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考试用)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旧时代(5~1万年前),审美意 识逐步形成。磨光钻孔技术对石、 骨器进行加工。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典型风格分为: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彩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漩涡彩纹陶瓮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
第一章 原始美术
01
第一章 原始美术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 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审美艺术的萌生 原始陶器艺术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一、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旧时代中期(20~5万年前), 出现了较为均衡堆成的三棱尖状 器和橄榄形,四边形,以及圆形 的刮削器和圆球等石器,审美意 识渐显萌芽。
动物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 陶人头 仰韶文化 玉龙猪 红山文化 玉兽面文综 良渚文化
第二章 先秦美术
02
第二章 先秦美术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技巧日益精湛。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先秦青铜艺术 先秦雕塑艺术 先秦绘画
一、青铜艺术
马家窑文化(马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 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纹)。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面。

5.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6.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3.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4.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5.赵力,贺西林.《中国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从古至今,素朴纯正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得到了新的表现形式。

从五千多年前的器物装饰,到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数字艺术,中国美术从时代勾勒出了其独特的脉络。

在此,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美术史,旨在帮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渊源。

一、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从古到今,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2100-221 BC):当时的中国美术以中国古代文明的技术水平所限制,只能采用原始形式,以写绘神仙物体为主,这一时期的美术形式被称为“篆刻”,文革期是当时最繁荣的阶段,主要代表作品有甲骨文字和龙纹图案。

2、战国时期(476-221 BC):随着政治形势的复杂化,贤明的政治家们开始在文化、科学、艺术上做出突破,中国美术也开始在木版画、唐卡、篆刻等领域得到发展,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3、秦汉时期(220BC-220AD):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中国美术也随之得到发展,书法、山水画、国画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唐宋时期(618-1279):唐代的美术风貌是一种精致轻盈的空间感,诗词、写意、国画、书法、雕塑、彩绘等各个艺术形式并存,中国美术史上称之为“宋唐盛世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时期。

5、元明清时期(1280-1912):元明清时期,中国美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真实写意画、清代山水画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发展。

中国美术在此阶段也出现了新的流派,如晚清革命时期的“洋务派美术”。

二、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美术几千年来,从唐宋秦汉,到元明清再到今天,经历了长期发展和演变,发展出了多元的美术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美术发展的趋势。

在当下,伴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美术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力,传统的国画、书法以及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不经过数字层面的处理,上传的图片很难被重视。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陈斌(本讲义所据教材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原始美术(史前美术)一、综览(1)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时空序列。

中华大地,东滨大洋,西峙高原雪岭,北萦广漠,南邻佛教诸邦。

数十万年以前,即有先民生息于此。

以今之“艺术”概念论,一般则以新石器时代为原始艺术(文明)的发蒙。

【新石器先民已完成之两大发明:弓箭,陶器。

】后来岩画的发现,这一上限推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岩画——10000年前,内蒙阴山早期岩画;7000年前,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甘肃祁连山、黑山岩画(年代待定);青海等地岩画;新疆阿尔泰、昆仑、天山岩画。

3000-2500年前,云南沧源、广西花山早期岩画。

河姆渡文化牙刻《凤鸟朝阳》,陶刻猪纹等,7000年前。

黄河彩陶——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公元前5000-3000年);马家窑文化,5000-4000年前(公元前3800-2000年);(晚期散布于甘、青)3000年前,(历史传说在2000余年前),步入青铜时代(有史时期)。

(2)从世界范围比较,中国原始美术之特点。

A.陶、玉、丝、漆;B. 萨满(巫师)文化。

二、文献中所见史前美术之迹象。

所谓文献,基本上依赖春秋战国时诸子论著以及后来一些传注,尤其是后来儒家所整理的上古文献。

《尚书》、《山海经》更多地保存了上古的一些真实记载。

1.从文献上溯源,画之肇始于黄帝时代。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把绘画亦是作为文明发端的一个重要表征。

传说绘画的起源,约有二端:A.写像。

《鱼龙河图》:“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云笈七签》:“(黄帝)躬形写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

”《风俗通义》:“黄帝时,有郁荼、郁垒二人,能执鬼于度朔桃树下,简阅百鬼之无道者,缚以苇索,执以饲虎,帝乃立桃板之门,画二人像,以御鬼。

”B.装饰。

《通鉴外纪》:“黄帝作冕旒,正衣裳,视翬翟草木之华,染五彩为文章,以表贵贱。

美术教师考试-美术史材料-中国山水画讲义

美术教师考试-美术史材料-中国山水画讲义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

青绿山水是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

其笔法糸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系于墨的浓淡干湿。

一、隋代1.展子虔中国隋代画家。

展子虔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他最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深远的空间感,代表作品《游春图》是现存古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所保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

《游春图》艺术赏析作者:《游春图》作者是隋代的展子虔。

背景内容: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整幅画浸透着一股阳光般的暖意,水的右边两个人在走马闲逛,左边两个人在看水,湖中三位标致的女子乘船闲话中,正在渡河。

艺术手法: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

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意义价值: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卷。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二、唐代1.青绿山水①李思训、李昭道唐玄宗开元年间,诸卫将军李思训,和他的儿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当时人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父亲李思训善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遒劲,格调细密。

金碧辉映为一家法,鸟兽草木皆穷其态,还常用神仙故事来点缀幽曲的岩岭。

这种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

源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陈斌(本讲义所据教材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原始美术(史前美术)一、综览(1)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时空序列。

中华大地,东滨大洋,西峙高原雪岭,北萦广漠,南邻佛教诸邦。

数十万年以前,即有先民生息于此。

以今之“艺术”概念论,一般则以新石器时代为原始艺术(文明)的发蒙。

【新石器先民已完成之两大发明:弓箭,陶器。

】后来岩画的发现,这一上限推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岩画——10000年前,内蒙阴山早期岩画;7000年前,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甘肃祁连山、黑山岩画(年代待定);青海等地岩画;新疆阿尔泰、昆仑、天山岩画。

3000-2500年前,云南沧源、广西花山早期岩画。

河姆渡文化牙刻《凤鸟朝阳》,陶刻猪纹等,7000年前。

黄河彩陶——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公元前5000-3000年);马家窑文化,5000-4000年前(公元前3800-2000年);(晚期散布于甘、青)3000年前,(历史传说在2000余年前),步入青铜时代(有史时期)。

(2)从世界范围比较,中国原始美术之特点。

A.陶、玉、丝、漆;B. 萨满(巫师)文化。

二、文献中所见史前美术之迹象。

所谓文献,基本上依赖春秋战国时诸子论著以及后来一些传注,尤其是后来儒家所整理的上古文献。

《尚书》、《山海经》更多地保存了上古的一些真实记载。

1.从文献上溯源,画之肇始于黄帝时代。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把绘画亦是作为文明发端的一个重要表征。

传说绘画的起源,约有二端:A.写像。

《鱼龙河图》:“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云笈七签》:“(黄帝)躬形写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

”《风俗通义》:“黄帝时,有郁荼、郁垒二人,能执鬼于度朔桃树下,简阅百鬼之无道者,缚以苇索,执以饲虎,帝乃立桃板之门,画二人像,以御鬼。

”B.装饰。

《通鉴外纪》:“黄帝作冕旒,正衣裳,视翬翟草木之华,染五彩为文章,以表贵贱。

02.中国美术史基础精讲讲义_2

02.中国美术史基础精讲讲义_2

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故有“山水之变始于吴”之说。

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

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李思训之法为后世宫廷绘画及民间宗教画所继承,吴道子之法则对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

花鸟画:描绘自然界花草生灵与社会富足及贵族日益奢华的生活好尚相关联。

花鸟画分科独立,出现专擅花鸟的画家,薛稷以画鹤知名,边鸾擅画孔雀。

而晚唐避乱入蜀,工龙水竹石花鸟猫兔的刁光胤则对黄筌等西蜀画家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技巧水平和风格流变还可以从墓室壁画中窥见一斑。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壁画六扇花鸟画屏风和北京海淀八里庄王公淑墓《牡丹芦雁图》是难得的出自画工之手的真迹,也是且前所见独立成幅的最早的花鸟作品。

以鞍马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前代虽已很流行,作为分科独立的鞍马绘画在唐代则备受重视,已由古代体现勇敢尚武的精神而一变成为玩赏对象和地位、财富的象征。

盛唐出现画马名家曹霸与韩幹,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杜甫等诗人反复称颂并获得帝室、勋贵的喜爱。

鞍马与畜兽画的兴盛,说明唐代绘画表现的领域已扩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隋唐绘画艺术概况一、隋——呈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1、承上启下的画家——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2、擅宗教壁画,呈现出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倾向,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创作初步表现出个人的专长。

画风多属于“属意温雅、用笔调润”的绵密一体。

二、唐——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1、初唐画坛呈现着集南北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的局面,隋唐帝王出于文治武功的需要,大力提倡书画。

(1)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初唐阎立本。

(2)隋代统一之后,南北画家会集京师,增进了道释人物画家的交流。

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与康萨陀以画外族人物、佛像及奇禽异兽而负盛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物画表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一、史前-秦汉美术史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29、贮贝器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器物。

30、《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碑刻的杰出代作。

二、隋唐美术史1,卫协是曹不兴的弟子,在西晋画坛上曾有“画圣”之称,谢赫对卫协的评价很高,把他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并评价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2,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3, 张怀瓘曾比较张僧繇和顾恺之、陆探微的绘画说:“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历代名画记》引张怀瓘《画断》) 。

4, 张僧繇塑造的佛教造像被尊为“张家样”,广泛流传于民间,从现在四川省博物馆藏万佛寺遗址出土的梁代造像上还可探求到张家样的遗韵。

5,曹仲达,是北齐时在佛教造像方面闻名于时的艺术家。

他所画佛像具有明显特点,被称为“曹家样”。

6,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谈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7,杨子华被唐人誉为“北齐之最”,画家阎立本评他的人物画说:“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

8,一九八零年在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发现的北齐娄叡墓内有壁画约二百平方米,人马、仪仗、神兽、极为壮观,绘画技法之精湛实属罕见,与传世轴画之精美者无二致,因为墓主人娄叡为皇亲国戚,又建过军功,墓葬极尽华丽,因此今日之学术界推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不论是否,都可以为我们了解杨子华的绘画提供资料。

9,有一卷传为宋人临摹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容为描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不同于“秀骨清像”,人物面孔呈鹅卵形,此类风貌在早期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与北齐娄叡墓壁画相合,从而证实波士顿所藏的《北齐校书图》尽管为宋人所摹,但定有北齐原本为依据,故也是弥足珍贵的。

10,佛像中国化出现质的进展,据说完成于东晋的戴逵、戴颙父子,美术史上把他们创作的佛像称作“二戴像制”。

11,炳灵寺169窟第六龛,以无量寿佛结跏趺坐居中,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两侧均有题名,这是一铺,包括造像壁画、题记的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无量寿佛龛,也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无量寿佛塑像。

12,展子虔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所谓“顾、陆、张、展”,被美术史家推为唐以前最杰出的画家。

13,《游春图》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

14,唐代继承与发展了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的艺术成就,而形成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风的是李思训父子。

画史上称为大,小李将军。

15,苏东坡评论王维的画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6,阎立本是初唐杰出的人物画家,〈步辇图〉,是他的传世作品(摹本)记载了祖国大家庭中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17,尉迟乙僧是初唐时来京城长安的西域画家。

18,苏东坡颂唐代文化成就说:“知者造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他把吴道子和杜甫、韩愈、颜真卿一道,看成是唐代文化艺术方面杰出的代表人物。

19,故宫博物院藏韩滉《五牛图》,是现存最早的绘在纸上的作品。

20,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由于有宋徽宗赵佶时的两本摹本流存。

画迹得以传世,即,《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21,周昉,盛唐杰出的人物画家,传世作品有辽宁博物馆收藏的《簪花仕女图》,和故宫博物院的《挥扇仕女图》。

22,龟兹石窟开凿数量最多,壁画保存最丰富的是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土拉石窟。

23,敦煌莫高窟在今敦煌县城东南约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下,前临宕泉河,面对三危山是戈壁沙海中一处绝好的风景,关于莫高窟的开窟年代,文献记载略有出入。

目前学术界通行的说法是在十六国时期。

其依据是唐武周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24,麦积山石窟,文献载后秦姚兴时始建,至今一千五百多年。

25云冈石窟旧称灵岩,位于今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州山(又称武州塞)南麓,东西绵看延一公里,依山体分东、中、西三区,现存洞窟45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是由皇室经营的第一所大型石窟。

26,昙曜五窟,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窟内佛像形体高大,多为三尊佛像,或坐或立,是河西凉秦二州世世佛像形式的延续,(云冈一期)27,龙门石窟创始于孝文帝迁洛的前几年,最早纪年题刻是古阳洞北壁的比丘慧成龛,时间在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

28,李思训的山水画特别受到推崇,被认为是“国朝山水第一”,《江帆楼阁图》,是他的传世作品(摹本)。

29,巩县石窟寺是由北魏皇室建寺开窟,建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止,共开五窟。

30,龙门宾阳中洞是继古阳洞之后,北魏皇室在龙门进行大规模造像活动时所建,窟内雕像主次分明,对称而有变化。

佛与菩萨形象已明显趋于清秀,衣裙层层垂悬,形成疏密相间、通体流畅的衣饰线条,从而收到飘逸高迈的艺术效果。

三、五代宋元美术史1.五代南唐人物画家周文矩的代表作是《文苑图》,顾闳中画过《韩熙载夜宴图》。

2.“荆关董巨”是指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五代山水画家,荆关和董巨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山水画派。

3.“黄徐体异”是指西蜀画家黄筌、南唐画家徐熙的不同花鸟画题材和风格,花鸟画地域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分立,表明这个画科的成熟。

4.翰林图画院是最早的官立专门绘画机构,存在于两宋。

北宋徽宗时是翰林图画院的鼎盛期,曾将科举制引入画家的选拔和培养。

5.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等级分为待诏、艺学、祇候、学生四等。

当过待诏的名家有郭熙、李唐、马远等。

6.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是玉清昭应宫的壁画小样,继承了唐代吴道子的风格。

7.李公麟的代表作是《五马图》,风格是白描人马画。

8.梁楷是南宋画院待诏,开创了减笔人物画风。

9.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秋庭婴戏图》、李嵩《货郎图》等。

10.南宋历史画名作有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李唐《采薇图》。

规谏画有《折槛图》等。

11.北宋美术史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提出的“三家鼎峙”是指北宋山水三大家关仝、李成、范宽,都是北派山水画家。

12.范宽的代表作是《溪山行旅图》。

13. 郭熙和崔白确立了北宋山水和花鸟画新风。

郭熙的代表作是《早春图》,崔白的代表作是《双喜图》。

14. 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

15. “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四人,都是南宋画院的画家。

16.《万壑松风图》是李唐的作品,《四景山水图》是刘松年的作品,《踏歌图》是马远的作品。

17.北宋文人画理论主要提倡者有苏轼、米芾等。

早期文人画主要的实践有文同的墨竹、米友仁的米氏云山、扬无咎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等。

18.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两幅绢画分别是山水画《深山会棋图》和花鸟画《竹雀双兔图》。

19.辽墓壁画的重要发现有庆陵壁画、库伦辽墓壁画、宣化张氏家族墓壁画。

20.金代宫廷画家张瑀作有《文姬归汉图》卷。

21.金代文人画家王庭筠作有《幽竹枯槎图》卷。

22.金代文人画家武元直作有《赤壁图》。

23.元代前期士大夫画家的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高克恭、李衎。

24.与赵孟頫一起提倡文人画的南宋遗民画家是钱选。

25.赵孟頫是一位画家兼书法家,提出了书画同笔的主张。

26.《鹊华秋色图》、《水村图》都是赵孟頫的代表作。

27.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元末山水画家。

28.黄公望的代表作是《富春山居图》,吴镇喜作《渔父图》。

29.倪瓒的代表作有《渔庄秋霁图》,王蒙的作表作有《青卞隐居图》。

30.倪瓒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聊以写胸中逸气”的主张。

31、北宋李郭派画家有郭熙、王诜等人,元代李郭派画家有朱德润、曹知白等。

32.元代花鸟画家有继承南宋院体并稍作变异的陈琳和王渊,有画小写意的张中。

33.元代寺观壁画的代表作有山西芮城永乐宫和洪洞广胜寺水神庙。

34.“宋四家”是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书法家,他们都擅写行草书。

35.辽代木构建筑遗存有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36.北京芦沟桥始建于金代,妙应寺白塔是元代的作品。

37.宋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是重庆大足石窟。

38.北宋花鸟画家黄居寀是黄筌的儿子,代表作是《山鹧棘雀图》。

39.《写生珍禽图》传为黄筌的作品。

40.宋徽宗宣和画院的花鸟画名作有《瑞鹤图》、《芙蓉锦鸡图》、《蜡梅山禽图》等。

41.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是《林泉高致》。

42.宋代雕塑名作有江苏甪直保圣寺罗汉彩塑、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