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的制作研究性学习 鄢达黎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泡菜实验,让学生了解发酵过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
1. 白菜叶子
2. 盐
3. 糖
4. 大蒜
5. 高压锅
6. 砂糖
7. 水
8. 砂糖量杯
9.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将白菜叶子洗净切成小块状,装入高压锅中。
2. 在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砂糖和大蒜。
3. 加入适量的水,使所有材料浸泡在水中。
4. 将高压锅加热至80摄氏度,保持温度30分钟,然后熄火待凉。
5. 将泡菜从高压锅中取出,装入密封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处发酵1-2天。
6. 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泡菜的味道、气味和颜色等。
实验要求:
1. 学生需佩戴实验服和手套,并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2. 各组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内容拓展及总结:
1. 讨论发酵的原理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气味。
2. 总结不同的发酵条件对泡菜发酵的影响。
3. 介绍其他食物的发酵过程以及与泡菜实验的联系。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发酵过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的食品。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 糖;- 酱油;- 香辛料(如辣椒、大蒜、生姜等);- 清水。
2. 实验设备:- 刀具;- 搅拌碗;- 泡菜坛;- 电子秤;- 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洗净,切成条状或片状。
2. 盐水浸泡:将切好的蔬菜放入搅拌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3. 搅拌均匀:将浸泡好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加入适量的糖、酱油和香辛料,搅拌均匀。
4. 装坛:将搅拌好的蔬菜和调料装入泡菜坛中,注意坛口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气体逸出。
5. 密封坛口:用干净的布或塑料膜将泡菜坛口密封,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6.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室温下发酵,一般需7-15天,期间注意观察泡菜的变化。
7.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泡菜坛,检查泡菜的色泽、口感和气味,确保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泡菜色泽鲜亮,呈淡黄色或浅绿色。
2. 成品口感:泡菜口感脆嫩,酸甜适中,略带辣味。
3. 成品气味: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诱人食欲。
4. 成品营养成分:泡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了泡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七、注意事项1. 在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以保证成品质量。
2. 盐水浸泡时要充分搅拌,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泡菜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泡菜的发酵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食品加工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2. 调料:盐、白酒、白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等3. 泡菜坛4. 其他工具:菜刀、砧板、秤、温度计等五、实训步骤1. 准备材料(1)挑选新鲜蔬菜,去除病斑、烂点等,洗净后晾晒2-3小时,使蔬菜表面水分蒸发。
(2)将调料洗净,切成片或段。
(3)准备泡菜坛,洗净后晾干。
2. 配制盐水(1)按比例配制盐水:食盐8%、白糖3%、干辣椒1%、干姜5%。
(2)将食盐、白糖、干辣椒、干姜等调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
(3)关火,待盐水冷却至室温。
3. 装坛(1)将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
(2)将蒜、生姜、花椒、小尖椒、香叶、八角等调料放入蔬菜中。
(3)将冷却后的盐水倒入坛中,使盐水没过蔬菜。
4. 密封坛口(1)将坛口密封,确保坛内无氧气进入。
(2)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保证坛内压力平衡。
5. 发酵(1)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通风处,5-7天即可食用。
(2)发酵过程中,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了泡菜的发酵原理。
2.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蔬菜要新鲜,无虫眼、病斑、烂点等。
(2)调料要洗净,切好后晾干。
(3)盐水要煮沸冷却,确保无细菌滋生。
(4)密封坛口,保证坛内无氧气进入。
(5)发酵过程中,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3. 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细菌滋生,确保泡菜卫生。
4. 本次实训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奠定了基础。
七、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专题一 课题3制作泡菜

2.食品安全: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膳食中的绝大部 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
0.3~0.5g时,会引起中毒 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适宜pH、温度
亚硝酸盐
亚硝胺
一定微生物的作用(致癌物质)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 酱菜中不超过20mg/kg, 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泡菜坛、菜刀、菜板
坛沿深、盖子 吻合好
火
候
无裂纹、无砂眼
好
检查方法:坛口向上, 压入水中,看坛内壁有 无渗水现象。
蔬菜处理
将鲜菜修整、洗涤、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 萎焉时收下,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配制盐水
• 清水与盐的质量按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
盐的作用:调味,抑制微生物生长,所以盐含量过 低会造成细菌污染。 煮沸的目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除去水中氧气 冷却是为了不影响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
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 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 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配制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与样品液显色后,目 测比色效果如何,是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吻合。 如果不吻合,还应在已知浓度范围内,改变浓度 梯度,进一步配制标准使用液。
腌制条件
温度不能过高 食盐含量不能过低 腌制时间不能过短
否则细菌污染 大量繁殖后, 亚硝酸盐含量 增加
(一般在腌制10d后,亚硝酸盐的 含量开始下降)。
泡菜发酵的阶段
• 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 乳酸不断累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 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教材《泡菜的制作》

一、泡菜的历史
泡菜,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 的蔬菜。泡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磷等,能 为人体提供多种的营养成分。 我国的盐渍菜起源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 泡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 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在清朝,川 南、川北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奁(lian)之一, 足见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而精湛的烹饪 技术遗产之一。早在1400多年前人们就对风味独 特的四川泡菜有所称颂,对泡制蔬菜的基本原理 有所总结,同时也证明了泡菜始于中国。
二、泡菜的种类 韩国泡菜 中国泡菜
四 川 泡 菜 朝 鲜 泡 菜
三、泡菜的营养
2006年美国《健康》杂志将韩国泡菜、橄 榄油、大豆及其制品、小扁豆、酸奶并列为世 界五大健康食品。《健康》杂志称,泡菜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A、B、C和有益健康的乳酸菌具有 防癌效果。由于泡菜热量低、富含植物纤维, 因而具有减肥的功效。特别是辣椒的主要成份 辣椒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脂肪燃烧。同 等份量的辣椒面,在泡菜中则更具减肥效果。
泡菜发酵的“功臣”!
四、亚硝酸盐
mg/Kg
我国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卫生标准: 肉制品≤30mg/Kg, 酱腌菜≤ 20mg/Kg, 婴儿奶粉≤ 2mg/Kg。
五、泡菜的做法 ※腌制
从根部切开(5-10cm),用手掰成2瓣。 冲洗整颗白菜。 每片菜叶 同样方法,将1/2的白菜再切开,得到4小瓣。 腌制8-10小时 上均匀抹盐,盛在干燥、无油的容器里。 白菜变软,倒掉渗出的水分,抖掉多余的盐分。
※准备酱料
胡萝卜丝、苹果、姜、大蒜压成泥, 加入韭菜 段、葱末。 加入盆里。 梨去皮切粒。
加入辣椒粉、糖、 充分搅拌, 静置半小时。 盐、江米粥。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以及发酵时间对泡菜的质量和口感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新鲜的白菜500克2. 盐40克3. 红辣椒粉10克4. 生姜片10克5. 大蒜丁10克6. 发酵泡菜菌剂1包7. 水适量实验步骤:1. 将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在一个大碗中放入白菜块,加入盐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
3. 过程中,在另一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泡菜菌剂溶解在水中。
4. 将静置的白菜块洗净,并在过水的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
5. 在洗净的白菜块中加入红辣椒粉、生姜片和大蒜丁。
6. 将泡菜菌剂水倒入白菜块中,搅拌均匀。
7. 将搅拌均匀的白菜块放入一个干净的密封罐中。
8. 密封罐中的白菜块要完全浸泡在泡菜菌剂中,如果不够,可以再加入适量的水。
9. 盖上密封罐的盖子,并放置在室温下静置发酵。
10. 静置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控制,一般为2-3天。
实验结果:经过2-3天的发酵,泡菜呈现出酸辣的味道,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色的泡沫,说明泡菜菌剂发挥了作用。
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调整泡菜的辣度和脆度。
实验讨论:1. 盐的作用:盐可以除去白菜中的多余水分,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证泡菜发酵的安全性。
2. 发酵时间:发酵的时间会影响泡菜的口感和风味。
一般2-3天的发酵时间可以得到酸辣可口的泡菜,但也可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3. 泡菜菌剂:菌剂是用于促进泡菜发酵的重要因素,可以使泡菜更加美味,口感更好。
4.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室温下的发酵温度通常在18-22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
温度和湿度对菌剂的发酵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保持适当的环境条件对泡菜的制作很重要。
5. 食用建议:泡菜制作完成后,建议尽快食用或保存在冰箱中。
食用时可以添加适量的食用油和调味料,增加口感和风味。
实验结论:通过制作泡菜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的添加可以除去多余水分,保证泡菜的质量和口感。
2. 发酵时间的控制可以使泡菜的酸度和风味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制作泡菜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掌握泡菜制作的要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1. 材料:白菜、萝卜、辣椒、大蒜、姜、盐、白酒、醋、白糖等。
2. 工具:泡菜坛、刀、砧板、秤、计时器、温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泡菜坛:将泡菜坛清洗干净,用开水消毒,晾干备用。
2. 准备食材:将白菜、萝卜、辣椒、大蒜、姜等食材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片。
3. 调制盐水:将盐溶解于水中,比例为1:10。
4. 浸泡食材:将切好的食材放入盐水中浸泡1小时,取出沥干水分。
5. 装坛:将沥干水分的食材装入泡菜坛中,注意要装满,避免空隙。
6. 加入调料:在食材上撒上白酒、醋、白糖等调料,搅拌均匀。
7. 密封坛口:用泡菜坛的盖子密封坛口,确保坛内无空气进入。
8.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于室温下发酵,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
9.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发酵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时间:本次实验从开始发酵到泡菜成熟,共经过7天。
2. 食材变化:- 白菜:发酵过程中,白菜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口感变得更加脆嫩。
- 萝卜:萝卜在发酵过程中,口感由硬变软,颜色变为淡黄色。
- 辣椒:辣椒在发酵过程中,辣味逐渐减弱,颜色变为暗红色。
- 大蒜、姜:大蒜和姜在发酵过程中,香味逐渐增强,口感变得更加浓郁。
3. 微生物作用:- 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起到了关键作用。
乳酸菌将食材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使泡菜具有酸味,同时产生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泡菜的营养价值。
- 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也参与了泡菜的发酵过程,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
4. 温度影响:- 发酵过程中,温度对泡菜的品质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发酵速度过快,泡菜口感变差;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发酵速度过慢,泡菜不易成熟。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等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泡菜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泡菜的基本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习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泡菜。
3. 了解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如温度、盐度、腌制时间等。
二、实验原理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糖分分解为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风味。
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泡菜的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新鲜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2. 食盐3. 白糖4. 白酒5. 花椒6. 小尖椒7. 香叶8. 蒜瓣9. 姜片10. 八角仪器:1. 泡菜坛2. 砧板3. 菜刀4. 塑料盆或不锈钢盆5. 电子秤6.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洗菜:将新鲜蔬菜洗净,去除病斑、烂点等杂质。
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可手撕成片,只留新鲜的叶子。
2. 调料:将蒜、生姜洗净,切成片。
花椒、小尖椒、香叶、八角等调料备用。
3. 配腌制盐水:将食盐、白糖、白酒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4. 装坛:将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
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5.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处,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
根据蔬菜的种类和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为5-7天。
6. 品尝:发酵完成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
若酸味、辣味适中,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泡菜品质:经过发酵,泡菜呈现出独特的酸辣味,口感爽脆,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2. 影响因素:温度、盐度、腌制时间是影响泡菜品质的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盐度不足或过高、腌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
3. 注意事项: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
- 保持泡菜坛的清洁卫生。
- 控制好发酵温度和腌制时间。
- 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泡菜的基本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了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菜的制作”研究性学习研究单位:竹溪一中高二(10)班小组成员:周鹏胡垚甘春梅骆未未陈雪谢琪敖明王志伟完成时间:2009年9月30日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泡菜的制作指导老师:鄢达黎班级:高二(10)班组长:向宝课题类型:校内研究课题选题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但对食物的种类、结构及口味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开始追求营养均衡的膳食,提倡健康、绿色、环保、安全、有特色的饮食方式。
同时为了弘扬地方特色产品,宣传当地特色文化,配合当地农村文化经济建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我们提出了“泡菜的制作”的课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极好机会。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一定会收获喜悦,丰富知识。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使学生掌握竹溪泡菜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了解泡菜的营养特点及风味,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
3、通过研究学习,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整理实验材料,如何提交研究报告的能力。
4、通过研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习的兴趣。
5、通过研究学习,增强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团队意识。
增进师生友谊。
6、通过调查研究,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泡菜的营养特点。
2、泡菜的制作过程。
3、泡菜的食用及保存方法。
4、如何识别挑选优质的泡菜。
研究方法:实验法访谈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骆未未、陈雪、谢琪、敖明负责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化学教师了解讨论弄清泡菜的营养价值。
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2、小组通过查资料、访谈讨论制定出泡菜的具体制作步骤3、全组同学分别准备泡菜所需原料。
同时参与泡菜的制作过程。
并收集相关资料。
4、由向宝、周鹏、甘春梅撰写实验报告。
活动步骤:第一阶段1、课题选题阶段召开小组讨论会,就如何着手此次探究活动发表意见2、探讨(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成员分工编写开题报告,做好开始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探究实验阶段1 、搜集有关制作泡菜的方法的资料,拟定实验的注意事项,整理实验用具及原料。
2 、实验开始,控制环境因素,定期观察,做好记录。
3、针对实验现象通过结合所学知识,请教老师、查阅资料等方法分析并归纳。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将以上材料、结果总结归纳,撰写成课题报告,综合整个探究过程,总结活动后的感悟得失预期的成果:实验报告及小论文表达形式:文字、图片。
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目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验原理:厌氧菌的发酵、呼吸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
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瓶实验原料:如萝卜、甘蓝、黄瓜、豇豆、菜豆、莴笋、青椒、粗盐、红糖、白酒、老姜等实验步骤制法1、将泡菜坛洗净控干,干辣椒先洗净去蒂控水,老姜刮皮洗净,把以上调料放坛中备用;2、将清水注入坛中,在坛沿内放水,盖上盖子,即成泡菜水;3、将各种蔬菜及配料洗净晾干水份,放入坛内用盖子盖严,夏天放室外凉爽处1至2天,冬天4至5天即可食用。
特点:多样色彩,咸酸适口,略带甜香。
实验现象记录刚装入瓶时瓶内充满各色的蔬菜,几乎没有空隙,蔬菜显得晶莹透亮很新鲜。
第二天瓶壁上出现水珠,瓶底有液体,颜色呈黄绿色。
蔬菜体积有所减少。
第三天瓶里的菜继续减少,菜的颜色变得发黄,有点蔫,但在它的中间部位,仍保留刚装瓶时的状态。
第四天菜的颜色越来越深,被瓶中渗出的水浸入的菜边越来越向里延伸。
第五天菜完全被渗出的液体浸入,打开坛子,有酸甜的味道,沁人心脾,泡菜已制作成功。
实验后的思考提出问题老师解答或资料说明相关知识酸味从哪里来?酸味是有机物通过乳酸发酵产生的乳酸,不是醋产生的。
发酵瓶中为什么有水?菜被盐等腌着,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所以水通过自由扩散流出细胞外。
物质的跨膜运输菜变软的原因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水的流失使细胞的“支架”倒了,所以会变软。
水的作用为什么菜的边缘会变色?因为菜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液中的养分,同时细胞也在慢死亡,细胞半透性减弱,使溶液不被阻碍地进入细胞。
细胞膜的运输作用泡菜的制作——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泡菜的制作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使学生掌握竹溪泡菜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了解泡菜的营养特点及风味,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
3、通过研究学习,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整理实验材料,如何提交研究报告的能力。
4、通过研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习的兴趣。
5、通过研究学习,增强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团队意识。
增进师生友谊。
6、通过调查研究,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泡菜的营养特点。
2、泡菜的制作过程。
3、泡菜的食用及保存方法。
4、如何识别挑选优质的泡菜。
研究方法:实验法访谈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目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验原理:厌氧菌的发酵、呼吸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
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瓶实验原料:如萝卜、甘蓝、黄瓜、豇豆、菜豆、莴笋、青椒、粗盐、红糖、白酒、老姜等制作步骤1、原料:如萝卜、甘蓝、黄瓜、豇豆、菜豆、莴笋、青椒配料:粗盐、红糖、白酒、白醋、老姜2、制法1、将泡菜坛洗净控干,干辣椒先洗净去蒂控水,老姜刮皮洗净,把以上调料放坛中备用;2、将清水注入坛中,在坛沿内放水,盖上盖子,即成泡菜水;3、将各种蔬菜及配料洗净晾干水份,放入坛内用盖子盖严,夏天放室外凉爽处1至2天,冬天4至5天即可食用。
特点:多样色彩,咸酸适口,略带甜香。
在这四天当中,我们每天怀着一颗兴奋而焦急的心等待着这个特殊任务的结果,并发现了一些现象。
菜刚装入坛时,塞得满满地,蔬菜新鲜,晶莹透亮;第二天,瓶子不满了,菜有些微黄,瓶内有黄绿色的液体;第三天液体渗进蔬菜,菜的边缘变得松软,内部仍然坚挺,接下来,菜很快被液体浸透,变成淡黄色;到了第四天结束,打开坛口,闻到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我刚咬一口,酸甜咸辣的汁流进嗓子,比润喉糖都清凉,有咬劲,像吃软糖一样,而芹菜吃着还有咯吱咯吱的响声,怪不得那么受欢迎。
四、制作原理通过实验前的搜集资料,我们了解到:泡菜是一种发酵产品,像啤酒一样经过发酵形成。
发酵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泡菜就是利用了缺氧条件下,通过乳酸发酵,产生乳酸,在制作过程中,加些醋和糖,不仅能提鲜,还可以加速发酵,增加乳酸的产生。
所谓乳酸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在细胞基质中将有机物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于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公式如下:C6H12O62CH3COCOOH+4[H]+能量2CH3COCOOH+4[H]2C3H6O3(乳酸)因此泡菜有酸味,乳酸菌是有益菌,正是泡菜的精华所在。
那么为什么坛中会有水,菜会变黄呢?因为植物体中含水量为70%~80%。
由于细胞中水的自由扩散,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所以细胞失水皱缩,这些水就出现在瓶中,自由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还有一种主动运输,对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一般靠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是指逆浓度相对梯度的运输,一般是运输K+,Ca2+等无机盐的;被动运输是顺浓度的相对梯度的运输,水就是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的。
同时,也由于蔬菜放在恒温箱中,不能进行光合作有用,细胞开始死亡,叶绿素减少,细胞膜被破坏,失去活性,液体进入细胞,因此叶片变黄。
泡菜知识介绍: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泡菜营养分析:1. 泡菜中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它可抑制肠道中腐败菌的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并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胆固醇、抗肿瘤等作用;2. 泡菜中的辣椒,蒜,姜,葱等刺激性作料可起到杀菌,促进消化酶分泌的作用;3. 泡菜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泡菜补充信息:1. 泡菜在食用前应鉴别泡菜成品的质量,合格的泡菜成品应清洁卫生,且有新鲜蔬菜原有的色泽,香气浓郁,组织韧嫩,质地清脆,咸酸适度,稍有甜味和鲜味,尚能保持原料原有的特殊风味;凡是色泽变暗、组织软化、缺乏香气、过咸过酸过苦的泡菜,都是不合格的,应拒食;2. 家庭食用自制泡菜应该注意发酵时间,还应注意食用量,取出后但是未食用完的泡菜不能再倒入坛内,防止坛内泡菜污染;3. 秋冬季是制作泡菜的最佳季节,其他季节也可制作,但不如秋冬季的质量好。
泡菜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用加盖水槽的泡菜坛制作,也可用其他瓷质或玻璃容器,但容器口必须容易密封,取菜方便。
容器要洗净,严禁油腻、生水和不洁净的东西混入,以免杂菌感染,泡菜变质。
在干净凉开水中加入盐,一碗水放一匙盐,并放花椒、大蒜、生姜片、辣椒、白酒等,也可先将花椒与水煮沸10min(分钟),冷后再加其他配料。
料水是决定泡菜风味的关键,将菜料洗净晾干,除去菜面浮水即可,勿曝晒,根据容器大小和爱好,将整棵菜或切成不同形状装入容器,菜一定要淹入料水。
为防止泡菜杂菌感染,容器加盖后注意密封,放在阴凉处发酵。
1周后即可食用,可随泡随吃,泡菜料水可连续用3~4月。
用过的泡菜汤再泡新菜,3~4天就成。
但加新菜时应补充盐、酒、调料和水。
适宜做泡菜的原料很多,如萝卜、甘蓝、黄瓜、豇豆、菜豆、莴笋、青椒等。
为增加泡菜特有的香味,不要单纯泡一种菜,可多种菜混泡,甚至越杂越好,不要让生水落入菜坛,每次加菜必先将水晾干。
取泡菜要用清洁无油的筷子或夹子。
如果泡菜生了白膜,可滴入少量白酒,或放入1~2棵芹菜,或洋葱片、生姜片,密封4~5d,白膜即消失。
泡菜坛不要放在温度较高处。
泡菜泡制期间应注意的问题(1)坛子一定要晾下,个能加生水。
(1)泡菜坛宜放在温度较低的处所。
(3)取食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油脂脏污的东西混入坛内,否则易使泡菜水腐败发臭。
(4)水槽要保持水满并注意清洁,经常清洗更换。
为了安全起见也可在水槽中加入15%~20%的食盐水。
(5)如发现液面有白膜,应立即除去,并加入少量烧酒和鲜姜片、大蒜等抑制杂菌生长。
同时将坛内装满蔬菜,创造无氧条件即可制止。
泡菜的吃法:1、吃稀饭、馒头,可直接就泡菜,香脆可口。
2、凉拌泡菜; 捞出即食,无须打扮,原汁原味或用红油拦一下,色香俱全,逗人垂涎。
3、炒菜,辅以刀尖辣子花椒,香味扑鼻。
4、做“酸菜鱼”汤汁酸辣,鱼肉鲜嫩,滑爽细腻,倍增食欲。
5、泡酸菜氽干饭。
捞出泡酸菜,切碎,置铁锅,放油烧辣,倒进泡酸菜抄下,添水烧开,倒干饭,煮开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