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1
世界电影史1——意大利电影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世界电影史》(一)意大利电影一、基本知识点梳理1.默片时期:阿尔伯里尼《贡献罗马》;吕基·麦几《庞贝城的末日》;帕斯特隆纳《特洛伊的陷落》、格佐尼《君王何处走》、《卡比利亚》;尼诺·马尔托格里奥《迷失在黑夜中》。
二战时期:勃拉塞蒂《萨尔瓦特·罗情史》、《云中四部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小美人》、《金钱豹》、《威尼斯之死》;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德·桑蒂斯《罗马11时》、《悲惨的追逐》、《艰辛的小米》、《橄榄树下无和平》。
意大利现代电影时期: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呼喊》、《奇遇》、《夜》、《蚀》、《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费德里科·费里尼:《道路》、《卡里比亚之夜》、《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丽叶塔的精灵》、《罗马》、《卡萨诺瓦》意大利当代电影时期:纳托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特征:①内容特征:在1948年之前,主要内容是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和反法西斯斗争,反映战争和政治给人民特别是底层群众的饥饿、贫穷、失业、堕落、妄作牺牲的反抗等;②形式特征:写实性,用写实技法拍摄电影,主要表现为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长镜头和景深景深镜头的运用;地方方言的运用。
③叙事特征:去戏剧化,情节松散,不注重时间的因果关系、善恶规律、高潮低调化、事件不分主次开放式的结局,开放式的结尾。
④理论特征:真实体现:运用电影手段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心理;运用写实主义的电影技法、方言、非职业演员、实景的拍摄等。
二、重要概念和重要理论1、历史上,史诗电影可说是随着电影的兴起而兴起的,史诗片强调景观和大卡司,通常有著名历史或圣经情节的电影。
世界电影史系列(一):电影诞生

世界电影史系列(一):电影诞生世界电影史:电影诞生早期电影的实践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
“印刷术的发明对书写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散文与诗歌的性质。
新的乐器对音乐的影响比较复杂,但工艺方面的变化并没有产生关于音乐艺术的全新概念。
留声机让千百万听众听到了录制下来的声音,但演奏还是老样子”。
透视法向了绘画使画家有可能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幻像,但仍旧不能表现运动。
然而,电影的诞生,作为“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最终使物质现实的空间形式得以复原。
从而,使人类又一次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思维的方式。
正如人们意识到的那样“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接点是一条巨大断裂带。
在这条断裂带前面,历史是一种充满神奇的迷雾,不可捉摸的、令人困惑的、无以名状的东西;而在这条断裂带的后面,历史却是亲切而透明的、切实可见的、无可争辩的存在。
”电影的起源:“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
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
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
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
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
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觉娱乐游戏之中。
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视觉滞留原理“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
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世界电影史1

电影运动幻觉产生的心理原因——心理认同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的发明
二、电影发明的过程 1、照相术的发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 2、活动照相术的发明 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 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 于连续拍摄; 1882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3、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4、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 大咖啡馆公映影片。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贵妇人的失踪》 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 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创作倾向 ——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埃德温 ·鲍特《火车大劫案》(1903年) ① 采用了分镜头,一个场景为一个镜头; ②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 ③ 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世界电影史
导言
学习内容 纵向: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1895—1926) 第二章 经典电影时期(1927—1946) 第三章 西方现代电影时期(1946—1978) 第四章 东方民族电影的勃兴 第五章 高科技时代的影视艺术(20世纪90年代—) 第六章 新世纪电影艺术发展分析与展望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3、“布莱顿”学派的美学探索 代表人物:乔治· 阿尔培特· 斯密士,詹姆士· 威廉逊 代表作品:《祖母的放大镜》1900、《玛丽 珍妮的灾难》 1902、《鲸吞》1900年 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和远景镜头 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手段,发现了电影独特的思维 表达方式。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9eae50276a20029bc642d39.png)
-
5
马勒的“摄影枪”
-
6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
14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贵术妇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 《 《 《 《橡魔多音乔皮窟头乐治头人狂》·人》》(梅迭》((里印遮多(爱移法盖次的动)法曝魔摄)光术影)》)(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
10
2、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 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水浇园丁》
《工厂的大门》
-
《火车进站》
11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 ·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
9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世界电影史第一集观后感

《世界电影史》观后感--------------------------------------------------------------------------《世界电影史》对电影传媒专业的学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有助于学生发挥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成长成才。
美国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等学者共同编著的《世界电影史》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电影发展历程。
它们分别是:艺术史,技术史,产业史这个三方面。
艺术史,主要从电影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演变。
举例有重要意义的导演作品。
以及重要思想流派。
技术史,即技术发展的演变,及对电影自身的影响。
电影产业史包括电影产业的组织原则,运作方式,重要的电影公司。
并论述电影产业与文化,艺术,技术的关系,与整个娱乐产业的关系。
在三方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电影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加有兴趣地去观测切身体会电影发展的重要规律。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探索的精神,全方面的视点,多角度地挖掘探索,去感受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正如电影的多重属性一样,电影具有艺术,技术,文化,商品多重属性。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开拓研究电影的思路,视野,在很好的大方向的带领下,让兴趣这个好老师牵引着,培养出一种自主独立,敢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
并不断进行更深的探究。
对未来的科学学习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众所周知,电影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观众是电影的直接受众群体,每部电影或多或少地倾注了作者的思想,“被”完成二度创作,而观众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三度创作。
在这个狂躁,人心惴惴不安的时代,电影发出了一种穿越心灵的声音。
它来自毫无束缚的时间,空间限制的和平时空,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融入多元化的现代生活元素。
电影,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受众者,参与者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允许它也拥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学生在浅读名著《世界电影史》后,仿佛沐浴在一片祥和的沃土,却难以释怀,心中不禁却泛起丝丝涟漪。
1 世界电影史.淘金记ppt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 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 电影史》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 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 种。 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声、光、 电、化、机械学以及相关的各门科学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诞 生。
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火车进站》
乔治·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 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卡片事件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 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卢米埃尔的作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 《金鱼缸》、《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 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 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 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 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 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 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常见的类型片包括以下12种:
西部片、喜剧片、犯罪片、科幻片、 歌舞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 动作片、灾难片、儿童片和恐怖片
世界电影发展史1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
• 1、库里肖夫 《死光》、《西伯利亚人》
• 2、维尔托夫 ▪ 《十月革命周年纪念》 电影眼睛派倡导者
• 3、普多夫金 ▪ 《母亲》
• 爱森斯坦 ▪ 《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 ▪ 理性电影倡导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 2、制片厂制度 ▪ 制片人和明星制
• 3、代表人物 ▪ 喜剧大师卓别林
• 《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 《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
(一)电影发展简史 (二)电影发展的“第一” (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四)世界著名电影公司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形成期(1895-1907)
• 早期电影
▪ 发展期:(1908-1926)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 •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5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三)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Dadaism)——颠覆和破坏 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主要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 果。 代表作品:《幕间休息》(1924年)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把表现幻觉和梦境,展示 人的潜意识当作电影艺术的根本任务。 特点:将现实场景与怪诞的场面混合在一起,以表现 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严重的失落感。 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1928年)《黄金时代》 (1930年)
卡里加利博士
剪刀手爱德华
莫奈 《日出 印象》
达达主义 杜尚《L.H.O.O.Q》
《哈里昆的狂欢》
达利 《记忆的永恒》
《一条安达鲁狗》
《一条安达鲁狗》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强调镜头间的冲 突和结构化作用,强调镜 头对列所产生的新的含义, 不在于展示故事情节,而 重于表达一定的思想和寓 意。
世界电影史
导言
学习内容 纵向: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1895—1926) 第二章 经典电影时期(1927—1946) 第三章 西方现代电影时期(1946—1978) 第四章 东方民族电影的勃兴 第五章 高科技时代的影视艺术(20世纪90年代—) 第六章 新世纪电影艺术发展分析与展望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导言
课前讨论: 是否有必要关心老电影?
学习目的是什么?
获得完整的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 了解电影历史中出现的各种文艺创作潮流 了解电影语言的发展 拓展文化视野
世界电影史
导言
三个原则性问题: 1、电影媒介是如何被运用,即电影语言是如何逐步产生、 发展、成熟并规范化的? 2、电影工业的环境——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演映的状况如 何影响电影媒介的发展? 3、电影艺术的世界性潮流与电影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是如何 出现的?
二、欧洲先锋派与现代主义电影观念 先锋派与西方现代哲学 (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Expressionism Movement) 表现主义绘画——色彩奇特失真、过分渲染 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由美工师主宰艺术风 格,全内景拍摄,《大都会》 特点:场面调度、摄影技巧——强调表现人的主观现实与心 理感受。构图夸张失实、扭曲变形。 参考:《剪刀手爱德华》(1990年) 延伸:德国室内剧电影《最卑贱的人》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3、“布莱顿”学派的美学探索 代表人物:乔治· 阿尔培特· 斯密士,詹姆士· 威廉逊 代表作品:《祖母的放大镜》1900、《玛丽 珍妮的灾难》 1902、《鲸吞》1900年 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和远景镜头 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手段,发现了电影独特的思维 表达方式。
第一章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二)法国印象派电影(Impressionism Movement) 印象派绘画——关注光和色的研究,注重表现瞬间印象,描 绘转瞬即逝的直接感性印象。 印象派电影——《黄金国》、《车轮》、《拿破仑》 特点: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 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追求造型美 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延伸:纯电影(Pure Cinema)《机械舞蹈》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电影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新方向,“影像时代”的开 始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 1、两大先驱: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早期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 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 创作倾向 ——现实主义、再现主义,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敖德萨阶梯
在著名的“敖德萨阶 梯”段落中,爱森斯坦从 各种不同的角度反复拍摄 了屠杀的场面,并在这场 屠杀的全景中不断切入孤 立的细节行动。通过对镜 头的组接,扩展时间过程 ,使实际上不足三分钟的 时间,扩展为一个将近七 分钟的电影段落,加重了 人们的心理感受。
《最终幻想》
《玩具总动员》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三、电影艺术的特性 1、电影的科技性 科学机器第一次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2、电影的商业性 电影的高投入成本、 集体协作模式、对巨量观众和市场 回馈的依赖,使商业性成为极为重要的因素。
3、电影语言的现代性 电影——视听结合、影像思维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贵妇人的失踪》 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 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创作倾向 ——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埃德温 ·鲍特《火车大劫案》(1903年) ① 采用了分镜头,一个场景为一个镜头; ②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 ③ 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第一章 诡盘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幕布里奇拍摄的照片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活动视镜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的内部构造
月球旅行记
印象派手法:幻化的人物虚影
《电影眼睛》海报
《带摄影机的人》剧照
伊文思
《雨》
呐喊
爱德华· 蒙克 (挪威) 表现主义绘画先驱
第一章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Montage School) “库里肖夫效应”和“创造性地理” “创造性地理”: 1、一个男人从右向左走 2、一个女人从左向右走 3、两人相遇,互相握手,男人用手一指 4、观众在男人指示的方向上看到一座白色的建筑物 5、二人走上楼梯
电影运动幻觉产生的心理原因——心理认同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的发明
二、电影发明的过程 1、照相术的发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 2、活动照相术的发明 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 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 于连续拍摄; 1882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3、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4、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 大咖啡馆公映影片。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一、早期纪录片制作与纪录观念的建立 纪录片:非虚构的电影,与故事片相对而言。 美国 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
英国 格里尔逊
苏联 维尔托夫 ,“电影眼睛”派 , 《带摄影机的人》 荷兰 伊文思, 《桥》、《雨》
第一章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1895—1926)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关键词: 影人: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埃德温 ·鲍特、弗拉哈迪、 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布努埃尔 电影流派:“布莱顿”学派、电影眼睛派、超现实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印象派电影、苏联蒙太奇 学派 电影作品: 《北方的纳努克》、 《卡里加里博士》、《一 条安达鲁狗》 、《战舰波将金号》
第一章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的发明
一、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 人类对光影现象的迷恋与“木乃伊”情结 电影运动幻觉产生的生理基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 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0.1~0.4 秒) 。 例如诡盘、走马盘、轮车盘、走马灯
第一章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爱森斯坦 “杂耍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 蒙太奇学说:蒙太奇,就是镜头间的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 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代表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 “敖德萨阶梯”
延伸:普多夫金
格式塔心理学
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 见到的东西
世界电影史
导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要刊物及网站: 刊物:《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 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传媒大学 学报》; 网站: 电影杂志www .filmagazine. org 世界电影数据资源库 中国期刊数据库 /kns50/index.aspx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二、电影艺术的发展 技术的三次重大变革: 1、无声——有声 《爵士歌王》(美国)1927年 2、黑白——彩色 《浮华世家》(美国)1935年
第一章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 电影成为艺术
3、数字技术的渗透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CG ( Computer Graphic ) 电 影 大量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等与3D技术的结合, 如《第五元素》、《黑客帝国》、《罪恶城》,以及《玩 具总动员》(1995年)、《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 克》、《最终幻想》等完全由计算机三维动画图像制作。 虚拟角色和场景及虚拟现实甚至于交互式电影的实现
导言
横向: 法国电影 美国电影 意大利电影 德国电影 前苏联及东欧电影 英国电影 西班牙电影 瑞典电影 其它地区的民族电影(亚洲、东欧)
世界电影史
学习参考书: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著,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1995版 《世界电影史》【美】克里斯丁 汤普森,大卫 波德 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影视艺术史》周星、王宜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版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著,北师大出 版社1998版 《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 钟大丰、 梅峰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