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验算

合集下载

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并验算在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最基础的四则运算之一、通过列竖式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算数字,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下面我将介绍加法和减法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几个例子进行验算。

一、加法列竖式计算方法:加法列竖式是将两个或多个加数按位数对齐,然后逐位相加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1234+5678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1234+56786912步骤解析:1.将1234和5678按位数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

2.个位数相加得到2,将2写在个位上,进位0。

3.十位数相加得到1,加上进位0得到1,将1写在十位上,进位0。

4.百位数相加得到7,将7写在百位上,进位0。

5.千位数相加得到6,将6写在千位上。

最终结果为6912二、加法列竖式验算为了验证加法列竖式的正确性,可以进行逆运算来得到原来的加数。

例如,我们计算1234+5678=6912,可以进行逆运算6912-5678=12346912-56781234验证结果为1234,与原来的加数一致,证明计算无误。

三、减法列竖式计算方法:减法列竖式是将被减数和减数按位数对齐,然后逐位相减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5678-1234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5678-12344444步骤解析:1.将5678和1234按位数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减。

2.个位数相减得到4,将4写在个位上,没有借位。

3.十位数相减得到0,将0写在十位上,没有借位。

4.百位数相减得到2,将2写在百位上,没有借位。

5.千位数相减得到4,将4写在千位上。

最终结果为4444四、减法列竖式验算为了验证减法列竖式的正确性,可以进行逆运算来得到原来的被减数和减数的差。

例如,我们计算5678-1234=4444,可以进行逆运算4444+1234=5678 4444+12345678验证结果为5678,与原来的被减数一致,证明计算无误。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加法和减法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了通过逆运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优质教案范文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板书:135+48=183(元)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加减法验算是指通过加减法运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2. 加减法验算的方法:a. 对于加法运算,可以将其中一个加数与计算结果相减,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b. 对于减法运算,可以将减数与计算结果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引发学生对验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验算的意义。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验算方法和解题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加减法验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验算的过程。

2. 问题导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清晰地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加减法验算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加减法验算学案

加减法验算学案

三年级数学
加减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
1. 通过认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经历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到算法多样性,并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3.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1.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活动1:
同桌、前后桌讨论怎么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用自己喜欢尝试验算结果是否正确,遇到了什么问题?看一下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

总结规律方法:加法的验算可以用:
加法:加数+加数=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验算的规范格式:
在笔算的下边或竖式计算的右边写上“验算”,并在验算右下方写上冒号。

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要认真的再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746+219=637+268=
2.应该找回多少钱?
总结规律方法:减法的验算可以用:
加法:差+减数=被减数减法:被减数-差=减数
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359-136=408-57=
我能行:
小结:
加法的验算
加法:减法:减法的验算
减法:加法:。

《加减法的验算》评课稿

《加减法的验算》评课稿

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

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

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

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验算来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差等于另一个加数,则计算正确。

2. 减法的验算方法:用差加上减数,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则计算正确;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验算的原理,能够运用验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验算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演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验算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验算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验算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评估学生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设计一道加减法题目,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加减法验算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扩展:1. 邀请数学老师或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在教学或生活中使用验算的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数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九、教学资源:1. 准备实物、图片、数学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

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

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

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人:学校:使用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
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东东说:应找回13元。

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设计意图: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

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

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

(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现在我们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
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五、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自己的收获怎么样吧?课件出示检测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指导、讲解,让其明白算理。

生完成后,集体对检测题进行讲评,并且掌握学生对题目的目标达成度,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检测A卷: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6+219 637+268 359—136 408—57
2、看图填空,并说出理由。

以上题目由生完成,之后集体讲评、订正。

附答案:1、965、905、223、351
2、苹果:105 梨:310 香蕉:17 橘子:95
课堂检测B卷:
1、填上合适的数,并说明理由。

139+()= 821 709—()=136
()+125=602 ()—395=205
2、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附答案:
1、682 、573、477、600
2、894—423=471 469+334=803 945+15=960(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
六、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

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