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合集下载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与染色质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3、核小体4、同源染色体5、联会6、二价体7、联会复合体8、交叉端化9、核型分析10、染色体周史11、雄配子体与雌配子体12、灯刷染色体13.染色体:14.姊妹染色单体:15.同源染色体:16.超数染色体:17.无融合生殖:18.核小体(nucleosome):1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20.联会:21.联会复合体:二、填空题:1、在玉米植株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胚囊可以产生个配子。

2、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是:叶条,根条,胚乳条,胚条,卵细胞条,反足细胞条,花粉管核条。

3、染色体要经过4级螺旋才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染色体4级结构分别是:一级结构为;二级结构为;三级结构为;四级结构。

4、减数分裂前期Ⅰ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

5、遗传学上把形态大小相似,遗传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6、在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期核仁消失,_________期核膜重新形成,________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 ______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_________期每条染色质的DNA 复制,________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7、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根_____条,茎______条,胚乳______条,胚______条,精子______条,花粉细胞______条,助细胞______条,管核______条。

8、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______________。

9、配子一般含有__________数目的染色体,合子含有__________数目的染色体。

10、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___次,染色体复制___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________次,染色体复制______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壁成分 细胞增殖
真核生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组成 (一)细胞膜(质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 脂构成。 功能:能够有选择地通过某些物质。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由纤维素和果 胶质组成的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细胞质(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状 态。里面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细胞质中包含着各种 细胞器:线粒体、质体(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中心体(动)、溶酶体和液泡(植)。 其中,质体和液泡只有植物才具有,中心体只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呼吸作用和 氧化作用的中心,是贮藏能量的场所。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极其微小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合 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和合成产物的通道。
线粒体
线粒体DNA
叶绿体
叶绿体DNA
电镜下内质网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
(三)细胞核(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之外,各种生物的 细胞内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 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 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上各个微小的区段。这些区段长度各不相同,各有不同的分子结
构,规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提问:染色体、DNA、基因有何不同?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联会核型分析姊妹染色单体无融合生殖二、判断题1.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的组织形式,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组织形式。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后期I或后期II。

(√)3.减数分裂过程中,交换发生在中期I。

(×)4.纯合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不发生基因分离。

(×)5.同质结合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也存在着同对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6.四分体是减数分裂末期Ⅱ形成的四个细胞。

(√)7.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8.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有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二价体中的同一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姊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11.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12.在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13.高等植物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14.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I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级,于是分裂结果就形成单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15.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I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三、填空题1.细胞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是G1 ,S, G2 ,M ,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的合成。

2.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是A、B、D ,将普通小麦和一粒小麦杂交,杂交F1代减数分裂I联会时将出现14 个单价体。

遗传学习题第2章

遗传学习题第2章

第2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习题一、名词解释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联会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联会复合体交叉端化着丝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交换胚乳直感无融合生殖二、填空1、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

2、次缢痕末端具有的圆形或略成长形的染色体节段称为_______________。

3、在有丝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呈L字形,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如果染色体呈V字形,则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期核仁消失,_________期核膜重新形成,________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______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_________期每条染色质的DNA复制,________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I可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五个时期。

6、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期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在________期发生交换,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期分开。

7、减数分裂中后期Ⅰ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Ⅱ发8、减数分裂后期Ⅰ是________染色体分开;后期Ⅱ是________分开。

9、水稻体细胞里有12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______;胚乳________;花粉母细胞________;精细胞________;胚________。

10、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下面细胞期的各时期中,一个体细胞的前期着丝粒数为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1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2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Spermatogenesis and Oogenesis in an animal cell
2.4生活周期
有机体的生活周期是从合子形成到个体死亡 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总和。真核生 物中,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在此过程中, 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染色体分离和交换产生新 的组合。单倍体细胞的融合产生几乎无穷的新 的遗传重组,因此,有机体的生活周期为遗传 物质的重组创造了机会。
2.2.4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Sutton以及Boveri于1902—1903年间首先提出了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 推测:“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联会配对以及随后通过减数 分裂的分离构成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物质基础。” 1903年,Sutton提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的, 因为: ①每一个细胞包含每一染色体的两份拷贝以及每一基因的两份 拷贝。 ②全套染色体,如同孟德尔的全套基因一样,在从亲代传递给 后代时并没有改变。 ③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然后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就如同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在于:
①只有一个细胞周期,却有两次连续的核分裂 。染色体及其DNA只复制一次(间期S期),细 胞分裂却有两次(减数分裂Ⅰ、Ⅱ)。 ②“减数”并不是随机的。所谓“减数”,实 质上是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这是使有性 生殖的生物保持种族遗传物质(染色体数目) 恒定性的机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决定了等位 基因的准确分离,为非同源染色体随机重组提 供了条件。
(2)染色体的结构
每个核小体包括一个组蛋白 八聚体(H2A、H2B、H3和H4各两 个分子)及缠绕在该核心表面的 200个碱基对左右的DNA。 DNA双螺旋在组蛋白八聚体分 子的表面盘绕1.75圈,其长度 约为146bp,负超螺旋,这种组 蛋白的核心颗粒大小约为5.5 nm×11 nm的扁球形。 相邻的两个核小体之间一般 由约55 bp的DNA连接,称为连 接区 DNA,在连接区部位结合 有一个组蛋白分子H1。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教材2章,5-8%)(一) 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2.染色体核型:指某个物种或个体的分裂相细胞内所含有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数目特征的排列类型。

3.染色体带型:是指经过酸碱盐酶等处理所获得的染色体臂、着丝粒区域等有特殊条纹特征类型的染色体核型。

4.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5.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6.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7.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8.染色体: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的在细胞分裂期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9.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中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质复制所得。

10.非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教材4章,12-15%)(一) 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等位基因(allele) 与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叫等位基因。

4.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

5.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与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X dX d
XDY
配子
Xd
XD
Y
子代
XDXd 女性患者
X dY 男性正常
1
:
1
(ZW型性别决定方式正好与XY型正好相反)
亲代
配子 子代
♂ zz
Z
X
♀ zw
Z W
♂ zz
1 :
♀ zw
1
蛾类、蝶类、鸟类(鸡、 鸭、鹅)的性别决定属 于“ZW”型。
你的 色觉 正常吗?
色盲:先天性的色觉障碍病症,失 去正常人辨别某些颜色的能力。
患者由于某些细胞色素系统具有某种缺陷, 就有红色盲、 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 全色盲之分.
色盲症发现的小故事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 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 障碍。患者常常表现 为X型(O型)腿、骨 骼发育畸形(如鸡 胸)、生长缓慢等症 状。
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答案:D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 母均正常,而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 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传给他的?
答案:由外祖母传给男孩。
P34页资料分析
思考
1、 X、Y染色体是 同源染色体吗? 2、性别受性染色体 控制而与基因无关吗?
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 色体上?
4、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 因还是隐性基因?
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b)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35S
处理一
32P
处理二
32P
离心的结果,上清液中为噬菌体;沉淀中为细菌菌体
实验结果:
在处理一的感染实验中,35S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 清液(噬菌体层)中,表明大部分的蛋白外壳脱 落下来并未进入细菌细胞; 在处理二的感染实验中,32P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 淀(细菌菌体层)中,表明噬菌体感染后将带有 32P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
和50%的DNA组成。
●Hershey的实验:
噬菌体感染细菌时,进入细
A、两组处理: 菌体内的是蛋白质还是 DNA呢? 处理一、 35S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 也就是说产生子代噬菌体的遗传 处理二、用32P标记T2 噬菌体的DNA; 物质是什么? B、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 C、10min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D、离心分离
图a为玉米染色体,它比洋葱 的染色体(图b)要小很多
心叶瓶尔小草的染色体(具有 631对二价体和10个片段)
几个概念:
●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大小及形态 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同一 染色体群体中,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 为非同源染色体。
在一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中,其染色体是RNA分子,为
单链核酸。 另一些病毒如φχ174,染色体为单链的环状DNA分子。
原核生物染色体同样
与蛋白质和RNA等其它分
子结合,而不是裸露的。
E.coli染色体从环状染 色体DNA形成拓扑异构 环,最终形成超螺旋 DNA,染色体大约压缩
了1000倍
§2.4 DNA和RNA
遗传学 Genet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参考答案
1.解释如下名词
染色质: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所表现的形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从一个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四联体中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非姊妹染色单体:四联体中包括任何一个母方染色单体和任何一个父方染色单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一般不着色。

主缢痕:在光学显微镜下,着色后的染色体在着丝点处不着色,好象中断成左右两个臂,称这个区域为主缢痕。

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常具有另外的缢缩部位,而且染色较淡。

常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凝缩,染色性强,而在末期和间期松散,不易染色的染色体,是染色体上有基因活性的部分。

异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末期和间期仍然凝缩的染色质团块,染色较深,是染色体上不含大量基因的惰性的部分。

染色体组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按其主要特性系统地排列并分组编号,包括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着丝点的位置、随体和次缢痕等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染色体显带技术:利用特殊的染色方法而使染色体呈现特定横纹的技术,可用来识别染色体。

A染色体:对生物的生命是必要的并具有显著生理和形态效应的正常染色体。

B染色体:在某些植物细胞中,除正常A染色体外的一种体积较小,由异染色质组成的额外染色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现象。

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分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形成的两个细胞。

二联体:由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

四合体:减数分裂的粗线期中二价体所包含的四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即四分孢子,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单倍体细胞。

生活周期:即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配子体: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中的单倍体阶段,通过有丝分裂能产生配子。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世代:即有性世代。

植物生活史中进行有性生殖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时期。

孢子体世代:即无性世代。

植物生活史中进行无性生殖和具二倍数染色体的时期。

世代交替:生物的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2.答:
(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有丝分裂一般为体细胞的分裂;而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

(2)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有丝分裂只进行一次细胞分裂;而一次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等现象;中期,同源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姊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

而减数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出现交叉和互换等现象;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

(4)分裂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仍然为2N,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染色体由分裂前的2N变为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及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传递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和为有性生殖过程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3.答:
(1)在成熟的配子中有23种染色体组合。

(2)在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仍然与亲细胞相同,因此只有1种染色体组合。

4.答;
(1)20;(2)20;(3)20;(4)10;(5)10×8;(6)30;(7)10;(8)10
5.答:
(1)46,92;(2)23,0;(3)23,46;(4)23,46;(5)46,92;(6)46,0;(7)23,46;(8)46,92;(9)46,92;(10)92,0。

6.答:
某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4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7.答:
不对。

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则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 1/64。

8.答:
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63。

要形成可育配子,必须满足63条染色体中来自驴的31染色体移向一极,而来自马的32条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此时,骡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2(1/2)63,显然马驴杂种骡是高度不育的。

9.答:
采用有性繁殖。

因为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独立分配;同源染色体互换打破基因连锁,又增加了配子中的基因重组几率;而在形成配子后,不同的配子组合又是随机的,这些都为植物子代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