 UV 油墨是 UV 移印油墨,是在 UV 胶印油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 调配印刷适性制造的专门的移印油墨.由于 UV 移 印油墨的墨层比较薄,UV固化的过程并不复杂, 关 键是承印材料的复杂性造成了附着力的不稳定性, 实践证明,制造一种适应性广泛而且附着力好的
表 2 油墨附着力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可能原因 承印物没有经过表面处理或者表面处理不充分 处理时间时效不恰当 没有经过印后处理或者印后处理不充分 解决办法 检测表面处理程序, 必要时重新处理 处理后不应放置过长的时间 使用必要的烘干装置烘干,UV 移印油墨烘干的技术参 数控制恰当
表 3 出现针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可能原因 移印胶头表面受损伤, 有微孔, 老化, 被溶 剂破坏,弹性失效,硬度不均衡,塌缩 印版曝光过程由于灰尘沉积造成印版缺陷 解决办法 更换胶头或调整胶头使损伤部位不妨碍印刷. 用硬度计检测 胶头的有效印刷区域的硬度, 误差不应超过± 0.5度 制版车间的灰尘应杜绝. 无尘车间的建设必须得到重视. 更 换新的印版, 制版车间的环境控制应慎重检查
油墨附着力达不到要求
U V 移印油墨要远比 U V 网 印 油 墨 难 .
油墨的附着力是另一个重要指标, 很难想象油 墨脱落的产品会得到客户的认可. 出现附着力问题 的关键是我们是难以对油墨和承印材料的匹配性做 出准确的评估.移印涉及的承印材料千变万化, 即 使同一批的注塑产品, 其成分也会产生无法预测的 差异.特别是一些 PC, PET材料,改性的试验每天 都在进行, 要确定一种附着力好的油墨实在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油墨的附着力主要从油墨的选用上来 解决,比如何种条件下油墨获得最佳的附着力, 如 果单组分的油墨不可以, 是否换用双组分的油墨 溶 ; 剂性油墨不行,UV油墨怎么样, 必要时可求助油墨 生产厂家进行测试. PP 和 PE 材料是必须进行印前处理的, 如火焰处 理和高频处理. 但是也不能说其他材料就不需要印前 处理, 如果认为选择油墨实在无法根本解决附着力问 题,不管它是 PC 还是尼龙,不妨也用高频处理或火 焰处理来试验一下, 谁也不敢断定厂家的配方一定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根据产品选择适用油墨用酒精抹干净产品用热风或低温隧道炉烘干制作移印胶头流程(图解)注:1.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移印胶头越来越软2.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添加硬化剂份量相应增大3.随着硬化剂量增大,移印胶头固化速度会加快4.室温高时,建议采用慢干硬化剂;室温低时,建议采用快干硬化剂制作移印胶头常出现问题及原因1.所倒出胶头不容易干或部分不干A.搅拌不均匀B.硬化剂份量不够2.倒出胶头表面有气孔或使用寿命不长A.硬化剂过量加入固化速度过快B.矽油所占份量大,破坏了移印矽胶份量3.移印胶头板容易脱落A.胶头板没有钻孔介花B.盖木板时移印胶浆已接近固化移印胶头各配剂对照表移印中主要工艺参数及不良现象的对策一、设备的选择主要工艺参数承印物,一般都不大,常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移印机就适用了。

这里就电动移印机作简单介绍:电动移印机主要构成有:胶头、油盘、刮刀件组、无级调速、开关“运行/手动”、夹具升降台等。

由于它无需传统的气泵气源,且采用了220v民用电源的机械传动系统。

电子无级变速功能,使得运作场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承印品的下机速度等大大简化,优点也就显突:稳定性强、精度可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

二、胶头的型号主要工艺参数●胶头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墨性和脱墨性,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疲劳,良好的耐溶剂等性能。

根据承印品就胶头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对照供应商提供的图表或实物型号作出选择,再后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和寿命定型一种型号规格。

●胶头应与承印品触变形较小,印头直径比字案大约3mm,印版细线条多,胶头相对选软些。

●胶头要放置于5—25℃干燥通风库房存放。

●新购的胶头表面有一层脱模剂,使用前用洁布蘸乙醇或洗版剂擦净。

●胶头与承印品的挤压深度不得超过胶头高度的1/3,否则胶头易损伤,图案变形模糊。

不良现象与处理●胶头表面如果有粗糙、松疏、油污、不平整等现象,只能清洗或者更换。

●胶头形状不对,大小不一,体积太小等选择对称有一定角度的胶头,或换用不同形状的胶头,尤应根据所需效果,用园锥形胶头印可见网点,用平胶头印不可见网点;用大胶头;所有胶头的硬度须一致。

●安装位置太偏,力摩过大过小等,调整中心位置,调整胶头头部力度选用尖点、硬点的胶头,适于表面太软、太粗。

三、油墨类型主要工艺参数移印油墨应考虑它的特征:转移性能、干燥速度、色浓遮盖、稀薄着力等。

本文建议采用通用油墨,该类型油墨及添加剂能将字符图案承印在塑料橡胶、金属玻璃、尼龙帆布等材质上。

特色足成本适合、附着力行、色泽理想、较少库存、更多选择。

但对Pe/pp、烘烤瓷等不适用。

应根据图案文字、面积大小及承印品的适应性选择相应的释稀剂,一般选用标淮型的。

不良现象与处理油墨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油墨量在胶头上吸附少、释放少,遮盖不够,图案变形,污点,流平性不匀,履所性不好,颜色不稳定,网点见了,断细线条,承印物表面有针眼或细丝,油墨脱落落或光亮不够。

总得处理思路是:油墨的厚薄、溶剂的快慢、承印物颜与墨的搭配、钢版胶头的调整以及其它措施。

关键解决点一般只会落在一对相对件上,用不着全部动。

四、钢板主要工艺参数本工艺视文字图案的细精、套色与否分别选择或组合采用制版胶作业。

如下就加工制作的步骤介绍:1、钢板研磨其目的是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清除板面的油污,以提高其吸付性能,避免印版出现粗糙、发脆、伸缩脱胶、难于蚀刻等缺陷。

一般选择300目以上研磨膏HTE一201,若铜板在3以上镜面光洁就好了。

2、钢板清洗:采用THE一202A点滴,手抹凡下,化油污清水冲洗后,电吹热烘干,或采用HTE一202B即时洁粉热水浸泡,去油污也行。

再用HTE-704表面处理剂擦一遍即可备用。

3、制版胶分敏化型THE一30I与不敏化THE一302二种:对精细、高密、套版采用敏化制版胶,反之采用不敏化制版胶。

施其作业到板上可分别采用涂布、网印等方式。

该步骤是关键工艺技术,严格要求,熟能生巧。

制版标淮要平面平整、厚簿一致、粘附良好,有利于下道工序。

4、固化:敏化板放置烘烤器上烘干,不敏化板就用电吹风吹干。

烘温控制50—70℃左右,见有热气从胶中蒸发出即不必烘吹,让具表干。

时间过短,胶不干,过长胶烘不得下道作业。

冷却可置于冷却盘,即盘放海绵加一半凉水就行了,这样,制版胶固化时间短而牢。

5、稿片(菲林):检查容有稀密、黑之深度、药膜面、布局位置等,然后定位好于钢板上。

关键在设计、电脑上要做好。

6、曝光:将阳图底片的乳剂面与敏化胶面贴合,放置晒版器上曝光。

紫外线光源曝光时间为1~2分钟,偏短些有利显影良好。

二次曝光固化有利蚀刻成形。

7、显影:采用THE701显影液对水,用毛笔蘸之轻轻抹没曝光之部位,露地显图文,清水飘吹干。

修版主要对没显影之局部,用细尖刀轻刻出。

对有沙眼或局部显脱过多的用制版胶补正,再之烘干或曝光。

8、蚀刻:该步骤是钢版质量关键,安全要至上,各部位要求充分准备后再操作作业。

●蚀刻液THE一801预先根据用量倒在小塑瓶或塑盒。

千万不能盛放金属容器。

蚀刻毛笔或毛刷备好。

●钢板四周不要蚀刻处要用胶带粘成盒状,利于盛放蚀刻液。

●钢板略烘热带有温度放置塑盘架子上,利于蚀刻加速顺利。

●带口罩和防腐塑橡手套,防止蚀刻气烟刺激鼻喉,防止不小心蚀刻液溅皮肤上(要及时冲洗)。

●用毛笔刷蘸蚀刻液滴在钢板图文盒状,让其自然蚀刻反应,或在钢板图文左右上下斜反均匀抹刷2—5遍。

每遍新鲜蚀刻液,板面翠绿色,3—10分钟,视见图文明显凹状,即可放清水冲洗干净;●蚀刻深约30—50um,若不达到,钢板再温烘蚀刻。

关键是把握好蚀刻与深度、温度、时间二者参数关天系。

9、脱膜:对于不敏化的钢板用THE一707清除即可,对于敏化的钢板加温放入盛有脱膜液THE901的盘脱膜,应带防腐手套作业。

脱膜后清洗烘干。

全面质检一遍(采用仪表工具最好)。

10、包装:钢版表面微温加油装入塑料袋。

各作业液分别回装各自的包装,工具物品清洗放入专用塑盘。

顺利的话,20分钟左右即可加工制作好一块10×10cm的钢版。

不良现象与处理底片用错、图形倾斜、黑线中针眼、重出底片、细修针眼、灯光下再检查一遍。

钢板模选错、表面物理性欠佳、倾斜,用新钢模板或用不同的钢板型号。

蚀刻刻有深度太深太浅、形状精细不一、精细不对好、倾蚀用力不匀,放大镜检查显影、蚀刻质量,或调整制版胶、显影液、蚀刻液的配方及其工艺参数,最保险的办法是同一图文做两个以上,以供选择正确的。

五、夹具的设计应根据承印品的形状,设计制作一个专用夹具,稳当夹牢承印品,保证印务精度以及印刷过程中的重复性,取放操作的方便简捷及其安全。

对于数量多、连续作业,为了提高效率,可设计传送带式结构。

装置不适合,调整之;位置移动,锁紧螺丝;夹具不稳,调整角度与受力。

六、刮刀主要工艺参数刮刀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硬度、厚度、弹性、刀口的平直度等。

不良现象与处理●一般选用0.25mm厚的弹性较好的平直钢带作刮刀,其刃口应锋利、光滑、平直,能与钢版面紧密吻合;●刮刀刀口不锋利或缺损,就会造成刮墨不净而粘附在图文边缘或产生刮刀墨痕,严重的印版被刮成一条条痕;●刮刀应与印版成一定角度,避免刮墨刀下落巧入印版凹处,刮墨过多损及图文,若发现刮刀与印版接触不平,就要调节到紧密,刮刀的长度应大于图案文字近钢版相宽,刮刀的压力应以刮挣印版上非图文文油墨的前提下,压力越小为好,磨损损耗也就小了。

●刮刀有锯齿,用硬一些的胶刮。

七、承印物主要工艺参数预先表面处理或质检及其在印务中排除疑问件,便于作业顺利。

不良现象与处理●表面油污、灰尘,事先清洁:用乙醇或707清洁;●表面带静电安装除静电装置●表面脏点:换承印物;●表面太软:固定承印物;●表面变形定型处理或换材料●表面不能被溶剂溶解预处理不够,检查效果;●承印物颜色黑度太深或梨皮面:用高浓度颜料油墨,或印2遍可获得厚的墨层;更换硬胶头;有高低层次或不规则;自制特殊胶头;●边缘与图案太近:用胶头或夹胶调整。

●其它:环境温度使溶剂挥发太快,应控制温度18—20℃或使用慢干剂特慢剂;湿度太低,增加至60一80%。

八、预警与对策工艺条件的控制1、机器的操作应该熟悉主要王艺件的各阶段工作状态及其可依次需要选择的作业,小试中试正常后,原则上就只管承印面按键及显示灯了。

2、印版的安装,刮刀的调整:印版固定墨盘中间,再调整承印品的夹具,使胶头既对准印版茎图文正中,又对淮承印品的施印中心,即可完成印版安装。

3、胶头的调节,控制机速:在移印作业时,胶头的下落与抬起,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油墨转移置量,影响着图文成形,是一个相当关键时刻。

所以在胶头、承印品、墨流等调节到位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机速有利于提高印品质量。

4、添加溶剂,控制墨流:根据承印量一次性配好油墨溶剂。

一般选择油墨:溶剂=1:2(冬春秋)一3(夏),即太热或于快就用慢释剂,相反太冷干慢就用快于剂。

每间隔一定时间,依据承印晶用墨量提前添加一定量的配好释稀墨。

5、湿温的控制:实质是尽量使油墨中的溶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挥发速度,控制温湿度的一个简单办掐就是在有空调车间里印刷,比其它措施都来得稳定。

问题及处理建议1、图文变形失真:关键问题是胶头的负荷、硬度、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图文的粗细、广大小、深浅及转印何两柑对中心位置有偏差而造成的。

多选择几种规格型号的胶头、或用过去正常的钢版,排除故障源,选定正确的工艺。

2、转墨色淡露地:主要是油墨选择与使用不当形成的,不要太稀或浓色浆加入,简捷地就可解决。

3、印迹边缘糙糊:查一下刮刀不锋利或缺口,墨过稀,胶头损伤,钢版磨损等,更换之。

4、图文针空气泡:表面(胶头承印品等)油污、用料(墨胶头)变质或不当,事先做细一般不会产生。

移印技术指南1.胶头吸附的油墨少油墨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黏度大时应加入稀释剂调整;钢板上油墨干了,应将钢板上干墨洗干净后重新放新墨;油墨的溶剂错放,用慢干或适合的溶剂调配油墨并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

钢模板方面:图文蚀刻深度不够,重新制作钢板;用错了菲林,要更换菲林,使线条的精细度与钢板蚀刻深度相匹配;蚀刻后钢板表面状态不好,更换新的。

胶头方面:胶头太平,应采用一定角度的胶头;胶头表面粗糙造成吸墨难;胶头变形,此时必须给胶头吹风,保持原有的设计;形状胶头表面有油而吸不上墨,只有清洗或更换胶头进入钢板强度太大也能引起吸附墨量的减少,应调整力度。

2.胶头释放的油墨量少油墨方面:油墨在胶头上干了,用慢干剂调墨解决;油墨黏度太低,胶头太湿,使头上吸附油墨太少,此时可用快干剂调墨。

钢板方面:蚀刻深度不够时,使胶头蘸不到更多的油墨;蚀刻图文太深时,当图文太细时,胶头也不能吸附太多油墨。

因此,钢板上的蚀刻深度与图文的细度应匹配。

胶头方面:当胶头平时,移印中与工件接触时存在气流排不掉,所以胶头应有一定角度;胶头表面太粗糙引起的,更换胶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