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明代文学概况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

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

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

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

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

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

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

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

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

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

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突出代表。

其次是戏曲的兴盛。

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流。

明前期传奇,总的色彩比较黯淡。

嘉靖以后,“三大传奇”陆续问世;“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异常火爆。

1.明代文学概说

1.明代文学概说

第二种说法,即袁行霈本‚两期‛说,见袁本P3。 第三种说法,为郭预衡本主张的‚五期‛说,即:
1、初期,包括建国前后,到建文时期,主要是太 祖洪武年间。以诗文为代表体现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是在政治高压下‚润色鸿业‛,如宋濂等;一 是承元代余绪,以高启的诗歌创作最有个性。这 一时期,戏曲也有两类,一是《拜月记》《苏武 牧羊记》等时世风云剧,一类是《诚斋乐府》为 代表的 教化剧。这一时期最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 则是产生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这 两部长篇小说。
18
(一)《三国演义》真实地再现了公元3 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暴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 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无数封建政治集 团,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彼此征战,形成了军阀 混战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作品十分明显地流露出对军阀罪恶的痛恨,反 映了战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修髯 子在《三国志通俗演义· 引》中所说的‚欲知三国 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就道出了全书的这 一倾向。 2、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充满浓郁的道德悲 剧意识。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 儒《百川书志》),所叙故事起于184年黄 巾起义,终于280年晋武帝灭吴,‚三分归 一统‛。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 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 画面,表现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
提示:《三国演义》的主题纷争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 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 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 “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8、 “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 ;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11、“追 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 兵之道”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16、“无固定 主题”说等。

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概论

目录明代文学/1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1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1第二节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2 第三节俗文学的发展/4第四节流派发展/6第二章明代诗文/8第一节明初诗文/8第二节中期诗文/9第三节晚期诗文/10第三章三国演义/1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11第二节情节和主旨/13第三节人物形象/16第四节艺术成就/18第四章水浒传/2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思想意蕴/21第三节人物形象/25第四节艺术特征/26第五节影响/30第五章明代杂剧流变/30第一节明初杂剧/31第二节中后期杂剧/34第三节徐渭/34第六章明代传奇/33第一节明初传奇/34第二节三大传奇/34第三节沈汤之争/35第七章汤显祖/37第一节生平思想/37第二节临川四梦/38第三节牡丹亭/40第八章西游记/45第一节故事源流/45第二节故事构架/46第三节形象分析/48第四节艺术元素/48第九章金瓶梅/58第一节思想内容/48第二节人物分析/51第三节文学地位/53明代文学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

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

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社会由乱而治。

(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

明代文学概况(简)

明代文学概况(简)

明代文学概况(简)第一篇:明代文学概况(简)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 1)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

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

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

戏曲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

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现实的不同反映。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

仅《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虽然也能够看到作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抒写的个人心理感受,但不足的是他们传达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古人,没有或很少在艺术观念及方法上创立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天地。

尽管如此,明代后期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思潮仍然在诗文领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明代传统文学形式如此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

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其个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

魏晋和元代文人尽管也受到封建强权政治的挤压,但还有隐遁于山野之途。

明代文人则连隐逸也会获罪,“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皆“罪至抄扎”。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章回小说是如何形成的?主要特点怎样?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除分回分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

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这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等。

第二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的主题,决定了全书贯穿始终的拥刘反曹倾向。

这个倾向,实际上反映的是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故历史上向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在正宗的历史著作中,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

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尊刘贬曹的倾向。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皇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

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2.《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是通过三个不同的集团来表现的,每个集团各代表什么理想?《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是通过三个集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明代文学概述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

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

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明代文学概况

明代文学概况
朱元璋的独裁统治: (1)胡惟庸(3页倒7行)
蓝玉; 宋濂; 刘基; 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 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2),废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以来实行了上千年的丞相制
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3页9-11行) (3),对东南沿海地区加以残酷打击,以削 弱这一地区的力量,铲除对王朝统治可能构 成威胁的基础; 用军队封锁海上交通,禁止民间的对外贸易, 以贯彻“重农抑商”的政策。
3,文学概况: 在明代文学的后期,明代文学进入高潮,随后又遭到 严重的挫折。

(1),文学理论: 李贽“童心说”。 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 本心”,也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的 真实情感,与之对立的,则是由耳目而入的“闻见道 理”。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 说》)(150页2段)
第七编、明代文学
概说
明代(1368—1644)共277年的历史 一、明代前期文学,明初到成化(1368-1487) 二、明代中期文学,弘治到隆庆(1488-1572) 三、明代后期文学,万历至明亡(1573-1644)
一、明代前期文学
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
1,政治经济背景:

孝儒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与地,“死即死 耳,诏不可草。” “汝不顾九族乎?” “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命人剁孝儒嘴,孝儒血涕纵横,喷血痛骂,朱 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朱棣灭方孝孺10族,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 达数千。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 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 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概说

2. 明代中期文学,包括从孝宗弘治元年至穆宗隆庆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首先是长篇小说的创作蓬勃发展,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是此期一部具有示范性的杰作,在它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一度兴盛起来,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也有相当出色的作品。其次是戏曲创作出现新的转机,唱腔不断革新与发展,传奇的体制逐渐定型,涌现出了以《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为代表的三大传奇。最后是诗文创作也经历着新的变化,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公开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文学复古运动,其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波助澜,将诗文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代表,则提倡宗法唐宋散文,来对抗七子文必秦汉的:
1. 明代前期文学,包括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停滞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元代文学的余绪,并为明代中期文学的突变作好了准备。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二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它的初始阶段就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它们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也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此后的一百多年,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首先在诗文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三杨为首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在戏曲领域,是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派杂剧作家以及以邱濬、邵璨为代表的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剧创作。在小说领域,文言小说较有特色,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白话小说则几乎一片空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
5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 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
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 《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 说》)。
❖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 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 人集·法语》)。
2021/2/2
3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 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
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 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2021/2/2
2
❖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 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 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 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 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202“1/2/2捷且深”。
6
❖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 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 “三言”“二拍”为代表。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2021/2/2
1
❖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 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 (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
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 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 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 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2021/2/27Βιβλιοθήκη 2021/2/28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姬妾数人, 游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
2021/2/2
4
❖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 (一)明代文学分期
❖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 小说成就较高, 《三国》、《水浒》问世。
❖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 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 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 “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 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