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是指通过美的欣赏、体验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能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情感、感受美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非常重要。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可以从教材的选取和设计上看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

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这些文学作品通常都具有情感和艺术的特点,能够让学生

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知识、情节发展和人

物性格塑造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美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也可以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看出。在教师引领学生阅读

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欣赏方法,如情感体验法、形象化法、联觉法等。通过

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放松身心,欣赏作品所带来的美,培养学生在情感上的品味和体验。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也可以从实践活动的开展上看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

种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和描绘大自然、参观艺术展览馆、创作诗歌和小说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

能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美育论坛、文化活动等来

实现。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美育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文学讲座等,为学生提供

展示和欣赏的机会。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一些关于文化艺术的活动,如参观

剧院、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的魅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 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 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 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 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 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 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 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 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 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 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 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 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 个更完美的境界。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 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 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 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 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 目的。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 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 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 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 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 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社 会所认识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 语文教学提供助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和 文化素养,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一、美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在 语文学习中体现美的感受。美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记忆 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个人品味,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中表现出良好的 美感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 到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美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听音乐等方式, 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艺术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二、美育对小学语文学习的促进 美育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跨课程的学科。美育中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渗透到 其它学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感受美的同时自然地提升 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美育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通过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和 写作的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美术、音乐、手工等美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 握丰富多彩的想象构成,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加自如地在大脑中构建文本或阅读理解问题。 2. 增强语文学习中的界面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美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去感知、挖掘、吸纳和接纳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熟悉小学时期的文化,并尊重他们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 语言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 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体现了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结语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美育成为了当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本文将探讨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也是美育的载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传授丰富多彩、 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学知识,比如诗歌、古文、现代小说等等。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唤起学生 的美感和艺术心理,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增强他 们的文化素养。 1、课堂环境的美育教育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里度过,所以学校的课堂环境需要创设美好的学习氛围,让 学生能够在舒适、安静、纯净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放置鲜花、绿植、画作等,打造出一个温馨、舒适、具有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让孩子们在美育的氛围中学习。 2、文艺创作的美育教育 语文课程中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 高学生的文艺创作能力。学生的文章如果要打动人心,不仅要有文化知识,还需要良好的 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美好的人生经验、美丽的语 言表达、生动形象的比喻等,并通过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比如介绍 古画艺术、曲艺、民俗文化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美育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 防止阅读过程中,学生只在意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绘、语 言表达等细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作品中的美感元素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文 学作品进行审美感受和鉴赏。可以让学生从作品中发现美、领略美、品鉴美,深入了解文 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开展绘画创作活动 通过读绘、作文、画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比如读过《荷塘月色》,老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艺术表现 能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渗透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传承优秀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敏感性。精选经典美文,鼓励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妙,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在课堂上展示各种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和舞蹈表演,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中享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画、排版、字体等都应该注重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字和图像的美的追求。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表现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方面。艺术性是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诗词,让学生感受言语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在课堂上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让学生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形象;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组织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语文学习的乐趣。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通过学习经典诗词、民间故事、古代寓言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古人在文字中表达的智慧和情怀。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人文关怀。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传承优秀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创造艺术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打开美的大门。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美育素养提升,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课程,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小学语文是渗透美育的重要学科,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贯穿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因此,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没有得到很多教师足够的重视,甚至是抱有可管可不管的态度。近代教育家王国维曾深刻指出:“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智育、德育、美育)。”在这里,他较早地提出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能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渗透美育?又如何达到渗透目的,使学生在逐步的成长中具备真、善、美三德而成“完美之人物”呢?结合我多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理解重点词句感悟美 我认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如《趵突泉》一课在描写趵突泉时,用词准确、细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结合课文落实字、词、句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美,从品词赏句中欣赏语言的艺术美;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欢乐的歌。”这两句含义深刻,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小学生对字、词、句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美感才能真正理解得透彻。 (二)启发想像,感知美的形态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可感性具体形象,才能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从而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审美感知。 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的形态,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因而,需要从唤起学生的审美想像去寻觅。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艺术作品、美的事物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达到美的修养和素质 培养的教育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从课堂设计、 教材选取、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分析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在课堂设计方面,美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通过对课堂 环境的美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四壁装饰上花费心思,布置一些与汉字文化和语言相关的图画、诗词,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等,营造出一个 艺术氛围浓厚的课堂,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到课文的美、诗词的美和字画的美。 教材选取是美育体现的重要途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教材选取中 要注意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选取。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 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美的情趣和审美体验,使学 生在美的艺术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也是体现美育的关键。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方式,将文学艺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的魅力。诵 读诗歌可以通过配上音乐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进行角色扮 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书法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模仿。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美育就不仅仅是在说教中传递,而是在实际体验中感受。 评价也是美育体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听取学生的朗读、观看学生的书法、听取学生的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掌 握程度,更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 理解程度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估时,可以注重字迹的工 整程度以及书法中的美感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从语文课堂教学中体味美。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在朗读中认识美 入编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美文。如何在这一篇篇文章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我首先选择的方式是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让学生在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这种学习活动才是美的享受,才是活力四射的。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文章的意境,感受文章的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写作手法的文章读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无论读什么文章,都遵循一些简单的朗读的方法,那就是首先要抓好朗读的节奏,没有节奏地乱读一通,就算把文章流利地读出来,也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的美感。有节奏地朗读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使听者仿佛置身美妙的乐曲当中不能自拔。其次是学会适当地停顿,在引人入胜处停,在悬人心魄处停,在千钧一发处停,每一篇文章带给我们的都是独特的感受。最后,是要正确地读,读课文要尽量不读错字,不读错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读字或词,唯有这样,才能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意。 (二)学会边读边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文章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文章语句的深入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命运起跌和心理状态。这种深入的理解恰恰就带领着学生走进文章的灵魂,体会文章是如何地美。如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当孩子们读到小壁虎挣断尾巴一句时,我让学生思考问题:小壁虎失去了尾巴,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它会有怎样的心情?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会为以后它不停地向其它动物借尾巴的那种急切和尾巴重新长出时的那种喜悦所吸引,深深感受到这篇知识性童话所带来的趣味。 (三)有感情的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美育论文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 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成长于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多元化。小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强。由此,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美育,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价值观。 一、叶圣陶的美育思想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具有文学趣味。他认为童话、故事、民歌之类文学作品,教师都应当“视为至宝,取为教材。即使没有,也当酌量创作,以飨儿童”。叶圣陶的美育思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时今日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从其思想出发,返璞归真,营造良好的美育生态氛围。 二、语言文字之美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较稚嫩,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规范学生语言的同时让学生斟酌语言文字的运用,选取更为适合的表达方式。如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中有两句描述荷叶的语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两句话对荷叶和荷花的描写十分逼真,利用“挨挨挤挤”将荷叶的多形象地表达出来,利用“冒”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在使用上的精妙之处,可以将这两句话用其他的语句来进行替

换,然后让学生体会其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如利用“一片挨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等来代替“挨挨挤挤”,利用“钻”“长”等字来代替“冒”,让学生体会变化后的语句与原来的语句有哪些不同,给予学生更多体会的空间,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可能有些学生对“冒”字不理解,此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冒”的理解和看法,在互动之中让学生理解“冒”所表现出来的急切、争先恐后,预示着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且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和课堂呈现方式,能让学生感悟文字之美,体悟语文课最本质的魅力。 三、拓展创造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课文,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对美的追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其中最有效的方法要数课外阅读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订不同的读书计划。如五年级学生学完《狐狸和葡萄》以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阅读《伊索寓言》,并在课堂上组织开展相应的读书交流活动,各小组读一个故事,课堂上推选代表为大家讲一讲、演一演。童话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生能把故事中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阅读之后,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在作文训练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美的内涵,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生面前展现了 一个无限广阔的美景天地。教师应抓住小学语文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文与理的有机结合 这一特点,披文入情。使学生在美的认识中产生愉悦之情的同时,达到理智的满足和心灵的 净化。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此,笔者想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谈谈粗 浅的看法。 一、潜心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运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1、挖掘课文表达的意境美。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优美意境的课文比比皆是,或恬淡、或 朦胧、或明朗。如《再见了亲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等都以其回肠荡气的意境打动着我 们的心。教学中就是要抓住文中渲染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味。 2、搜索文中描写人物的个性美。教材中有许多写人叙事的课文,其中人物形象的个性丰富 多彩,如《将相和》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穷人》中渔夫的勤劳、西蒙 的善良、桑娜的贤淑;《小抄写员》中叙利奥的聪明懂事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识别人间的真善美和伪恶丑。 3、利用文中描写事物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如《鹅》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 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人格化的形态给人以可爱、亲切的感觉,而“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色彩画。这些美的形态和色彩属视觉表象,最易触动儿童的审美情感,牵动儿童储存的审美表象,启动他们的审美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 4、探究表现手法的艺术美。小学教材内容,多选自名家名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作 者都是匠心独具。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好一个“空”字,乍看,深山静 得仿佛什么也没有,实质“空”似非空,它巧妙地勾起人们对山林宽旷、幽深、静默的向往和 遐想。教学中要很好开掘教材中这方面的艺术美。 二、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为达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应该精心设 计教学方法,巧妙加以引导。 1、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美。审美教育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教学“春风又 绿江南岸”,可巧妙出示一幅春回大地的画面,紧扣一个“绿”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让学生 自己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美好的春光。又如《春晓》《匆匆》等可以利 用录音并配以适当的音乐和画面,通过音乐和画面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真正步入意境。 2、充分利用“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和艺术美。有表情的朗读或诵读,会让学生 走进情感艺术的天堂。文学家苏轼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 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 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从 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3、引导学生想象,从而产生美感。审美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优秀诗篇的语言无论多么 优美,只能是一些没有联系的符号。联想越活跃、形象、鲜明,美的感受就越丰富、隽永。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素 质教育在教育的体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美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学中 美育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浸透着深厚 的人文情感和美好的人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个性 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 行深入的思考和感受。比如,通过讲解《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奶奶的形象,引导学 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爱、亲情等等。这样的文学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 启发他们对生命、爱情等等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诗歌、比喻、修辞等手法,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 表达形式。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 写口号、广告语等等,培养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演讲,是指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 种方式。语文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在思维中,在内心感受中 获得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语文演讲课来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来进行演讲。这 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音乐课和语文课结合,有助于教育艺术和人文素养,因为音乐和文学在很多方面有着 相似之处。具体地说,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艺术形式,两者都需要对感情、人性、生命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引领学 生从多种角度来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已不 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 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具体来说,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教材内容。 美育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呈现语文教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唐诗宋词、古代文学、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化艺术的 精髓,让学生被文化艺术所吸引,从而更好地领会语文的魅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美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琴棋书画、文学艺术等文化艺术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 和理解文化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育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 绘画、手工制作、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和沟通能力。 1、多方位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艺术,例如尝试搭建一个 “文化艺术角”,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前往欣赏各种文化艺术作品,例如书画、音乐等。教师还可以从教材内容中选取适合的文学艺术课文进行阅读,启发学生对文化艺术内涵的 思考和欣赏。 2、注重掌握词语表达和修辞手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和应用。例如,同样是一句话“莫将容颜做妖媚,时时爱护镜中人”。通过学生对这句话 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借物言情、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撰写句子,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发扬创意,打开语言表达的心理锁。小 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有限,他们经常面临着思维停滞和创意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美育可以通过各种绘画、音乐、剧本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让他们更 加自信、有冲动地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比如,可以开展一些浸入式的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通过剧场表演、音乐讲述等方式来演绎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者组织学生在课 堂上集体合作创作一篇小说、一首歌曲、一幅画等,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深挖文学情感、理念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 受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层内涵。通过面对寓言、诗歌和故事等形式的文本,艺术教育能够为 学生进行各种实验,展示不同情感应对和作家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 讲解、分析和鉴赏,感受到文学对于人类情感、人性、人生观的启示与指导;学生们自然 理解到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涵盖着生命的真谛和更广泛的人类命运的范畴,展现 出人性魅力的深度。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如茶艺馆、 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除此之外,可以在课外安排学生绘画和音乐等艺术活动,更是可以极大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其生活经验。通过接触和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学生们自然会对世界和文化的多样性有深层的感受与认识,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多的自 信与认同,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体现自己的知足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意思维、情感体验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们应该重视 调整教学形式和方式,并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和 更长远的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刘会珍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03期 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体裁和手法,描绘了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人物心灵的美。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也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始至终应有渗透美育的特殊使命。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理解教材,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美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这些教材塑造了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小;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毛主席;善辩而充满智慧的晏子;命运坎坷、值得同情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善良正直、勇敢无畏的马良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同时也给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描写日月星辰的《数星星的孩子》《日出》《火烧云》;描写大地山川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当然,也带领我们领略了《太阳》《捞铁牛》《地球爷爷的手》等文章中描述的科学之美。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从中接受了社会道德的教育,感悟到人物思想的光辉,欣赏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激励。 二、再现画面,领略自然美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如台湾的日月潭,黄山的奇石,东北的小兴安岭,黄果树的瀑布等,我们不可能一一带领学生去领略、感受这些自然美,于是,就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幻灯片和声像资料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感知雪的表象,我利用课件,播放一段录像:北国的树林里,雪花飞舞,白雪皑皑。雪地上,走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身后,留下了几行不同形状的脚印,学生边看录像边读书,感受了自然美,领悟了诗中情。于此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颜色、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等。 三、多样教学,体会课堂的变化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我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来进行。 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拔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莺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2.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录像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 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在运用这些图片、声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色彩、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等。 3.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喜欢却不一定熟悉的。如《放风筝》一课,是记叙儿童们放风筝时欢乐的情景的,写得很美。学生虽然喜欢,但不一定都有放风筝的经历,因而不能充分领略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如果教师事先组织一次放风筝的活动,回头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可以凭借亲身的经历,展开丰富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美学教育问题为人们所忽略。作为教育理论基石的教育学专著在谈及各科的教学意义和任务时,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欣赏音乐、绘画的初步水平”不要仅仅赋予音乐、美术课,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单一的分析串讲法把文学作品割裂开来,归纳段落大意,给出文章中心思想,领着学生在一篇篇的作品中兜圈子。程序化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实行美学教育。 (二)美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一些具有远见的教育家的重视。如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文、行、忠、信”四教,主张将礼、乐、诗、书、射、御这“六艺”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目,这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德、智、体、美四育相结合。荀子提出“美善相乐”的思想,认为“礼乐之经,管乎人心”,有“美政”、“美人”、“美俗”的功能。近代的蔡培元也十分重视美育,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中提出以美育代替宣讲封建礼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义。使人能在知、情、意三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概而论之,审美教育就是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从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来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精神和肉体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强调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注重文、道、美的统一,这并不是标新立异,匪夷所思,它有着坚实的内在基础。首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品,他们既是理解的对象,又蕴涵了丰富的审美因素;其次,教师和学生借助教材,利用汉语本身的优美词韵,对课文实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持续提出的阅读、作文、感受和体会等要求,就是创造美、识别美的好机会。 二、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美文千差万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使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审美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增强审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应根据每一篇美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课文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像说相声一样,以引起学生笑声为目的。应从课文本身出发,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学生在美的气氛中受到熏陶。 (二)在语文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水平的同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注重把握教材语言美、意境美、内涵美,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进而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美的鉴赏情趣,沉浸于语文的学习之中。 三、在阅读中去感受美 通过富有思想感情和艺术性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水平。因为文学作品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集中表现,是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积极反映,它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典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一篇美文拆解得支离破碎,而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原文,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美,内容美。作为教师,你的普通话理应标准流利,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或浑厚雄亮,或圆润婉转;应准确生动,表达清晰,讲解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风格应爽朗明快、朴实无华,或幽默风趣,诙谐生动;或清新秀雅,文采飞扬,吐珠泻玉……学生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时,也从中会享受到老师如滔如江海、润如温玉般的语言所带来的美感。这样的教学效果将肯定是完美的,教师应努力在这方面增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四、在感受和体验中去鉴赏美 通过艺术形象的具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准确鉴赏美的水平。因为学生思想水平低、生活阅历少、艺术实践经验不足、鉴赏水平差。作为老师,更应该在这方面下足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去体验。 (一)通过艺术形象的再现、陶冶、感化、教育学生。艺术形象作家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理解创造出来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杰出的文学家能把生活里似乎很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的、能震撼人心的灵魂的力量。语文课本里有古今中外名家有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各种体裁的文章也涉及到音乐、雕塑、建筑、工艺、绘画、园林、典型人物等诸方面。将音乐、雕塑、建筑、工艺、绘画、园林、典型人物等的旋律、图象(挂图)在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1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注重审美的表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老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表达对学生的影响是宏大的,也是直接的。身教甚于言教,老师的仪表、教态、语言的表达、书写及板书的设计、作业作文的批语等都无不给学生以无形的感染。假如老师在这些方面都首先做到符合审美标准要求:端庄大方的仪表,自然和谐的教态,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幽默幽默的语言艺术,漂亮的字体,标准工整的艺术的板书设计,流畅标准的批语,这本身就是美,就能给学生一种享受、美的陶冶,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乃至效仿。而与之相反的不拘小节、邋遢拖拉的仪表,扭捏拘束的教态,口齿不清、言不达意的语言,潦草杂乱的书写等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据笔者调查,在一个老师写字好的班级,学生普遍写字都好;而在一个老师写字潦草或较差的班级,学生亦然,大多较差。确实,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对学生造成影响,几年下来,效果显著。鉴于此,语文老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好在教学中人格美的魅力,给学生做好审美教育的表率。 2挖掘教材本身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花卉树木、鸟兽虫鱼等,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能以其美的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事实审美教育的最大资源。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美的课文。有描绘自然美景的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有描写人类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欣赏意义的建筑、物品美的文章。更有我国的瑰宝经典名诗古文,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韵律和谐的美文佳句,还能从诗句中领悟到自然景观的无穷魅力。当然,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描绘的自然美进展鉴赏时,不能局限于自然美的外部形态,还应包括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毕竟教材中关于美的描绘也包含了作者审美的凝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