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合集下载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十九世纪30 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 年3 月22 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

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

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 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

1913-1926 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

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

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1927 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

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

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

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电影起源发展历程

电影起源发展历程

电影起源发展历程电影起源于19世纪末的技术发展和艺术实验。

它的发展与摄影术和幻灯片有密切关联。

早期的电影是以运动的静态图像来呈现的,直到科学家发现了人眼对于一连串戏剧性的图像会形成动态效果的天性。

这一发现促使了早期电影的诞生。

在1895年,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卢米埃尔发明了可经营的电影摄影机以及电影放映机——兄弟们的游行。

首次正式的公开放映于同年在巴黎的一个咖啡厅展出,电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不久之后,电影制片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涌现,电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娱乐形式。

电影行业的发展与商业化密不可分。

1906年,美国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尼古拉斯兄弟公司成立。

该公司不仅扩大了电影的生产规模,还推动了电影技术和艺术的发展。

在电影技术上,他们发明了声音电影,开创了新的电影制作方式。

电影行业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文化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1915年,《出租汽车司机》成为了第一部具有艺术和剧本价值的电影,开启了电影艺术的新纪元。

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和苏联摄影运动崛起,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好莱坞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中心之一,创造了无数经典电影。

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电影开始探索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新的导演和制片商开始出现,他们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诞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

电影已经不再局限于消遣和娱乐,它成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工具。

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方式。

至今,电影已经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商业产业。

电影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也能通过各种题材和故事情节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电影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它记录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思想。

今天,电影依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一、诞生形成期(1895—1927)(一)卢米埃尔的纪实电影在上述的七门艺术中,唯一知道其诞生日的只有电影,它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

这一天,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售票公映了他们制作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十余部影片,并且取得轰动国际的成功。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一天就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的影片明显的特点是纪实性。

由于影片直接地拍摄真实的生活,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二)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乔治•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他把许多照像特技应用于电影。

其次是特技摄影的发明。

通过“停机再拍”,可以使贵妇突然变成了魔鬼;灰姑娘变成了高贵的公主;老鼠变成了白马。

其中最著名的是《月球旅行记》。

再次是创造了戏剧电影。

他几乎把所有戏剧上的表现手法,诸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以及场与幕的划分等等,系统地移植到电影制作中来。

他还首创了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

梅里爱所作的这一切,后来都成为电影技术的基本要素。

但是他对戏剧美学的过于执着,既造就了他的辉煌也使他沦为戏剧美学的俘虏。

(三)蒙太奇的产生蒙太奇的产生才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对蒙太奇贡献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和前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

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是把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场景改变为镜头,并让摄影机在他的指挥下运动起来,他还创造性地运用特写和“切”以及通过调度镜头,在影片中创造节奏气氛,以利于把情节推向高潮。

格里菲斯首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

他吸收了梅里爱的特技技巧,借鉴了小说家狄更斯的“切回”手法,创造了平行蒙太奇。

这种艺术手法在他的传世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片中得到了更巧妙地运用。

电影史家把这部影片上映的日期(1915年2月8日)当作“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这部影片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党同伐异》中,蒙太奇的手法得到了更完善的运用。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新青年世界电影史1995年电影面世的百年诞辰。

在这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世界电影经历了形成,成熟和发展三个时期。

正如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文学名著的历史,世界电影发展史,从人文和艺术的角度来看,也不妨说是世界电影名著的历史,这些名著在电影的百年历程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

它们在艺术上的独具一格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故而,纵观第七艺术的成长道路,人们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景观,而美国好莱坞电影,苏联蒙太奇美学流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运动和德国新电影,法国新流潮运动和德国电影等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折射了流派产生国的文化特点,而且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时代风貌。

近10年来,第三世界电影的崛起,更为这门艺术增色生辉。

第一章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1895-1945)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的贡献在电影初创时期不国电影工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894年,爱迪生与助手狄克逊合作创制“电影视镜”并公开出售。

这一外形笨拙,仅供一个观赏的电影放映机的问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志于此道者的发明角逐,法国里昂照相材制造商。

卢米埃尔两兄弟,在前人和同时代人,尤其是爱迪生研制的基础上,制成了活动电影机,该机集摄影,放映,洗印于一体。

卢米埃尔用这种手摇的便携式摄影机,在室内和户外摄制影片。

他们的作品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售票公映(每张门票1个法郎)并获得轰动国际的成功。

于是,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创作的影片绝大多数是简单的生活场景实录,诸如《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帆船离港》、《婴儿的早餐》都属此类录片机式的作品。

《工厂的大门》把工人班离厂的全过程巨细无遗地呈现在银幕上,给予观众真实、亲切之感。

这种记录风格是卢米埃尔影片的一大特色。

卢米埃尔也偶尔摄制少量剧短片,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水浇园丁》:一位高傲的胖园丁正在浇水,顽皮的小男孩用脚踩住水管,待等园丁细察水管出水口时,孩童提脚,于是“水浇园丁。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年3月22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

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

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

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

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

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
4)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
• 卓别林影片的艺术特点:
1)首先以喜剧为载体表现悲剧; 2)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叙事; 3)运用哑剧手法,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喜剧气氛; 4)恰如其分的掺入杂技动作,使其同剧情融为一体; 5)绝大部分镜头使用全景,中景不多,少量远景,特写镜头屈 指可数。
• 4、类型电影
是一种影片创作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 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
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
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 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
• 2、制片厂制度
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 善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
在英斯(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曾于1913年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在电影的生产管理上,并建立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制片生产模式) 的方法中,制片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期制作)首先由编剧部门 按照制片人所选择的故事写出文学剧本,导演们写分镜头本,井送 英斯审查后盖上‚按写下来的拍‛。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拍摄 阶段,在制片人的监督下由导演执行制作。第三个阶段,组合阶段( 后期制作)由剪辑师去完成,这种集成体系在三、四十年代的分工变 得更加精细,制片厂设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洗印、 录音和剪辑等,各类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相互制约,各司其 职。甚至,在各部门的分工中还有具体地划分,比如:编剧,有分 管情节的、分管嚎头的、分管对话的等等。
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兴起
• 1、影城好莱坞(hollywood)的建立 ——成为世界第一影都都是一个‚逼‛字造成的。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片依 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摄影师们在寻找外景地时所 发现的。大约在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的拍摄者,而后一些 为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 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 由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艺术大师们为美国电影赢得了 世界声誉,又由于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的 迅速兴起,这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电影则进一步纳入了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 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倾销, 洛杉矶郊外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也无形 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2、其次,这一学派所面临的是共产主义集团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诞 生、与一个阶级的成功相并行的问题。 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影响下,把经济 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人类关系中首要的驱动力,并以饱满的热情,积 极地投身到宣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战斗任务中去。
• 代表人物 • 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 l、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
在库里肖夫的实验中,最著名的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这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他从许多废片中找出了莫兹
尤辛的3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并把它们与另外3个镜头: 桌上的一盘汤、棺材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狗熊相互组接起
来。结果在观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产生了对
他从事的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并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
电影摄影。在他的理论中,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更感兴趣 的是改变运动速度和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他说:‚我是电影的眼睛, 我是机械的眼睛,…我这个机器
,把那个只有我才能够看到的世
界展示给你们看‛。维尔托夫认 为,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
普多夫金在创作与理论上的主要特征:
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 普多夫金在《电影剧本》一书中,为自己的影片确立了一种 叙事模式,即:‚整个电影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 干段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个场面则由一系列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
2、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 演剧中人物。
• (1)关于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
这部影片是爱森斯坦最出色的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 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由尼娜,阿卡疆诺 娃编写的这个剧本,原是一部较全面地表现19O5年的那一场流产革 命斗争的作品,而波将金号起义只不过是全剧中的八个插曲之一。 影片剧作结构是通过五部分来完成的,即:人与蛆虫、船上的 戏剧、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结构形式本身是 按照希腊悲剧的‚黄金分割律‛的格式组织进行的,即2:3的比例 。 爱森斯坦认为,这样安排是符合观众情绪起伏的节奏要求的, 影片的每一段都有完整的起承转合,都注意到比例的精确。而每一 部分又都贯彻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着巨大的感情冲击力。
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
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 复轮换。
• 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犯罪片 • 1、西部片
西部片关键词:牛仔、左轮枪、歹徒、警长、马匹、仙人掌、 酒馆、荒漠、篷车、印地安人……
• 2、爱森斯坦的理论建树: (1)关于‚杂耍蒙太奇‛
他曾在《杂耍蒙太奇》的文章中谈到: ‚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 、,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众足以影响其感
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
能够保证和精确地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 ’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 的每一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 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 卓别林代表作:
• 《安乐狗》
• 《狗的生涯》
• 《寻子遇仙记》
• 《淘金记》 • 《城市之光》 • 《摩登时代》 • 《大独裁者》
• (2)基顿 喜剧电影奇才,有‚石面人‛的雅号 ‚基顿的独到之处,是他的表演艺术寓严肃于 滑稽之中,他坚信幽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代表作品:《航海家》《将军号》
蒙太奇,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
异乎寻常的,别人想不到的独特 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或者把经
过选择的镜头,以新颖的蒙太奇
手法加以并列和配合,重新创造 出一个现实生活来。 《电影眼睛》海报
• 3、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 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
(2)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把制作影片的所有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从题材的选 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等,整个 生产程序全部控制起来。好莱坞的制片人是制片厂政策的执行人 员,是组织和监督影片生产的管理人员,他对上向公司负责,对 下控制着一切,他决定着影片的摄制人员的命运,如若哪一个人 工作不合他的意,便随时有可能遭到解雇。
3、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 4、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在创作的第一部影片《罢工》 (1924年)中,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 太奇‛的理论,创造出在帝俄统治下 屠杀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场屠杀牲畜的 镜头交替剪辑,隐喻工人正在象生畜 一样任人宰割的这样一个蒙太奇的典 型段落。此后,爱森斯坦拍摄了一系 列描写俄国革命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 影片,并同时在电影中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了他的蒙太奇观念。
结构和蒙太奇。
2、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
他创办了不定期发行的杂志片《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派‛
的理论也从中产生。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
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为此,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他反对传统 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但是在
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1895——1945)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
• 形成期(1895 年——1927 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 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 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 发展期(1927 年——1945 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 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 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 • 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
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
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
导演在好莱坞是没有地位的,他夹在制片人和明星中间,不
过是制片厂的一个雇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结果成为高效率的, 但却是缺乏想象力的技师。他们严格地、按照剧本所规定的情节 和台词去拍摄影片,之后把胶片交给剪辑去完成最后的制作。
他进一步指出‚不是静止地‘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 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情曲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
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在既定结构和把起作用的
表演联结在一起的主题环节的范围内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 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也就是说,一切都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
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于莫兹尤辛的表演的评价。从这个现象中,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 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
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 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电影艺术并不始于演员的表演
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
艺术,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 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
• 成熟期(1945 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入了艺 术上的精益求精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 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