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解读(土流网)

现阶段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解读一、土地所有权的含义土地所有权定义为:“简称为‘地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这包含了三层含义:1、土地所有者可以自由使用和处理其所有的土地并有权获得收益;2、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3、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也就是权利受法律的限制。
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两个方面:1、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即土地所有者把土地当做自己的财产,土地所有者有对土地实行垄断及支配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受到法律的保护;2、经济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者凭借他对土地的垄断从而收取一定的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这二者不可或缺,任何一方面的丧失,都会使土地所有权不完全。
二、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土地所有权的属性可概括为五方面:1、土地所有权的充分性土地所有权是权利束中最充分的一项物权,它由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等权能组成。
它是其他物权的源泉和出发点。
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地役权等物权都是土地所有权的派生权利,是就使用收益的特定方向、在特定的范围内对土地实行支配的权利。
2、土地所有权的捧他性土地所有权有排斥其他人对土地的权利。
因此,土地所有者对自己的土地具有垄断性。
当有非自然的因素妨碍土地所有者行使自己的所有权利时,无须向别人请求,也不必由法院出面,自己就有排除这些妨碍的权利。
3、土地所有权的恒久性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没有一定的存续期限,它是无限期地由土地所有者保有的,因此土地所有者即使将土地闲置不用,其土地所有权也不因此而消灭。
只有发生社会变革,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时,才有可能终止。
而土地所有权的买卖,只不过是权利主体的更替而已。
4、土地所有权的归一性土地所有者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别人设定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租赁权等其他权利。
虽然土地所有权似乎成为一项空虚的权利,但是,土地所有者仍拥有最终的统一支配权。
一旦这些设定的派生权利到期消灭,它们便又复归于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回复到原来的完全状态。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资料37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Fra bibliotek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

其他方式: 兴办乡镇企业
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 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出让方式:
协议出让
招标、挂牌、拍卖
2002.5.9《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 权规定》(11号令)
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房等经营性用地, 从2002.7.1起禁止协议转让
2004.3.30国土资源部、监察部,通知从 2004.8.31起一律执行“招拍挂”
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五)土地整理制度
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 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 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
(六)土地登记发证制度
我国土地的等级分类: 一等:
上海:长宁区 虹口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卢湾 区 普陀区 徐汇区 杨浦区 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 崇文区 东城区 丰台区 海淀 区 石景山区 西城区 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部分四等:杭州市(滨江区 拱墅区 江干区 上城区 西湖区 下城区) 宁波市(海曙区 江东区 江北区)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
一、我国土地的基本制度 公有制 1.全民所有制
2.集体所有制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回顾
1.农民土地所有制(1949-1952)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土地改革 法》
按人口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 所有的土地以外均属农民私人所有、允许 农民享有私有1958) 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但土地交由合作社集中经营, 农民以土地取得分红 限制农民土地的买卖、出租
论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论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摘要】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的特点、承包经营制度的演变、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论述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土地制度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同时也应该重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环境问题。
针对未来的发展,中国现行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探讨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时,应该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市场机制的发挥以及法治建设的加强等因素,共同促进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行土地制度、背景、意义、特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演变、土地流转制度、实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资源利用挑战、优势、不足、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背景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背景包括历史形成的背景和制度演变的背景。
在历史上,中国的土地制度一直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自古以来,土地一直被视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通过种植和耕作土地来维持生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制度也出现了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承包期限和相对独立的农业经营权,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则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大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也在逐渐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1.2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意义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9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第五节
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
七、土地抵押权
(一)什么是土地抵押权
以土地为标的物的担保物权。 土地受押人——土地抵押权人。 设定土地抵押权时,土地并不发生转移… 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转移占有并继续使用收
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 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
知识回顾
六、土地所有制与使用制关系
反映、体现、实现 巩固形式与手段
前提
土地所有制
土地使用制
提供服务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相对独立 性
知识回顾
七、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知识回顾
八、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
世界各国土地管理机构模式基本上分为:
即便按照大寒日小寒日,都是高层住宅,那么这个阳 光从哪保证?一盖高楼,肯定阳光过不来。从规划人性化 角度来讲,楼房应该有一个优先原则。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案例】谁动了我的采光权?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案例】谁动了我的采光权?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土地相邻权:相互毗邻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为满足其生 产、生活需要而使用他方土地的权利。 相邻权是法律对土地间利用关系一种最小限度的调节,它 无需当事人约定和法律登记便可发挥作用;地役权是这种 最小限度外更广泛、更有力调节,依当事人协商而产生, 必须经过登记才有效。 相邻权以某宗土地相邻为条件;地役权不完全以此为限。 相邻权由法律直接规定权利,只要在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 时不给他人造成损失,是无偿;地役权时通过协商而产生 的,可以有偿,也可无偿。
我国的土地制度

我国的土地制度1. 引言我国的土地制度是指中国国家在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行制度和改革方向等方面对我国的土地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化”的政策,目的是推动农业的集体化和工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土地私有化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在1988年我国首次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将土地使用权分配给农民,并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3. 现行制度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以及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具体如下:3.1 土地所有权制度根据我国宪法,国家保障土地的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国有土地可由国家按照法律和国家规定的程序出让、出租或者划定农用地、建设用地等供农民集体和个人使用。
3.2 土地使用权制度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是指国家依法将土地使用权,分配给农民集体和个人。
土地使用权的期限通常为30年,有些特定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可能会更长。
土地使用权人享有土地使用、经营和处分的权利,并对土地进行必要的开发和改善。
3.3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农民集体或个人获得土地使用权,并对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可以是个体承包、家庭承包或合作经营。
承包期限一般为30年,承包合同期满后可续约。
4. 改革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逐步放开土地流转,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增加规模、提高效益。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5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6土地的分类——地貌特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土壤质地(黏土、壤土、沙土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土地权属(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利用现状(分为多种类别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农业: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坡度、海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人口数量及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价格等 , 行政因素 (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 ,社会因素(人文景观、社会环境、传统风俗习惯等。
5土地利用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划分:取得物质产品、取得服务。
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
6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7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15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 费标准确定。
依照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 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 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 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 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 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农村、城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制建立和发展
农村、城市郊区土地国有制的建立和发展
城市(市区)土地国有制的建立和发展
1949年-1952年,土改运动,封建半封建的 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个人土地所有制。 1949年《共同纲领》、1950年6月《土地 改革法》、1950年11月《城市郊区土地改 革条例》及个地方政府制定的土地改革的 实施办法等。
城市:市建制的城市,不包括县城、建制镇。 市区:不包括城市郊区。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和学 术界人士普遍赞成以“城市的建成区”界定城市 市区的范围。 城市土地一般应理解为进行城市配套建设、具备 城市功能、基本连片的区域。
确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地域范围的原则不明确。 国家土地所有权推定的制度,即凡是不能证明为集体所有 的土地都是国有土地,依据是《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而近半数农村集体土地没有进行权利登记。对于未经登记 的那部分事实上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国家主权 原则,可以宣布其为国家所有,即实行国家推定。 农民集体所有权推定的制度,即国家一方提供证明该幅土 地确实属于国有的依据,若不能提供证明为国有土地的依 据,便应认定该幅土地为集体所有。主要依据是《土地管 理法》。而《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对国有土地和草原 所有权没有做登记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1、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征收地主富农阶级的土地,无偿分配给无 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个体农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农 民土地私有制改变为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 3、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土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变更为人 民公社所有制,后又变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4、通过《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社会主义集 体所有制。 二、农村土地国有制的建立 中国农村中的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主要是在解放初期经过土地改革运 动确立的。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完善
一、变革农村现行土地所有制的议论 1、实行单一的土地国有制 2、实行土地的国家、集体、个人三元所有制 3、实行土地私人所有制 4、实行土地双轨所有制 5、强化现行集体土地所有制 二、应当坚持与完善农村现有的土地所有制 1、变革与选择中国农村现行土地所有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2、目前农村尚不具备实行土地国有化的条件 3、土地私有化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三、城市土地国有制的建立
1、接管和没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政府及反革命分 子等占有的城市土地,无偿地把它们变为国有土地。 2、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房地产公司及房地产业主拥有的城 市地产,用赎买的办法将它们转变为国有财产。 3、以城市建设征用土地的方式,将城乡非国有土地转变为城市国 有土地。 4、通过法律程序,将城市其余尚未国有化的土地变为国家所有。 5、中国扩大城市国有土地还有购买和拨用两种方式。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完善
三、现行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完善
1.城乡土地权属具体化 2.土地所有权主体或代表明确化 3.土地所有制关系实在化 4.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相对完整化 5.解决新建制市带来的土地所有权转换问题
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制 的 完 善 中 国 现 行 土 地 所 有 制 的 建 立 中 国 现 行 土 地 所 有 制 的 性有
第一节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与形式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具体要点为: (1)全部土地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2)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 式。 (3)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4)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集体经济组织 所有制的形式。 (5)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6)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 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7)镇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