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高考考纲1、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设题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四、方法探寻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探究学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步骤三)探究学习2: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0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步骤三)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步骤二)既构成对比,又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引言现代诗歌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其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而丰富。
通过对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内涵与特点。
本文将从意象、语言、韵律等方面,探讨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意象的艺术表现手法1. 比喻与隐喻现代诗歌的意象呈现常常使用比喻与隐喻的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达到传达作者内心情感或思想的目的。
比喻的使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形象,使之更加生动。
隐喻则借助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主观意识,给诗歌增加多样的解读空间。
2. 色彩与形象现代诗歌中采用鲜活、夸张、富有层次的色彩和形象,以展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色彩和形象的运用,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形象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三、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1. 新意的表达现代诗歌在语言上追求新意的表达,注重对词语的审美与变异。
通过创造新词、扭曲词义等方法,使诗歌语言更具活力与张力。
2. 对白的运用现代诗歌中普遍运用对白的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诗歌中的冲突与思想碰撞。
对白形式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具戏剧性,读者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意的冲击。
四、韵律的艺术表现手法1. 自由诗体现代诗歌摒弃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了更为自由灵活的韵律形式。
自由诗体通过自由的排列与节奏感,使诗歌表达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
2. 声音与韵律的变换现代诗歌注重声音的表达与韵律的变换,通过重复、对偶、拟声等手法,打破了传统韵律的束缚,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五、结语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它们在意象、语言和韵律的运用上有独特的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这些艺术表现手法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同时,这也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掌握这些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期待未来,现代诗歌能够在更多的人群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情感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
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生活情景的例子,如田园诗、边塞诗等。
1.3 教学方法讲座与讨论相结合,介绍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形象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2.2 教学内容解释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分类,如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等。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构建和作用,如意象、象征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形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和解析诗歌中的形象。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特点。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情感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方式,如抒发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等情感。
解读具体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体验诗歌情感。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跳跃等。
解读具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等活动,运用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
第五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节奏和韵律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5.2 教学内容解释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如平仄、押韵等。
分析具体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构建和作用,如韵律的和谐、节奏的起伏等。
诗歌表现手法教案

一、诗歌表现手法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表现手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并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分析。
3. 诗歌欣赏与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创作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要求富有意境。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诗歌的兴趣。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背诵一首经典的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诗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诗歌创作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板书设计:1. 诗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2. 诗歌欣赏与分析展示经典诗歌分析表现手法3. 创作练习选择表现手法创作富有意境的诗歌十、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2. 相关诗歌表现手法的资料六、诗歌表现手法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对仗、反复、设问、互文等。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诗歌的来源讲解诗歌起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1.2 诗歌与情感解析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可以表达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式与结构2.1 诗歌的形式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
讲解不同形式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美。
2.2 诗歌的结构解析古代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如何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的语言与意象3.1 诗歌的语言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3.2 诗歌的意象解析古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意义,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诗歌的表现手法4.1 比喻讲解比喻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解析象征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月亮象征团圆、梅花象征高洁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和深层意义。
第五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5.1 诗歌鉴赏的方法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等。
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5.2 诗歌鉴赏的技巧解析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如抓住诗眼、理解典故、感悟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鉴赏古代诗歌。
第六章:对比与对偶6.1 对比手法的运用讲解对比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强调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6.2 对偶手法的运用解析对偶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平衡节奏、增强韵律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语文授课人:李星课题诗歌阅读—表现手法第1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表现手法的定义,掌握对比、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定义及其作用。
2、了解表现手法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
3、在合作练习的基础上掌握该题型的答题策略。
重点在合作练习的基础上掌握该题型的答题策略。
中
心
发
言
人
李
星
难点了解表现手法的定义,掌握对比、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2 课时教法引导点拨学法合作探究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二、知识链接: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除过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外还包括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烘托、用典等。
三、预习展示:(4名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1、对比
定义:指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作用:
示例:
2、用典
定义:
作用:
示例:
3、虚实结合
定义:
作用:
示例:
4、动静结合
定义:
作用:
示例:
四、高考考查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典题导航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问: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
(2分)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2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2分)
解答策略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或哪些)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3、指出此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合作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问题:请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1)用典。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象征(或以物喻人),用别有东风情味的桃花象征诗人。
作用:寓指诗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试分析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虚实结合。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
而通过想象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表达自
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委婉
含蓄。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托物言志。
衬托,
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
显示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借白梅表现坚
持理想操守的心志。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