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舞蹈简史
古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古代舞蹈知识点总结一、舞蹈起源与发展1、舞蹈的起源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开始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这些舞蹈可能是为了祭祀、庆祝丰收、表达爱情等目的而产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形式,也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
2、舞蹈的发展古代舞蹈在不同文明和文化背景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舞蹈被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舞蹈被用于祭祀、娱乐等场合,发展出了独特的民族舞蹈形式;在印度,舞蹈被视为一种精神和身体的训练方式,发展出了印度古典舞蹈。
二、主要古代舞蹈形式1、古希腊舞蹈古希腊的舞蹈源自于宗教仪式和战争庆典,最早的古希腊舞蹈被称作“神圣舞蹈”,流行于古希腊的各大城邦。
后来,古希腊舞蹈逐渐演变为音乐和戏剧的组成部分,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如“战神舞”、“悲剧舞”等。
2、古印度舞蹈古印度的舞蹈被称为“梵舞”,在印度教教义中,梵舞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舞蹈形式,被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梵舞的特点是舞者需要通过特殊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境界,这种舞蹈形式对印度古典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之间产生和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舞蹈形式。
最早的中国古代舞蹈包括祭祀舞和宫廷舞,后来随着悠久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如宫廷舞、民间舞、戏曲舞等。
三、舞蹈的艺术特点1、舞蹈的力度和节奏古代舞蹈以其独特的力度和节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舞者的微妙动作和灵活身姿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使人们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2、舞蹈的情感表达古代舞蹈强调情感表达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舞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3、舞蹈的民族特色古代舞蹈在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古希腊的优雅、印度的神秘、中国的婀娜等,这些舞蹈形式的独特特色成为了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舞蹈简史课程思政

中外舞蹈简史课程思政
中外舞蹈简史是目前各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位主干课程。
这门课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课本上大量的舞蹈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课外阅读等多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舞蹈本科学生,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其理论性。
相比较其它舞蹈技术课,在练功厅面对镜子容易找到感觉,多花上点时间旋转就稳定了、翻身技巧就解决了,对舞蹈的记忆、感觉就增强了,结果的显现让人看得见、有成就感。
而像舞蹈史论这类坐在教室上的理论课,尽管同学们知道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是潜移默化的,但终究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内容单调、抽象,采取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学生们觉得学了许多,又似乎什么也不会,还觉得所学的东西对就业不知有什么用。
这种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
以《中外舞蹈史》这门课程来说,我们运用“综合课程”的思想进行改革的话,可以将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技能型课程引入课堂教学,从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并结合学生在技能课程中的所学,加深对舞蹈进程,各阶段舞蹈的特点以及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的文化理解;也可以将舞蹈欣赏、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美学等其他理论型课程引入课堂教学,结合舞蹈欣赏的方法,理解舞蹈创作、舞蹈构图的形成等对舞蹈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宽泛的,我们可以将其他艺术课程引入课堂,横向讲解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对舞蹈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概述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概述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以及展现美感的艺术形式。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本文将概述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其演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轨迹。
古代舞蹈:起源与宗教舞蹈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早期人类社会,舞蹈往往与宗教仪式和神秘崇拜相关。
古埃及的舞蹈被描绘在壁画上,其中包括祭祀舞蹈、神话故事舞蹈和宫廷舞蹈等。
古希腊的舞蹈则更强调舞蹈运动的优雅和协调性,成为古代文明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中世纪舞蹈:宫廷和民间中世纪时期,舞蹈在欧洲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
宫廷舞以宴会和宫廷活动为背景,舞蹈者通常是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
这些舞蹈具有规范的舞步和精心编排的动作,强调舞者的优雅和技巧。
民间舞则是普通人民的欢庆、庆祝和娱乐活动中的一部分,以自由、欢快和能动的姿势为特点。
文艺复兴:舞台艺术的复兴文艺复兴时期,舞蹈开始在舞台上展现,成为一个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
舞蹈在宫廷舞台和戏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意大利的芭蕾舞,它强调舞者的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在法国,路易十四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成立了巴黎歌剧院和皇家芭蕾舞团,推动了芭蕾舞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舞蹈:表现个性与创新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舞蹈开始进入现代舞蹈的时代。
这时期的舞蹈艺术家开始强调自由、个性和原创性,摆脱传统芭蕾舞的束缚,追求更自由的表达方式。
以以色列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为代表的现代舞蹈运动,强调身体动作的自由与个性化,以及对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
现代舞蹈还吸收了民族舞蹈和非西方文化的元素,丰富了舞蹈艺术的多样性。
当代舞蹈: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当代舞蹈进入了融合与创新的时代。
舞蹈艺术家们开始将不同的舞蹈风格、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
例如,现代舞与街舞的融合产生了街舞剧场,将不同舞蹈风格和元素结合展示。
现代舞蹈还探索了舞蹈和科技的结合,通过投影、灯光和互动装置等技术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完整版)世界舞蹈史大事年表

(完整版)世界舞蹈史大事年表古代舞蹈时期- 公元前3000年:埃及古代墓穴中描绘了舞蹈画面,认为是最早的舞蹈表演证据之一。
- 公元前1000年:希腊时期的扮演者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表达情感和故事。
- 千年纪元:古印第安部落展示了他们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蹈被视为与宇宙的力量相连。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 15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典舞开始兴起,舞者穿着华丽的服饰,通过舞姿展现优雅与魅力。
- 18世纪初:法国宫廷舞蹈家让-乔治·挽尼(Jean-Georges Noverre)在巴黎建立了现代芭蕾舞的基础,强调舞蹈故事的连贯性与真实性。
- 17至18世纪:巴洛克时期,舞蹈演员借助装置和特效等手段,在舞蹈中再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现代舞蹈的兴起- 19世纪:芭蕾舞以及独立的现代舞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流行,以自由舞姿和个人表达为特点。
- 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家伊莱斯·科尼加诺夫(Isadora Duncan)创造了一种更加自由的舞蹈形式,突破了传统芭蕾舞的规则限制。
- 1930年代:美国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创立了现代舞蹈的主要理论,强调肢体表达情感和意义。
- 1950年代:美国芭蕾舞家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推动了芭蕾舞的创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动态风格。
当代舞蹈发展- 1960年代:美国舞蹈家梅娜·葛雷厄姆(Merce Cunningham)以及佛蒙特·莫里斯(Forsythe Morris)等人开创了当代舞的新方向,摆脱了传统舞蹈结构和故事线的束缚。
- 1980年代:街舞和霹雳舞成为全球流行,青少年们通过自发的舞蹈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街头文化。
- 21世纪:舞蹈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包括投影、虚拟现实和交互式舞蹈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舞蹈表演。
结语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不同时期积极发展并演变。
中外舞蹈通史2

第十五讲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二、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如果说唐代是我国古代表演性舞蹈发展的高峰,宋代则是群众自娱性民间舞颇为兴盛的时代。
宋代关于民间舞蹈活动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也比较丰富。
各族民间舞蹈,由于与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婚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关系密切,代代相传,因而能长期流传、发展。
即使是在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趋于衰落的时期,民间舞蹈仍然能以节日群众自娱(同时娱人)的方式保存下来,有时是为了敬神,有时是为了驱鬼,有时是为了祈丰年、庆丰收,有时为了男女青年社交寻觅爱情,有时又是婚丧嫁娶仪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蹈随着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而流传、创造、丰富。
有些民间舞蹈文献记载并不多见,但它们的历史非常久远,往往可以追溯千百年以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多元—体的中华民族。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是人民生活的反映这一点来看,确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
(一)汉族民间舞龙的形象,龙的舞蹈,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龙舞》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之一种。
它磅礴的气势、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舞蹈形象震撼人们的心灵。
清人姚思勤《龙灯》诗:灯街人似海,夭矫烛龙蟠。
雷駴千声鼓,琉珠一颗丹。
擘天朱鬣怒,照夜火鳞乾。
衔曜终飞去,休同曼衍看。
李笠翁《龙灯赋》形容《龙舞》:“行将飞而上天兮,旦宇宙而不夜。
不则潜而入海兮,照水国以夺犀。
”当时杭州风俗,春节舞龙灯,必先到吴山龙神庙开光,因而清人金江声《武林踏灯词》写道:画鼓声喧百面雷,烛龙惊起上春台。
游人尽道开光好,争向龙神庙里来。
清人项朝棻《龙灯》诗:胜会年年举,青龙光早开(自注:龙灯头上写“青龙胜会”四字)。
西方舞的发展史

西方舞的发展史西方舞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也十分复杂。
可以大致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古代: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舞便已经开始发展。
当时的表演形式是舞蹈和诗歌结合,叫做舞蹈哥伦比亚 (kordax),主要表现的是男性舞者的健美和力量。
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西方舞又由于宗教和宫廷领域的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时期的舞蹈多半是由男女跳,以射箭、跳跃、踩踏等呈现。
在欧洲,舞蹈也成为了人们庆祝特殊节日和婚礼仪式的一部分。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和文化繁荣发展,舞蹈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主要有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种。
巴洛克: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舞蹈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它的特点是盛行华丽的舞台效果和宏伟的舞台布景。
在这一时期,舞蹈形式和表现技巧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带动了舞蹈作品的信手拈来。
巴洛克时期的舞蹈也是西方舞历史上最为奢华繁复的时期之一。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开始对舞蹈的表现形式进行简化和优化。
主要舞种有芭蕾舞、马戏团风格的舞蹈和歌剧中的舞剧。
在这一时期,舞蹈的技巧和形式大幅度优化,万元技的高难度技巧独立成为舞蹈中重要的一环。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时期,舞剧中的舞蹈形式得到了更为彻底的改变,舞蹈动作和身体姿态也不再那麽豪华且技巧繁复。
在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展现出了她超凡的追求、奥秘和真实性。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时期,人们与时俱进,开始对舞蹈的自由性和个性化进行追求。
在现代主义时期,人们大胆尝试新的舞蹈形式和表现技巧,开创了很多具有非常现代特色的新舞蹈。
西方舞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历史司并未终止。
随着社会形势和文化背景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西方舞蹈也将呈现出她不断开拓和革新的面貌。
中外舞蹈简史

舞蹈一些成为流行的民俗舞蹈,一般都具有两个特征:性感与技巧。
踢踏舞分为两个流派:爱尔兰踢踏舞,美国踢踏舞。
流行舞有两大舞系:1 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斗牛2 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什么是纪功舞蹈:反应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取得王位以后,一般要将自己的功绩或德政以乐舞的形式进行表现和宣传。
所谓“功成作乐”东周的“礼崩乐坏”:1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的“礼乐政治”出现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在加之当时清新活泼,充满人间真情的民间乐舞涌入宫廷和贵族之家,严重冲击了雅乐的统治地位,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2 “礼崩乐坏”的形成,还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休戚相关,在周初《六大舞》被固定下来后,长期用于宗庙祭祀变成经典的“先王之乐”,势必导致原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活力的丧失,充满生机的“桑间濮上之乐”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
《六大舞》:黄帝的《云门》尧的《大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汤的《大濩》武的《大武》《六小舞》:《帗舞》《羽舞》《里舞》《旄舞》《干舞》《人舞》武的的《大武》:周武时期的乐舞,是武王克商后命周公而作,颂武王伐纣除其害的德能功绩。
周代雅乐的主要功能:教化与祭祀“百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演出形式“以舞相属”是汉代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性舞蹈,其形式为一个人自舞——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人,其目的是在相属过程中增进人际关系和人际情感。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形式上看):1 纵向继承。
对战国楚地民间舞蹈的翘袖折腰之姿,轻盈曼妙之态的继承。
2 横向吸收。
一方面,从同时代的姊妹艺术如杂技,武术,幻术等方面吸收养料;另一方面对各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兼合并著。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思想上看):1 神仙幻想,代表作《总会仙唱》,其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汉代人对神界歌舞的幻想,同时也折射出他们对人生永恒延续的希冀。
舞蹈类型发展历程简述

舞蹈类型发展历程简述
舞蹈类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舞蹈主要作为一种宗教仪式或庆祝活动的形式存在。
古希腊时期的古典舞蹈,以及古罗马时期的战争舞和民俗舞,都是舞蹈类型的重要来源。
中世纪时期,舞蹈逐渐与宫廷文化和贵族社区联系在一起。
在欧洲的宫廷舞厅中,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舞蹈类型,如波兰舞,英格兰国旗舞等。
现代舞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古典芭蕾舞开始崛起,成为舞蹈领域中的主导力量。
芭蕾舞的表演形式和规范的动作技巧迅速发展,并一直持续至今。
20世纪初,现代舞的出现对传统芭蕾舞风格进行了挑战。
现
代舞强调个体表达和情感传递,摆脱了传统的规范动作和叙事性质。
其中,艾莫德技术(Emmimod technique)和格雷厄姆
技术(Graham technique)等成为现代舞的代表性风格。
随着全球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加深,各种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舞蹈类型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例如爵士舞、探戈、印度古典舞等,它们带来了新的动作元素和文化特色,并丰富了舞蹈类型的多样性。
到了21世纪,随着技术和创新的不断推动,舞蹈类型也在不
断演变。
电脑生成的动画、机器人舞蹈和虚拟现实等新颖形式
正逐渐融入舞蹈表演中。
总的来说,舞蹈类型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宗教仪式到现代的现代舞和国际交流中吸收的各种元素,都为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即兴发展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成为流行的民俗舞蹈,一般都具有两个特征:性感与技巧。
踢踏舞分为两个流派:爱尔兰踢踏舞,美国踢踏舞。
流行舞有两大舞系:
1 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斗牛
2 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
什么是纪功舞蹈:反应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取得王位以后,一般要将自己的功绩或德政以乐舞的形式进行表现和宣传。
所谓“功成作乐”
东周的“礼崩乐坏”:
1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的“礼乐政治”出现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在加之当时清新活泼,充满人间真情的民间乐舞涌入宫廷和贵族之家,严重冲击了雅乐的统治地位,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
2 “礼崩乐坏”的形成,还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休戚相关,在周初《六大舞》被固定下来后,长期用于宗庙祭祀变成经典的“先王之乐”,势必导致原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活力的丧失,充满生机的“桑间濮上之乐”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
《六大舞》:黄帝的《云门》尧的《大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
汤的《大濩》武的《大武》
《六小舞》:《帗舞》《羽舞》《里舞》《旄舞》《干舞》《人舞》
武的的《大武》:周武时期的乐舞,是武王克商后命周公而作,颂武王伐纣除其害的德能功绩。
周代雅乐的主要功能:教化与祭祀
“百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演出形式
“以舞相属”是汉代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性舞蹈,其形式为一个人自舞——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人,其目的是在相属过程中增进人际关系和人际情感。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形式上看):
1 纵向继承。
对战国楚地民间舞蹈的翘袖折腰之姿,轻盈曼妙之态的继承。
2 横向吸收。
一方面,从同时代的姊妹艺术如杂技,武术,幻术等方面吸收养料;另一方面对各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兼合并著。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思想上看):
1 神仙幻想,代表作《总会仙唱》,其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汉代人对神界歌舞的幻想,同时也折射出他们对人生永恒延续的希冀。
2 “人一己”意识,代表“以舞相属”,汉代人在向往神界的同时也积极于现实生活,“以舞相属”通过人民有来往的舞蹈过程,获得一种社会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个体的“人一己”意识得以表现并强化。
清商乐舞的特征:
1 抒至言情
2 飘逸娴雅
3 以目传情,眼神的运用
4 以轻见长,“体轻如风”“纤腰袅袅”
5 以妙取胜,“独特的意蕴”
宫廷宴乐:指旧时王朝的宴飨典礼,娱乐欣赏中所运用的乐舞。
主要包括“九十部伎”“坐立部伎”“健软舞”“大曲”“歌舞戏”
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其实雄伟。
堂下坐奏谓之“坐部伎”: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
宋的“队舞”的定义:是以唐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的结果,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
什么是芭蕾舞:
广义的说,芭蕾泛指各种舞蹈或舞蹈剧。
狭义的说,芭蕾是一张特定的舞种,是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300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
“席间芭蕾” 1581年《皇后的喜剧》
芭蕾三大奠基人:
1 吕里路易十四的芭蕾老师,他与戏剧家莫里哀合作创作了十余部舞剧。
2 博尚路易十四的老师,1651年被任命为皇家舞蹈院第一院长
3 莫里哀
诺威尔的思想核心:情节芭蕾。
《关不住的女儿》多贝瓦尔
浪漫芭蕾的三个时期:
1 奠基时期:
开创者——塔里奥妮父女
代表作——《仙女》
艺术特色:a 编导充分考虑主演的形体条件和技术基础,设计了希尔菲这个角色的舞蹈。
b 编导从逃避现实追求幻想的浪漫的主义原则出发构建两个不同的世界
c 编排清晰易懂
2 鼎盛时期:
代表人物——佩罗·格里奇夫妇
代表作——《吉赛尔》
艺术特色:a 线索单一,结果清晰完整,人物性格鲜明,主题鲜明。
b 对不同的人物和不同场合采用不同表现手法。
C 舞蹈编排。
d 舞蹈音乐更多完备。
3 衰落时期:
代表作——《葛蓓莉亚》编导(代表人物):圣列翁主演:朱瑟·比亚搏扎奇
原因:a 芭蕾明星的退出
b 资产阶级的反对,聘请演员
艺术特色:a 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木偶题材
b 轻松诙谐内容空间仅注重娱乐
c 音乐符合剧情发展
d 女演员反串男演员
浪漫芭蕾特点:a 更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的诉诸观战的情感,舞蹈从理性上升到感性,更加深探人物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b 浪漫芭蕾的舞蹈技术提高,特别是女子足尖技术
c 题材多提取与神话传说,爱情故事,诗句
交响编舞法:从音乐出发,按照音乐的内容和形象来设计舞蹈和场面的一种编舞方法。
应用:《堂·吉诃德》第三幕“梦”
《天鹅湖》第二幕“群鹅舞蹈”
《胡桃夹子》“小雪花舞”
《舞姬》四幕“幻影王国”
俄罗斯学派的形成:主要吸收意大利和丹麦学派的精华,并结合本民族的文学艺术传统和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学派。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900年8月,年仅 10岁的他进入圣彼得堡帝国芭蕾舞蹈学校学习。
十八岁时便以天才的表演艺术闻名全俄。
1909年加入佳吉列夫创建
的俄国芭蕾舞团,编导、演出了《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不朽
芭蕾巨作。
在一战期间,尼金斯基离开俄国芭蕾舞团,与舞蹈家罗茉
娜结婚并旅居海外。
戏剧芭蕾:特指以舞蹈表现故事或戏剧情节的芭蕾,通常是有一条或几条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戏剧芭蕾”要讲故事,要演戏,通常必须借助了哑剧手势和面部表情多,非常舞蹈手段。
现代舞的训练五大体系:
a玛莎·格莱姆 b默斯·堪宁汗 c保罗·泰勒 d霍塞.林蒙e汉姬.霍尔姆
邓肯的艺术特色:
a 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
b 伴随着音乐起舞
c 即兴起舞
邓肯的舞蹈思想:
a 建立民族自由的美国舞蹈
b 生活于艺术一体化
c 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
泰格·肖恩代表作——《劳工交响曲》
玛莎的艺术特色:
a 独特的个性特征
b 沉重的原始风格和性意味
c 强烈的内省倾向和戏剧性追求
d 紧张沉重的肢体语言
e 一呼吸喂原动力的“收缩——伸展”的技术体系
舞蹈剧场:是德国表现派代表,在20世纪中后期的分枝,共有两大流派,一派是强调舞台乃至生活的戏剧性,追求用舞蹈去真实的表现人生,代表人物皮娜·鲍希;另一派则以纯舞蹈探索为主,迷恋对纯都动作形式的探索,代表人物苏珊·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